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屏化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全球TV出货量:LG下滑9%跌幅最大
犀牛财经· 2025-08-02 20:34
全球TV市场趋势 - 2023年上半年全球TV出货量同比下降1.5%至9080万台 但出货面积逆势增长2.1%至7220万平方米 平均尺寸提升至53.7英寸 表明市场加速向大屏化、高端化转型 [2] - OLED TV出货量同比增长6.7%至270万台 表现亮眼 [2] LG电子彩电业务表现 - LG电子彩电出货量同比下滑9%至920万台 成为全球TOP5品牌中跌幅最大的品牌 [2]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20.74万亿韩元(同比下滑4.4%) 营业利润6394亿韩元(同比下滑46.6%) 业绩下滑主因包括全球需求疲软、美国关税增加、竞争加剧及物流成本上升 [5] - 媒体娱乐解决方案业务因电视销售下滑及营销费用增长出现营业亏损 [5] LG电子业务结构 - HS家电解决方案、VS车辆解决方案、ES环保解决方案等业务板块取得较好业绩 [6] - 彩电业务作为重要板块持续下滑 给公司带来较大压力 [6] 行业技术路线 - LG电子坚守OLED技术路线 但上半年OLED TV整体增长6.7%的情况下 公司彩电业务仍未能扭转下滑趋势 [5]
TCL反内卷成功了
搜狐财经· 2025-07-25 21:26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为9.5亿至10.8亿港元,同比增长45%至65% [1] - 核心业务规模实现有质量增长,产品及渠道结构显著改善,创新业务保持高增态势 [4] - 全球TV面板出货量仅微增1%,但公司电视出货量增长7.6%,中国市场品牌出货量增长10.2% [5] Mini LED技术 - Mini LED电视上半年出货量同比增长176.1%,稳居全球首位 [5] - 中国市场Mini LED电视出货量增长154.2%,海外市场增长196.8%,北美市场增长349.6% [5] - Mini LED电视出货量占比达10.8%,中国市场占比21.2%,国际市场占比7.7% [8] - 公司2019年推出全球首台量产Mini LED电视,目前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占据中国Mini LED电视市场50%份额 [10] - Mini LED在画质上与OLED相当但成本更低,尤其在75英寸以上市场具有显著性价比优势 [13] 大屏化趋势 - 75英寸及以上产品销量占比达40%,较去年提升5个百分点 [6] - 85英寸份额增长2.9个百分点,98英寸、100英寸销量分别增长57.4%、83.1% [6] - 公司65英寸及以上电视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29.7%,75英寸及以上增长29.7% [6] - 全球出货平均尺寸增加1.5英寸至53.4英寸 [6] 全球化布局 - 公司在全球布局46个研发中心、38个制造基地 [9] - 欧洲市场出货量增长13.3%,亚太、拉美、中东非等新兴市场增长17.9% [9] - 通过本土化制造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在墨西哥、越南、波兰等地实现本土化生产 [18] 技术创新与研发 - 2024年研发投入超140亿元,申请2913件发明专利,全球排名第二 [16] - 推出"万象分区"技术解决Mini LED光晕问题,实现千级分区呈现万级画质 [11] - 第四代液晶电视Q10L搭载"天工架构",边框压缩至3-4mm [11] 垂直整合与产业链优势 - 公司拥有"面板+整机"垂直整合能力,旗下华星光电提供面板支持 [17] - 华星拥有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通过收购LGDCA与LGDGZ工厂进一步扩充产能 [17] - 垂直一体化能力确保供应链稳定和成本优势 [17] 营销策略 - 通过体育营销(欧洲杯、美洲杯、奥运会)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 [18] - 参加CES、IFA等顶级展会,强化高端品牌形象 [18] - 618期间全渠道零售27万台Mini LED电视,锁定行业销冠 [11] 行业趋势 - 电视行业向"高端化+大屏化"发展,Mini LED成为行业第一增长点 [5][13] - Mini LED在出货量和销售额上已全面超越OLED [8] - 消费电子行业普遍陷入价格战,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差异化竞争 [15][20]
家电出口跟踪与展望:结构亮点众多,出口蕴藏生机
东方证券· 2025-07-25 17: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6月家电海关出口数据虽不出色,但考虑产能转移和高基数扰动,实际家电出口预计符合预期,家电出口结构亮点多,持续看好家电出口短期表现和长期空间,建议关注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海信家电、石头科技、科沃斯、欧圣电气、海信视像 [4][2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白电出口情况 - 海外部分地区需求旺盛有望缓解高基数压力,接下来白电出口进入高基数区间或有库存周期扰动,增速预期不高 [8] - 欧洲受高温催化空调需求高涨,高温常态化或拉动欧洲空调普及率提升,未来库存周期和产业周期有望向上 [8] - 非洲&拉丁美洲白电需求高增长,1 - 6月冰箱、洗衣机对非洲出口量分别同比+49%、+27%,对拉丁美洲出口量分别+16%、+15%,后续强动能值得期待 [8] 吸尘器出口情况 - 除对美出口外其余地区出口维持增长且多点开花,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已实现三年持续增长,未来吸尘器全球普及率提升逻辑无虞,扫地机器人结构比例预计继续提升 [8] - 对美出口下滑或多数可依靠产能转移覆盖,5 - 6月部分吸尘器对美出口企业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长周期中国企业供应链地位和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8] 黑电出口情况 - 体育赛事小年背景下,今年黑电全球需求较平稳,近期出口数据符合预期,更需关注结构改善 [8] - 以TCL电子为例,2025年上半年海外TV出货量同比增长8.7%,65吋及以上和75吋及以上TCL TV海外出货量同比增幅大,大屏化是彩电全球趋势,平均尺寸有向上空间 [8] - TCL Mini LED TV上半年国内、国外出货量占比分别为21.2%、7.7%,海外Mini LED TV或正处于方兴未艾阶段 [8] - 二季度海信视像积极拥抱体育赛事营销,份额端效果远期兑现值得期待 [8]
赛场内裁决比赛,赛场外引领趋势:海信借世俱杯引领100吋市场格局
搜狐网· 2025-07-07 10:31
赛事竞争格局 - 上半区出现利雅得新月等黑马球队打破足球赛场固有格局 [1] - 下半区汇集巴黎圣日耳曼、皇家马德里等欧冠级别强队形成强强对话 [1] - 赛事激烈程度与全球关注度同步达到新高 [1] 品牌营销与技术联动 - 海信作为官方合作伙伴通过"100吋电视世界第一"广告语与全球电视消费趋势共振 [3] - 世俱杯开赛一周海信100吋及以上电视国内销量同比增长1096% [3] - 美国、加拿大、英国等重点区域百吋电视销量同比增长66% [3] - VAR裁判组使用海信显示设备完成关键判罚验证技术可靠性 [3] 产品技术布局 - 公司已布局超过50款百吋及以上巨幕产品 [5] - 100吋主力产品搭载自研AI画质芯片H7实现色彩与光线精细控制 [5] - 黑曜屏技术具备178°广视角和超低反射率优化多人观看体验 [5] 市场份额与高端突破 - 2025Q1海信全球100吋电视出货量份额达5671% [6] - 国内618购物节期间百吋电视销量与销售额双项第一 [6] - 163吋Micro LED电视以7999万元成交采用2488万颗微米级芯片独立调校 [6] 行业趋势 - 顶级体育赛事推动家庭观影习惯向大屏化、沉浸式体验转变 [6] - 全球市场对超大尺寸显示产品需求形成清晰增长趋势 [6]
黑电行业深度:黑电高端化还有多少空间
2025-06-30 09:0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黑电行业、彩电行业 - 公司:三星、LG、海信、TCL、海信视像、TCL 电子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国内市场现状与趋势 - 国内黑电市场高端化成增长主线,2019 - 2024 年国内彩电销量复合增速 -9%,价格复合增速 11%,海外销量复合增速 -2%,价格复合增速 2%,2024 年下半年国补催化,2025 年 Q2 量价齐升[1][2] - 国内彩电市场大屏化加速,2024 年 70 英寸以上产品线上线下销量占比 37%和 53%,主流尺寸从 55 英寸跃升至 75 英寸,预计 2025 年 85 英寸成主流[1][3][4] - Mini LED 在国内爆发式增长,2024 年 9 - 12 月渗透率 31%,2025 年四五月份线上线下渗透率 31%和 33%,预计成中高端彩电标配[1][5] - 受国补影响,中系品牌主导国内市场,2024 年中期龙头彩电线上线下销量份额 86%和 75%,70 英寸以上大屏市场份额 88%和 74%,外资品牌份额萎缩[1][6] 海外市场现状与趋势 - 海外黑电市场竞争格局有变化,2025 年 Q1 三星与 LG 合计份额降至 40%左右,中系龙头海信与 TCL 合计份额提升至 39%[1][7] - 大屏趋势海外慢于国内,2017 - 2024 年全球平均尺寸从 42.7 英寸增长到 50.3 英寸,同尺寸产品海外价格高于国内[6] 竞争驱动力与发展策略 - 彩电竞争核心驱动力包括技术主导、品牌加成、供给引领,国产品牌将掌握主动权[8] - 中系品牌可借鉴三星经验,通过产业链垂直布局、技术协同降本、代工转自主品牌、营销加持等掌握竞争主动权[9] - 中系彩电品牌通过供应链降本、产品技术升级、渠道结构提升实现海外出货量增长,加速海外中高端产品及渠道升级,通过体育营销打造高端形象[11] 技术升级与产品布局 - 彩电行业在显示技术等方面多次创新,高端产品线定位明确,覆盖 200 美元到 1 万美元价格区间,中高端产品采用 QLED 和 OLED 技术[10] - 中企厂商引领 Mini LED 升级,结合 OLED 和 LCD 优点,AI 赋能提升交互体验[14] 未来发展展望 - 预计 2025 年 Mini OLED 电视超越 Mini LED 成高端升级主要路径,2025 - 2028 年销量达 3500 万台,年复合增速超 30%,国内渗透率到 2028 年达 52%,海外达 9%[3][16] 投资分析 - 当前海信视像和 TCL 电子估值处于低位,加强中高端布局有望进入收入和利润上行通道,投资具备性价比优势[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企厂商通过配置高端大屏产品、以有吸引力价格错位竞争抢占欧美市场,通过体育营销和深入零售渠道触达中高端消费群体[15] - 面板国产化有利于中系彩电整机厂优化供应链,面板价格周期性减弱,整机厂与上游形成一体化定价体系,高端品类溢价高[12][13] - 三星通过全球体育营销树立品牌高端形象,品牌价值连续多年位列全球 TOP5[10]
中国黑电的全球突破
2025-06-04 09:5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中国黑电行业、彩电行业、面板行业、Mini LED 行业、彩电代工行业 - **公司**:海信视像、TCL 电子、京东方、华星光电、彩虹股份、东旭光电、隆达电子、聚飞光电、隆利科技、三星、LG、茂佳科技、兆驰股份、康冠科技、冠捷科技、惠科、长虹、干照光电、信芯微、TCL 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国黑电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 **现状**:中国彩电品牌崛起,全球市场份额突破,高端市场竞争力提升,盈利质量改善,市值增长;行业技术变化快、更新迭代迅速;历史回报率低,资本市场关注度不高,长期低效运营,但迎来新周期拐点 [1][2][4] - **趋势**:未来 3 - 5 年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有望占据全球领导地位;全球黑电市场集中度提升,中国品牌份额增长;彩电产品兼具娱乐和刚需属性,产业由创新驱动 [2][3][4] 龙头企业提升盈利能力策略 - **海信视像和 TCL 电子**:通过动态价格调整、大尺寸转型、高端化等手段修复盈利,减小面板成本波动;垂直整合、高端化投入增强产业链竞争力;全球化竞争与市场拓展提升收入规模;对标韩系品牌,运营利润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5] 彩电视像产业链环节及中国企业地位 - **产业链环节**:包括基础材料设计子行业,重要环节为面板和背光模组 [7] - **中国企业地位**:面板产能全球领先,上游核心配件国产率提升;主导面板生产,与台湾系及日韩系构成主要力量;在全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创新与投资保持领先 [7] 全球液晶电视面板产业链转移 - **转移趋势**:从日韩到中国台湾再到中国大陆;中国大陆企业在传统液晶面板领域占主导,向上游材料和设备延伸,布局小尺寸 OLED 印刷显示技术 [7][8] - **市场地位**:2024 年中国大陆市场占有率达 66.5%,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合计占比 45.5%;日韩厂商战略性收缩 [7] 面板价格波动对下游黑电品牌盈利影响 - **影响**:面板成本占比高、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削弱下游黑电品牌盈利稳定性;历史上两轮面板价格上涨周期对整机厂商毛利率有负面压力,但波动幅度收窄;价格下行时,下游整机厂商毛利率提升不显著 [9] - **应对措施**:头部企业通过产品结构升级、规模效应及库存管理提效减小毛利率波动;中小二线品牌毛利率波动更大 [9] 面板行业发展趋势及对下游影响 - **趋势**:从强周期转向弱波动,步入成熟稳态运营阶段;龙头企业控产增效,向大尺寸、高附加值产品转型 [10][11] - **影响**:下游整机厂商成本压力缓解,盈利预期改善;大尺寸结构性升级优化毛利结构;高世代线提升带来长期成本下降,推动大尺寸彩电普及 [10][11] 彩电代工产业现状与发展方向 - **现状**:全球彩电制造产能集中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地,ODM 代工产能八成以上在中国大陆;2020 年代工出货量增长,前十大专业代工厂出货占比高 [12] - **发展方向**:国产自主品牌淡化外部代工业务;一线品牌通过本地化生产规避关税壁垒;全球产能布局优化 [13] 彩电行业技术升级趋势 - **趋势**:Mini LED 技术成为关键趋势,适合大尺寸电视,解决显示问题,规避 OLED 风险,渗透高端电视等市场 [15][16] - **产业链现状**:产业链趋于成熟,电视已量产,成本下降,通过原材料优化和规模量产实现 [17] 全球黑电市场竞争格局演变及中国品牌机遇 - **演变**:行业集中度提升,2024 年全球黑电市场 CR4 达 56%;中国品牌份额增长显著,韩系品牌份额下滑 [18][19][20] - **机遇**:中国品牌在结构与技术升级背景下有更多发展机遇,有望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19] 不同市场情况 - **北美市场**:需求下滑,季节波动性明显;竞争激烈,三星排名第一,TCL 第二;中国品牌面临渠道挑战,需优化价格带和进驻渠道质量 [21][24] - **欧洲市场**:零售量下滑,韩系品牌为龙头;中国品牌在中高端产品上弱于韩系,有突破空间;品牌认知度提升,渠道逐步突破 [22][25] - **新兴市场**:部分国家处于渗透普及期,增长潜力大;由三星与 LG 主导,中国品牌市占率迅速提升 [23] 中国品牌营销与技术趋势影响 - **体育赛事营销**:海信和 TCL 通过赞助体育赛事提升海外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 [3][27] - **技术趋势影响**:大屏化和高端化趋势明显,是黑电厂商盈利改善原因;头部厂商在大尺寸领域有优势,高端产品盈利改善显著 [28][30] 高端电视产品前景 - **前景**:发展前景广阔,新技术推动增长,中国品牌有望获取更多高端市场份额;中国黑电企业有望通过国补政策改善产品结构和盈利能力 [3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10 - 2020 年黑电板块年均净资产收益率仅为 6.5%,远低于白电的 23.5%和消费电子的 14.4% [4] - 2017 年上半年 65 寸面板价格上涨导致下游厂商毛利率变化幅度在 2 - 4 个百分点左右;2021 年 5 月再次上涨几乎翻倍,但毛利率波动幅度仅为 2%左右 [9] - 2024 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产能中,中国大陆市场占有率达 66.5%,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合计产能占比 45.5% [7] - 2020 年彩电代工出货量增长至约 1.12 亿台,同比增长 5.7%,占全球总出货量 57%,同比提升 3.5 个百分点 [12] - 2024 年全球 Mini LED 出货量达 675 万台,首次超越 OLED [29] - 2024 年 TCL 在亚太地区出货量达 10.6%,拉美达 20.9%,中东非达 13.6% [23] - 2019 - 2023 年间海信在 18 个重要国家认知度提升 14 个百分点 [24] - 全球彩电平均出货尺寸从 2015 年的 39.2 寸升级到 2024 年的 53 寸 [28] - 2024 年新兴市场整体彩电零售量达 7,500 万台,高于北美与欧洲 [23]
海信视像:海信系报告五:持续进击的黑电巨头-20250525
国盛证券· 2025-05-25 1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予以“增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信视像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显示终端龙头,2024年海信系电视销量2979万台,全球出货量市占率近14%位列第二,其全球市场强劲增长得益于内销海信&Vidda双品牌卡位不同价格带、外销基于国际营销平台&TVS精细化运作提升核心市场份额;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提升,面板价格进入稳态且成本可控,高端化的MiniLED&大屏化趋势驱动产品结构升级;预计2025 - 2027年盈利为26.15/30.26/34.97亿元,2025年合理市值为392亿元,对应PE15倍左右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海信视像为何能实现全球第二 内销:海信&Vidda双品牌差异化获客 - 以旧换新政策刺激下,2024Q4/2025Q1行业销额分别同比+28%/+4%,均价分别同比+21%/+6%,中国电视市场潜在替换需求大,超龄服役比在不同更新周期假设下为20.3%/38.7% [19] - 海信定位全球综合性品牌,聚焦中产品质用户;Vidda定位面向年轻人的“高质价比”潮牌,2025年截至5月4日,Vidda线上销量市占率提升至13%,2024年线上均价海信为4233元、Vidda为2487元,产品结构上Vidda 2k元内产品多,海信2 - 4k元产品布局多且有高端市场布局 [20][21] - 2024年海信市场表现阶段性下滑,系短期内产品策略失误,主品牌海信和Vidda在Mini LED布局较晚;2024年9月Vidda推出MiniLED产品后补全产品端,海信多数系列搭载MiniLED技术 [27][28][33] - 对比Vidda、雷鸟及红米,Vidda在入门级和中高端价位布局好,品牌调性及盈利能力较好;对比海信、TCL及小米,海信产品矩阵丰富,多数价格带市占率高,高端市场品牌认可度强 [36][40][47] - 海信品牌力强源于技术引领,发布全球首款RGB - Mini LED电视,上游产业链一体化,控股乾照光电,信芯微在电视TCON芯片细分市场份额全球第一,旗舰系列搭载自研信芯AI画质芯片 [48] 外销:国际营销平台+TVS精细化运营 - 架构上,海信通过国际营销平台与TVS精细化运营各区域,国际营销股东以海信系公司为主,在海外设分支机构;2018年并购TVS获40年全球品牌授权,东芝定位高端,2022年日本市场销量市占率登顶,2024年TVS收入/净利润37.6/2亿元,全球销量市场份额提升至5.8% [51][54] - 截至2024年,海信海外收入280亿元,贡献48%收入,2005 - 2024年外销收入CAGR为15.8%,全球出货量市占率13.95%,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二,核心区域为亚太/北美/中东非/西欧,占比25.5%/19.8%/10.8%/8.3% [57] - 北美市场竞争和渠道难度高,海信成立美国分公司和北美研发中心,墨西哥产能超1000万台,已入驻主流渠道,产品具性价比;2025年关税加征,墨西哥供美是较好路径,海信墨西哥产能充足或利好其在美国市场份额提升 [62][67][75] - 欧洲市场产品均价高、增速优,2023年ASP为839美元,2024Q1 - Q3增速12%,海信市占率约9%,通过赛事营销和产品结构优化提升产品力和品牌力 [76] - 东盟、中东非、中南美等区域,海信渠道持续开拓、份额不断提升,东盟新增核心渠道和门店,中东非设置研发中心,中南美出货量增速超40% [80] 盈利能力是否还能提升 产业链:面板价格进入稳态 - 电视上游面板成本占比超50%,面板厂家集中度高,面板价格与企业毛利率呈反向关系;中游全球TOP4电视品牌为三星/海信/TCL/LG,全球电视行业是存量市场,中资品牌份额及销量逐年提升;下游电视销售线上占比较高 [83][84][90] - 面板价格由供应格局和供需关系决定,供应格局上中资取代韩系掌握话语权;供需关系上短期错配主导价格大幅变动 [92][93] - 后续面板价格走势,上游中资集中后按需生产,面板厂商根据需求调整稼动率;主要TV品牌与面板厂深度绑定,市场信息流动更充分,削弱短期供需变动带来的摩擦 [97] 高端化:MiniLED&大屏化驱动产品结构升级 - MiniLED电视表现优异,2024年内销销量同比+490%,2025Q1销量市占率提升至24.4%,全球销量增长近85%至785万台,较普通LCD电视均价高700 - 1400元 [103] - 中资品牌在MiniLED赛道优势明显,战略上更聚焦,供应链国内自主可控,且通过“高端技术大众化”抢占市场份额,2024Q4海信/TCL/小米位列MiniLED全球Top3品牌 [106] - 大屏化趋势明显,2016 - 2024H1中国彩电市场平均尺寸从46.5寸提升至62.6寸,2025Q1 70寸以上电视占比达33.7%,大尺寸均价表现更优 [109][111] - 海信高端化表现优异,MiniLED国内线下销额/销量市占率达35%、35.8%,全球出货增长162.7%;大屏化国内75 + /85 + 英寸等市场市占率居首,全球75寸以上市占率近20% [115] - 测算得海信视像2025/2026年TV板块收入增速为13.5%/8.4%,Mini LED对收入增量的贡献达81%/69%,高端化比量增助益更大 [119] 盈利预测与估值 盈利预测 - 营收方面,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速为12.1%/8.1%/7.9%,业务分智能显示终端和新显示新业务两大板块,量增受益于海外市场开拓和内需回暖,价增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 [123] - 毛利率方面,预计2025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16.6%/17.2%/17.7%,因智能显示终端营收中大尺寸、MiniLED产品占比提升且面板价格企稳 [123] - 期间费用方面,管理费用率预计平稳,销售费用投入保持一定水平,研发费用率稳定在行业较高水平 [124] - 归母净利润方面,预计2025 - 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6.15/30.26/34.97亿元,同比增长16.4%/15.7%/15.6% [124] 估值讨论 - 相对估值,2021至今公司PE水平波动不大,2024年下半年销售回暖后估值回升,未来产品结构优化将提升盈利能力和PE估值水平 [126] - 选取TCL电子、兆驰股份、康冠科技作为可比公司,2025年同行业可比公司PE估值平均值为13倍,综合给予公司2025年15倍PE估值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