Workflow
全球供应链重组
icon
搜索文档
印度:中国行我也行,带头反击美国霸权,美印谈崩了?
搜狐财经· 2025-07-07 10:05
中国不仅在制造业上占据优势,更在科技领域逐渐抢占风头。美国似乎意识到,单靠制裁和关税无法遏制中国的发展,反而可能加速全球供应链的重组。 近期关于美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摩擦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美国商务部刚刚宣布允许本国企业继续向中国市场出口某些商品,这一举措被普遍解读为一种 务实的妥协,意味着中美关系或许能在对抗中找到新的平衡。然而,与此同时,印度却坚决反击美国的关税政策,令这场贸易争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让我们回顾一下美中之间的互动。不久前,美国商务部做出了向中国出口芯片设计软件、乙烷及飞机喷气发动机的决定。这一看似简单的政策转变,实际上 反映了美国在面对中国快速崛起时的战略调整。而特朗普最初的张狂对比如今的转变,体现了美国对中国经济实力的重新评估。 而就在美中关系微妙变化之际,印度的动向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当美国决定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关税时,印度很快采取了"报复性关税"的措施,向 世贸组织(WTO)发出通知,准备采取反制。这一行动不仅让美国措手不及,更显示出印度在国际贸易中日渐增强的自信心。 印度方面指出,美国的关税政策影响了其价值近29亿美元的出口,这无疑对印度经济构成直接威胁。更有意思的是,印度 ...
秘鲁钱凯港对中国贸易的价值
第一财经· 2025-06-15 20:53
桑伯恩在交流中还表示,钱凯港智能管理系统对于现在秘鲁以传统方式进行港口管理具有很大的启示。 而巴西东北部联盟秘书长卡洛斯•加巴斯希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帮助该地区发展,特别是改善当 地基础设施。他说,巴西东北地区现有2000公里铁路,连接了9个州的首府,中国在高铁建设方面具有 绝对优势,但巴西并不需要那么快的高铁,时速160~200公里的动车就足够满足当地需求。港口方面, 佩森港等4个主要港口正寻求欧盟认证,也希望与中国同行合作,提升港口运营效率。此外,他还建议 中国能帮助该地区的机场进行现代化改造,提升多式联运能力。 秘鲁的第一贸易伙伴 近年来,笔者曾和多家智库交流国别投资环境和双边贸易关系的质量。所取得的一个共识就是:秘鲁政 治稳定,政府聚焦经济复苏、基建、数字化转型与吸引外资,并颁布多项战略规划,重视外资并推动基 础设施和数字转型。值得重视的是:中秘关系长期稳定,2024年升级自贸协定,强调共建"一带一路"。 秘鲁社会多元、融合,3384.6万人口中66.6%为15~64岁劳动力,城镇化率78.9%,其中华人占比10%, 政府重视教育但高等教育待提升。该国经济要素多元,2024年GDP为2712亿美 ...
打脸太快!莫迪抄中国作业失败,特朗普划下红线,不许到印度开厂
搜狐财经· 2025-05-19 08:54
印度对美关税政策反转 - 印度政府最初宣布将对美国加税以展示强硬立场,但两天后局势逆转,主动寻求与美国合作[1][3] - 印度商务部长筹备赴美谈判关税豁免的同时,特朗普公开表示印度希望达成互免关税协议,暴露政策矛盾[8] - 印度2018年起面临美国对钢铁和铝产品加征25%关税,向WTO申诉要求加征关税弥补76亿美元出口损失[8] 中美贸易谈判影响 - 中美谈判取得突破,美国承诺90天内大范围降低中国商品关税,部分产品税率减半[5] - 美国提出建立新经贸机制以避免对抗,反映中国稳扎稳打的国际贸易策略[5] - 印度试图模仿中国成功模式但失败,因缺乏中国强大的产业基础和供应链能力[13] 印度制造业短板 - 印度产业链不完整,基础设施薄弱,电力、交通和物流存在瓶颈,难以吸引高端产业链投资[13] - 越南对美贸易额超1400亿美元,成为东南亚对美出口最多国家,三星、苹果等选择越南而非印度[16] - 越南在政策稳定性、营商环境和生产效率上优于印度,成为全球供应链重组受益者[16] 苹果供应链动态 - 特朗普反对苹果将生产线从中国迁至印度,质疑印度作为制造基地的合适性[11] - 苹果近年推动供应链去中国化,试图将部分生产线转移至印度但受阻[11] - 印度"替代中国梦"受挫,因缺乏中国完善的工业体系和独立运作能力[13][18] 印度政策操作性问题 - 印度在WTO提出加税要求但未列出具体商品清单和幅度,缺乏可操作性[15] - 中国采取精准反制措施,通过多边渠道施压并加深国际合作,形成联合战线[15] - 印美贸易量远低于中美,印度加税对美国影响微乎其微[16]
特朗普对华服软晚了一步,一架专机降落北京,来截胡美国订单?
搜狐财经· 2025-05-13 19:48
中美贸易谈判进展 - 美国取消91%已加征关税 中国对等撤销反制措施 [2] - 双方同意暂停另外24%对等关税90天 中国同步跟进 [2] - 谈判被描述为"坦诚 深入 具有建设性" 达成实质性进展 [1]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认可谈判进展 贸易代表期待新协议削减1.2万亿美元贸易逆差 [1] 美国调整关税政策原因 - 外部压力:与日本谈判未果 欧盟与中国达成共识 [7] - 内部压力:三位前总统及零售业巨头呼吁尽快与中国和解 [9] - 美国经济对中国市场和供应链依赖程度显现 [9] 巴西与中国合作动态 - 巴西总统卢拉率近200名商界代表访华 签署多项合作协议 [11] - 中国三天内从巴西采购240万吨大豆 替代美国供应 [13] - 合作涵盖农产品 矿产 新能源等领域 包括锂矿和清洁能源项目 [13][15] - 计划在半导体 5G网络 智慧城市等高科技领域深化合作 [17] 全球贸易格局变化 - 巴西推动本币结算 减少美元使用 挑战美国在拉美经济话语权 [19] - 巴西与中国科技合作可能削弱美国对华技术封锁效果 [20] - 加拿大 阿联酋等国家加速与中国签订大宗商品订单 [22] - 全球供应链重组面临挑战 关键矿产合作可能影响美国新能源产业链 [23] 行业影响 - 农产品贸易:巴西大豆出口量激增 美国市场份额受挤压 [13] - 新能源产业:中国车企计划扩大巴西投资 合作开发锂资源 [15] - 半导体行业:巴西寻求中国投资建厂 减少对美国技术依赖 [17] - 基建领域:中国企业可能参与巴西跨亚马孙铁路等重大项目 [17]
站着把关税谈下来了
虎嗅APP· 2025-05-13 18:05
以下文章来源于出海潜望 ,作者周月明 出海潜望 . 挖掘出海故事,助力企业全球化。来吧!一起去全世界逐浪 此次降关税对出口企业无疑是重大利好,但这种缓和能持续多久?双方表示将建立经贸磋商机制,由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 及贸易代表格里尔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在中美两国或第三国举行磋商。这种制度化沟通机制是否意味着中美贸易关系正在寻求更加稳定的平衡点?在 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大趋势下,这90天的"关税假期"能否成为确定性回归的信号? 惊心四月 "布局美国的传统外贸公司,九成订单都停摆了。无论是大公司还是中小企业。"在美对华关税升至145%时,某资深业内人士曾向虎嗅透露。 回想起4月以来的日子,许多外贸老板仍然心惊。 "这一个多月我们已经丢了快十个柜了。"深圳贸易公司老板李清告诉虎嗅。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周月明 编辑|苗正卿 题图|视觉中国 关税终于谈下来了。 5月12日,中美双方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双方同意互相大幅降低关税水平,美国将把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45%暂时降低至30%, 中国将把对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从125%降低至10%。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记者会上表示,双方已就" ...
站着把关税谈下来了
虎嗅· 2025-05-12 22:16
关税终于谈下来了。 "这一个多月我们已经丢了快十个柜了。"深圳贸易公司老板李清告诉虎嗅。 与李清同样遭遇的出海老板大有人在。广州服装出口公司老板郑永林告诉虎嗅,自特朗普加征10%关税后,大量美国客户的货就封在厂房里, 单笔订单量也从原来的几万件减至一半,再度加税,他的公司可能就撑不住了。 5月12日,中美双方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双方同意互相大幅降低关税水平,美国将把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45%暂时降低至 30%, 中国将把对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从125%降低至10%。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记者会上表示,双方已就"90天的关税暂停达成一致。" 回望今年以来的关税争端,堪称一部惊险剧。 2月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3月3日,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将关税上调至20%;4月2日,美国启动"对等关税"政 策,对华关税总额达54%;4月8日,美方将"对等关税"从34%提高至84%,使总关税达104%;4月9-10日,白宫宣布对华关税再度飙升至 145%,创历史新高。期间,特朗普还对其他57个贸易伙伴给予90天关税豁免期,唯独将中国排除在外。 "上午刚刚做了抗压测试,下午局势就变了。"许多 ...
现金为王!“新兴市场教父”Mark Mobius的基金仓位低于5%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4-30 21:31
投资策略调整 - 资深新兴市场投资者Mark Mobius目前将95%的资金保留为现金,采取"现金为王"策略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1] - 预计持有现金的时间为三到四个月,待贸易谈判结束后逐步部署资金,若市场进一步下跌将加大投入 [2] - 认为市场不确定性将持续约六个月,现阶段需等待时机成熟再进行投资 [1] 全球市场表现 - MSCI世界指数(不包括美国)今年以来上涨约10%,创下连续15天上涨的记录 [2] - 美股表现疲弱但标普500指数基金仍被少量持有,预期年底前有望上涨因政策面可能提振信心 [2] - 印度股市被特别看好,尤其是软件和电子硬件相关股票,受益于美国供应链重组 [2] 投资者情绪与行业动向 - 美国银行调查显示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看法是过去三十年来最消极的 [2] - 尽管美股六日连涨,华尔街资金仍在悄悄防御性买入避险板块 [2]
对谈林雪萍:全球供应链正在重组,中国工厂要抓紧卡位丨小猎犬号
晚点LatePost· 2025-03-31 19:58
制造业格局重组 - 全球制造业格局重组将持续10-15年[1][15][16] - 中国制造业过去20年通过代工和完备供应链成为"世界工厂"[2] - 2010年代欧美推行"中国加一"战略 印度和东南亚成为新目的地[3] - 2022年是关键节点 供应链移动从政治家行为变为企业家共识[3][16] 中国企业出海挑战 - 海外文化差异显著 墨西哥工人效率仅为中国1/10[6] - 比亚迪巴西工厂因追求"中国速度"被叫停[6] - 宁德时代德国工厂遭遇200人规模合规稽查[6] - 隆基美国光伏工厂面临环保抗议 尽管环境达标[6] 海外市场认知误区 - 人均GDP指标存在局限性 越南滚筒洗衣机渗透率5年达60%[7][8] - 非洲市场潜力被低估 华通线缆在坦桑尼亚实现高利润[7] - 越南产业升级加速 纺织业准入门槛已高于20年前中国[8] - "鸡尾酒模型"更适合分析复杂市场 如越南的三层消费结构[8] 出海成功要素 - 外派管理者是关键 模塑科技墨西哥工厂通过本地化扭亏为盈[9][10] - 万朗在墨西哥发现包装材料新业务机会[11] - 优秀外派管理者需具备双向信息过滤能力[11] - 联想建立"拿破仑蛋糕"式管理层结构 实现深度本地化[11] 产业转移规律 - 蜡烛产业转移越南后仍保持竞争力 美国同行反而倒闭[13] - 产业转移三要素:供应链丰富度/产品模块化/人力培训难度[14] - 中国可能出现"骨质疏松"现象 但不会完全空心化[14] - 低空经济等跨领域创新可激活存量产业[14] 全球贸易新格局 - 国家间大额贸易逆差不再被接受是重组根本动力[15][16] - 墨西哥20%关税仍低于中国45% 区位优势明显[15] - 中小企业需警惕"观望风险" 可能永久失去供应链卡位机会[17] - 2022-2037年是关键窗口期 企业需建立长期战略[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