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速度

搜索文档
深圳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新篇章
搜狐财经· 2025-08-27 03:05
经济发展与税收增长 - 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2.7亿元增长至3.68万亿元,税收收入在1987年突破十亿、1995年站上百亿、2005年越过千亿、2015年跨越五千亿,实现"十年一台阶"式增长 [2] - 2021年深圳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2022年至2024年连续位居国内城市第一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近4000亿元提升至2024年1.56万亿元 [3] 产业转型升级 - 高新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8.2%和68.2% [3] - 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转让免税等政策推动中小企业从贴牌代工转向自主创新 [2] - "三来一补"税收优惠政策初期推动加工贸易兴起,包括减免税、延迟征税和加速折旧等措施 [2] 税务改革创新 - 在前海、河套推行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及"港人港税"政策 [4] - 办税服务厅到厅业务量下降36.4%,征纳互动服务量增长440% [4] - 建立国际税收服务站和税收事务联络处,提供"专厅、专窗、专人"服务 [4] 跨境税收服务 - 签署粤港澳深四方税收合作备忘录,推动服务规则衔接 [5] - 优化出口退税推出"服务外贸退税13条",离境退税实现"秒到账""零等待" [5] - 2024年前7个月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5.84亿元(同比增长200%),"即买即退"销售额7504.2万元(同比增长超2500%) [6] 民生保障投入 - "十四五"期间筹集保障性住房超70万套(间) [7] - 深圳地铁运营里程达595公里,线网密度全国第一 [7] - 社保业务实现28个政务大厅"一厅联办",业务办理时长缩短近三分之一 [7] 对外开放成果 - 离境退税商店数量突破1500家 [6] - 通过预约定价安排、跨境事项事前评估等工具解决涉税争议 [5] - 在国家级展会首创"即买即退"专区 [5]
网络名人齐聚鹏城 讲深圳故事传特区精神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20:04
活动背景与组织 -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举办“网络名人看深圳”主题采风活动 由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 深圳市自媒体协会(财经专委会)和新浪深圳主办 多家政府机构和企业协办支持 [1][3] - 启动仪式选址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 象征“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体现改革开放历史传承与时代意义 [4] 城市发展模式与精神内核 - 深圳科技产业被类比为“中国硅谷” 成功归因于有为政府、卓越企业家与创新资本三要素的完美匹配 [10] - 特区精神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为内核 诞生于改革开放实践 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持续焕发生机 [12] 产业创新与区域发展重点 - 参访涵盖新能源、珠宝、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多领域:比亚迪全球新能源创新策源地、罗湖水贝珠宝全产业链、清水河总部新城(软件与信息服务、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龙华区“数字+时尚”融合实践 [14][15] - 前沿技术应用包括美团大数据运营中心的无人机与无人车配送、深圳北站全国首个“空铁联运”项目、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跨境协同创新 [14][15] 文化传播与影响力建设 - 活动通过20余位网络名人多平台内容传播 结合线上话题45个爱上深圳的理由 形成“一人采风 万人共话”的传播效应 强化城市形象 [1][15][18] - 通过无人机灯光秀等科技艺术融合形式 展现深圳智能制造能力与城市魅力 [15]
深圳特区45年:天际线拔节、产业跃升,不变的是改革初心与领跑底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18:45
深圳经济特区45周年发展成就 -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 从边陲小镇发展为国际化大都市 创造了"深圳速度"和"创新之都"的奇迹 [1] - 城市地标从国贸大厦演变为660米高的平安国际金融中心 天际线延伸至深圳湾和前海区域 [1][4] - 前海合作区2024年GDP达3008.8亿元 同比增长8.6% 固定资产投资1691亿元 增长10.1% [11] 产业升级与转型 - 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三来一补"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 涵盖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和低空经济等领域 [1][6] - 1987年出台全国首个科技企业扶持政策 催生华为、中兴等高科技企业 [6] - 2019年深圳高新区扩至159.48平方公里 成为国际科技创新核心引擎 [6] - 西门子磁共振公司在前海保税区维修超2000个磁共振线圈 货值超6000万元 [4] 创新政策与科技发展 - 海关推动磁共振零件纳入"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 突破零部件进口政策限制 [4] - 实施"空侧直通"监管模式 货物转运效率提升约70% 实现"一次装卸、一次入库、一次交接" [11] - 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加速布局 聚焦基础研究和"卡脖子"技术攻关 [7] 物流与贸易效率提升 - 前海合作区2025年1-7月进出口总值4100亿元 同比增长5.53% [9] - 空港智慧物流改革使货站年设计保障能力提升63% 实现无感识别和智能分流 [10][11] - 罗湖海关首创"红绿通道"旅检模式 深圳机场仅用2年4个月建成通航 [9] 对外开放与外资集聚 - 前海合作区2024年进出口7066.5亿元 同比增长42.4% 实际使用外资266.5亿元 增长7.4% [11] - 前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港资、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度最高区域之一 [11] - 综合改革试点任务率先在前海落地 推动更高水平开放 [11]
实探深圳华强北:“淡定”背后,用速度定义性价比
上海证券报· 2025-04-15 03:10
华强北商圈现状 - 华强北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元器件集散地之一,商户在美国"对等关税"冲击下表现淡定,通过分散出口国家和品牌性价比应对风险 [4] - 商圈内商户业务多元化,包括折叠屏手机、VR头显设备、电子家居产品等,并通过社交平台直播展示产品 [4] - 外国客商频繁采购,如比利时客户连续6年到华强北采购电子产品,包括机器狗玩具、充电宝、可折叠颈部按摩仪等 [7] 供应链优势 - 华强北供应链生态高效,可实现"乘电梯完成产品迭代",涵盖芯片、屏幕、外壳、组装测试等环节 [5] - 深圳供应链以速度定义性价比,从订货到交货仅需两周,远快于美国本土供应商的几个月 [5][6] - 成本优势显著,如二极管、三极管在欧美市场的成本仅为本土产品的三分之一,通过规模化生产和缩短供应链实现 [5] 产品与市场 - 智能戒指、智能手表等健康监测产品远销全球,厂家直销模式消除中间商差价 [5] - 多功能语言翻译机在跨境商旅市场持续走俏,支持多国语言实时翻译 [8] - 陶瓷直发梳等"美发黑科技"产品在日韩市场表现突出,价格优惠且效果媲美国际大牌 [8] 全球销售策略 - 产品销售渠道包括老客户合作、跨境电商平台供货(如亚马逊)、国外买家直接订货 [8] - 中东、东南亚等新市场开拓顺利,产品持续升级并增加增值功能以提升溢价空间 [8] - 欧美及东南亚客户需求稳定,更关注交货速度而非价格波动 [8] 芯片市场动态 - 英伟达5090、5080 GPU及英特尔、AMD的CPU因潜在涨价导致商家暂无法报价 [6] - 芯片国产化加速,海外客商愿意订购性价比高的中国芯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