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安全化

搜索文档
寰宇平:重建国际信任刻不容缓
人民日报· 2025-08-05 12:48
全球信任赤字现状 -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时期得益于各国间相互信任与合作,但当前大国互信急剧流失导致全球信任脆弱不堪,世界经济复苏乏力 [1] - 信任赤字撕裂全球共识,动摇和平稳定根基,重创国际合作,将世界推向分裂对抗边缘 [1] - 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全球合作晴雨表》显示全球合作已陷入整体停滞 [1] 信任赤字的经济影响 - 个别国家滥施关税、单边制裁、长臂管辖导致全球贸易割裂 [1] - "脱钩断链""小院高墙"政策扭曲市场并冲击全球供应链 [1] - 霸权国家将全球市场视为私属领地引发规则失序和市场动荡 [1] 安全概念异化的后果 - 某些国家将安全概念无限外延至经贸、科技等非安全范畴,导致供应链"武器化"和军事投入激增 [2] - "泛安全化"思维触发恶性循环,造成战略互信锐减和竞争升级 [2] - 制度优越论和二元对立思维将发展竞争上升为制度对抗,制造对立隔阂 [2] 中国在重建信任中的实践 - 中国通过绿色"一带一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770亿元人民币气候变化资金 [4] - 截至2024年10月已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3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备忘录 [4] - 单方面免签或全面互免签证国家扩至75国,过境免签国家达55国,预计促进超千万人次/年人文交流 [4] 国际社会对中国角色的评价 - 国际社会肯定中国在单边主义冲击下为世界提供宝贵稳定性 [5] -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为全球南方国家发展提供重要平台 [5] - 中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被公认为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5]
重建国际信任刻不容缓(寰宇平)
人民日报· 2025-08-05 06:29
全球信任赤字现状 - 全球信任脆弱不堪导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信任赤字成为侵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问题[1] - 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全球合作晴雨表》显示全球合作已陷入整体停滞[1] - 大国互信急剧流失导致国际规则失序、市场动荡和安全焦虑[2] 信任赤字的经济影响 - 个别国家滥施关税、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割裂全球贸易[2] - 推行"脱钩断链"和"小院高墙"政策扭曲市场并冲击供应链[2] - 安全概念被异化为地缘博弈武器,导致供应链"武器化"和军事投入激增[2] 国际合作与解决方案 - 国际社会需从大国立信、共同发展、赋能多边和文明互鉴四个维度协同发力[3] - 中国通过绿色"一带一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逾1770亿元人民币气候变化相关资金[4] - 中国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3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4] 中国在全球信任重建中的作用 - 中国单方面免签或全面互免签证国家扩容至75国,过境免签国家扩展到55国,预计促进每年超千万人次人文交流[5] - 国际社会肯定中国在夯实国际互信方面的大国担当,特别是在全球南方国家发展中的作用[5] - 中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提出全球发展、安全和文明倡议[4]
德国要严查意德企业收购案“中国因素”,专家:对中德深化经贸与投资合作不利
环球时报· 2025-07-15 06:41
交易概述 - 意大利能源公司Snam计划收购德国最大天然气网络运营商欧洲开放电网公司(OGE)24 99%的股权 交易股权价值为9 2亿欧元[1] - OGE是德国最大的独立天然气输送运营商 管网全长约1 2万公里 年输气量约210亿立方米 服务400余家终端客户[1] - 交易预计于今年第三季度完成 需满足德国联邦反垄断局审批 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外商投资审批及VGH其他股东未行使优先购买权等3个条件[1] 股东结构与审查 - 中国国家电网通过持有意大利存贷款能源网公司(CDP Reti)35%的股权间接影响Snam的决策 但并非其直接股东[2] - 德国经济和能源部以"国家安全疑虑"为由启动深入审查程序 认为中国间接收购OGE的举动"非常敏感"[2] - 德国政府计划全面评估交易是否危害公共秩序及安全 审查程序由经济和能源部部长赖歇主导[2] 德国政策背景 - 德国近年对华基调为"去风险" 将能源基础设施划入"关键基础设施"范畴 对中国企业参股持顾虑态度[2] - 新总理默茨提出"战略性去风险" 计划为敏感行业设置更高门槛 并可能在联邦议院设立专门委员会审查涉华交易[2] - 德方"泛安全化"趋势明显 涉华项目审查层层加码 甚至波及普通科研合作和人文交流领域[3] 中德关系动态 -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强调中德经济互补性 呼吁防止"去风险"政策损害双方正常合作[3]
马社:部分西方国家用ESG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对电动汽车设置限制就是典型例证
凤凰网财经· 2025-06-29 15:17
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 - 论坛由凤凰网主办,雪花超高端系列品牌-醴首席赞助合作,中国企业出海全球化理事会联合主办 [1] - 主题为"为开放的世界",旨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之际为中国企业搭建思想碰撞、资源对接、规则对话的高端平台 [1] - 系统性破解出海难题,共探生态共赢转型路径 [1] 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挑战 - 过去四十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曾获世界各国欢迎 [3] -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政治经济格局重塑,企业出海面临风险与挑战 [3] - 国际形势剧变带来的新型重大风险集中在三个方面:政治突出、战争风险加剧、全球经济转型中的保护主义 [3] 国际形势剧变的具体表现 - 政治突出:全球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冲击国际经贸规则和全球产业结构,美西方泛安全化,对华实施单边制裁、贸易壁垒及严格投资审查 [3] - 战争风险加剧:俄乌冲突、中东巴以冲突等紧张局势可能演变成战争,对全球经济活动造成灾难性影响 [3] - 全球经济转型中的保护主义:西方国家实行"小院高墙"和"去风险"政策,以环保等为借口实施贸易投资保护主义 [3] ESG被用作遏制中国企业的工具 - ESG本是重要的发展理念,却被部分国家用作遏制中国企业的工具 [3] - 美国、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设置的单边限制机制是典型例证 [3]
加拿大对海康威视下手,多方回应!
第一财经· 2025-06-29 08:52
加拿大政府要求海康威视关闭加拿大业务 - 加拿大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命令海康威视加拿大有限公司停止运营并关闭业务[1] - 该决定要求海康威视加拿大公司在120天内关停[1][4] - 加拿大政府未提供任何证据支持其"国家安全担忧"的指控[4] 中方立场 - 中国政府认为该决定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并干扰中加正常经贸合作[1] - 中国政府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和滥用国家力量打压中国企业的做法[1] - 中方敦促加拿大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和对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1] 海康威视回应 - 海康威视强烈反对加拿大政府的决定[4] - 公司认为该决定缺乏程序公正和透明[4] - 海康威视表示这是针对中国企业的歧视性行为[4]
加拿大命令海康威视加拿大有限公司停止运营,中方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9 08:29
加拿大政府命令海康威视停止运营 - 加拿大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命令海康威视加拿大有限公司停止运营并关闭业务 [1] - 该行为损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并干扰中加正常经贸合作 [1] - 中国政府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和滥用国家力量打压中国企业 [1] 中方回应与立场 - 中国政府鼓励企业遵守市场原则和国际规则开展对外投资 [1] - 中方敦促加拿大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和泛安全化 [1] - 中方要求加方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经营环境 [1] - 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1] 其他行业动态 - 比亚迪可能叫停价格战 车市"一口价"策略或面临调整 [3] - 火锅食材价格高企 毛肚价格达190元/斤 超过帝王蟹价位 [3] - 东航集团原董事长涉嫌违纪被调查 [3]
加拿大命令海康威视停止运营,中方回应
中国基金报· 2025-06-29 00:01
加拿大政府命令海康威视停止在加运营 - 加拿大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命令海康威视加拿大有限公司停止运营并关闭业务 [1] - 该决定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合法正当权益 [1] - 该行为干扰破坏中加正常经贸合作 [1] 中方立场与回应 - 中国政府一贯鼓励企业按市场原则和国际规则开展对外投资合作 [1] - 中方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和滥用国家力量打压中国企业 [1] - 中方敦促加拿大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和泛安全化 [1] - 中方要求加方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经营环境 [1] - 中方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