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强迫劳动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制裁缅甸柬埔寨电诈团伙:美国人每年被骗上百亿,成千上万人沦为奴隶
观察者网· 2025-09-10 18:12
美国国务卿鲁比8日在另一份声明中指出,制裁旨在"保护美国人免受网络诈骗这一无处不在的威胁", 打击犯罪网络实施的"大规模欺诈、强迫劳动、身体和性虐待以及盗窃行为"。 美国《外交学者》9日报道称,这项制裁是美国对东南亚地区日益猖獗的电信诈骗犯罪的最新回应。自 疫情以来,电诈产业在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等监管薄弱地区迅速扩张,通过"杀猪盘"式恋爱投资骗局、 加密货币等手段进行诈骗,受害者遍布全球。 除了诈骗外,这些电诈园区还用虚假招聘广告诱骗普通人入场,随后拘禁并强迫他们从事各种电诈工 作,稍有不从就会遭到殴打、酷刑和虐待。英国路透社指出,受害者通常为外国人。 【文/观察者网 王一】美国财政部当地时间9月8日发声明宣布,其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即日 起开始对活跃在东南亚地区的大型跨国电诈团伙实施金融和外交制裁,因为他们"通过强迫劳动和暴力 手段从美国人手中盗走了数以十亿计的美元"。 据报道,美国财政部点名的9个缅甸目标与克伦邦的瑞科科诈骗园区有关。该地由克伦民族军(KNA) 控制,已被视为"臭名昭著的虚拟货币投资诈骗中心"。今年5月,美国已对克伦民族军、其领导人索·奇· 图上校(Saw Htoo Eh Moo ...
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停止打着任何旗号对古巴实施封锁制裁
中国新闻网· 2025-08-22 17:55
古巴海外医疗合作项目 - 古巴政府向全球60多个国家派出60多万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服务 [1] - 古巴医疗项目累计为超过2.3亿人提供医疗服务并进行1700多万例手术 [1] - 医疗合作拯救超过1200万人生命并在拉美加勒比及非洲地区卫生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1] 美国签证限制措施 - 美国国务院对参与古巴医疗项目的非洲国家及巴西古巴格林纳达实施签证限制 [1] - 美方指控古巴海外医疗服务存在强迫劳动剥削行为 [1] - 措施警告与古巴合作的国家需要重新考虑合作决定 [1] 中方立场声明 - 中方指出强迫劳动指控已成为美国打压他国的霸权工具 [1] - 美国举措是对古巴60多年封锁制裁的延续和强化 [1] - 地区多国政要及各界人士已明确表示反对或关切相关措施 [1]
美国对巴西等国卫生官员实施签证限制 古巴谴责巴西驳斥
新华社· 2025-08-14 20:04
巴西卫生部长亚历山大·帕迪利亚表示,美方撤销巴西卫生官员签证的决定完全站不住脚,这些项 目拯救了生命,并得到巴西民众的认可。巴西政府不会屈服于美国的攻击。 自古巴革命胜利以来,古巴一直通过派遣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前往世界各地开展医疗援助。古 巴政府表示,这些医疗任务是其对全球其他国家的无私援助,是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然而,美国称古 巴的劳务输出计划,尤其是医疗任务,涉及强迫劳动与人口贩卖,并剥夺了古巴人民在国内应有的医疗 服务。 新华社华盛顿/哈瓦那8月14日电(记者颜亮 蒋彪)美国国务卿鲁比奥13日发表声明说,将撤销两 名巴西卫生官员的签证,并对部分非洲国家官员及格林纳达官员实施签证限制,理由是他们参与古巴向 海外派遣医务人员的项目,这些项目"通过强迫劳动剥削古巴医务人员"。古巴外交部和巴西卫生部对此 分别予以谴责和驳斥。 针对美方此举,古巴外交部副部长卡洛斯·费尔南德斯·德科西奥表示,古巴不会放弃在数十个国家 开展的医疗项目,这些项目完全合法,而且还拯救了生命、惠及当地社区。古巴外交部美国总司副司长 尤哈娜·塔夫拉达在社交媒体上说,鲁比奥的优先事项是"折磨古巴,打击那些最急需的医疗服务"。 ...
大不列颠能源公司所用太阳能电池板均产自中国,英国政客又炒作“强迫劳动”挑事
观察者网· 2025-07-20 15:49
英国太阳能产业与中国供应链关系 - 英国大不列颠能源公司首批11所学校太阳能项目使用中国爱旭科技和隆基绿能的产品,涉及2亿英镑投资中的首笔款项[1][3] - 2024年英国68%太阳能板进口来自中国,较2023年61%进一步提升[4] - 全球50%多晶硅供应来自中国新疆地区,中国主导全球光伏产业供应链[4][5] 英国政界与行业对中国产品的矛盾态度 - 工党议员莎拉·钱皮恩主张优先采购英国太阳能板,承认短期成本更高但强调"道德供应链"[1] - 英国能源大臣米利班德4月提出修正案限制使用"涉嫌强迫劳动"的中国太阳能板,但仅适用于国有公司[5] - 行业人士指出中国产品价格优势明显,GB-Sol董事承认"很难避免购买中国产品"[4] 中国企业回应与市场地位 - 爱旭科技声明禁止供应链存在强迫劳动,承诺维护最高商业道德标准[4] - 隆基绿能否认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报告结论,强调持续消除强迫劳动风险[5] - 两家中国企业产品符合英国《现代奴隶制法案》采购要求[1][5] 国际光伏产业格局 - 新疆地区占全球多晶硅供应近一半,还拥有中国最大风力涡轮机制造商(占全球13%产能)[8][9] - 美国UFLPA法案导致其太阳能行业受严重破坏,凸显中国供应链不可替代性[8] - 新疆长绒棉占全球20%产量,多晶硅等产品在全球市场具有品质与规模优势[9][11]
小米在欧盟,加班是一种风险
虎嗅APP· 2025-04-28 21:35
小米工时管理争议 - 公司内部实行严格的工时排名制度,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得低于11.5小时,单日工作时间低于8小时需提交书面说明[2] - 不同部门工时要求存在差异,普遍偏高,部分部门要求日均14-15小时,外包员工每天必须待满11小时[2] - 超长工时制始于去年4月,通过口头传达而非书面文件规定,汽车业务比手机更忙,达到"9105"工作制[3] - 从《劳动法》角度看存在合规问题,每周工作时间可能高达57.5小时,远超法定上限[3] - 工时排名制度构成变相的"末位淘汰",最高法院2016年已明确此类做法不符合劳动法规定[3] 欧盟《禁止强迫劳动法案》影响 - 法案全面禁止在欧盟市场销售、进口或出口任何涉及"强迫劳动"环节的产品[5] - 将超时工作视为强迫劳动指标之一,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或每周超过40小时可能被认定违法[5] - 法案对"强迫劳动"界定宽泛,包括非自愿强制劳动和"过度加班"行为[5] - 国际劳工组织11项强迫劳动指标为法案提供具体判断依据,包括过度加班、恐吓与威胁、债役等[5] - 中国已批准相关国际公约,2024年修订《劳动法》加强超时工作监管[5] 小米面临的合规风险 - 日均工时10.5至15小时远超欧盟法案认定的"强迫劳动"阈值[6] - 工时排名机制可能被视为"恐吓与威胁"手段,低于8小时需提交书面解释被视为心理压迫[6] - 请假惩罚机制符合"债役"特征,通过制造"工时债务"限制员工自由选择权[6] - 口头传达工时要求可能被解读为有意隐瞒违规行为[6] - 供应链复杂性增加风险,任一环节存在强迫劳动嫌疑可能导致整条产业链出口受阻[6] 欧盟市场对小米的战略价值 - 小米手机在欧洲市场份额常年达到15%,定位与欧洲消费者需求高度契合[9] - 欧盟占全球高端制造业需求30%以上份额,失去市场可能导致被排除在高端产业链之外[9] - 欧洲市场开放度高且消费者购买力强,提供稳定利润空间[9] - 小米计划2027年进军欧洲电动汽车市场,慕尼黑将设立研发中心[10] - 欧盟市场关乎公司全球战略布局、品牌高端化和长期竞争力[10]
小米在欧盟,加班是一种风险
虎嗅· 2025-04-28 15:00
小米工时管理政策 - 小米实行严格的工时排名制度 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得低于11.5小时 单日工作时间低于8小时需提交书面说明 [1] - 不同部门工时要求差异较大 低要求组日均10.5小时 高要求组达14-15小时 多为口头传达 [1] - 外包员工每日必须待满11小时 不足者次日被约谈 经常不满11小时可能被开除 [1] - 超长工时制始于2023年4月 由总公司会议决定后口头传至各地分公司 [1] - 汽车业务比手机业务更忙 普遍实行"9105"工作制(早9点至晚10点 每周5天) [1] 劳动法合规问题 - 小米工时政策违反中国《劳动法》 日均11.5小时相当于周工作57.5小时 远超法定40小时上限 [2] - 工时排名制度构成变相"末位淘汰" 最高法院2016年已明确此类做法违法 [2] - 通过口头传达超长工时要求 反映企业有意规避留下违法证据 [2] 欧盟《禁止强迫劳动法案》影响 - 法案禁止在欧盟市场销售涉及强迫劳动环节的产品 定义包含每天工作超8小时或每周超40小时 [3] - 欧盟《工作时间指令》规定每周工时不得超过48小时(含自愿加班) 每日需保证11小时连续休息 [3] - ILO强迫劳动指标包含过度加班 恐吓与威胁 债役等11项标准 增强法案可操作性 [3][6] 小米在欧洲市场的风险 - 日均10.5-15小时工时远超欧盟强迫劳动认定阈值 即使"自愿"加班仍可能被视为违法 [5] - 工时排名机制可能被认定为"恐吓与威胁" 请假惩罚机制符合ILO"债役"特征 [5][6] - 无书面记录的"无痕管理"可能被欧盟解读为有意隐瞒违规行为 [6] - 欧盟市场占小米手机全球份额15% 是其高端化战略关键 若产品被禁将造成重大损失 [7][9] - 小米计划2027年进军欧洲电动汽车市场 慕尼黑研发中心专注高性能车型开发 [9] 政策环境变化 - 中国2022年批准ILO两项强迫劳动公约 2024年修订《劳动法》加强超时工作监管 [4] - 202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整治"内卷式"竞争 推动职场文化转型 [4] - 欧盟法案非针对中国企业 全球企业均受监管 旨在打击通过违法获得竞争优势的行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