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目录
icon
搜索文档
200款惠民保稳定运营,撬动20亿元创新药械赔付,新支付方来了吗?
第一财经· 2025-11-06 17:13
市场整体态势 - 惠民保市场结束快速上线和因运营问题停售的出清阶段,进入稳定运营时代,2025年产品数量基本维持在200款左右 [2][3] - 2025年新增产品数量仅为9款,市场增速为2.96%,截至2025年7月31日正常运营产品数量小幅回升至202款 [7] - 产品停售数量显著下降,从2023年73款、2024年26款降至2025年的12款,为近三年最低 [4][7] 主要产品运营与参保情况 - 北京普惠健康保和沪惠保是保费来源主阵地,2025年度北京参保人数434万人,较上年增长约14万人;沪惠保参保人数稳定在600万人以上,参保率保持在30%左右 [7] - 在正常运营的202款产品中,传统惠民保产品占比约83.66%,其余约16%为互联网门诊、特定群体及综合责任类新产品形态 [8] - 惠民保被定义为类团险产品,实现地区市民风险共担 [6] 产品形态创新 - 2025年新增9款产品中出现4款重疾险产品,标志着普惠重疾险尝试较为瞩目 [9][10] - 普惠重疾险多为一年期产品,保费低廉,例如南宁守护保年保费在42元至432元之间,最高可一次性赔付10万元 [10] - 普惠重疾险多作为惠民保附加险存在,在定价和保障责任上更体现普惠性,例如上海要求先购买沪惠保才能购买附加重疾险 [11] 特药目录与创新药支付 - 特药目录已成为超过80%基础版惠民保产品的标配,平均纳入41款特药,北京普惠健康保特药数量高达121种 [11] - 2024年商业健康险针对创新药械总赔付额约124亿元,惠民保占比15%,撬动近20亿元赔付 [5] - 纳入惠民保产品最多的20款特药中,泰圣奇、英飞凡、欧狄沃等药品纳入频次超过90次,即准入超过一半正常运营的基础版产品 [12] - 在2025年商保创新药目录申报中,20款高频特药仅有5款申报并通过初步审查 [12] 定价模式演变 - 监管政策明确支持基于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差异化定价 [17] - 正常运营的基础版产品中,141款为单一定价,平均保费为95元,较2021年60元明显提高;仅有28款产品实施差异化定价 [17] - 差异化定价主流策略是按年龄分档,例如安徽惠民保对18岁以下未成年人保费降至100元/人 [18] - 部分产品如齐惠保在定价和赔付比例上均按年龄和健康状况分档,加强风险管理 [19] 筹资与参保策略 - 探索家庭或团体折扣以鼓励集中参保,例如天津惠民保团体参保可享九折优惠,保费从150元/人降至135元/人 [20] - 惠民保"团险化"是吸引参保的有效路径,例如浙江省通过机关事业单位和财政补助大幅提升参保率,2023年个人出资投保比例已降至70%以下 [20] - 扩大筹资、吸引参保是模式延续的关键,差异化定价被视为逃脱"死亡螺旋"的最好办法 [21]
2025年国谈落幕:双目录同步 创新药目录降价建议区间或为15%~50%
第一财经· 2025-11-04 10:49
2025年国家医保谈判整体概况 - 谈判于2025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举行,首次采用“双目录”谈判模式,前3天进行国家医保目录谈判,后2天启动首次商保创新药目录谈判 [1] - 商保创新药目录谈判首日(11月2日)为内资药企价格协商,次日(11月3日)为外资药企价格协商 [1] - 创新药目录价格协商环节,医保部门对药企给出的降价建议区间为15%至50% [1][3] 商保创新药目录谈判焦点与进展 - 进入价格协商环节的药品数量不超过30个,预计最终纳入目录的药品数量可能在20个左右或更少 [1] - CAR-T药物谈判备受瞩目,合源生物的CAR-T药物纳基奥仑赛注射液谈判进展顺利,该药是国内唯一低于百万元的CAR-T,定价为99.9万元/针 [3] - 共有五款CAR-T药物申报创新药目录,其中三款选择“双报”,复星凯特和药明巨诺的两款CAR-T(定价均为120万元/针以上)只申报了创新药目录 [3] 药企申报策略与市场考量 - 药企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单报乙类”、“双报”或“单报创新药目录” [2] - 部分药企更看重基本医保目录的庞大市场,愿意“以价换量”;部分药企则注重维持高端定位,通过创新药目录覆盖中高收入患者群体 [10] - 外资药企如默沙东的“K药”未进行任何申报,百时美施贵宝的“O药+Y药”进行了“双报” [5] 特定药品与治疗领域分析 - ADC和双抗药物仍是乙类目录谈判焦点 [1][8] - 吉利德的ADC药物拓达维(曾于2024年医保谈判中失利)今年选择同时申报双目录 [8][10] - 科伦博泰的国产ADC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被视为本次谈判的“种子选手” [8] - 多款阿尔兹海默症、睡眠障碍新药(如卫材和礼来的仑卡奈单抗、多奈单抗,年治疗费用约18万元)选择了“双报” [7] - 康方生物的双抗药物卡度尼利单抗表现强劲,2022年上市6个月销售额达5.46亿元,2023年和2024年销售额分别为13.58亿元和15亿元 [9][10] 商保渠道现有格局与药企意愿 - 复星凯特的CAR-T药物阿基仑赛注射液已被80余款商业医疗险产品纳入,药明巨诺的瑞基奥仑赛注射液也被70余款产品纳入,分析认为其降价意愿不高 [4] - 百时美施贵宝的“O药”已被纳入139个城市惠民保/商业健康险目录,覆盖28个省份,在镁信健康运营的惠民保项目中(占全国份额40-60%),2022-2024年每年赔付该药的患者稳定在600-700人,年理赔总金额约2000-2600万元 [6] - 新近上市、商保渠道布局尚浅的药物(如部分阿尔兹海默症药)纳入创新药目录的意愿相对积极 [7] 罕见病药物的目录准入前景 - 今年共有36种罕见病药物通过创新药目录形式审查,与通过基本医保目录审查的37种数量基本相当,其中19种选择了“双报” [12] - 然而,商保公司对将罕见病药品纳入商业健康险特药目录兴趣不大,因其患者群体小、获客帮助有限,且多为长期高昂用药,赔付压力大 [14] - 专家指出,罕见病药品进医保的希望反而大于进商保,商保创新药目录中可能仅会出现少量罕见病药品作为示范 [14] 谈判机制创新与行业影响 - 国家医保局在规则上创新了价格协商机制,协调药企与商保进行价格协商 [1] - “双目录”谈判的开启,旨在通过引入商保力量,为更多创新药建立可持续的市场化支付机制 [15] - 药品的创新价值将在两个不同逻辑的“考场”中被分别评判,药企需据此重新审视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15]
2025年国谈落幕:双目录同步,创新药目录降价建议区间或为15%~50%
第一财经· 2025-11-04 10:45
谈判结构与核心创新 - 2025年国家医保谈判采用“双目录”模式,前3天进行基本医保乙类目录谈判,最后2天首次启动商保创新药目录谈判 [1] - 商保创新药目录谈判采用价格协商新机制,由国家医保局协调药企与商保公司进行,11月2日为内资药企价格协商日,11月3日为外资药企价格协商日 [1] - 医保部门在创新药目录价格协商环节给出的降价建议区间为15%至50% [1][3] 商保创新药目录概况 - 通过专家评审进入价格协商环节的药品数量不超过30个,预计最终纳入目录的药品数量在20个左右甚至更少 [1] - 共有五款CAR-T药物申报创新药目录,其中三款选择“双报”基本医保目录和创新药目录,两款仅申报创新药目录 [3] - 合源生物的CAR-T药物纳基奥仑赛注射液谈判进展顺利,该药是国内唯一低于百万元的CAR-T,定价为99.9万元/针 [3] - 共有36种罕见病药物通过创新药目录形式审查,与通过基本医保目录形式审查的37种数量基本相当,其中19种选择“双报”策略 [12] 重点药品谈判动态与策略 - CAR-T药物是谈判焦点,复星凯特的阿基仑赛注射液定价120万元/针以上,已被80余款商业医疗险产品纳入,药明巨诺的瑞基奥仑赛注射液也被70余款产品纳入,分析认为其降价意愿不高 [3][4] - 百时美施贵宝的“O药+Y药”组合选择“双报”,其O药已被纳入139个城市惠民保/商业健康险目录,覆盖28个省份,在部分惠民保项目中年理赔总金额约2000至2600万元 [5][6] - 多款新药如卫材和礼来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年治疗费用约18万元)及卫材的睡眠障碍新药(月治疗费用约500至600元)均选择“双报”,因上市不久、准入惠民保进度缓慢,纳入创新药目录意愿积极 [7] 乙类目录谈判焦点 - ADC和双抗药物仍是乙类目录谈判焦点 [1][8] - 吉利德的ADC药物拓达维在2024年医保谈判中未成功,今年选择同时申报双目录再次冲击 [8] - 科伦博泰的国产ADC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被业内认为是谈判“种子选手” [8] - 百济神州的倍利妥此前为进入医保曾降价25.5%,今年同时申报商保创新药目录 [9] - 康方生物的双抗药物卡度尼利单抗2022年上市6个月销售额达5.46亿元,2023年和2024年销售额分别为13.58亿元与15亿元 [10] 药企申报策略分化 - 药企申报策略呈现分化,例如吉利德的ADC药物选择“双报”,而科伦博泰、恒瑞医药等公司的ADC药物仅申报医保目录 [10] - 双抗药物中,康方生物、罗氏的产品仅申报医保目录,强生的产品仅申报商保目录 [10] - 选择仅申报医保目录的药品通常企业已做好“以价换量”准备,而更注重维持高端定位的药企则倾向于通过创新药目录覆盖中高收入患者群体 [10] 罕见病药物准入前景 - 尽管罕见病药物企业对创新药目录期待高,但实际进入希望可能小于基本医保目录,因商保公司对纳入罕见病药兴趣不大 [14] - 商保公司认为罕见病药患者群体小,在获客方面帮助有限,且多为长期高昂费用,会带来较大赔付压力 [14] 行业影响与未来方向 - “双目录”谈判的开启旨在通过引入商保力量,为更多创新药建立可持续的市场化支付机制 [15] - 药品的创新价值将在两个不同逻辑的支付体系中被分别评判,药企需据此重新审视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15]
“谈成了!”原价百万1针的CAR-T有望纳入创新药目录
经济观察网· 2025-11-02 16:16
2025年国家医保谈判进展 - 国家医保谈判于11月2日进行至第四天 [2] - 商保创新药目录谈判于当日下午2点正式开始 [3] 合源生物CAR-T药物谈判结果 - 合源生物CAR-T药物谈判成功 [3] - 合源生物3人谈判团队于下午3点15分进场,3点35分由首席执行官带领离场 [3] - 公司首席执行官确认谈判成功 [3] CAR-T药物行业背景与定价 - 合源生物的CAR-T药物此前定价为99.9万元/支,为国内价格最低的CAR-T药物 [3] - CAR-T药物以"天价"闻名,每针价格约100万元,叠加优惠后约50万元 [3] - 在本次国谈前的专家评审环节,有5款CAR-T药物通过评审 [3] - 过去几年,CAR-T药物多次尝试进入基本医保目录均告失败 [3]
创新药目录申报破百,药企为何“想进又不想进”?
虎嗅· 2025-08-07 11:57
创新药目录申报现状 - 已有超过100个药品申报创新药目录 [1] - 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首次出现并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2] - 药企对申报创新药目录呈现复杂心态:渴望被纳入、矛盾观望、重在参与、持怀疑态度 [3] 药企申报心态分析 - 第一种心态是"重在参与",部分明星药已取得商保和进院成果,价格协商意愿低 [18] - 第二种是"保底"心态,国产创新药面临不进目录难生存的困境 [18] - 最普遍的是"想进又不想进"心态,因惠民保放量预期不明导致降价意愿不高 [19] 惠民保市场现状 - 惠民保拥有近200亿元保费和1.68亿参保人 [6] - 惠民保特药赔付占整体赔付比例8%~9%,年支付创新药约20亿元 [7] - 20亿元赔付对应40亿~60亿元销售额,但相比国谈千亿级市场仍显不足 [7] 惠民保赔付格局 - 创新药目录预计纳入30~50种药品,将出现"僧多粥少、强者多拿"局面 [8] - 浙江惠民保特药赔付数据显示,前10药品占整体特药赔付比例约65% [10] - 再鼎医药商保支付占比达35%,而部分药企因成本问题选择退出惠民保 [12][14] 创新药目录影响 - 第一版创新药目录预计不会根本改变惠民保当前"向头部集中"的赔付格局 [15] - 部分惠民保产品已开始限制与国谈药重复的药品纳入,可能为其他药品腾出空间 [15] - 创新药目录以推荐性质为主,未进入目录的药品仍可能出现在惠民保特药目录中 [22] 药企核心关注点 - 药企最关心的不是惠民保放量,而是医保部门许诺的"进院支持政策" [24] - 创新药面临挂网、进院、开方、支付四个关键环节,前三步是当前最大痛点 [25] - 直接挂网和"三除外"政策理论上可降低准入难度,但执行效果存疑 [27][29] 市场预期与政策执行 - 2025年上半年恒生创新药指数上涨60.27%,万得创新药指数上涨23.93% [4] - 政策执行面临挑战,即便集采药品也存在报而不采、采购滞后等问题 [30] - 总筹资200亿的惠民保放量有限,进院政策带来的增长仍存不确定性 [31]
国家医保局章轲:目前已有逾百个品种药品申请纳入商保创新药目录
快讯· 2025-07-24 11:39
创新药目录申报情况 - 目前通过单目录申报和双目录申报共有超过100个品种的药品申请纳入创新药目录 [1] - 国家医保局将按照规定的程序做好后续工作 [1] 政策动态 - 国家医保局局长章轲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上述信息 [1]
创新药支付困局转机已现
Wind万得· 2025-03-21 06:36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凸显对创新药多元支付发展的重视,创新药目录的制定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有助于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创新药可及性,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在支持创新药支付方面虽有成效但仍面临挑战,创新药在资本市场虽受多重因素影响但出海趋势强劲且赛道积极因素不断涌现 [1][2][11] 创新药目录 - 创新药目录是支持推广创新价值药品的“重点名单”,如医保目录可降低患者用药负担、助药企回收成本 [2] - 2025年国家医保局将发布第一版医保丙类目录,聚焦高创新、高价值但暂无法纳入基本医保的药品,会引导商保纳入 [2] - 药品目录对医保和商业保险意义重大,能保障参保人员用药需求、规范商保产品、促进产业融合 [2][3] 商业健康保险 - 2019 - 2023年医保基金对创新药支出从60亿元提高到约900亿元,2024年我国创新药销售市场规模达1620亿元,医保支付占44%,个人支付占49%,商保仅占7.7% [4] - 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对减轻医保和患者负担、支持创新药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政策层面多次提及 [5][6] - 欧美国家商业健康保险是创新药主要支付力量之一,公共医保也采取措施加大创新药覆盖 [6] - 商业健康保险可填补公共医保空白,加速创新药市场准入,为患者提供支付方案,激励药企研发 [7] 我国商业保险现状 - 我国商业保险不断创新,惠民保发展成绩卓越,已覆盖全国大部分地级行政区和约1.5亿人次 [8] - 商业保险已为高价值创新药提供多元支付支持,如多个国产CAR - T产品被纳入商保和惠民保项目 [8] -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创新药支付仍面临销售效率低、保障供给不足等挑战 [9] - 提升商业健康险支付能力需从增强认知、扩充供给、优化管理、提升便捷性、加强产业融合等方面入手 [10] 资本市场动态 - 2024年我国创新药领域融资案例159起,融资金额206.29亿元,医保改革影响创新药上市价格和融资环境 [11] - 创新药虽发展承压但仍是一级市场热门领域,国内玩家调整方向出海且取得显著进展 [11] - 提升商业保险支付占比可吸引资本流入,鼓励险资投资创新药领域,国家和地方出台全链条支持政策 [12]
巨爽!大快人心!
猫笔刀· 2025-03-10 22:19
欧盟《禁止强迫劳动法案》影响 - 欧盟通过《禁止强迫劳动法案》,规定企业若存在强迫劳动行为(包括超时加班,每日>8小时或每周>40小时),其产品将被禁止进口至欧盟,且法规覆盖整条供应链,单个零件违规即导致整批产品禁入 [2] - 法案过渡期分阶段实施:2025年12月前成员国需指定执行机构,2026年6月前发布实施细则及高风险产品数据库,2027年12月全面生效 [7] - 海尔、美的等出口导向型企业已启动工时改革,例如美的强制18:20后员工离岗,禁止"自愿加班" [5][6] 行业用工调整趋势 - 大疆等外贸依赖型企业同步调整用工政策,未来汽车、电池、光伏、服装、手机组装等出口行业将面临类似合规压力 [6] - 企业具体措施包括:限制月加班时长≤36小时、引入第三方机构突击验厂核查加班情况、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记录工时备查 [8] 医药行业市场动态 - 医药商业板块单日大涨4.1%,主因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推出"创新药目录"政策利好流通效率 [10] - 医药细分领域表现分化:化学制药受集采影响显著,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与AI概念联动紧密 [10] 港股及中概股资金动向 - 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296亿港元,占恒生科技指数日均成交额(约1000亿港元)近30%,推动港股韧性超预期 [10] 其他公司及行业快讯 - 特斯拉股价跌至244美元,较高点488美元腰斩,月线MA60(230美元)为关键支撑位 [10] - 寒武纪遭字节辟谣10亿订单传闻,市场关注其盈利节点对估值逻辑的影响 [13] - 储蓄国债3年期利率1.93%、5年期2%,首批300亿额度半小时售罄,反映市场无风险收益率下行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