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
搜索文档
车市增长超预期!月产销创新高 新能源车销量占比首超50%
新京报· 2025-11-13 04:41
汽车市场迎来成色十足的"银十"旺季。 1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10月汽车产销分别为335.9万辆和332.2 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5%和3%,同比分别增长12.1%和8.8%。今年前10个月,汽车产量为2769.2万辆, 同比增长13.2%;汽车销量为2768.7万辆,同比增长12.4%。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分析,10月车企抢抓年底政策切换窗口期,生产供给保持较快节奏; 企业新品继续密集上市、行业综合治理工作稳步推进,汽车市场延续良好发展态势,月度产销创同期新 高。他进一步表示,今年前10个月汽车市场增长超过预期。 乘用车终端价格下浮较大,自主品牌市占率逼近70% 据中汽协数据,今年前10个月,乘用车产销分别为2423.7万辆和242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5%和 12.9%。其中,10月乘用车市场销量为296.1万辆,同比增长7.5%。陈士华表示,虽然乘用车市场稳健增 长,但终端价格下浮较大,而且目前新车上市定价普遍较低。 从乘用车内销情况来看,仍保持环比和同比双增长的趋势。今年1-10月,乘用车国内销量同比增长 12.1%。值得注意的是,前10个月 ...
车市增长超预期!月产销创新高,新能源车销量占比首超50%
贝壳财经· 2025-11-12 11:48
汽车市场迎来成色十足的"银十"旺季。 1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10月汽车产销分别为335.9万辆和332.2 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5%和3%,同比分别增长12.1%和8.8%。今年前10个月,汽车产量为2769.2万辆, 同比增长13.2%;汽车销量为2768.7万辆,同比增长12.4%。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分析,10月车企抢抓年底政策切换窗口期,生产供给保持较快节奏; 企业新品继续密集上市、行业综合治理工作稳步推进,汽车市场延续良好发展态势,月度产销创同期新 高。他进一步表示,今年前10个月汽车市场增长超过预期。 乘用车终端价格下浮较大,自主品牌市占率逼近70% 据中汽协数据,今年前10个月,乘用车产销分别为2423.7万辆和242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5%和 12.9%。其中,10月乘用车市场销量为296.1万辆,同比增长7.5%。陈士华表示,虽然乘用车市场稳健增 长,但终端价格下浮较大,而且目前新车上市定价普遍较低。 "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保持快速增长。"陈士华如是说。 不过,陈士华也表示,目前从各地来看政策的收缩较为明显。此外,明年新能源汽车购 ...
东风汽车集团1-10月销售新能源汽车42.14万辆,同比增长37.1%
巨潮资讯· 2025-11-07 11:06
整体产销表现 - 公司1-10月累计汽车销量1,501,025辆,同比下降1.6% [2][3] - 公司1-10月累计汽车生产量1,497,404辆,同比微降0.1% [3] - 总销量下降主要由乘用车业务下滑导致,其累计销量同比下降3.2% [3][4] 乘用车业务 - 乘用车1-10月累计销量1,199,736辆,同比下降3.2% [3][4] - 基本型乘用车累计销量576,765辆,同比下降10.0% [3][4] - 运动型多用途车(SUV)累计销量539,484辆,同比增长2.1% [3][4] - 多功能车(MPV)累计销量83,487辆,同比增长19.0% [3][4] 商用车业务 - 商用车1-10月累计销量301,289辆,同比增长5.7% [3][4] - 载货汽车累计销量293,163辆,同比增长8.3% [3][4] - 重型载货汽车累计销量146,340辆,同比大幅增长24.4% [3][4] - 中型载货汽车累计销量10,353辆,同比激增43.9% [3][4] - 客车累计销量8,126辆,同比下降43.9% [3][4] 新能源汽车业务 - 新能源汽车1-10月累计销量421,355辆,同比增长37.1%,表现亮眼 [2][3][4] - 新能源汽车1-10月累计产量433,970辆,同比增长43.2% [3][4] - 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387,689辆,同比增长39.1% [3][4] - 新能源商用车累计销量33,666辆,同比增长17.6% [3][4] 主要子公司及品牌表现 - 奕派科技1-10月累计销量221,355辆,同比增长35.1% [5] - 岚图汽车累计销量112,627辆,同比大幅增长90.7% [5] - 猛士科技累计销量5,215辆,同比激增196.5%,增速尤为显著 [5] - 东风日产(含英菲尼迪、启辰)累计销量479,977辆,同比下降7.5% [5] - 东风本田累计销量257,755辆,同比下降24.7% [5] -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A股600006)累计销量99,482辆,同比下降21.4% [5]
行业聚焦:全球OBC+DC/DC 二合一车载充电机行业Top 5生产商市场份额及排名调查
QYResearch· 2025-11-05 10:11
行业定义与产品概述 - OBC+DC/DC二合一车载充电机是集成车载交流输入直流输出充电模块与车载直流-直流转换器的组合设备 [1] - 该设备主要用于电动汽车中将交流电转为高压直流电并为车载辅助系统提供低压直流电从而实现节省空间、降低成本及提升系统集成度的目标 [1]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 预计到2030年全球OBC+DC/DC二合一车载充电机市场规模将达到28.3亿美元 [2] - 未来几年该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4% [2]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范围内主要生产商包括Valeo、博世、弗迪动力、特斯拉、华为、威迈斯、英搏尔、浙江富特科技、汇川技术、深圳欣锐科技等 [3] - 2024年全球前十强厂商合计占有约59.0%的市场份额 [3] 产品细分市场 - 就产品类型而言额定功率3.3KW是最主要的细分产品占据约63.5%的份额 [5] - 就产品应用而言乘用车是目前最大的下游市场占有74.2%的份额 [7] 技术功能与驱动因素 - Valeo的高压车载充电器总成集成了车载充电器、DC/DC转换器和电源分配单元的功能 [10] - OBC作为汽车与公共电网的接口将交流电源转化为汽车高压电池所需的直流电压 [10] - DC/DC转换器管理高压网络与低压网络之间的能量流动 [10] - 主要驱动因素包括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整车轻量化与高功率密度需求提升、充电效率要求提高、集成化趋势优势以及车企对800V高压平台的积极导入 [10] 行业发展挑战与机遇 - 主要阻碍因素包括高集成度带来的散热与电磁兼容设计难度增加、SiC功率器件成本偏高、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验证周期长以及不同车型平台接口与标准不统一 [10] - 行业发展机遇在于SiC与GaN等新型功率器件的成熟应用、双向OBC技术带来的车网互联新场景以及政策支持与充电标准统一将促进市场加速渗透 [11]
国产燃油车卖得怎么样?5位销售一起聊聊实际情况
车fans· 2025-11-05 08:30
核心观点 - 国产燃油车当前销量整体持平或略有下滑,但面临来自新能源车的巨大竞争压力,市场关注度显著降低 [4][7][10][15] - 燃油车客户群体特征鲜明,主要为中年人或首次购车的年轻人,普遍对新能源技术成熟度存疑,更信赖燃油车的可靠性 [3][6][12][15]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燃油车利润空间收窄,经销商为完成任务而亏损卖车,销售顾问待遇下降 [7][10] - 对于明年市场,部分观点认为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调整可能使燃油车处境略有好转,但整体仍持谨慎态度,因产品迭代速度远落后于新能源车 [4][13][15] 各品牌燃油车销售情况 - **吉利**:星瑞销量最佳,每月占门店总销量三分之一,其次为博越L和帝豪 [3] - **传祺**:影速系列最畅销,月销约18-20台,客户多为首次购车者 [6] - **长安**:第四代CS75PLUS、CS55PLUS和逸动PLUS三款车型月销合计约35台,占门店总销量65%以上 [9] - **奇瑞**:轿车中艾瑞泽5和艾瑞泽8销量较好,SUV中瑞虎8系列因价格区间广、性价比高而畅销 [12][13] - **长城哈弗**:大狗是店内唯一畅销燃油车型,上月交付29台,占全部销量四分之一 [15] 客户画像与购车动机 - **用户构成**:包括工厂工人、护士、教师等职业,年龄层覆盖中年及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 [3][10][12] - **购车用途**:多用于长途驾驶(超过100公里)或经常回老家的场景,认为电动车不便 [3] - **品牌偏好**:存在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奇瑞门店本品置换客户占一半以上 [13] - **决策因素**:客户购车前已基本确定选择燃油车,竞品对比主要集中在同价位燃油车型,如朗逸、速腾、博越、瑞虎等 [3][10][13] 市场竞争与对比 - **竞品范围**:燃油车主要与合资品牌(如大众朗逸、速腾)及其他国产品牌同价位车型竞争 [3][13] - **新能源渗透**:部分客户会对比同品牌或比亚迪等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如银河A7、宋、秦L、风云系列),但最终因担心技术不成熟而放弃 [4][13] - **产品力差距**:燃油车更新迭代缓慢,仅通过增加配置或修改外观来维持销售,与新能源车在配置、购车体验及售后服务上存在明显差异 [4][7]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 **销量趋势**:多数品牌燃油车销量相比去年持平或严重下滑,客户流量向新能源倾斜 [4][7][10] - **政策影响**:当前新能源车享有约30%的补贴优势,明年购置税政策调整后,燃油车的政策劣势可能缩小 [10][13][15] - **转型努力**:部分品牌如长安尝试将燃油车型按新能源思路设计(如隐藏式门把手、无边框车门),以紧跟市场潮流 [10] - **渠道压力**:销售渠道面临盈利挑战,需依靠衍生业务提升利润,且销售人才流向新能源品牌 [7][10]
“卖爆了”!新能源车数据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1-02 11:05
行业整体态势 - 2025年10月新能源车企交付量(销量)环比9月整体均实现增长 [2] - 新能源车企竞争激烈,难言哪家车企已经胜出 [2] - 多家车企人士表示汽车行业是一场马拉松,短期成功难言最终胜者 [25] 头部车企表现 - 比亚迪10月销量达441,706辆,环比增长11.47%,创2025年年内新高,但同比下降12.13% [2][3] - 比亚迪2025年前10月累计销量达3,701,900辆 [3] - 吉利新能源10月销量达177,882辆,同比增长63.61%,环比增长7.68%,创历史新高 [3][8] - 吉利新能源2025年前10月销量达1,345,000辆,同比增长106% [8] - 奇瑞新能源10月销量首次超11万辆,达110,346辆,同比增长54.70%,环比增长20.48% [3][10] - 奇瑞新能源2025年前10月销量达697,900辆,同比增长73.1% [10] 造车新势力格局 - 零跑10月交付量首破7万辆大关,达70,289辆,同比增长84.11%,连续8个月成为造车新势力销冠 [2][3][10] - 零跑2025年前10月交付量达465,800辆,公司对2025年第四季度展望乐观,全年目标至少交付50万辆 [10] - 小鹏10月交付量达42,013辆,同比增长75.66%,再创新高 [3][11] - 蔚来公司10月交付量达40,397辆,同比增长92.59%,环比增长16.25%,成为造车新势力“增速王” [3][13][14] - 小米汽车10月交付量超4万辆,9月交付量也超4万辆 [2][3][12] - 理想10月交付量达31,767辆,同比下降38.25%,环比下降6.43%,是头部造车新势力中唯一未增长的车企 [2][3][20] 央国企新能源车企发力 - 深蓝10月销量达36,792辆,排名央国企新能源车企首位,同比增长32.05% [2][3][17] - 北汽新能源10月销量达30,542辆,同比增长112.02%,环比增长48.70%,成为“增速王” [2][3][16] - 岚图10月销量达17,218辆,同比增长69.52%,环比增长13.10%,意图打造央国企高端新能源车企第一品牌 [2][3][18] - 岚图2025年前10月销量同比增长82%,实现“九连涨”,并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2][20] - 阿维塔10月销量达13,506辆,同比增长34.31%,环比增长22.47%,2025年前10月连续八个月月度销量超1万辆 [3][18] 产品与技术动态 - 蔚来公司旗下乐道品牌交付量已连续三个月超过蔚来品牌,其L90车型上市三个月交付3.33万辆 [16] - 蔚来全新ES8在10月31日完成第1万辆交付,耗时仅41天 [25] - 理想正加快增程系列车型出海进程,并推动纯电车型理想i6的交付,当前订单量超7万辆 [23] - 奇瑞新能源爆款产品矩阵已成型,包含风云A9L、纵横G700、风云T11等 [10]
王俊履新东风汽车副总经理 东风领导班子再迎调整
犀牛财经· 2025-10-31 19:47
人事任命 - 王俊被任命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 [2] - 此次任命后,东风汽车领导班子成员扩至8位,仅剩一名副总经理岗位空缺 [5] 新任高管背景 - 王俊拥有30年汽车行业经验,履历覆盖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组织建设等多个重要领域 [4] - 其职业生涯始于1995年加入长安汽车,曾担任长安汽车总裁等关键职务 [4] - 2025年1月调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4月辞去长安汽车全部职务,并于10月出任东风汽车副总经理 [5] 公司近期动态 - 东风汽车近期人事变动频繁,7月周锋升任副总经理,10月11日冯长军任职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5] - 公司正加速发展新能源,2025年前9月累计销量达131.68万辆,同比下滑3.6% [5] - 2025年前9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36.19万辆,同比增长35.6%,奕派科技、岚图汽车、猛士科技等自主品牌销量增长显著 [5]
安徽登顶汽车产量第一省
第一财经· 2025-10-27 22:49
安徽汽车产量登顶全国 - 2024年前三季度安徽省汽车产量达240.44万辆,位居全国第一,超过第二名广东省(208.84万辆)逾30万辆,预计全年将保持领先地位 [2] - 2024年安徽汽车产量为262.03万辆,全国排名从2022年的第七位、2023年的第四位跃升至第二位 [3][4] - 统计方式改革是因素之一,2025年起汽车产量从按“企业法人所在地”统计改为按“生产地统计”,使比亚迪等外地总部企业在安徽基地的产量计入安徽 [3] 安徽汽车产业规模与增长 - 前三季度安徽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1.64%(去年同期为182.65万辆),占全国总产量2404.76万辆的10%,即每10辆车中有1辆为安徽制造 [4] - 产业基础雄厚,已集聚比亚迪、蔚来、奇瑞、大众安徽等7家整车厂以及2800家零部件企业,覆盖全产业链 [4] - 新能源汽车是主要增长动力,前三季度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21.63万辆,位居全国第一,同比大幅增长(去年同期为47.94万辆) [4] 广东省汽车产量下滑 - 2024年前三季度广东省汽车产量为208.84万辆,同比大幅下降44.76% [4] - 同期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量为73.02万辆,同比下降67.97% [4] - 自2016年起广东省汽车产量一直保持全国第一,但2024年被安徽超越 [3] 全国汽车产业格局变化 - 2024年汽车产量前十省份依次为:广东、安徽、重庆、江苏、山东、上海、陕西、浙江、吉林和湖北 [3] - 2024年前三季度汽车产量超百万辆的省份有13个,包括安徽、广东、重庆、山东、江苏等 [6] - 预计2024年全年将有15个省份汽车产量突破百万辆,四川、湖南和河南将新跻身“百万俱乐部”,四川和广西前三季度产量已超80万辆 [6] “百万汽车产量俱乐部”扩容 - 汽车产量超百万辆的省份数量持续增加,从2022年的10个增至2023年的11个,2024年进一步增至12个(广西以110.84万辆回归) [7] - 产业格局出现新旧势力分化,传统汽车重镇产量和位次下滑,而新兴汽车重镇排名持续上升 [7] - 例如陕西省1-7月汽车产量108.3万辆,同比增长22.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74.3万辆,占全省总产量的68.6% [6]
安徽登顶汽车产量第一省
第一财经· 2025-10-27 21:12
安徽汽车产业崛起与全国格局变化 - 2025年前三季度安徽省汽车产量达240.44万辆,位居全国第一,超过第二名广东省(208.84万辆)逾30万辆,预计全年将保持领先 [3] - 2024年汽车产量前十省份为广东、安徽、重庆、江苏、山东、上海、陕西、浙江、吉林和湖北,其中广东自2016年起保持第一的局面被打破 [5] - 安徽前三季度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1.64%,占全国总产量2404.76万辆的10%,即每10辆车中有1辆为“安徽造” [7] 统计方式改革与产业实力 - 2025年起国家统计局调整汽车产量统计方式,从“企业法人所在地”改为“生产地统计”,使总部在外省的企业在安徽生产基地的产量计入安徽 [6] - 统计方式改革前(2022-2024年),安徽汽车产量已从174.69万辆增长至262.03万辆,全国排名从第七位升至第二位 [6] - 安徽已集聚比亚迪、蔚来、奇瑞、大众安徽等7家整车厂及2800家零部件企业,形成覆盖整车、三电、智能驾驶的完整产业链 [6] 新能源汽车驱动增长 - 安徽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21.63万辆,位居全国第一,较去年同期47.94万辆大幅增长 [7] - 同期广东省汽车产量同比下降44.76%,新能源汽车产量73.02万辆,同比下降67.97%,与安徽形成鲜明对比 [7] - 陕西省1-7月新能源汽车产量74.3万辆,占全省汽车总产量的68.6%,同比增长25.5% [9] 全国汽车产量分布扩容 - 2025年前季度已有13个省份汽车产量超过100万辆,包括安徽、广东、重庆、山东、江苏等 [9] - 四川和广西前三季度产量分别为80.62万辆和80.29万辆,预计全年将突破百万辆,使“百万汽车产量俱乐部”增至15个省份 [9][10] - 2022年、2023年、2024年产量超百万辆的省份数量分别为10个、11个和12个,新兴汽车重镇(如湖南排名上升10位)持续冲击传统产业格局 [11]
国海证券:维持零跑汽车(09863)“增持”评级 管理层增持彰显发展信心
智通财经网· 2025-10-24 13:58
公司财务展望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半年度转盈[1]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41.9亿元、1002.6亿元、1281.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0%、56%、28%[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亿元、44.2亿元、64.1亿元,同比变化为转盈、+371%、+45%[1]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66元、3.11元、4.51元[1] 公司业务与产品动态 - 10月16日发布旗舰D平台,D19旗舰车型首度亮相[1] 公司管理层动向 - 股东、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朱江明及股东傅利泉于10月20日公告合共购入324.35万股公司H股[1] - 增持平均价格为每股约63.19港币[1] - 管理层增持体现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强烈信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