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强迫劳动
icon
搜索文档
150亿美元比特币被抄!亚洲最大跨国电诈 “话事人”逃亡
商业洞察· 2025-10-17 17:50
案件核心指控 - 美国司法部对柬埔寨太子集团创办人陈志提起刑事指控,罪名包括电信欺诈与洗钱 [4] - 此次行动没收约127,271枚比特币,按当时市值计算约1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69亿元),是美国司法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没收行动 [4][5] - 指控陈志为亚洲最大跨国犯罪组织的“话事人”,其全球业务涉嫌利用合法企业作为“马甲”掩盖诈骗活动 [6][9][10] 犯罪手法与规模 - 犯罪网络在柬埔寨操控诈骗园区,设立“手机农场”,仅两个窝点就囤积1250部手机,控制7.6万个社交媒体账号用于实施诈骗 [11][12] - 诈骗模式通过社交媒体培养感情获取信任后,诱导受害者向指定账户转入加密货币,随后将资金掏空,全美至少有250人受骗,涉案金额达数百万美元 [16][17] - 赃款通过复杂的“分散+归集”手法洗白,用于奢侈旅行、名贵手表、私人飞机及购买毕加索画作等个人挥霍 [18][19] 组织运作与关联实体 - 犯罪活动涉嫌残酷的人口贩运与强迫劳动,诱骗数百人至柬埔寨,没收护照、限制自由,强迫其从事加密投资骗局,并遭受暴力威胁 [20][21] - 美国财政部指出太子集团旗下关联公司金贝集团有限公司涉及敲诈勒索、诈骗、强迫劳动及命案,并对146名个人及实体实施制裁 [23][24][30] - 组织成员来自中国重庆市、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英国、柬埔寨、帕劳等国,多为华人,业务甚至扩展至太平洋岛国帕劳 [25][31] 国际执法行动 - 美国与英国采取联合行动,英国冻结了陈志在伦敦的19处房产,总价值超过1亿英镑,其中一处豪宅市值约12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1亿元) [27][31] - 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将相关个人与实体列入制裁名单,冻结其在美国资产,并禁止美国个人及金融机构与其交易 [30][31] - 据美国财政部资料,美国因网络投资诈骗造成的损失总额超过166亿美元,2024年因东南亚诈骗活动损失至少10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6% [31]
150亿美元比特币被抄,亚洲最大跨国电诈 “话事人”逃亡
36氪· 2025-10-16 08:18
公司概况与指控 - 美国司法部对柬埔寨太子集团创办人陈志提起刑事指控,罪名包括电信欺诈与洗钱 [1] - 美国当局没收约127,271枚比特币,按当时市值计算约1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69亿元),被称为美国司法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没收行动 [1] - 陈志被指控为亚洲最大跨国犯罪组织的“话事人”,其全球30多个国家的企业被指是掩盖诈骗勾当的“马甲” [3] 诈骗业务模式 - 该团伙在柬埔寨操控诈骗园区,设立“手机农场”,仅两个窝点就囤有1250部手机,控制7.6万个社交媒体账号用于诈骗 [3] - 诈骗手法是通过社交媒体与受害者建立信任后,诱导其将加密货币转入特定账户,承诺高回报,随后将资金掏空,美国至少有250人受害,涉案金额达数百万美元 [7] - 诈骗来的资金通过复杂的“分散 + 归集”手法洗白,用于奢侈旅行、名贵手表、私人飞机及购买毕加索画作等 [7] 关联实体与制裁 - 美国财政部指出太子集团旗下的诈骗集团之一是金贝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与敲诈勒索、诈骗、强迫劳动及一起2023年的命案有关 [10] - 柬埔寨政府于2025年6月确认金贝赌场归太子控股集团所有,陈志担任首席执行官 [10] - 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将与太子集团相关的146名个人和实体列入制裁名单,其在美国的资产被冻结 [13] - 任何由被冻结人员拥有50%或以上权益的实体也将被冻结 [11] 非法活动范围与影响 - 该犯罪网络涉及残酷的人口贩运和强迫劳动,数百人被诱骗或贩运至柬埔寨诈骗园区,遭受暴力威胁、殴打和限制自由 [8] - 美国当局指控陈志的网络将业务扩展至太平洋岛国帕劳,租赁岛屿并筹划用可疑资金开发度假村项目,相关营地涉及诈骗、人口贩运和强迫劳动 [14] - 过去几年,美国因网络投资诈骗造成的损失总额超过166亿美元,2024年因东南亚诈骗活动损失至少10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6% [13] 国际执法行动 - 英国冻结了陈志在伦敦的19处房产,总价值超过1亿英镑,其中一处北伦敦豪宅市值约12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1亿元) [13] - 若罪名成立,陈志可能面临最高可达40年的刑期,但目前人尚未被抓到 [14]
150亿美元比特币被抄!亚洲最大跨国电诈 “话事人”逃亡
凤凰网财经· 2025-10-15 22:19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司法部对柬埔寨太子集团创办人陈志提起刑事指控,指控其犯有电信欺诈与洗钱罪,并没收约127271枚比特币,市值约150亿美元(约1069亿元人民币),这是美国司法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没收行动[1][2] - 陈志被指控为亚洲最大跨国犯罪组织的“话事人”,其犯罪网络涉及全球30多个国家,通过设立空壳公司掩盖诈骗活动,并操控柬埔寨诈骗园区,使用“手机农场”控制大量社交媒体账号进行加密投资诈骗[3][6][7][9] - 该犯罪网络不仅涉及金融诈骗,还涉嫌残酷的人口贩运与强迫劳动,受害者被诱骗或贩运至柬埔寨,被迫从事诈骗活动,并遭受暴力威胁和虐待,美国检方形容其为“现代奴役与高科技诈骗的结合体”[16] - 美英两国采取联合行动,美国财政部将146名与太子集团相关的个人和实体列入制裁名单并冻结其美国资产,英国则冻结了陈志在伦敦的19处房产,总价值超过1亿英镑[25][26] 陈志及其犯罪网络概况 - 陈志(英文名Vincent)38岁,拥有英国和柬埔寨双重国籍,对外宣称是从事房地产、金融和消费服务的商业精英,但实际是跨国犯罪组织的头目[3][4] - 其犯罪网络自2015年开始布局,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立企业作为掩盖诈骗活动的“马甲”,并在柬埔寨操控大规模诈骗园区[6][7] - 诈骗手法通过社交软件联系受害者,培养感情后诱导其将加密货币转入指定账户,随后掏空资金,仅在美国就有至少250人受害,涉案金额达数百万美元[12][14] - 诈骗资金通过复杂的“分散+归集”手法洗白,用于奢侈消费,包括私人飞机、名贵手表和毕加索画作等[15] 诈骗操作与技术支持 - 犯罪团伙在柬埔寨设立“手机农场”,仅两个窝点就囤积1250部手机,控制7.6万个社交媒体账号作为诈骗“敲门砖”[9][11] - 诈骗活动主要针对加密投资骗局,受害者转入加密货币后账户被迅速清空,美国因网络投资诈骗造成的损失总额超过166亿美元,2024年损失至少100亿美元,同比增长66%[12][26] - 陈志在纽约布鲁克林安插“洗钱小分队”,专门转移诈骗资金,2022年美国联邦调查局捣毁一个中国洗钱网络,确认金贝集团诈骗259名美国人1800万美元[13][19] 人口贩运与强迫劳动 - 数百人被诱骗或贩运至柬埔寨诈骗园区,被迫从事加密投资骗局,被没收护照、限制人身自由,并遭受暴力威胁和殴打[16] - 诈骗者本身也是人口贩运的受害者,遭受身体虐待、隔离、性剥削威胁等控制手段,美国检方强调该网络是“现代奴役与高科技诈骗的结合体”[16] - 太子集团旗下的金贝集团有限公司与强迫劳动、诈骗及2023年一名25岁中国公民被杀害的报道有关,柬埔寨政府于2025年6月确认金贝赌场归太子控股集团所有,陈志担任首席执行官[18][19] 资产规模与跨国扩张 - 美国没收约127271枚比特币,市值约150亿美元(约1069亿元人民币),为美国司法部历史上最大规模没收行动[2] - 陈志在伦敦拥有19处房产被英国冻结,总价值超过1亿英镑,其中一处北伦敦豪宅市值1200万英镑(约1.1亿元人民币)[26] - 犯罪网络扩展至太平洋岛国帕劳,通过名下公司租赁岛屿并筹划以可疑资金开发度假村项目,相关营地涉及诈骗、人口贩运和强迫劳动[26][27] 国际制裁与法律行动 - 美国财政部将146名与太子集团相关的个人和实体列入制裁名单,包括陈志、公司高管及遍布多国的空壳公司,其美国资产被冻结,禁止与美国个人和金融机构交易[25][26] - 英国冻结陈志在伦敦的19处房产,总价值超过1亿英镑,英国外交部长谴责诈骗者利用伦敦房产存放赃款[26] - 若罪名成立,陈志可能面临最高40年刑期,但目前尚未被抓获[28]
150亿美元比特币被抄!亚洲最大跨国电诈 “话事人”逃亡
凤凰网财经· 2025-10-15 22:15
公司概况与指控 - 柬埔寨太子集团创办人陈志被美国司法部提起刑事指控,罪名包括电信欺诈与洗钱 [1] - 美国司法部没收约127,271枚比特币,按当时市值计算约1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69亿元)[1] - 美国司法部称此次没收行动是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2] - 陈志被指控为亚洲最大跨国犯罪组织的“话事人”,其全球业务布局始于2015年,在超过30个国家设立企业作为掩盖非法活动的“马甲” [3][4] 非法业务模式 - 公司在柬埔寨操控的诈骗园区规模庞大,仅两个窝点就囤积1250部手机,控制76,000个社交媒体账号用于诈骗 [5] - 诈骗手法通过社交媒体与受害者建立信任后,诱导其将加密货币转入指定账户,随后将资金全部转移 [6] - 公司在纽约布鲁克林设有专门团队负责转移诈骗资金,涉案金额达数百万美元,全美至少有250人受害 [7][8] - 诈骗所得资金通过复杂的“分散+归集”手法洗白,用于奢侈旅行、名贵手表、私人飞机及毕加索画作等 [9] 关联公司与制裁 - 美国财政部指出太子集团旗下的诈骗集团之一是金贝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与敲诈勒索、诈骗、强迫劳动及一起谋杀案有关 [11] - 柬埔寨政府于2025年6月确认金贝赌场归太子控股集团所有,陈志担任首席执行官 [11] - 美国财政部对数十家关联公司进行制裁,其成员来自中国重庆市、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英国、柬埔寨、帕劳等国 [12][13] - 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将146名与太子集团相关的个人和实体列入制裁名单,冻结其在美国的资产 [14] 资产冻结与国际行动 - 英国政府冻结了陈志网络在伦敦的19处房产,总价值超过1亿英镑,其中一处北伦敦豪宅市值约12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1亿元)[15] - 美国财政部资料显示,过去几年美国因网络投资诈骗造成的损失总额超过166亿美元,2024年因东南亚诈骗活动损失至少100亿美元,同比增长66% [14] - 公司业务扩展至太平洋岛国帕劳,通过名下公司租赁岛屿并计划以可疑资金开发度假村项目,相关营地涉及人口贩运、酷刑与强迫劳动 [15]
美国制裁缅甸柬埔寨电诈团伙:美国人每年被骗上百亿,成千上万人沦为奴隶
观察者网· 2025-09-10 18:12
美国制裁行动概述 - 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自9月8日起对东南亚大型跨国电诈团伙实施金融和外交制裁 [1] - 制裁针对缅甸瑞科科的9个目标以及柬埔寨境内的10个目标 [1] - 制裁旨在通过切断资金来打击犯罪行为 [6] 电诈产业的规模与影响 - 2024年东南亚诈骗活动给美国人带来的损失超过100亿美元 [1] - 缅甸至少有12万人、柬埔寨至少10万人可能处于被迫进行电信诈骗活动的环境中 [4] - 电诈产业通过"杀猪盘"式恋爱投资骗局、加密货币等手段进行诈骗 [1] 被制裁方与关联实体 - 缅甸被制裁目标与克伦邦瑞科科诈骗园区有关,该地被视为臭名昭著的虚拟货币投资诈骗中心 [4] - 制裁名单包括缅甸"亚太新城"诈骗园区开发者佘智江、克伦民族军成员丁温和索敏敏乌 [5] - 柬埔寨被制裁的4名个人和6家公司被控与西哈努克城和巴域的诈骗活动有关 [5] 电诈团伙的运作模式 - 电诈园区用虚假招聘广告诱骗普通人入场,随后拘禁并强迫他们从事电诈工作 [2] - 未完成诈骗配额的人会遭到拘禁虐待、殴打,部分受害者被迫从事性交易 [5] - 受制裁人员为非法资金流动提供安全保障,并亲自经营控制和支持克伦邦诈骗团伙 [5] 制裁的具体措施 - 被制裁实体和个人在美国境内或由美国公民持有、控制的所有财产及财产权益将被依法冻结 [6] - 任何由受制裁人员直接或间接持有50%及以上股份的实体同样将被冻结 [6] - 美国公民及在美国进行的交易均被禁止与这些被制裁实体发生涉及其财产或权益的往来 [6]
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停止打着任何旗号对古巴实施封锁制裁
中国新闻网· 2025-08-22 17:55
古巴海外医疗合作项目 - 古巴政府向全球60多个国家派出60多万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服务 [1] - 古巴医疗项目累计为超过2.3亿人提供医疗服务并进行1700多万例手术 [1] - 医疗合作拯救超过1200万人生命并在拉美加勒比及非洲地区卫生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1] 美国签证限制措施 - 美国国务院对参与古巴医疗项目的非洲国家及巴西古巴格林纳达实施签证限制 [1] - 美方指控古巴海外医疗服务存在强迫劳动剥削行为 [1] - 措施警告与古巴合作的国家需要重新考虑合作决定 [1] 中方立场声明 - 中方指出强迫劳动指控已成为美国打压他国的霸权工具 [1] - 美国举措是对古巴60多年封锁制裁的延续和强化 [1] - 地区多国政要及各界人士已明确表示反对或关切相关措施 [1]
美国对巴西等国卫生官员实施签证限制 古巴谴责巴西驳斥
新华社· 2025-08-14 20:04
美国签证限制措施 - 美国撤销两名巴西卫生官员的签证并对部分非洲国家及格林纳达官员实施签证限制 理由是其参与的古巴海外医疗项目涉及强迫劳动 [1] - 美国称古巴的劳务输出计划 尤其是医疗任务 涉及强迫劳动与人口贩卖 并剥夺了古巴人民在国内应有的医疗服务 [1] 相关国家回应 - 古巴外交部表示不会放弃在数十个国家开展的医疗项目 并称这些项目完全合法 拯救了生命并惠及当地社区 [1] - 巴西卫生部长表示美方决定完全站不住脚 这些项目拯救了生命并得到巴西民众认可 巴西政府不会屈服于美国的攻击 [1] 古巴医疗项目背景 - 自古巴革命胜利以来 古巴一直通过派遣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前往世界各地开展医疗援助 [1] - 古巴政府表示这些医疗任务是对全球其他国家的无私援助 是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 [1]
大不列颠能源公司所用太阳能电池板均产自中国,英国政客又炒作“强迫劳动”挑事
观察者网· 2025-07-20 15:49
英国太阳能产业与中国供应链关系 - 英国大不列颠能源公司首批11所学校太阳能项目使用中国爱旭科技和隆基绿能的产品,涉及2亿英镑投资中的首笔款项[1][3] - 2024年英国68%太阳能板进口来自中国,较2023年61%进一步提升[4] - 全球50%多晶硅供应来自中国新疆地区,中国主导全球光伏产业供应链[4][5] 英国政界与行业对中国产品的矛盾态度 - 工党议员莎拉·钱皮恩主张优先采购英国太阳能板,承认短期成本更高但强调"道德供应链"[1] - 英国能源大臣米利班德4月提出修正案限制使用"涉嫌强迫劳动"的中国太阳能板,但仅适用于国有公司[5] - 行业人士指出中国产品价格优势明显,GB-Sol董事承认"很难避免购买中国产品"[4] 中国企业回应与市场地位 - 爱旭科技声明禁止供应链存在强迫劳动,承诺维护最高商业道德标准[4] - 隆基绿能否认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报告结论,强调持续消除强迫劳动风险[5] - 两家中国企业产品符合英国《现代奴隶制法案》采购要求[1][5] 国际光伏产业格局 - 新疆地区占全球多晶硅供应近一半,还拥有中国最大风力涡轮机制造商(占全球13%产能)[8][9] - 美国UFLPA法案导致其太阳能行业受严重破坏,凸显中国供应链不可替代性[8] - 新疆长绒棉占全球20%产量,多晶硅等产品在全球市场具有品质与规模优势[9][11]
小米在欧盟,加班是一种风险
虎嗅APP· 2025-04-28 21:35
小米工时管理争议 - 公司内部实行严格的工时排名制度,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得低于11.5小时,单日工作时间低于8小时需提交书面说明[2] - 不同部门工时要求存在差异,普遍偏高,部分部门要求日均14-15小时,外包员工每天必须待满11小时[2] - 超长工时制始于去年4月,通过口头传达而非书面文件规定,汽车业务比手机更忙,达到"9105"工作制[3] - 从《劳动法》角度看存在合规问题,每周工作时间可能高达57.5小时,远超法定上限[3] - 工时排名制度构成变相的"末位淘汰",最高法院2016年已明确此类做法不符合劳动法规定[3] 欧盟《禁止强迫劳动法案》影响 - 法案全面禁止在欧盟市场销售、进口或出口任何涉及"强迫劳动"环节的产品[5] - 将超时工作视为强迫劳动指标之一,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或每周超过40小时可能被认定违法[5] - 法案对"强迫劳动"界定宽泛,包括非自愿强制劳动和"过度加班"行为[5] - 国际劳工组织11项强迫劳动指标为法案提供具体判断依据,包括过度加班、恐吓与威胁、债役等[5] - 中国已批准相关国际公约,2024年修订《劳动法》加强超时工作监管[5] 小米面临的合规风险 - 日均工时10.5至15小时远超欧盟法案认定的"强迫劳动"阈值[6] - 工时排名机制可能被视为"恐吓与威胁"手段,低于8小时需提交书面解释被视为心理压迫[6] - 请假惩罚机制符合"债役"特征,通过制造"工时债务"限制员工自由选择权[6] - 口头传达工时要求可能被解读为有意隐瞒违规行为[6] - 供应链复杂性增加风险,任一环节存在强迫劳动嫌疑可能导致整条产业链出口受阻[6] 欧盟市场对小米的战略价值 - 小米手机在欧洲市场份额常年达到15%,定位与欧洲消费者需求高度契合[9] - 欧盟占全球高端制造业需求30%以上份额,失去市场可能导致被排除在高端产业链之外[9] - 欧洲市场开放度高且消费者购买力强,提供稳定利润空间[9] - 小米计划2027年进军欧洲电动汽车市场,慕尼黑将设立研发中心[10] - 欧盟市场关乎公司全球战略布局、品牌高端化和长期竞争力[10]
小米在欧盟,加班是一种风险
虎嗅· 2025-04-28 15:00
小米工时管理政策 - 小米实行严格的工时排名制度 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得低于11.5小时 单日工作时间低于8小时需提交书面说明 [1] - 不同部门工时要求差异较大 低要求组日均10.5小时 高要求组达14-15小时 多为口头传达 [1] - 外包员工每日必须待满11小时 不足者次日被约谈 经常不满11小时可能被开除 [1] - 超长工时制始于2023年4月 由总公司会议决定后口头传至各地分公司 [1] - 汽车业务比手机业务更忙 普遍实行"9105"工作制(早9点至晚10点 每周5天) [1] 劳动法合规问题 - 小米工时政策违反中国《劳动法》 日均11.5小时相当于周工作57.5小时 远超法定40小时上限 [2] - 工时排名制度构成变相"末位淘汰" 最高法院2016年已明确此类做法违法 [2] - 通过口头传达超长工时要求 反映企业有意规避留下违法证据 [2] 欧盟《禁止强迫劳动法案》影响 - 法案禁止在欧盟市场销售涉及强迫劳动环节的产品 定义包含每天工作超8小时或每周超40小时 [3] - 欧盟《工作时间指令》规定每周工时不得超过48小时(含自愿加班) 每日需保证11小时连续休息 [3] - ILO强迫劳动指标包含过度加班 恐吓与威胁 债役等11项标准 增强法案可操作性 [3][6] 小米在欧洲市场的风险 - 日均10.5-15小时工时远超欧盟强迫劳动认定阈值 即使"自愿"加班仍可能被视为违法 [5] - 工时排名机制可能被认定为"恐吓与威胁" 请假惩罚机制符合ILO"债役"特征 [5][6] - 无书面记录的"无痕管理"可能被欧盟解读为有意隐瞒违规行为 [6] - 欧盟市场占小米手机全球份额15% 是其高端化战略关键 若产品被禁将造成重大损失 [7][9] - 小米计划2027年进军欧洲电动汽车市场 慕尼黑研发中心专注高性能车型开发 [9] 政策环境变化 - 中国2022年批准ILO两项强迫劳动公约 2024年修订《劳动法》加强超时工作监管 [4] - 202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整治"内卷式"竞争 推动职场文化转型 [4] - 欧盟法案非针对中国企业 全球企业均受监管 旨在打击通过违法获得竞争优势的行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