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岚图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东风集团股份(00489)早盘涨超7% 上半年纯利同比下滑超90% 环比实现扭亏为盈
金融界· 2025-08-08 11:05
公司业绩 - 东风集团股份早盘涨超7% 截至发稿涨6% 报5 83港元 成交额3 38亿港元 [1] - 公司预计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0 3亿至0 7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90%到95% [1] - 期内纯利较去年下半年环比实现扭亏为盈 [1] - 合资乘用车业务销量和利润大幅下降 自主事业领域研发 品牌和渠道建设 市场营销投入加大 [1] 业务转型 - 公司正处于关键转型阶段 收入结构由商用车为主逐步转向乘用车主导 [1] - 过去盈利主要依赖合资企业投资收益 如东风日产 本田等 [1] - 自主乘用车业务迎来崛起 核心推动力来自高端品牌岚图 [1] - 主流市场推出纳米06 风神L8等新车 规模效应有望改善盈利模型 [1] 行业展望 - 合资非豪华品牌市场继续下探 [1] - 以旧换新政策提前启动并执行效率提升 预计2024年商用车将有望实现显著复苏 [1]
东风汽车整合三大自主品牌央企新势力加速提振市占率
中国证券报· 2025-08-05 05:06
品牌整合战略 - 东风汽车正式整合旗下东风风神、东风纳米和东风奕派三个自主乘用车品牌,成立东风奕派科技有限公司,新公司将下设风神和奕派两大品牌[1] - 原纳米品牌将并入奕派,与风神并列为新公司两大品牌[1] - 东风奕派科技将作为集团"自主乘用车事业的主力军",旗下品牌产品将面向多元化的用户市场[1] 品牌定位与产品矩阵 - 东风纳米是2023年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聚焦年轻用户,旗下有纳米01、纳米06两款微型或小型汽车[2] - 东风奕派2024年推出,聚焦主流汽车市场,现有奕派007和奕派008两款车型[2] - 整合后产品定位:奕派主打15万元至25万元市场区间,纳米聚焦6万元至10万元区间,形成更完整的产品矩阵[2] 整合优势与协同效应 - 整合将结束三大品牌在制造、营销等环节的割裂状态,提升响应速度与灵活性[2] - 风神拥有成熟混动和燃油技术,奕派具备先进量子平台纯电架构,纳米拥有小型化三电系统,技术互补性强[2] - 开放跨品牌授权,优质经销商可销售车型从两款扩展到四款,提升经销商经营能力[3] 运营效率提升 - 通过组织整合实现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及服务全价值链闭环管理,解决信息传递偏差和决策效率低下问题[3] - 与宁德时代、Momenta、百度、腾讯、高德等头部技术服务商合作打造"奕派+"生态矩阵[3] 华为深度合作 - 与华为合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与岚图品牌合作,第二阶段推进猛士817项目[3] - 当前进入"DH项目"阶段,特点是联合定义、联合开发、联合共创和联合营销[4] - 合作目标:融合东风汽车机械工艺与华为智能科技,提升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体验[4]
湖北“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提速 五大支柱产业规模“双过半”迈向万亿级
长江商报· 2025-07-28 07:46
湖北工业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湖北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居工业大省第4位 [1] - 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现代化工、大健康、现代农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规模全部实现"双过半" [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7.5% [5] "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 - "51020"集群由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和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组成 [1] - 目标2025年五大支柱产业全部突破万亿元级别,过千亿元新兴特色产业达10个 [2] - 计划3至5年再打造2至3个万亿元级支柱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2] 支柱产业发展动态 - 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大健康三大产业2024年已迈入万亿元级 [3] - 现代化工产业冲击第四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兴福电子成为国内湿电子化学品领军企业 [3][4] - 汽车产业提出"双百万"目标:东风汽车2025年新能源车产销100万辆,湖北新能源车年产量100万辆 [4] - 大健康产业2025年目标新上市10项创新医疗器械和10个国家一类新药 [5] - 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推进10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培育江汉大米等区域公用品牌 [6] 龙头企业与创新案例 - 东风汽车自主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达83%,带动1800余家规上零部件企业形成"四小时供应链圈" [4] - 高德红外实现车载红外芯片规模化量产,产品应用于多家车企量产车型 [5] - 第七届世界大健康大会签约16个项目总额396.6亿元,历届累计签约5578.35亿元 [6] 政府工作部署 - 推动现代化工及能源、现代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突破万亿级规模 [3] - 实施科创引领战略和产业倍增战略,促进"51020"集群全面升级 [3] - 强调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7]
东风汽车自主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达83%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湖北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长江商报· 2025-07-16 07:16
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 - 湖北提出2025年"双百万"目标:东风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销100万辆,"湖北造"新能源汽车年产量100万辆 [1][2] - 2024年湖北汽车产业营收突破万亿,成为全国汽车工业重要一极 [1][2] - 全省拥有25家整车企业、2400多家零部件企业,汽车产能近400万辆,其中新能源整车企业19家、建成产能175万辆 [2][4] 东风汽车转型成果 - 公司自主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达83%,2024年终端交付汽车255万辆(+4.5%),新能源车销售86万辆(+64.4%,超行业29个百分点) [3][4] - 研发投入强度保持8%,专利创新指数连续3年行业第一,累计有效专利2.44万件 [3] - 形成豪华/高端/主流新能源品牌矩阵,岚图、猛士等高端品牌市场表现提升 [2][3] 产业链协同与政策支持 - 带动超1000家一级配套商落户湖北,形成全国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4] - 湖北省发布《支持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和《2025新能源汽车促消费政策》助推目标实现 [2] - 政府强调推动上下游协同创新,提升产业链韧性,解决企业难题 [3] 未来规划 - 未来三年计划投入超600亿元,推出30款乘用车新能源产品、14款商用车新能源基础车型 [5] - 聚焦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突破核心技术,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 [3]
6月新势力放榜 鸿蒙智行、零跑领跑两大阵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2 13:24
狭义新势力6月交付情况 - 零跑6月全系交付48006辆 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138% 上半年累计交付221664辆 同比增长1557% [1] - 理想汽车6月交付36279辆 位居新势力第二 但环比同比均下滑 公司已下调二季度交付指引 [1] - 小鹏汽车6月交付34611辆 同比增长224% 上半年累计交付197189辆 超过2024年全年交付量 [1] - 蔚来汽车6月交付24925辆 同比增长175% 其中蔚来品牌14593辆 乐道品牌6400辆 萤火虫品牌3932辆 [2] 传统车企新品牌6月表现 - 鸿蒙智行6月交付52747辆 创月度新高 环比增长18% 问界/享界/智界/尊界合计贡献 [1][2] - 极氪6月交付43012辆 环比下滑758% 该品牌已合并领克 [2] - 深蓝6月交付29863辆 环比增长超17% 北汽极狐/阿维塔/东风岚图等品牌交付均超1万辆 [2] 新兴品牌动态 - 小米汽车6月交付超25万辆 新车型YU7爆单后产能面临考验 [2] - 蔚来萤火虫品牌推出租电模式 售价下探 销量提升效果待观察 [2] 行业下半年展望 - 交银国际预测下半年增混车型集中上市 全年新能源渗透率或达55% 高速NOA车型售价可能下探至20万元以下 [3] - 东吴证券指出电动化购置税补贴2025年退坡 行业红利接近尾声 当前处于关键转折点 [3]
日产将从中国出口整车,与东风成立合资公司
日经中文网· 2025-07-02 10:51
日产在华业务调整 - 日产4月下旬在中国推出新款纯电动轿车"N7"并计划出口 [1] - 公司5月中旬公布重建计划 重点发展从中国出口汽车业务 [1] - 2024年在中国市场新车销量同比减少12% 因与比亚迪等本土企业竞争加剧 [2] - 2024年6月关闭江苏常州工厂 通过扩大出口维持生产规模 [2] 合资公司成立 - 日产中国投资(NCIC)与东风汽车集团成立新合资公司 注册资本10亿元 [1] - NCIC持股60% 东风汽车集团持股40% 合资期限28年 [1] - 新公司将负责整车及零部件出口业务 整合双方财务资源与供应链能力 [1] 东风汽车海外战略 - 东风旗下新能源品牌"岚图"计划2030年前进入60个国家 [1] - 集团与日产合作强化汽车出口业务 发挥中国制造优势 [1] 行业动态 - 中国电动车市场竞争加剧 导致外资品牌销量下滑 [2] - 跨国车企转向利用中国产能进行全球化出口 [1][2]
汽车央企重组出现新动向 重构中国汽车产业全球竞争力
金融时报· 2025-06-12 11:14
央企重组进展 - 东风集团暂不涉及资产和业务重组 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影响 [1] - 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 汽车业务分立为独立央企 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1] - 长安汽车间接控股股东变更为新设立的汽车业务央企 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1] 市场反应 - "兵装系"概念股普遍上涨 华强科技涨13.32% 建设工业、东安动力、湖南天雁涨停 长安汽车涨3.34% [2] - "东风系"个股表现不佳 东风股份、东风科技均跌超6% [2] 重组背景与目的 - 市场曾猜测长安汽车与东风集团将联合重组以应对新能源转型压力 但最终方案为兵器装备集团分立 [3] - 新汽车央企成立有望增强国央企在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力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3][4] - 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 提高产业集中度 打造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4] 汽车央企新能源布局 - 三大汽车央企2024年新能源汽车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5% 自主品牌销量175万辆 同比增长超80% [5] - 东风集团前4个月累计销量52.67万辆 同比下降20.8% 但岚图品牌销量36053辆 同比增长77% [5] - 长安汽车前4个月销量89.58万辆 新能源车销量25.61万辆 已构建三大智能电动品牌 [6] - 长安汽车目标2025年收入3000亿元 销量300万辆 其中新能源车100万辆 [6]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4.3% 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三大整车央企全球市占率仅8.7% [6] - 新能源汽车行业整合大势所趋 需通过供应链整合和差异化定位提升竞争力 [6] - 国务院国资委将新能源汽车业务单独考核 推动央企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7]
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 国企改革迈入快车道
格隆汇· 2025-05-20 16:00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1062亿元,同比增长6.9% [1][2] - 归母净利润0.6亿元,同比扭亏 [1][2] - 毛利率12.8%,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74亿元,货币现金758.5亿元 [2] 销量情况 - 2024年汽车总销量189.6万辆,同比下降9.2% [1] - 乘用车销量154.5万辆,同比下降11.5%,其中SUV降幅超13% [1] - 商用车销量35.2万辆,同比增长2.4% [1] - 新能源车销量39.5万辆,占总销量比例提升4.1个百分点 [1] - 海外出口19.5万辆,同比增长15% [1] 品牌表现 - 自主品牌销量43.9万辆,同比增长26.4% [1] - 岚图品牌同比增长超59%,猛士品牌增幅超150% [1] - 合资品牌销量110.5万辆,东风本田下降29.2%,东风日产下降12.7% [1] 业务结构 - 乘用车分部收入523亿元,占比49.2%,同比增长22.9% [2] - 商用车分部收入472.2亿元,占比44.5%,同比下降4.7% [2] - 合营及联营收益11.1亿元,同比减少2.1亿元 [2] 未来规划 - 2025年目标销量300万辆,新能源占比超1/3 [3] - 自主新能源目标100万辆,海外出口挑战50万辆 [3] - 乘用车领域计划投放7款新车,打造2款年销超10万辆爆款 [3] - 商用车领域将构建新能源平台,推出3款基础车型 [3] - 深化国企改革,加速自主品牌发展 [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1458.2/1717.5/1891.4亿元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4.5/23.8/31.7亿元 [3]
东风集团股份(0489.HK):年报扭亏为盈 央企重组不断推进
格隆汇· 2025-05-20 16:00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1062亿元,同比增长5.99%,净利润0.5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商用车收入472亿元,同比减少4.7%,亏损23.4亿元,较上年减亏17.7亿元 [1] - 乘用车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23%,亏损16.4亿元,较上年减亏49.3亿元 [1] - 汽车金融收入56亿元,同比减少8.6%,盈利3.8亿元,较上年减少15.6亿元 [1] - 2024年综合毛利率12.8%,同比增加2.9个百分点,自主乘用车毛利率12.9%,同比增加8.4个百分点 [2] 业务分部表现 - 自主乘用车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岚图、奕派等品牌放量推动毛利率改善 [2] - 合资业务触底企稳,2024年应占合营企业溢利4.4亿元,较上年减少0.8亿元 [2] - 东风有限(东风日产)同比减少0.3亿元,东风本田同比减少3.1亿元,神龙同比增加2.5亿元 [2] 战略转型与重组预期 - 公司战略转型步入收获期,商用车和乘用车业务均大幅减亏,释放利润弹性 [1] - 2月9日公司及东风系和兵装系旗下多家子公司公告控股股东拟筹划重组 [2] - 3月26日公司原总经理周治平卸任,已调任兵装集团总经理 [2] - 3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2] 未来收入与利润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575.5亿元、1980亿元、2371.8亿元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54亿元、48.74亿元、67.33亿元 [1]
亏转盈,东风发力了
雷峰网· 2025-03-28 21:32
核心观点 - 东风集团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营收1061.97亿元同比增长6.9%,归母净利润0.58亿元,较2023年亏损38.87亿元大幅改善 [2][8] - 岚图品牌成为转型亮点,2024年交付8.57万辆同比增长70%,毛利率跃居行业第二,占集团新能源销量比重提升至22% [3][9] - 公司通过资产瘦身、合资产能转型、与华为合作等举措推动转型,但新能源渗透率20.8%仍低于行业40.9%平均水平 [12][14] - 与小米汽车潜在合作可能成为2025年关键变量,东风在产能和供应链方面具备优势 [17][20][21]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收入1061.97亿元同比增长6.9%,毛利率12.8%提升2.9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174亿元同比激增88% [8][9] - 自主乘用车销量43.89万辆同比增长26.4%,毛利率12.9%提升8.4个百分点,成为主要利润来源 [8][9] - 合资品牌乘用车销量110.52万辆,新能源车销量39.46万辆同比增长13.4%,占总销量20.8% [8][9] - 税前亏损11.63亿元同比收窄81.3%,盈利依赖32.66亿元政策补助 [8][14] 业务转型 - 岚图梦想家上市后成为新能源MPV市场第一,终端售价39万元,上市20天订单1.8万台 [12][13] - 与华为合作采用"HI模式",岚图和猛士品牌将首批搭载鸿蒙座舱,智能化团队扩至1500人 [12][13][15] - 出售非核心资产并缩减日系合资产能30%-50%,部分转为电动车产线或出口业务 [12][20] - 2025年目标销量300万辆,其中新能源100万辆,海外出口50万辆,计划推出7款新乘用车车型 [10][15] 潜在机会 - 小米汽车SU7累计交付18.6万台,锁单量36万台,产能不足可能寻求与东风合作代工 [17][19][21] - 东风武汉云峰基地改造一体化压铸工厂,预计9月投产,年产轻量化部件20万件,可能服务小米 [21][22] - 东风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明显,在武汉本地即可完成整车制造,与小米武汉第二总部地理契合 [20][21] 竞争挑战 - 华为"HI模式"合作伙伴增多(广汽、上汽、长安),东风需差异化竞争 [13][15] - 存货增加9.39亿元反映部分车型库存压力,新能源资本开支177亿元带来未来折旧压力 [14][15] - 多品牌战略导致资源分散,三大新能源品牌采用不同技术平台 [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