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科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李家超:北部都会区是香港经济新引擎,将为创科产业制定政策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20:01
(原标题:李家超:北部都会区是香港经济新引擎,将为创科产业制定政策包) 据港交所10月19日披露,文远知行正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有望成为港股"Robotaxi第一股"。韩旭表 示,文远知行希望在香港拓展业务,目前正在申请牌照。 生物科技也是香港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汇珩资本主管合伙人梁颖宇表示,近年来内地生物科技企业发 展迅速,2024年,美国近三分之一的新化合物来自中国生物技术公司。港交所推出的18章A上市规则为 这些创新药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能够吸引很多生物科技企业来港。 梁颖宇也是启明创投前主管合伙人,这位掌舵医疗投资19年的行业奠基人,曾带领团队投出许多家医药 领域的标杆企业,管理资产规模突破95亿美元。对于香港生物科技领域的发展,她表示,香港正筹备推 出"港版FDA"(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旨在让内地创新药企能首先在港获批,并在其他 发展中国家使用,而无需再苦候欧美的上市许可。 京东集团是香港重点企业办公室(引进办)第一批在港落户或扩充业务的重点企业之一。京东集团副总 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众多内地科技企业入港产生了强大的辐射效应,能通过科技赋能提升香 港传统行业竞争力,京东近期收 ...
香江观澜:重点企业纷至,香港“磁吸力”彰显
中国新闻网· 2025-10-12 13:20
重点企业落户概况 - 第五批18家重点企业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约,包括3家全球领军医药企业以及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微电子、跨境金融等行业领军者[1] - 香港特区政府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已促成逾百家重点企业落户,累计带来约600亿港元投资,创造约2.2万个职位[1] 企业来源与吸引力 - 新一批重点企业中海外企业占比达四成,较此前批次大幅提升,体现香港对国际企业的吸引力[2] - 罗氏作为全球十大医药企业之一,认为香港特区政府积极营造有利于医疗创新的环境并促进区域协作[2] - 美国阜博集团认为香港的法治环境与英文环境便利团队运作,是发展中国市场的最佳选择[2] 产业升级与经济影响 - 新落户企业集中于医药、人工智能及文创科技等前沿领域,与香港发展创科产业的政策方向高度契合[2] - 重点企业不仅带来资金与就业,更引入世界级知识与创新精神,形成产业集聚效应[2] - 企业落户有助于巩固香港在亚太地区的医药研发枢纽地位,助力打造更具活力的文旅生态圈,拓宽经济版图[2] 政府政策与发展方向 - 香港特区政府重视以创科产业带动高增值的生产制造业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5] - 政府将加快培育本地新兴产业,带动经济多元发展[5] - 有评论指出香港宜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协同,在税务、人才、土地及科研对接等方面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举措[5] 国际认可与经济转型 - 香港再次获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稳居第三位,竞争力不断跃升[6] - 重点企业的集聚意味着香港经济结构正经历深刻转型,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的同时实现自身更高质量的发展[6]
加快发展北都区,李家超打出“组合拳”
第一财经· 2025-09-17 17:25
北都区发展规划与提速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施政报告,提出北部都会区建设将全面提速 [1] - 北都区包括新界元朗和北区,面积约300平方公里,规划容纳250万人口,目前约有100万人口,提供50万个新增职位 [1] - 北都区将发展成为香港的国际创科新城,占香港面积和人口的“双1/3” [1] 治理架构与行政简化 - 成立由行政长官领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下设三个工作组,分别由财政司司长、政务司司长和财政司副司长任组长 [2] - 特区政府将简化行政措施,引入快速审批制度,借鉴先进建筑方法以降低成本和缩短工期 [2] - 试行灵活开发模式,包括原址换地、片区开发等,并推行分阶段开发试点,参考内地“1.5级开发”概念 [2] 专属法例与土地政策 - 将订立加快发展北都区的专属法例,授权政府制定简化法定程序,包括成立法定园区公司和专项拨款渠道 [3] - 法例将涵盖加快批出建筑图则、放宽分区大纲图准许用途、微调发展参数以及加快土地征收赔偿 [3] - 试行更灵活的土地批拨政策,有利于企业参与北都开发 [2] 深港科技合作与产业布局 - 将加快发展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园区第一期首三座大楼已落成,生命健康科技、微电子等产业租户正陆续进驻 [3] - 另外五座大楼将于2027年起陆续完工,并考虑采用“边建设、边进驻”模式让企业提早进驻 [3] - 年内将公布《新田科技城创科产业发展规划概念纲要》,明确产业定位和布局 [3] 交通基础设施与跨境联通 - 将加快北都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动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项目,已就香港段邀请承建商提交意向书 [4] - 跨境铁路项目旨在打通港深地铁网络,提升大湾区基建互联互通 [4] 区域经济影响与机遇 - 北都区建设为深港科技产业合作打开新空间 [5] - 超150万新增人口的注入将利好深圳、东莞、中山等地的零售、餐饮、旅宿业 [5] - 专家建议在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同时,改进规则、机制“软联通”以推动大湾区建设 [5]
香港最忙投资人
投资界· 2025-08-27 16:18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概况 - 执掌初始管理规模620亿港元资金 [8] - 正式运作一年已投资超过120个项目 [3] - 带动市场跟投效果显著:每1港元投资可带动超过5港元市场长期资金 [5] 投资领域与项目进展 - 重点布局硬科技、生命科技、新能源/绿色科技三大领域 [5] - 被投企业中有2家已在香港上市,10余家计划或已提交在港上市申请 [3][5] - 典型案例包括思谋科技(筹备香港IPO)、银河通用(累计融资超24亿元) [5][6] 战略合作与生态建设 - 采用直接投资与共同投资双轨模式 [8] - 与蓝驰创投成立"共同投资伙伴计划" 推进共同投资项目 [9] - 联合智源研究院举办AI国际人才峰会 聚集超350位国际AI专家 [3][9] 香港科创生态发展 - 过去五年政府投入逾1500亿港元推动科创 [14] - 初创企业数量从2014年约1000家增至2024年近4700家 [14] - 100亿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获立法会通过 将投资生命健康科技、AI等领域 [13] 产业转型与资本流动 - 字节跳动、小红书等互联网公司加速进驻香港 [14] - 国际资金以每平方英尺100港元以上租金租用香港办公室 [15] - 香港证监会向弘尚资产管理核发4号及9号牌照 或开启VC/PE赴港募资 [13]
财经观察丨香港GDP连升十季 凸显经济韧性强劲
新华社· 2025-07-31 20:47
经济增长表现 - 香港第二季度本地生产总值同比实质上升3.1% 连续第十个季度增长[1] - 2024年首季增长3.1% 2023年全年增长2.5%[1] - 经济持续10个季度上升 展现出强劲韧性[1] 金融市场表现 - 上半年港股总市值达42.7万亿港元 同比增33%[1] - 截至7月中香港52次IPO集资1240亿港元 按年上升590% 暂列全球第一[1] - 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总值约35.1万亿港元[2] - 注册基金数目达976个 按年录得超过440亿美元资金净流入 增长285%[2] 贸易与投资 - 2025年上半年商品整体出口货值同比上升12.5%[2] - 2024年有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驻港公司达9960间 按年增加约10%[2] - 外贸需求持续复苏 显示香港作为国际贸易枢纽地位稳固[2] 消费市场 - 今年5月零售销售量录得14个月以来首次按年增长[2] - 私人消费和市场气氛得到支持[2] 发展前景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面临挑战但存在发展机遇[3] - 经济增长有利于国际社会保持信心[3] - 持续增长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提升市民收入 刺激本地消费[3] - 为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提供支撑 特别是在绿色金融、创科产业、高端服务业等领域[3] - 香港核心竞争力稳固 新的优势正在形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