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净利下滑95%后,东风集团紧急停牌!合资品牌市场持续下探,新能源分拆上市进入倒计时?
金融界· 2025-08-14 13:44
公司停牌与业绩表现 - 东风集团股份于2025年8月11日在港交所紧急停牌 待发布内幕消息公告 截至8月14日仍未复牌 [1][2] - 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0 3亿元至0 7亿元 同比暴跌90%至95% [6][8] - 前7个月累计销量98万辆 同比下降8 9% 其中合资品牌下滑显著:东风日产销量30 64万辆(同比-16 8%) 东风本田17 34万辆(同比-31 2%) 神龙汽车3 04万辆(同比-29 2%) [6] 战略转型方向猜测 - 可能涉及合资板块股权结构调整或引入战略投资者 因东风日产等合资品牌销量利润持续下滑 [4] - 新能源业务整合动作:2025年6月成立奕派科技整合三大自主品牌 岚图汽车完成61 6亿元增资后估值达386亿元 分拆IPO可能性高 [4] - 与华为合作或升级:猛士M817已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4 0 停牌可能涉及联合研发或股权合作突破 [4] 组织架构与业务调整 - 2025年6月成立奕派汽车科技公司 整合风神 奕派 纳米三大品牌资源加速自主乘用车发展 [11][12] - 高层密集调整:研发总院副院长陈涛上任 原东风日产周锋升任集团副总经理 奕派营销总经理余飞离职 [11] - 岚图汽车获东风资产10亿元增资 支持其年内经营目标 [12] 下半年经营目标 - 全年销量目标冲刺300万辆 其中新能源汽车100万辆(自主新能源确保90万辆) [12] - 计划下半年推出10款全新新能源产品 加速电动化转型 [12] - 收入结构从商用车转向乘用车主导 减少对合资品牌盈利依赖 [12]
7月销量下滑近22% 上半年预亏6.8亿元 江淮汽车何时“翻身”?
犀牛财经· 2025-08-13 16:18
核心观点 - 公司7月产销量同比大幅下滑 产量下滑29.24%至24843辆 销量下滑21.73%至25197辆 1-7月累计销量下滑9.46%至215811辆[2] - 乘用车板块全面承压 SUV销量下滑23.67% 轿车销量暴跌65.77%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下滑29.23%且渗透率远低于行业水平[3][4] - 商用车板块表现分化 货车销量增长15.43% 客车销量增长48.44% 但皮卡和多功能商用车销量大幅下滑[3][4] - 上半年预亏6.8亿元 较去年同期盈利3.01亿元大幅恶化 资产负债率74.68% 总负债366.52亿元 现金流持续恶化[7] - 与华为合作的尊界S800车型交付进度缓慢 未能及时贡献收益 公司处于转型关键期[7][8] 产销数据 - 7月产量24843辆 同比下滑29.24% 销量25197辆 同比下滑21.73%[2] - 1-7月累计产量22.02万辆 同比下滑7.76% 累计销量215811辆 同比下滑9.46%[2] - SUV产量4908辆同比下滑44.57% 销量6749辆同比下滑23.67%[3] - MPV产量1471辆同比增长56.16% 销量1248辆同比增长5.58%[3] - 轿车产量2333辆同比下滑56.86% 销量1838辆同比下滑65.77%[3] - 新能源乘用车产量1469辆同比下滑19.11% 销量1925辆同比下滑29.23%[3][4] 财务状况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6.8亿元 去年同期盈利3.01亿元[7] - 2024年全年亏损17.84亿元 资产负债率74.68%[7] - 总负债366.52亿元 一季度续亏2.23亿元[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2.94亿元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出3.34亿元[7] 业务表现 - 商用车板块货车销量10040辆同比增长15.43% 客车销量668辆同比增长48.44%[3][4] - 皮卡销量3229辆同比下滑43.01% 多功能商用车销量1087辆同比下滑40.96%[3][4] - 新能源乘用车1-7月累计销量10222辆 同比下滑34.06%[4] - 新能源渗透率7.6% 远低于行业74.9%的平均水平[4] 战略转型 - 与华为联合打造尊界品牌首款车型S800 定价70.8-101.8万元[7] - 上市48小时预定2108辆 6月大定突破5000辆[7] - 6月26日启动首批交付 规模批量交付需等到8月中旬[7] - 尊界S800开启规模批量交付后有望改善盈利结构[8]
港股异动|东风集团股份(00489)早盘涨超7% 上半年纯利同比下滑超90% 环比实现扭亏为盈
金融界· 2025-08-08 11:05
公司业绩 - 东风集团股份早盘涨超7% 截至发稿涨6% 报5 83港元 成交额3 38亿港元 [1] - 公司预计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0 3亿至0 7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90%到95% [1] - 期内纯利较去年下半年环比实现扭亏为盈 [1] - 合资乘用车业务销量和利润大幅下降 自主事业领域研发 品牌和渠道建设 市场营销投入加大 [1] 业务转型 - 公司正处于关键转型阶段 收入结构由商用车为主逐步转向乘用车主导 [1] - 过去盈利主要依赖合资企业投资收益 如东风日产 本田等 [1] - 自主乘用车业务迎来崛起 核心推动力来自高端品牌岚图 [1] - 主流市场推出纳米06 风神L8等新车 规模效应有望改善盈利模型 [1] 行业展望 - 合资非豪华品牌市场继续下探 [1] - 以旧换新政策提前启动并执行效率提升 预计2024年商用车将有望实现显著复苏 [1]
东风集团股份早盘涨超7% 上半年纯利同比下滑超90% 环比实现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 2025-08-08 10:09
股价表现 - 东风集团股份早盘涨超7% 截至发稿涨6%报5 83港元 成交额3 38亿港元 [1] 财务表现 - 预计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0 3亿至0 7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90%到95% [1] - 期内纯利较去年下半年环比实现扭亏为盈 [1] 业务表现 - 合资非豪华品牌市场继续下探 合资乘用车业务销量和利润大幅下降 [1] - 为应对市场竞争 在自主事业领域研发 品牌和渠道建设 市场营销方面投入加大 [1] 业务转型 - 收入结构已由商用车为主逐步转向乘用车主导 [1] - 过去盈利主要依赖合资企业投资收益 如东风日产 本田等 [1] - 自主乘用车业务迎来崛起 核心推动力来自高端品牌岚图 [1] - 主流市场推出纳米06 风神L8等新车 规模效应有望改善盈利模型 [1] 商用车展望 - 以旧换新政策提前启动并执行效率提升 预计2024年商用车将有望实现显著复苏 [1]
港股异动 | 东风集团股份(00489)早盘涨超7% 上半年纯利同比下滑超90% 环比实现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网· 2025-08-08 10:07
股价表现 - 东风集团股份早盘涨超7% 截至发稿涨6%报5.83港元 成交额达3.38亿港元[1] 财务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0.3亿至0.7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90%到95%[1] - 期内纯利较2024年下半年环比实现扭亏为盈[1] 业务挑战 - 合资非豪华品牌市场继续下探 合资乘用车业务销量和利润大幅下降[1] - 为应对激烈市场竞争 在自主事业领域研发、品牌渠道建设及市场营销投入加大[1] 战略转型 - 收入结构由商用车为主逐步转向乘用车主导[1] - 过去盈利主要依赖合资企业投资收益(东风日产、本田等)[1] - 自主乘用车业务崛起 核心推动力来自高端品牌岚图[1] - 主流市场推出纳米06、风神L8等新车 规模效应有望改善盈利模型[1] 行业政策影响 - 商用车领域以旧换新政策提前启动且执行效率提升[1] - 预计2024年商用车将实现显著复苏[1]
宝马摊牌了
虎嗅APP· 2025-04-30 18:38
宝马研发投入与转型战略 - 2023年宝马研发投入达91亿欧元创历史新高 大部分资源将用于中国量产的"新世代车型"[2] - 新世代车型代表宝马转型第三阶段 采用全新电动架构与智能化技术 彻底改变"油改电"模式[3] - 该车型基于2021年提出的2.0版"三步走"方案 以电动出行为核心重构产品逻辑[3] 新世代车型技术亮点 - 搭载分布式四电机系统 轮边扭矩达18000牛米 配合1.2吨下压力空气动力学系统[8] - 首创BMW驾控超级大脑 整合动力与底盘域 运算速度提升10倍 实现实时扭矩分配[8] - 配备800V高压平台 充电10分钟续航300公里 采用大圆柱电池技术[11] - 完成54°极限爬坡挑战 验证动力/抓地力/悬挂动态调节等综合性能[4][6] 智能座舱设计理念 - 采用全景投影+3D抬头显示 保留物理按键 中控屏采用倾斜设计减少驾驶员分神[13] - 拒绝屏幕堆砌 强调人机交互协同 提出"将智能融入汽车血脉"的底层开发理念[13] - 搭载鸿蒙OS数字钥匙 接入阿里通义大模型 70%操作系统源代码在中国开发[18] 中国市场战略调整 - 2023Q1在华销量15.5万辆同比下滑17.2% 面临新势力车企冲击[15] - 计划3年推40款新车覆盖全细分市场 首款国产新世代车型iX3L预计2026年下线[13][16] - 设立三大中国软件公司 建立本土人机交互研究中心 深度整合中国供应链[18] - 采用"在中国 为全球"策略 利用中国技术方案反攻国际市场[18][19]
宝马摊牌了
虎嗅· 2025-04-30 09:53
宝马研发投入与转型战略 - 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达91亿欧元创历史新高 大部分资源将集中于中国量产的"新世代车型"[1] - 转型分为三阶段:i品牌代表的Project i项目→同平台多动力技术→全新架构的"新世代"车型[1] - 新世代车型将采用全新技术架构 彻底改变此前"油改电"模式[1] - 公司CEO强调新世代是"彻底重新思考汽车核心" 基于电动优先原则开发全新汽车架构[2] 新世代车型技术突破 - 概念车完成54°极限爬坡测试 展示动力与操控性能[3][5] - 搭载分布式四电机系统 轮边扭矩达18000牛米 主动空气动力学提供1.2吨下压力[8] - 首创BMW驾控超级大脑 整合动力与底盘域 运算速度提升10倍[8] - 采用800V高压平台 充电10分钟续航300公里 配备大圆柱电池[8] 智能化与座舱设计理念 - 智能座舱拒绝屏幕堆砌 采用全景投影+3D抬头显示 保留物理按键[10] - 中控屏采用倾斜设计 通过UI引导驾驶员视线向前[10] - 操作系统X的70%源代码在中国开发优化 设立专门人机交互研究中心[16] 中国市场战略调整 - 2023年Q1中国市场销量15.5万辆 同比下滑17.2%[12] - 未来3年全球推40款新车 覆盖全细分市场[12] - 深度本地化:采用鸿蒙OS 阿里大模型 宁德时代电池等中国供应链[16] - 在中国设立三大软件公司 覆盖车辆软件开发至客户体验全链条[16] - 首款中国专属车型iX3L已下线测试 2026年沈阳量产新世代车型[11]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车企通过智能化配置重构豪华车标准 削弱传统驾控优势[12] - 外资车企利用中国供应链开发技术 再通过贸易壁垒优势进入全球市场[17] - 奔驰等竞品同步推进"在中国为全球"战略[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