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产业景气周期
搜索文档
强势代表性标的如何指引行情走势?
华安证券· 2025-10-26 20:13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内外因素边际向好,短期市场有望延续向上,随着良性调整期接近尾声,市场主线将回归并清晰,科技仍是核心配置方向 [7][32] - 美联储10月末议息会议大概率降息25个基点,中美关系出现积极信号,将共同提振全球风险偏好 [2][12] - 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若外部形势变化,宏观政策有望“适时加力” [3][14] - 在成长产业景气周期的良性调整期内,产业主线的强势代表性个股的见底通常领先于市场指数,可作为调整结束的观察信号 [4][24] - 因供需结构改善,四季度煤炭价格易上难下,安全监管趋严和气温快速下降是主要推动因素 [5][29] 市场观点:内外边际向好,市场延续向上 - 9月美国CPI同比增3.0%,环比增0.3%,均低于预期,为美联储降息提供支撑,市场对10月末FOMC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预期为96.7% [12] - 中美经贸关系出现缓和迹象,双方举行新一轮经贸磋商,且两国元首可能在11月初APEC峰会期间会晤 [2][13] - 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战略部署呈现“重根基、强科技、扩内需”的特点,并强调“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4] - 三季度GDP增速为4.8%,较二季度的5.2%继续放缓,但符合预期,前三季度累计增速为5.2%,实现全年5%目标压力不大 [3][14] -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4.2万亿元,同比上涨3.0%,增速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季调后环比下降0.18%,内需动能依然不足 [16] - 9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转为-0.5%,较上月的0.5%下降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降至4.0%,基建投资增速降至1.1%,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3.9%,投资端成为内需最大拖累项 [18] - 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环比增长0.6%,出口韧性对生产端形成支撑 [22] 行业配置:积极布局新一轮科技行情 - 成长产业景气周期行情中的良性调整阶段,最强势的代表性标的(如本轮中的“易中天胜”)见底通常领先于产业主线、成长风格及市场指数 [4][24] - 历史复盘显示,代表性标的领先产业主线见底的概率达64.7%,领先上证指数见底的概率达76.5%,领先时间在1周至1个月不等 [24][27] - 当前成长风格处于良性调整期的后半程甚至尾声,调整时间约1-3个月,幅度约15%-20% [25] - 煤炭价格上涨具备持续性,主因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导致供给端扰动增加,以及全国气温快速下降促使需求旺季提前 [5][29][30] - 电煤采购需求指数显示四季度为传统需求旺季,供需缺口扩大预期下,秦皇岛港动力煤价企稳回升 [30][31] - 配置核心是新一轮成长产业景气周期,AI算力基建为核心方向,包括算力(CPO/PCB/液冷/光纤)、应用(机器人/游戏/软件)、军工等 [7][32] - 第二条配置主线是景气硬支撑领域,包括电力设备(风电/储能/电池/电源设备)、有色金属(稀土永磁/贵金属)、机械设备(工程机械) [33]
高切低还会延续多久?
华安证券· 2025-10-17 22:04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当前市场正处于成长产业景气周期行情从第一阶段(估值修复)向第二阶段(业绩支撑)过渡的良性调整期 [3] - 良性调整期预计持续时间较短(约1个月),最大调整幅度在10%-20%左右,十一月初前后有望迎来第二阶段行情契机 [4] - 短期市场将延续“高切低”的行业轮动,但中长期上涨趋势不变,调整期是布局良机,应坚守成长产业景气趋势方向和业绩硬支撑领域 [7][8] 市场表现与结构特征 - 2025年10月17日市场大幅下跌,上证指数下跌1.95%,创业板指下跌3.36%,全A成交额1.95万亿 [2] - 行业层面普跌,前期强势的成长行业领跌,电力设备(-4.99%)、电子(-4.17%)、机械设备(-3.69%)跌幅居前,而银行(-0.32%)、交通运输(-0.53%)、纺织服饰(-0.61%)相对抗跌 [2] - 市值风格上,科创200指数(-4.41%)领跌,红利指数(-0.34%)跌幅较小,结构分化明显,符合良性调整期内“成长风格涨多跌多”的特征 [2] 良性调整期的驱动因素 - 成长风格驱动力切换的原因是业绩、流动性、催化剂三要素中至少两个出现边际弱化 [3] - 流动性方面,近期券商集中调整两融折算率,抑制了成长板块的微观流动性 [3] - 催化剂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升温(涉及稀土、农产品、航运等领域)抑制全球风险偏好,且10月后科技相关催化热度降温 [3] 未来行情展望与契机 - 十一月初可能出现进入第二阶段业绩支撑行情的契机,原因包括:2025年第三季度成长风格业绩预计保持高增;月底韩国APEC峰会若促成中美元首会晤,有望缓和贸易摩擦 [4] - 10月下旬的积极因素包括:四中全会将召开并发布“十五五”规划纲要建议;美联储大概率在10月底继续降息25个基点 [4] - 良性调整期结束后,成长风格将领涨下一阶段行情,若将调整期与下一阶段合并,成长风格涨幅仍大概率居首或偶居第二 [4] 配置策略建议 - 短期关注“高切低”或“补涨”的潜在轮动方向,如金融(银行、保险)、公用事业、钢铁、石化、食品饮料、家电等,但此过程轮动快且持续性短 [8] - 中长期核心主线是新一轮成长产业景气周期,重点关注AI算力基建(核心方向)及应用端扩散,具体包括泛TMT、算力(CPO/PCB/液冷/光纤)、应用(机器人/游戏/软件)、军工等 [8] - 第二条中长期主线是景气硬支撑领域,包括电力设备(风电/储能/电池/电源设备)、有色金属(稀土永磁/贵金属)、机械设备(工程机械)等 [9]
策略研究市场点评:高切低延续,静待产业催化
华安证券· 2025-10-14 21:36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当前市场正处于“高切低”的轮动阶段,前期强势的成长板块进入良性调整期,而弱势板块出现补涨 [2][4][6] - 成长风格驱动力正从估值驱动切换至业绩驱动,此良性调整期预计持续时间较短(约1个月),最大调整幅度在10%-20%左右,调整后成长风格仍将占优 [4][6] - 短期市场结构可能转向“高低切”,但中长期应继续坚守成长产业景气趋势方向和业绩硬支撑领域,重点关注AI算力基建和应用端 [6][7] 市场异动分析 - 2025年10月14日市场出现大跌,上证指数下跌0.62%,创业板指下跌3.99%,全A成交额2.60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量近10% [2] - 行业层面跷跷板现象突出,前期强势行业如通信(-4.98%)、电子(-4.64%)、有色金属(-3.66%)领跌,弱势行业如银行(2.51%)、煤炭(2.18%)、食品饮料(1.69%)领涨 [2] - 市值风格上,成长权重如科创创业50指数(-4.93%)领跌,仅红利资产如红利指数(2.13%)上涨 [2] 成长板块调整原因 - 前期过热交易情绪遇上宣泄窗口期,贵金属价格跳水导致有色大跌,例如沪金期货在不到1小时内最大下跌2.8%,沪银期货在1小时内最大跌幅达5.8% [3] - 驱动成长板块的三因素出现边际弱化:业绩依旧形成强支撑,但微观流动性因券商调整两融折算率而边际弱化,催化剂因中美贸易摩擦升温及科技催化热度降温而出现压制 [4] - 当前成长风格或已处于从估值驱动切换至业绩驱动的第一阶段转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期 [4] 短期市场展望与积极因素 - 预计10月份市场整体调整时间较为有限,因10月下旬将召开四中全会并发布“十五五”规划纲要建议,有望提振风险偏好 [6] - 美联储预计于10月底继续降息25个基点,将对市场流动性形成支撑 [6] - 三季报进入密集披露期,2025年第三季度成长风格业绩大概率继续强势兑现,预计成长风格将于10月底至11月初左右进入第二阶段行情 [6] 行业配置建议 - 短期可关注“高切低”或“补涨”的潜在轮动方向,包括金融(银行、保险、非银)、公用事业、钢铁、石化、食品饮料、家电等,但轮动快且持续性短 [6] - 中长期核心主线是新一轮成长产业景气周期,重点关注泛TMT、算力(CPO/PCB/液冷/光纤)、应用(机器人/游戏/软件)、军工等 [6] - 第二条主线是景气硬支撑领域,包括电力设备(风电/储能/电池/电源设备)、有色金属(稀土永磁/贵金属)、机械设备(工程机械)等 [7]
坚守or切换?
华安证券· 2025-10-10 21:42
核心观点 - 市场短期调整源于前期热门成长板块因涨幅过高、遭遇事件冲击导致获利资金集中兑现[1][2] 但报告中长期看涨根基未变 核心驱动因素依然有效 市场后续有望回归理性上涨[4][5] - 短期市场结构可能偏向“高切低”或“补涨” 但轮动较快且缺乏持续性 中长期维度坚守新一轮成长产业景气趋势方向和业绩硬支撑领域更为重要[5] - 建议中长期关注两条核心主线:一是以AI算力基建为核心、应用端承接扩散的新一轮成长产业景气周期 二是具备景气硬支撑的领域[6] 市场异动分析 - 2025年10月10日市场整体跌幅较大 上证指数收跌0.94% 创业板指收跌4.55% 全A成交额2.53万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小幅减少5.2%[1] - 行业分化显著 前期强势行业如电子(-4.71%)、电力设备(-4.46%)、计算机(-3.70%)领跌 而此前弱势方向如建筑材料(1.92%)、煤炭(1.37%)、纺织服饰(1.30%)则出现补涨[1] - 市值风格上 权重板块科创50(-5.61%)和创业板价值(-4.31%)大跌[1] 调整原因解读 - 成长科技板块大跌与近前期强势大涨方向吻合 电子、有色金属、电力设备、计算机、通信等行业在9月10日至10月9日期间涨幅居前 而在10月10日则包揽跌幅前五[2] - 调整主因是累涨过高背景下遭遇事件冲击 获利资金集中兑现 具体事件包括:多家券商将静态市盈率300倍以上或负数的股票两融折算率调整为0% 直接影响电子、算力、计算机等相关公司[2];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相关物项被实施出口管制 影响电池股及能源金属标的[3];贵金属期货大幅跳水 沪金主力期货高位跳水超2.5% 沪银超4.5% 导致贵金属股票大跌[3] 中长期市场展望 - 市场上涨的核心驱动因素未改变 包括决策层对资本市场重视程度空前提高、资产荒背景下股市赚钱效应引导微观流动性持续流入、市场热点层出不穷[4] - 10月存在积极因素:10月20-23日召开四中全会将形成“十五五”规划纲要建议 有望提振风险偏好;10月底美联储议息会议大概率继续降息25个基点 有助改善A股流动性[5] 投资策略建议 - 第一条核心主线是新一轮成长产业景气周期 重点关注泛TMT、算力(CPO/PCB/液冷/光纤)、应用(机器人/游戏/软件)、军工等 AI算力基建业绩已兑现且具惯性 是核心方向 AI应用是容易承接内部估值扩散的领域[6] - 第二条主线是景气硬支撑领域 包括电力设备(风电/储能/电池/电源设备)、有色金属(稀土永磁/贵金属)、机械设备(工程机械)等 电力设备受益于风电出口高景气、海外储能需求高增等因素 有色金属中稀土永磁业绩亮眼 黄金受益于全球不确定性增加和美联储降息 机械设备则受海外需求带动景气回升[6]
节后续写中国红
华安证券· 2025-10-08 21:50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国庆假期后A股市场预计将维持震荡上涨趋势,主要受海外风险偏好乐观传导和国内四中全会期待支撑[5][6] - 行业配置上,成长科技和业绩支撑是两条核心主线,其中以AI算力基建为代表的新一轮成长产业景气周期已确立,核心地位不可动摇[5][6][16] 市场观点 - 十一假期国内经济基本面呈现边际压力但变化不大,对市场影响有限:出行人次10月1日至6日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7%、6.4%、7.5%、6.1%、3.4%、7%,但假期票房预计约20亿元,剔除多一天影响后低于2024年黄金周7天票房21.05亿元,23个热门城市二手房实时成交量同比下跌49%[12][13] - 美国政府“停摆”对美国经济基本面影响有限,美联储10月底继续降息25个基点仍是大概率事件,除非后续公布的9月非农数据显示失业率明显下降,否则不会改变年内降息决定[4][14][15] 行业配置 - 核心主线是新一轮成长产业景气周期,AI算力基建核心地位明确,具体可关注泛TMT、算力(如CPO/PCB/液冷/光纤)、AI应用(如机器人/游戏/软件)以及军工[5][16][17] - 第二条主线是景气硬支撑或业绩超预期领域,包括电力设备(风电/储能/电池/电源设备)、有色金属(稀土永磁/贵金属)和机械设备(工程机械)[6][8][17][19] - 电力设备受益于风电出口高景气、海外储能需求高增、固态电池突破性进展及数据中心建设对电源设备的需求[17] - 有色金属中,稀土永磁在中美关系变化中具备攻守兼备特性且中报业绩亮眼,黄金则因全球不确定性增加和美联储降息带动实际利率下行而价格新高不断[8][17][19] - 机械设备中的工程机械在海外需求带动下正处于新一轮景气周期回升的前期[8][19]
读研报 | 四季度更容易风格切换?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9-30 15:03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围绕A股市场四季度会否出现风格切换展开讨论,呈现了基于历史统计看空前期主线的“日历效应”观点与基于信用周期、产业景气看多成长风格的两种对立视角 [2][5][7] 日历效应与风格切换 - 历史统计显示Q3-Q4多存在明显风格切换,前三季度涨幅靠前的主流品种在四季度多数无法延续强势 [2] - 2010年至2024年数据显示,当年前三季度涨幅靠前的行业在四季度涨幅排名通常靠后 [2] - 银行、家用电器等行业在四季度的超额收益胜率高达60%,反映市场参与者可能获利了结并调仓至防御性板块以稳定年度收益 [2] - 四季度机构核心诉求从赚取超额收益转向锁定盈利、规避排名风险,前期主线因涨幅可观、交易拥挤导致风险收益比下降 [4] - 当前市场“冷热不均”的高度结构化现状可能触发风格切换 [4] - “A股高切低行情指数”显示指标已触顶回落,意味着低位补涨可能性上升 [5] - 当前市场高度结构化,多头和杠杆集中于AI上游算力硬件龙头,若市场缩量则高杠杆方向“多杀多”风险加剧,资金可能流向性价比更高方向 [5] 成长风格延续的支撑因素 - 信用周期角度看,中长贷增速可能已见底并出现回升趋势,四季度或继续处于回升周期 [7] - 2010年以来科技盈利和信用周期基本同步,盈利结构性回升、信用回升时大盘和中小盘成长相对占优 [7] - 科技盈利增速和中长贷增速回升期间,外资、融资、新发基金均出现明显流入,核心资产和周期也有配置机会 [7] - 成长产业景气周期规律显示,历史上三轮成长行情均经历“估值→业绩→估值”三阶段驱动 [7] - 2024年9月至今的成长行情指数上涨92%,PEttm上涨118%,正处于新一轮成长产业景气周期第一个由估值驱动阶段 [7] - 从成长切向价值需要三大催化因素:经济强复苏或强力政策刺激、价值ROE相对成长差值增加、压制风险偏好的政策,但目前看三大催化因素均有限,因此预期成长风格占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