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上车

搜索文档
雷军第二次对决马斯克,已经打赢了一半
商业洞察· 2025-06-27 17:20
核心观点 - 小米YU7上市首晚订单量达28.9万台,接近Model Y在中国市场前5个月的销量12万台 [6][5] - 小米YU7起售价25.35万元,比Model Y便宜1万元,定价策略比SU7更自信 [7][23] - 该车型被视为小米进军SUV主战场的标志性产品,对内部验证爆款能力和外部重振市场信心具有双重意义 [12][14] 产品定位与设计 - 定位"豪华高性能SUV",90%零部件重新开发,非简单拉高版SU7 [16][17] - 车身尺寸4999×1996×1600mm,轴距3000mm,大于Model Y焕新版 [18] - 采用全景天际屏取代仪表盘,由3块Mini LED组成,显示区域达1.1米 [20] - 针对188cm身高设计,前排头部空间100mm,后排头部77mm,膝部73mm [20] - 防晒能力达SPF100+/PA++++水平,超越普通防晒霜标准 [21][22] 技术配置 -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NVIDIA Thor芯片(700TOPS算力),支持Xiaomi HAD智能辅助驾驶 [26][27] - 搭载4D毫米波雷达+11摄像头+12超声波雷达,辅助驾驶终身免费 [26][28] - 采用1000万Clips训练版本的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后续将推送XLA大模型 [30][31] - 第二代玄戒芯片计划上车,跟随特斯拉自研芯片策略 [32][33] - 三版本动力配置:标准版后驱835km续航,Pro版四驱760km,Max版高性能四驱770km [22] 市场表现与战略意义 - 预售阶段黄牛代抢费用达1万元,公司实施24小时单人限购政策 [10][11] - 若成功挑战Model Y市场地位,可能推动小米股价新一轮上涨 [38][39] - 预计Q3-Q4实现汽车业务盈利,一季度亏损已收窄至5亿元 [41][42] - SU7持续火爆导致交付周期达30周以上,YU7上市加剧产能压力 [43][44]
不敢吹牛的上海车展:雷军缺席,网红翻车,老外取经
吴晓波频道· 2025-04-25 02:04
行业格局变化 - 2025上海车展是经历700多天"价格战"短暂停火后的第一场车展 [3] - 头部企业地盘扩大,吉利集团、华为展台规模明显增大,奇瑞集团亮相53辆车 [4] - 品牌多样化消失,新面孔多为大车企子品牌,合创、哪吒、高合、极越等新势力及雪佛兰、现代、起亚、捷豹路虎等国外车企缺席 [4] 国际化程度提升 - 本届车展规模高于上届 [8] - 17号线开通使进馆更方便,外国人大量涌入反映国际化程度提高 [9] - 比亚迪展台成为全球人种聚集地,吸引巴基斯坦网红和中东青年 [12] - 奥迪、宝马高管参观小鹏和蔚来展位,大众、保时捷、法拉利和宾利高管围观比亚迪仰望U8 [15] 技术趋势 - 闪充大战:极氪009光辉是全球充电最快MPV,发布1.2MV全液态充电桩,5分钟补能300km;比亚迪超级e平台搭配闪充技术5分钟补能400km [28] - 底盘革命:宝马"驾控超级大脑"实现动力及底盘控制二域合一 [28] - 大模型上车:DeepSeek成为技术关键词,宝马、吉利、东风等十几家车企宣布深化AI大模型应用 [28] - 车企大模型布局分三类:比亚迪、吉利、广汽采用"自研+DeepSeek融合";小鹏、鸿蒙智行全栈自研;奇瑞雄狮智云开发方言语音包 [31] 新技术与老技术 - "甲醇+电驱"新技术首次亮相并商用,吉利远程新能源甲醇车充一次续航1500公里,价格仅为汽油1/3 [33] - 内燃机技术仍有创新:大众第五代EA888、长城4.0T V8发动机、一汽奥迪PPC豪华燃油平台等 [35] 营销与安全 - 车企转向安全营销,鸿蒙智行余承东强调"安全是最大的豪华",赛里斯发布会名为"智能安全发布会" [38] - 国家加强对"智驾"监管,禁止夸大和虚假宣传,"接近L3"等误导性词汇基本销声匿迹 [37] - 华为乾崑宣布ADS 4高速L3商用解决方案,但强调"L3是有条件的自动驾驶" [37] 行业趋势 - 行业进入技术存量竞争时代,从800V普及到1000V快充,纯视觉智驾受关注,通过降低能耗提升续航 [41] - 高度同质化可能使上海车展失去特色,如同慕尼黑或巴黎车展 [43]
不敢吹牛的上海车展:雷军缺席,网红翻车,老外取经
吴晓波频道· 2025-04-25 02:04
行业格局变化 - 2025上海车展是经历700多天"价格战"短暂停火后的第一场车展 [3] - 头部企业地盘扩大,吉利集团、华为展台规模明显增大,奇瑞集团亮相53辆车 [4] - 品牌多样化消失,新面孔多为大车企子品牌,代替原来"新势力"和小品牌 [4] - 合创、哪吒、高合、极越等品牌缺席,部分转型不成功的国外车企或合资车企也未参展 [4] 技术趋势 - 闪充技术成为竞争焦点,极氪发布峰值功率1.2MV全液态充电桩,5分钟补能300km续航 [26] - 比亚迪超级e平台搭配闪充技术实现5分钟补能400km [26] - 底盘技术革命,宝马"驾控超级大脑"实现动力及底盘控制二域合一 [26] - AI大模型应用深化,十几家车企宣布深化DeepSeek等AI大模型应用 [26] - 车企大模型布局分为三类:自研+DeepSeek融合、全栈自研、轻量化模型切入差异化赛道 [29] - "甲醇+电驱"新技术首次亮相并商用,充一次可续航1500公里 [31] - 内燃机技术仍有创新,如大众第五代EA888、长城4.0T V8发动机等 [33] 营销与展示 - 车企展示方式从"硬件堆砌"转向"软件定义" [30] - 场景化路演式营销增多,如福特将展台打造成越野场景 [20] - 车模功能转变,以特定主题制服出现,与观众互动 [20] - 智己汽车展台设置六七位主播直播卖车,现场如巨型直播间 [19] - 企业家利用车展获取流量红利,如李斌变身金牌销售向国际高层推销 [18] 政策与安全 - 国家对"智驾"加强监管,禁止夸大和虚假宣传 [35] - "接近L3"、"自动驾驶"等误导性词汇基本销声匿迹 [35] - 车企转向安全营销,如鸿蒙智行余承东句句不离"安全" [36] - 华为发布ADS 4高速L3商用解决方案,强调"L3是有条件的自动驾驶" [35] - 国家监管促进智驾行业规范化发展,L3商业化可能但时间未定 [38] 国际化程度 - 上海车展国际化程度提高,外国人大量涌入 [7] - 比亚迪展台成为全球人种聚集地,吸引中东青年等 [9] - 各国企业高管和政要前来观摩,如奥迪宝马高管关注小鹏蔚来 [11] -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带团参观,但法国车企几乎不见踪影 [12] 行业阶段 - 汽车行业进入技术存量竞争时代,大技术变革已结束 [39] - 技术细节打磨成为重点,如快充从800V普及到1000V [39] - 行业高度同质化趋势显现,可能降低车展吸引力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