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居民资产重新配置
icon
搜索文档
非银存款连续两个月同比少增,存款搬家正在潮落
华夏时报· 2025-10-18 13:56
非银行存款变动趋势 - 2024年9月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1.06万亿元,同比少增1.97万亿元 [2] - 2024年8月非银存款新增1.18万亿元,同比多增0.55万亿元,但环比少增近万亿元 [2] - 2024年7月非银存款大幅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2] - 2024年前七个月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69万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2.96万亿元多增1.73万亿元 [2] - 2024年前三季度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81万亿元,与2023年同期的4.5万亿元增幅相近,但第三季度增幅显著下行 [3] 居民与企业存款行为分析 - 2024年7月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表明资金加速向金融产品转移 [2] - 2024年前三季度住户存款增加12.73万亿元,高于2023年同期的11.85万亿元 [3] - 2024年前三季度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53万亿元,而2023年同期为减少2.11万亿元,企业财务状况大幅改善 [3] - 存款转移行为在7月达到峰值后,于8月、9月开始消退,反映出居民风险偏好收敛 [3][5] 广义货币与市场流动性 - M1连续5个月改善,表明活期存款增加,企业和居民持有活期存款主要为后续投资,风险偏好扩大 [4] - 企业存款改善部分原因与政府发债及“专项债+专项贷款”推进清偿拖欠企业账款有关 [3][4] - 2024年12月监管将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但从2024年数据看影响有限 [4][5]
居民存款最新数据传递出何信息
证券日报· 2025-10-17 00:16
存款增长概况 - 2025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总额增加22.7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2.73万亿元 [1] - 9月份单月居民存款增加2.96万亿元,非银存款减少1.06万亿元 [1] 居民金融行为分析 - 存款在银行储蓄与非银金融资产之间的流动被称为"存款搬家",是居民根据金融市场收益率变化进行资产重新配置的灵活表现 [1] - 居民资产配置灵活,会根据收益风险平衡需求在存款与其他资产形式间转换 [1] 信贷与消费需求 - 2025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住户贷款增加1.1万亿元,占全部信贷比重为7.5% [2] - 住户贷款中短期贷款减少230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3万亿元,显示居民消费需求偏弱 [2] - 居民消费更趋理性,"预防性储蓄"心态存在,大额消费需求尚未完全释放 [2] 经济潜力与政策方向 - 12.73万亿元住户存款被视为庞大的资金"蓄水池",蕴藏强劲潜在购买力 [2] - 央行货币政策例会指出经济面临国内需求不足、物价低位运行等挑战 [2] - 未来存款若流向消费或投资,将对需求端形成强有力支撑,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后劲" [2]
“存款搬家”背后原因浮出水面
财联社· 2025-10-16 22:21
金融数据分析 - 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其中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81万亿元 [1] - 9月末住户存款增长12.73万亿元,较8月末的9.77万亿元大幅增加近3万亿元 [1] - 9月份非银存款数据出现明显回落,而居民存款大幅反弹 [1][2] 非银存款增长原因 - 非银存款高增主要与非银存款定期化、持有同业存单多增较多有关,并非专指证券公司的保证金类存款大幅增加 [1][2] - 7月份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8月份增加1.2万亿元,同比多增5500亿元 [2] - 银行在政府债、专项债发行高峰期,因居民存款增长一般,有扩充负债规模的需要,导致非银数据增长 [3] 居民资产配置行为 - “存款搬家”是居民根据资产回报率变化,将储蓄存款转换为其他资产的资产重新配置行为 [1] - 部分存款可能绕道基金、理财存入同业,因同业存款利率相比居民存款利率相对较高 [3] - 三季度债券市场相对低迷,可能导致部分客户选择将资金赎回至银行账户 [6] 银行理财与基金销售情况 - 9月末银行理财存量规模较8月末减少1284.71亿元,降至30.82万亿元 [4] - 含权类产品销售占比年内有一定提升,但无爆发式增长,基金产品整体销量未出现大幅变化 [5][6] - 在含权类基金产品中,挂钩指数的产品比例相对较高,直接投向股市某个板块的产品并不受欢迎 [6]
存款搬家引关注,权威人士回应
第一财经· 2025-10-15 18:44
居民存款变动与资产配置 - 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2.7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53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1.37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81万亿元 [3] - 近几个月居民存款增速较前期高位有所回落,非银存款保持较快增长,市场机构将此现象视作居民存款向股市转移 [3] - 存款搬家本质是利率机制作用下居民根据资产回报率变化进行的资产重新配置,而非原因 [3][4] 存款搬家的历史与机制 - 过去20年股票、房产、互联网金融产品、银行理财、基金等资产在不同时期成为存款资金转移去向,资金流动呈双向动态变化 [3] - 当预期债券、股票收益率走高时,居民在财富总量约束下会增加持有高收益资产,减少低收益资产,资金由低收益流向高收益 [4] - 2023年以来存款利率与其他金融资产收益率利差弹性增大,导致存款搬家与回流现象频发 [4] 非银存款增长驱动因素 - 今年以来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增长较快,主要与非银存款定期化及持有同业存单增长较多有关 [3]
存款搬家引关注,权威人士:系资产重新配置
第一财经· 2025-10-15 17:53
存款搬家的本质 - 存款搬家是利率机制作用下居民资产的重新配置,而非不同金融市场间收益率变化的原因 [1] - 该现象是居民根据资产回报率变化将储蓄存款转换为其他资产的表现 [1] - 资金会根据不同金融资产收益率的比价关系,由低收益资产流向高收益资产 [2] 近期存款数据表现 - 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2.73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81万亿元 [1] - 近几个月居民存款增速较前期高位有所回落,非银存款保持较快增长 [1] - 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增长较快与非银存款定期化、持有同业存单增长较多有关 [1] 存款搬家的历史与动态特征 - 过去20年里股票、房产、互联网金融产品、银行理财、基金等资产在不同时期成为存款资金转移的去向 [1] - 资金流动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呈现双向动态特征 [1] - 2023年以来存款利率与其他金融资产收益率间利差弹性增大,存款"搬家"和"回流"现象时有发生 [2] 当前市场背景 - 资本市场回暖与利率下行背景下,市场机构将居民存款和非银存款间变化视同存款"搬家"到股市 [1] - 当预期债券、股票收益率走高时,居民会增加持有这类资产并相应减少其他资产 [2]
居民存款和非银存款之间的变化是“搬家”到股市?专家解读来了
中国证券报· 2025-10-15 17:24
居民与非银存款变化现象 - 近几个月居民存款增速从前期高位回落,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仍保持较快增长 [1] - 市场有观点将居民与非银存款的变化视同居民存款向股市转移,但专家指出二者并非必然联系 [1] 存款“搬家”的本质与历史表现 - 存款“搬家”本质是居民根据资产回报率变化,将储蓄存款转换为其他资产的资产重新配置行为 [1] - 过去20年,股票、房产、互联网金融产品、银行理财、基金等在不同时期均成为居民存款资金的流向,且资金流动是双向动态变化的 [1] 当前非银存款增长原因 - 2023年以来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增长较快,主要与非银存款定期化以及持有同业存单增多有关 [1] 资金流动的驱动因素 - 存款“搬家”是不同金融市场之间收益率相对变化的结果,而非原因 [1] - 当预期债券、股票收益率走高时,居民会增加持有这类资产,并相应减少其他资产 [1] - 不同金融资产收益率比价关系改变后,资金会由低收益资产流向高收益资产 [1] - 2023年以来,存款利率与其他金融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利差弹性增大,导致存款“搬家”和“回流”现象时有发生 [2]
万亿存款,集体“大出逃”?钱去哪了?
搜狐财经· 2025-09-18 08:17
房地产市场表现疲软 - 7月70个大中城市中,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1%,呈现加速下滑态势[3] - 7月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仅为0.57亿平方米,环比暴跌45.8%,创2009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3] - 7月企业贷款出现负增长,人民币贷款存量出现近20年首次单月负增长,其中企业贷款减少426亿元,远低于市场预期的300亿元[3][4] 消费增长动力减弱 - 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加4.8%,增速较前值5%有所放缓[6] - 7月单月消费同比增长3.7%,为今年开年以来最低增速,而5月和6月增速分别为6.4%和4.8%,下滑趋势明显[6] 居民存款大规模转移 - 7月人民币住户存款大幅减少1.1万亿元,同比多降7800亿元[9] - 同期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大幅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创2015年有统计以来同期最高纪录[9] - 约六成从银行流出的资金先进入理财或货币基金,再通过券商等渠道进入股市[14] 股市显现积极信号 - 7月A股市场新开户数达196.36万户,同比增长70.54%,环比增长19.27%,其中个人投资者开户数量为195.4万户[11] - 上证指数从3400点下方一路攀升至3800点上方,创下近十年新高[11] - 居民存款下降、非银存款上升及股票新开户激增共同表明A股可能处于居民资产重新配置的起步阶段[16] 资金流向变化的驱动因素 - 股市行情向好,沪指突破十年高点,赚钱效应吸引眼球[16] - 政策支持资本市场建设,降低交易成本,推出更多回报投资者的制度[16] - 银行理财、货币基金收益率不足2%,权益资产吸引力相对提升[16] - 投资便利性大幅提高,手机即可开户买卖,券商支持24小时线上操作[16] 未来资金流向展望 - 分析人士预计居民存款搬家现象很可能持续,因2025-2026年将有一波2022年前后存入的三年、五年定期存款到期潮[19] - 到期资金可能继续流入股市,为市场注入新活力[19] - 存款收益过低促使资金从传统低风险领域转向权益市场寻求更高回报[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