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21评论丨如何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06:41
货币政策基调 -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保持流动性充裕 使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及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2] - 平衡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健康性等多重目标 [3] - 政策工具表述边际收敛 不再提及存款准备金等具体工具及择机恢复国债买卖操作 维持中性宽松取向 [5] 经济环境评估 - 国内经济持续改善 新动能加快发展 总需求持续扩张 宏观政策积极有为 但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2] - 海外经济增长动能总体偏弱 复苏进程存在不确定性 全球金融市场波动风险加剧 [2] - 物价水平温和回升积极因素增多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成为货币政策重要考量 [3] 信贷与流动性 - 灵活把握政策实施力度和节奏 信贷投向与期限结构优化 重点关注五篇大文章领域支持力度 [4] - 维持流动性充裕环境 但政策余量表述收敛 删除灵活二字及具体工具表述 [5] - 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 发挥利率自律机制作用 商业银行或因息差压力主动调降存款利率 [5] 结构性政策方向 - 结构性工具聚焦科技创新 消费 小微企业 稳定外贸等领域 专栏明确科技金融与消费金融支持重点 [6] - 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工具落地见效 政策支持集中于结构性工具使用 [6] - 信贷增长更关注结构优化及总体融资结构健康性 [4][6] 通胀与市场传导 - 上游工业品如煤炭 黑色 有色存在涨价 但向中下游传导节奏偏慢 [3] - 后续基建项目发力可能支撑PPI温和回升 [3] - 汇率表述变化不大 通胀温和回升信心增强 [3][6]
如何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06:08
货币政策基调延续适度宽松,平衡多目标。《报告》延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表述。具体到货币政策阶段性目标,继续健全货 币政策框架的同时,要求平衡"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的关系"的 多重目标,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预计后续央行将继续关注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以及这一过程中金融体系自身的健康 性。 关于信贷,灵活施策,优化结构。《报告》仍然要求基于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及金融市场情况,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 流动性充裕。本次《报告》专栏3介绍了金融机构对"五篇大文章"领域的支持力度,信贷从投向到期限均有结构上的优化。预计后续央行 可能更多关注信贷增长的结构,以及我国总体融资结构的健康情况。 明明(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进行阐 述,明确要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 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 ...
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北京商报· 2025-08-15 19:57
货币政策总体基调 - 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保持流动性充裕 使社会融资规模及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与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1] - 持续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 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1] 利率与融资成本调控 - 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 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 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1] - 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 持续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 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1] -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防范资金空转 把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自身健康性的平衡[1] 结构性政策工具应用 - 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用好结构性工具支持科技创新 提振消费 小微企业及稳定外贸等领域[2] - 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 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 - 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 增强外汇市场韧性 稳定市场预期[2] 汇率与金融稳定机制 - 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纠偏 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 防范汇率超调风险[2] -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探索拓展央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2] -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
央行料持续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
中国证券报· 2025-07-22 04:16
存款活期化趋势 - 6月企业与居民存款加速活期化,增量存款中活期占比分别达83%和95%,远超往年同期40%-70%区间 [1] - 上半年新增企业存款中定期占比仅36%,但居民新增存款定期占比仍高达86% [1] - 存款活期化主因包括企业扩大生产投资意愿提升、资本市场回暖促使储蓄转移,以及存款利率持续下降 [1] - 商业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利率主动压缩定期存款占比以稳定息差 [1] 存款利率调整与负债成本 - 5月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下调活期存款利率5个基点,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5-25个基点,中小银行同步跟进 [2] - 截至上半年末住户存款定期占比73.5%,较5月末下降但较上年末72.7%仍小幅上升,显示负债成本刚性 [2] 资产端利率与息差压力 - 2020年以来政策利率多次下调,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幅度显著大于负债端成本率降幅,导致净息差持续收窄 [2] - 1-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3%(同比降45基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1%(同比降60基点) [2] - 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1.43%,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 [2] 政策导向与银行经营策略 - 金融管理部门强调需平衡支持实体经济与银行体系健康性,稳息差重要性提升 [3] - 银行需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强化定价管理以缓解息差压力,并通过多元化布局维持稳健经营 [3]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如再贷款)有望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增强对重点领域信贷投放能力 [3] 利率政策执行机制 - 央行将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强化利率政策执行监督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4] - 行业自律机制将维护市场竞争秩序,防范资金空转,平衡金融支持实体与银行健康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