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矿山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太原重工: 太原重工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6-26 01:10
太原重工收购太重向明智能装备 - 公司拟收购太重集团向明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67%股权,其中51%来自控股股东太重集团,16%来自山西艾克赛勒科技及自然人范巷民 [4][9] - 交易标的太重向明是新三板挂牌企业(证券代码871757),主营散状物料输送装备及立体车库设备,拥有137项自主知识产权,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4][9] - 标的公司2024年营收6.1亿元,净利润3629万元;2025年Q1营收5314万元,净亏损81.5万元 [6] - 采用收益法评估标的公司100%股权价值4.47亿元,较净资产增值16.92%,67%股权对应交易总价2.995亿元 [7][8] - 太重集团承诺标的公司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4亿元,未达标将按51%股权比例现金补偿 [12] 交易结构与产业协同 - 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太重向明67%股权,原股东艾克赛勒和范巷民持股比例分别降至17.11%和12.01% [9] - 交易将形成产业协同:太重向明的输送设备与公司现有矿山机械产品线互补,可提供开采-运输-破碎全流程解决方案 [9] - 本次交易与2024年收购太重智能装备合计金额9.05亿元,未达重大资产重组标准 [12][13] 公司治理相关议案 - 拟将独立董事年薪从8万元上调至12万元,调整后需代扣代缴个税 [14] - 计划为董事及高管购买责任保险,保额不超过1亿元/年,保费不超过50万元/年 [14][15] - 保险方案覆盖公司及子公司全体董事、监事、高管,包含诉讼费等赔偿项目 [14] 股东会议程安排 - 会议定于2025年6月30日在太原市清徐县召开,采用现场+网络投票方式 [3] - 表决规则明确:现场投票以第一次投票为准,网络投票通过上交所系统进行 [3][7] - 股东发言需提前举手申请,每次不超过5分钟,同一股东限发言两次 [2]
太重集团资产整合提速 太原重工并入太重向明控制权
证券时报网· 2025-06-16 12:28
公司交易动态 - 太原重工将收购控股股东太重集团旗下太重向明67%股权,交易价格共计3亿元,均以现金支付[1] - 交易包括太重集团持有的51%股权及艾克赛勒公司和自然人范巷民持有的16%股权[1] - 过去12个月内公司累计出售资产关联交易金额14.26亿元,购买资产关联交易金额4.58亿元[2] - 交易完成后太重向明将成为太原重工控股子公司,标志着太重集团核心资产进一步整合优化[1] 标的公司概况 - 太重向明成立于1999年,2017年在新三板挂牌(证券代码871757)[1] - 公司专注于散状物料长距离连续输送装备研发制造,拥有137项自主知识产权[2] - 主要产品包括带式输送机、立体车库及相关配件,在国内煤矿领域带式输送机行业处于领先地位[2] - 2024年实现净利润3629.25万元,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81.54万元[3] 业务协同效应 - 太原重工是矿山设备专业化制造基地,产品包括矿用机械挖掘机、破碎站等成套设备[2] - 并购后将形成产业协同效应,拓展业务版图,提供开采、运输、破碎等成套工艺设备[3] - 可提供全生命周期智能运维服务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助力智慧矿山建设[3] 经营情况说明 - 太重向明客户主要为大型国有能源集团,采购计划集中在上半年[3] - 生产发货安装调试周期导致收入存在季节性波动,部分项目在下半年集中验收[3] - 2025年度在手订单充裕,生产任务饱和,经营整体稳定[3]
山西华阳集团重塑格局实现高效生产
新华财经· 2025-05-16 17:33
智慧矿山建设 - 公司通过5G网络实现井下实时监控和精准指令传输,显著提升生产效率[2] - 部署电子围栏、皮带巡检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增强安全生产防护[2] - 所有生产矿井完成智能化建设,成为山西省首家实现全覆盖的集团[2] - 电液控支架升级为智能化设备,实现与采煤机自动协同作业,降低劳动强度[3] 生产效率提升 - 综采三队月产38.8万吨、年产378万吨,刷新集团厚煤层综放工艺纪录[4] - 81502工作面每日采煤量提升至9刀,优化生产流程实现产量增长[5] - 技术员通过地质预报调整采煤机参数,确保稳定高效开采[5] 团队协作与管理 - 综采三队注重设备检修和交接班制度,形成高效生产正向循环[4][5] - 定期组织业务学习与事故案例分析,强化团队专业素养[5] - 采煤一队通过技术优化和人员分配,实现"减时不减量、减班不减产"[6] 制度创新与员工福利 - 取消传统夜班,调整为"二八制"工作模式,保障员工待遇和安全生产[6] - 优化通勤安排,使用胶轮车接送员工,节省时间并提升工作状态[6] - 精简会议流程,缩短整体工作时长,体现对职工的关怀[6] 行业转型与战略方向 - 公司以科技赋能和制度革新推动煤炭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1] - 下一步将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管理提升投入,巩固高效生产优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