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研发与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新强联订单充足半年扣非增22倍 研发费涨76%拥有148项专利
长江商报· 2025-08-13 07:20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108.98% [1][4]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01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1][4]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3.35亿元,较上年同期1456.87万元增长2200.56% [1][4] - 2024年营业收入29.46亿元,同比增长4.32%,创历史新高,但净利润6537.77万元,同比骤降82.56% [3] 产品与业务 - 2025年上半年风电类产品营业收入16.76亿元,同比增长135.53%,毛利率30.5% [4] - 产品布局涵盖风电轴承、盾构机轴承、海工装备轴承及工程机械轴承等多个关键领域 [4] - 自主研发直径14米级超大型盾构机主轴轴承填补国内空白,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1][6] - 直径8.01米"破壁者"主轴承承载能力达10万千牛,设计寿命超1万小时,部分指标国际领先 [6]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8482.55万元,同比增长75.96% [1][6] - 2021-2024年研发费用连续四年超1亿元,分别为1.06亿元、1.29亿元、1.40亿元和1.15亿元 [5]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及子公司拥有148项专利,其中31项发明专利 [1][6] - 研发人员364人,占员工总数20.88%,80%为40岁以下,团队年轻化 [5] 行业与市场 - 2024年风电行业前期装机量放缓、价格竞争激烈,后期景气度回升,量价企稳 [2] - 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排产订单充足,下游需求旺盛 [1][4] - 为出口土耳其的"中铁1294号"盾构机配套关键部件,验证产品在复杂地质下的可靠性 [6]
新特电气:公司长期专注电力电子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证券日报网· 2025-08-01 20:45
公司业务与技术研发 - 公司为国内专业变频电源系统方案提供商,长期专注电力电子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1] - 公司持续对行业发展动态保持密切关注,在深耕原有产品和技术的同时关注行业技术演进方向 [1] - 公司开展固态变压器的技术研发,目前处于技术研发阶段 [1] 行业动态与关注点 - 行业技术演进方向受到公司重点关注,固态变压器成为研发方向之一 [1]
长安升格央企之后,深蓝擎旗冲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3 08:06
央企重组与深蓝汽车发展机遇 - 央企重组重要目标是壮大央企新能源业务 深蓝汽车CEO认为机遇大于挑战 [1] - 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 旗下汽车业务相关子公司将重组为独立央企 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1] - 重组后央企主要围绕长安汽车建设 深蓝作为核心子品牌将优先获得资源倾斜 [3][18] 深蓝汽车市场表现 - 成立3年推出5款车型 累计交付突破48万台 成为央企新能源品牌销量第一 [8] - 销量增速持续提升 从0到40万台仅用29个月 第四个10万辆仅用3个月 [9] - 2025年销量目标50万辆 2030年目标200万辆 其中海外占比35% [11] 海外市场拓展 - 依托长安"海纳百川"计划 已进入东南亚、拉丁美洲、中东非及澳大利亚市场 [10] - 2024年S07车型获泰国电动车销量冠军 2025年斩获Euro NCAP五星评价 [10] - 计划覆盖90个国家 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10万台 2030年长安集团海外目标150万台 [10][11]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深蓝S09预售订单突破2.1万台 平均售价超30万元 高配占比70% [12] - 行业首创三排安全测试 以100km/h速度完成三角度碰撞 远超国际标准 [13] - 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获中国专利金奖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14][15] - 动力电池安全技术获202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5] 研发与战略规划 - 团队85%为研发人员 2030年前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营收10% 累计超1000亿元 [17] - "智领2030"战略规划推出30款新品 夯实央企新能源销量冠军地位 [11] - 技术成果部分开源 旨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15] 品牌定位与行业影响 - 长安旗下三大新能源品牌之一 定位技术落地先锋 承载多项集团战略 [6][7] - 3年50万辆成绩为央企新能源树立标杆范本 [5][17] - 坚持技术为本发展路线 计划招募500位行业顶级专家 [17]
博俊科技营收净利七连增总资产70亿 3亿定增落地加码汽车精密零部件
长江商报· 2025-05-23 07:47
资本运作 - 公司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14684287股,发行价20.43元/股,募集资金总额近3亿元,主要用于广东博俊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2] - 广东博俊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总投资4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2.4亿元(占总募资80%),建设期2年,将引进智能化设备提升产能和研发水平 [2] - 公司自2021年上市以来多次融资,包括IPO募资3.82亿元、定增募资2.01亿元、可转债募资5亿元,均用于汽车零部件及模具项目 [4]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42.27亿元(同比+62.55%),净利润6.13亿元(同比+98.74%) [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1亿元(同比+37.78%),净利润1.49亿元(同比+47.98%),主要因常州博俊、重庆博俊产能释放 [7] - 2018年以来连续七年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1][7] 研发与技术 - 2020-2024年研发费用累计达3.54亿元,2024年单年研发费用1.61亿元 [7] - 截至2024年末拥有5项注册商标、17项发明专利、77项实用新型专利 [7] 产能布局 - 生产基地覆盖长三角(昆山、常州)、西南(成都、重庆)、京津冀(燕郊)、珠三角(肇庆)等汽车产业集群 [7] - 广东肇庆项目将配套小鹏汽车新款车型,并辐射珠三角比亚迪、广汽等整车客户 [2] 客户与市场 - 主要客户包括蒂森克虏伯、麦格纳、比亚迪、赛力斯、长安福特等一级供应商和整车厂商 [1] - 广东项目建成后将增强对现有客户服务能力并开发周边潜在客户 [2]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末总资产69.92亿元(同比+36.62%),货币资金3.65亿元,应收账款11.91亿元,存货11.38亿元 [8]
京仪装备20250520
2025-05-20 23:24
纪要涉及的公司 京仪装备[1][2]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经营业绩** - 2024 年营业收入 10.26 亿元,同比增长 38.28%,近三年复合增长率 24.31%;归母净利润 1.53 亿元,同比增长 28.35%,近三年复合增长率 29.67%[2][3][10] - 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 3.38 亿元,同比增长 54.23%;归母净利润 3,587.87 万元,同比增长 27.94%[2][11] - 2024 年专用温控设备收入 6.29 亿元,同比增长约 36.5%;半导体专用工艺废气处理设备收入 3.23 亿元,同比增长约 49.63%[4][10][11] 2. **技术研发** - 2022 - 2024 年研发投入分别为 4,840.7 万元、6,151.18 万元和 9,414.94 万元,占收入比重分别为 7.29%、8.29%和 9.17%[12] - 截至 2024 年末,累计获得专利 339 项,其中发明专利 104 项[2][4][12] - 在晶圆传片设备领域形成五项核心竞争力,产品达行业领先水平[2][5] 3. **产品市场表现** - 半导体专用温控设备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稳居行业领先地位[2][6] - 废气处理设备加速产品迭代,提升处理效能[2][6] - 产品广泛应用于长江存储、中芯国际等国内主流集成电路制造产线[2][6] 4. **未来发展方向** - 深耕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加大超低温温控技术研发投入[2][13] - 拓展半导体专用温控设备在泛半导体领域及海外市场应用[2][13] - 废气处理设备集成一体式技术,向低能耗、低排放升级[13] - 加大晶圆传片设备市场推广力度[13] 5. **分红政策** - 拟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1.25 元,分红金额 2,100 万元,占当年归母净利润比例 13.73%,不影响正常经营与长远发展[4][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9.32 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 100.71%,原因是业务增长导致采购备货发出商品增加,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10] - 公司独家承担国家级重大专项课题,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2] - 全球半导体市场发展趋势,2023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 1,063 亿美元,中国以 366 亿美元销售金额保持全球最大规模市场地位[9]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浙江双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5-09 04:54
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 民生证券对双元科技进行持续督导并出具年度跟踪报告 [1] - 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未发现公司存在重大问题 [2] 重大风险事项 核心竞争力风险 - 技术研发与创新不足可能削弱竞争力 [3] - 关键技术人才流失将影响高精度传感器和AI技术研发进展 [4] 经营风险 - 新能源电池领域客户集中,若主要客户经营困难或竞争格局恶化将影响公司业绩 [5] 财务风险 - 产品结构变化可能导致毛利率下降,新能源电池领域毛利率较低 [6] - 应收账款余额增加,存在坏账风险 [7][8] - 存货周转周期长,新能源电池行业验收周期延长加剧存货跌价风险 [9] 行业风险 - 新能源电池和光伏行业可能面临产能过剩,导致客户投资放缓 [10] - 传统行业(无纺布、造纸)需求增长有限 [10] 宏观环境风险 - 依赖进口芯片和β放射源,供应不足或价格上涨将增加成本 [11] 重大违规事项 - 公司不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12] 主要财务指标变动 - 2024年营业收入3 86亿元,同比下降10 01% [13] - 归母净利润8 686万元,同比下降34 92%,扣非净利润6 939万元,同比下降42 81% [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 674万元,同比下降53 90% [14] - 基本每股收益1 48元,同比下降42 64% [14] 核心竞争力 技术研发优势 - 在线自动化测控系统涵盖核物理、微波技术等多领域技术 [15] - 机器视觉系统核心部件自主研发,FPGA处理器在高速宽幅场景优势明显 [15] - 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5] 应用领域拓展能力 - 技术平台支持跨领域迁移,从造纸延伸至新能源电池、薄膜等行业 [16] 测控一体化解决方案 - 融合机器视觉和在线测控系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17] 客户资源 - 与蜂巢能源、欣旺达、仙鹤股份等头部企业稳定合作 [19] 研发进展 - 2024年研发投入4 151万元,同比增长30 14%,占营收10 75% [20] - 新增半导体光学测厚和晶圆缺陷检测等研发项目 [21]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使用合规,进度与原计划一致 [23] 股东及高管持股情况 - 控股股东、董监高持股无质押、冻结或减持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