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二极管
icon
搜索文档
安世半导体事件发酵一个月,车企和供应链怎么说?
晚点LatePost· 2025-11-07 22:26
安世半导体的行业地位与供应链风险 - 几乎所有汽车电子组件都含有一个或多个安世半导体生产的组件,其持续一个多月的控制权争夺导致“断供”和“供应短缺”成为行业焦点 [5] - 安世半导体占据汽车基础芯片领域重要市场份额,去年以约20%的份额拥有小信号分立半导体领域全球最高的市场占有率 [5] - 客户覆盖车企及其上游多级供应商,这放大了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5] 地缘政治事件与控制权争夺时间线 - 9月29日,美国商务部拟实施“50%股权穿透规则”,以扩大对“实体清单”企业的管制范围 [6] - 9月30日,荷兰政府限制安世半导体资产与业务调整,法庭暂停母公司闻泰科技对安世的控制权 [6] -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通知,禁止安世中国及其分销商出口在华制造的特定元器件 [6] - 10月26日,安世荷兰总部停止向安世中国东莞封装测试工厂供应晶圆 [6] - 11月1日,安世中国驳斥荷方“欠款”说法,称对方欠款10亿元,并启动新晶圆产能验证预案 [6] - 11月4日,中国商务部强调荷方应为供应链危机承担全部责任 [6] 供应链中断对汽车制造商的具体影响 - 本田墨西哥塞拉亚工厂因芯片短缺停工,日产汽车追浜工厂和九州工厂自11月10日起减产一周 [6] - 大众和博世部分产线停产,大众集团评估替代采购方案,保时捷设立专项工作组应对 [6] - 法雷奥已为其95%以上的零部件寻找并验证了替代芯片,新供应商包括英飞凌、安森美和意法半导体 [7] - MOSFET和二极管的现货库存明显收紧,车规级产品交付周期被拉长至12周以上 [7] 行业应对措施与当前状况评估 - 此轮供应链波动与大流行期间的全面缺芯不同,安世许多产品相对容易替代,标准元器件约1至2个月即可选出二供并验证 [14] - 彼欧公司表示有足够的安世产品库存覆盖未来几周生产,所有企业都在积极寻找二供 [15] - 恩智浦表示暂时没有看到客户补库存的迹象,客户正谨慎管理营运资金 [15] - 车企普遍提升了供应链可视化和库存冗余水平,整车厂与上游半导体供应商建立更直接的沟通机制,头部车企为关键芯片建立二级安全库存 [19] - 伟世通称若中国限制安世产品出口及境内销售,可能导致2021年那样的停产,其持有约30天的库存,安世出口许可证申请过程通常需要约45个工作日 [19] 供应链管理的根本挑战与局限性 - 制造一颗车规级芯片需要耗时数月的严格质量验证,但单颗芯片原材料成本极低,导致其极其复杂却又极其便宜的悖论 [20] - 车企可以为特定芯片建立冗余,但冗余与可见性不能彻底解决系统性复杂的问题,无法预测哪个环节会首先出问题 [20] - 大众集团CFO表示,此次供应中断由政治和监管决策导致,解决同样取决于政策和外交层面的沟通 [15]
安世半导体事件发酵一个月,车企和供应链怎么说?
晚点Auto· 2025-11-07 19:41
安世半导体前身是恩智浦半导体的 "标准产品" 部,2017 年独立运作,后被中国闻泰科技收购。安世 占据汽车基础芯片领域重要市场份额,同时积极布局新兴的 SiC 功率器件,并提供模拟接口芯片等特 定产品。 去年安世半导体以约 20% 的份额,拥有小信号分立半导体(晶体管和二极管)领域全球最高的市场占 有率,客户覆盖车企及其上游多级供应商,放大了供应链中断风险。 | 9月29日 | 美国商务部拟实施"50% 股权穿透规则",扩大对"实体清单" | | --- | --- | | | 企业管制范围。 | | 9月30日 | 荷兰政府对安世半导体下令,限制其资产与业务调整。荷兰企业法 | | | 庭暂停母公司闻泰科技对安世的控制权。 | | 10月4日 | 中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通知,禁止安世中国及其分销商出口在华 | | | 制造的特定元器件。 | | 10月19日 | 中国政府分别与欧盟和荷兰就安世问题交涉协商。 | | 10月26日 | 安世荷兰总部停止向安世中国东莞封装测试工厂 供应晶圆。 | | 10月30日 | 美方暂停实施"50% 股权穿透规则"一年。 | | 11月1日 | 安世中国驳斥荷方 "欠款 ...
部分汽车芯片组件价格大涨数倍,交货周期也从12周延长至20周以上
选股宝· 2025-11-06 07:31
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功率半导体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其产品覆盖MOSFET、IGBT、二极管等关键器 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控制、车载电源管理、车灯控制等系统。 据集微网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安世半导体的芯片供应短缺,日产汽车将从下周起削减其在日本最 畅销的SUV车型Rogue的产量。 此外,有外媒统计,由荷兰挑起的此次危机,已经造成相关产品交货周期从12周延长至20周以上,部分 芯片组件价格上涨10倍。 相关公司中,据华泰证券表示,华润微、士兰微、芯联集成等12寸功率产能稼动率偏紧,后续短期暂无 大规模扩产功率器件计划。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根据英飞凌和Omdia统计,2024年功率半导体器件和模块市场规模323亿美元,较2023年357亿美元下降 约10%,处于行业下行周期。从目前跟踪周期情况来看,华泰证券认为板块整体已经处于磨底尾声阶 段,海外复苏周期较国内或存在3-4个季度滞后。 此外,AI芯片算力增长,功耗大量提升,一方面推动供电架构往800VHVDC/SST调整,加大对第三代 半导体等功率需求;另一方面对GPU单芯片散热提出更大挑 ...
英唐智控:目前代理的碳化硅产品覆盖MOSFET、MOS以及二极管等多个品类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1-05 16:45
(编辑 王雪儿) 证券日报网讯 英唐智控11月5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目前代理的碳化硅产品覆盖 MOSFET、MOS以及二极管等多个品类,同时,公司间接持股的芯片设计公司上海芯石,已获取碳化 硅领域的IP,并成功开发出相关产品。 ...
为确保晶圆供应,安世中国已有应对之策
观察者网· 2025-11-04 14:34
【文/观察者网 潘昱辰 编辑/高莘】11月4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安世半导体相关问题应询答记者 问时称,安世(荷兰)10月26日宣布停止向安世(中国)供应晶圆,导致后者无法正常生产,造成了全 球半导体产供链的动荡和混乱。对此,荷方应承担全部责任。中方本着对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稳定与安全 的负责任态度,于11月1日宣布将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并努力促进安世(中国)恢复供货。但 荷方继续一意孤行,且无解决问题实际行动,这必将加深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不良影响。这是中方和 全球业界不愿看到的。 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 南华早报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秘书长林示则表示,同属闻泰科技的上海鼎泰匠芯科技有 限公司也可能为安世中国提供晶圆。根据其官网信息显示,鼎泰匠芯在上海投资120亿元建设了一家生 产12英寸晶圆的工厂。 《南华早报》报道称,安世中国正努力向客户保证生产将继续不间断。此外,中国半导体工业协会最近 也承诺坚定支持闻泰科技等会员单位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和全球 产业链的稳定。这意味着可能会在全行业范围内动员资源来支持安世中国。 但林示表示,由于严格的安全要求,安世 ...
闻泰科技20251027
2025-10-27 23:22
公司概况与业绩表现 * 公司为闻泰科技,核心业务为安世半导体,已完成大部分ODM(原始设计制造)资产出售[2][3]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整体营收44.27亿元,其中安世半导体贡献43亿元,ODM业务收入约1亿元[3]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70%[3] * 安世半导体第三季度营收44亿元,同比增长12.2%,净利润7.24亿元,创历史单季度新高[2][3] 安世半导体市场地位与产品策略 * 安世半导体全球市占率约5%,所处模拟、逻辑IC、功率分立器件总市场空间超400亿美元,公司收入约20多亿美元[5] * 细分领域市占率突出,二极管、三极管等市占率超15%,部分接近30%,MOS产品领先,逻辑IC全球排名第二[2][5] * 长期目标是各产品类别市占率达5%-10%,目前成熟产品大部分市占率在10%以上[2][5] * 公司坚持汽车领域为核心,80%-90%以上产品为车规标准,同时重视工业和消费电子领域以快速验证新产品[2][6] 区域市场与客户拓展 * 中国区市场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4%,其中汽车增长超26%,IPC服务器、工业设备等也有明显增长[3] * 欧洲市场同比增长超10%,美洲市场在汽车和工业领域增长接近14%[3] * 中国区侧重拓展工业、消费电子和汽车客户,欧洲则更多关注工业与汽车客户[2][6] AI与数据中心市场机遇 * AI算力占数据中心资本支出约10%,市场规模年化增速预计接近或超过30%[2][7] * 英伟达新架构供电方案提升对功率半导体需求,AI服务器中MOS、保护器件等产品价值量从约1美元增至超10美元[3][7] * 公司通过服务器ODM厂商(如富士康、广达)和电源T1厂商(如台达、易顿、施耐德)进入AI数据中心市场[3][7] * 已向客户供应高压碳化硅、氮化镓产品及中低压保护器件和MOS产品,并进行样品测试[2][7] * 碳化硅和氮化镓产品已从机柜外电源拓展到机柜内PSU,并获得头部厂商订单[7] * 模拟方面,已向北美四大云厂商及GPU厂商提供热插拔控制器IC样品[8] * 数据中心相关业务(AI PC、AI服务器等计算类设备)收入占比约6%至7%,一年前为5%至6%,增速约20%至30%[24] 宽禁带技术(碳化硅/氮化镓)进展 * 2025年发布了40伏到700伏全系列氮化镓产品,以及1,200伏车规级碳化硅MOS[9] * 宽禁带产品同比去年同期增长接近3倍[4] * 碳化硅MOS已进入顶级客户(如大众、特斯拉)的量产阶段,预计2027年实现大批量出货[9] * 在AI电源领域,已获得台达第三季度订单[9] * 研发了串沟槽型碳化硅MOS,计划于2025年底至2026年初量产[9] * 氮化镓主要应用于手机与通信设备(如中兴、Google Pixel手机),并与吉利合作推进氮化镓上车项目[9] * 在汉堡投资2亿美元建设产线,将于2025年底通线,实现自有产线上外延及器件工艺研发与试量产[9] 供应链与产能布局 * 晶圆厂主要位于汉堡和曼城,生产8寸晶圆,年产能约120万片[12] * 中国临港有12寸晶圆厂,月产能3万片(折合8寸年产能近80万片),另有10%至20%产能外包给第三方[12] * 按满负荷计算,国内与海外产能分布大致为50%对50%[12] * 临港12寸晶圆厂尚未满负荷,月运行在2万多片水平,折旧按3万片计算,但因是第三方代工厂,不影响上市公司报表[13][23] * 欧洲汉堡工厂目前仍正常向国内发货[14] 应对美国BIS清单影响 * 美国BIS将安世列入清单导致荷兰法院裁决剥夺公司对安世全球(除中国外)资产IP及人员的管理权[10] * 中国商务部限制安世产品出口,导致安世70%-80%的封测产能无法直接出口海外[10] * 公司优先保障运营稳定与客户订单连续性,通过调整商务流程,确保国内交付途径畅通[3][10][15] * 例如将产品交付给博世中国以保证其全球供应[10] * 目标是在2025年第四季度内实质性解决海外资产审计和并表问题[18] 销售模式与业务构成 * 安世半导体约40%销售通过直供完成,50%多通过代理商或分销商进行[16] * AI服务器业务模式包括直销(如直接与比亚迪结算或通过T2供应商如特斯拉)和分销(如通过代理商或进入英伟达参考设计)[26] * ODM业务大部分已完成实质性交割,第三季度仅剩约1亿元收入,对第四季度财报影响较小[3][17]
又菜又爱玩的荷兰人,在安世半导体上翻车了。。。
芯世相· 2025-10-24 18:33
文章核心观点 - 地缘政治冲突导致荷兰政府试图夺取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引发中国的反制措施,凸显了在全球化逆流中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5][6][31][36] - 安世半导体在汽车功率半导体领域占据关键地位,其供应中断对欧洲汽车制造业构成直接威胁[19][20][38][41] - 中国企业的坚决反击标志着依靠单边制裁剥夺中资资产的时代已经结束[47] 安世半导体的行业地位与业务 - 公司前身为飞利浦半导体部门,后成为恩智浦旗下事业部,专注于技术成熟但至关重要的功率半导体,如二极管、晶体管和MOS管[15][16][18] - 在车规级芯片细分市场占据领导地位,小信号二极管和ESD保护器件全球市场份额第一,车规级功率MOS管全球第二[19] - 电动车逆变器芯片全球市场份额高达40%,是大众、宝马、奔驰等欧洲车企的关键供应商[20] 闻泰科技收购后的业绩表现 - 闻泰科技于2019年以超过340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安世半导体[23] - 收购后至2025年,安世半导体营业收入增长60%,净利润实现数倍增长,并在2024年10月还清所有前期债务[25] - 公司成功搭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快车,其40%的出货量供给中国新能源车企[25] 地缘政治冲突事件经过 - 美国于去年12月将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并在今年9月将制裁扩大至其子公司安世半导体[28][31] - 荷兰政府随后依据一项冷战时期未使用过的《货物可用性法》,冻结闻泰科技全球30个关联实体,并罢免中国管理层以夺取控制权[31][34] - 中国商务部随即发布出口管制公告,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出口所有在中国生产的成品与半成品[36] 事件影响与各方反应 - 中国反制措施直接卡住安世半导体在东莞和惠州的最大后端封装测试工厂,导致数亿美元晶圆和封装件无法出口[37] -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警告芯片库存可能在几周内耗尽,生产线面临停摆风险[41] - 安世半导体中国分公司与荷兰总部决裂,拒绝承认新任管理层,工资福利由国内公司发放[41][42] 事件长期影响与启示 - 此次事件将促使中国新能源车企加速芯片国产替代进程[46] - 供应链问题被政治化对各方均无益处,但中国的反击展现了保护海外资产的决心与能力[47]
安世半导体“失控”何以撕裂全球汽车产业链
36氪· 2025-10-22 20:39
事件概述 - 荷兰政府于9月30日依据《物资供应法》下达部长令,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调整,有效期一年 [3] - 荷兰企业法庭在七天内快速裁决,暂停中国籍CEO张学政职务,并将闻泰科技所持安世股权强制托管于第三方,同时指派一名外籍董事并授予决定性投票权 [3] - 事件导致安世半导体中国区员工被停薪、系统权限中断,海外客户无法接收中国工厂产品 [1][2] 公司应对措施 - 母公司闻泰科技发布公告强烈谴责荷兰方面行为,并启动行政复议与诉讼程序 [2] - 公司CFO表示将启用《中国—荷兰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就“不公平待遇”提请国际仲裁 [2] - 公司积极与供应商、客户沟通以维系运营稳定,并加紧拉通国内供应链确保国内客户供应 [3][5] - 安世中国内部表示国内全部主体运营及员工薪资福利正常,生产经营一切如常 [10] 行业与供应链影响 - 中国商务部于10月4日发布出口管制通知,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及其分包商出口特定成品组件及子组件 [4] - 安世半导体产品为汽车基础元器件,年出货量超过1100亿颗器件,全球客户终端超过2.5万家,汽车行业客户占比超过60% [4][7] - 欧美汽车行业组织发出预警,芯片供应危机正蔓延至美国汽车制造业,多家车企收到安世无法保证交付的通知 [4] - 安世半导体东莞工厂已实施出货限制,并计划推行“上四休三”生产安排,部分贸易商反馈产品出现供应紧张和价格上调迹象 [4] 公司背景与地缘政治因素 - 安世半导体起源于荷兰飞利浦,闻泰科技在2019至2020年间以超330亿元人民币代价完成对安世半导体的完全收购 [5] - 自收购以来,安世半导体营收增长60%,利润实现数倍增长,并于2024年10月还清所有债务 [7] - 2024年12月,闻泰科技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2025年9月,美国商务部发布新一轮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安世半导体首当其冲 [9] - 荷兰经济大臣与中国商务部部长已就安世半导体问题通话,商讨解决当前“僵局” [13]
安世风波后,功率器件紧急涨价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21 08:51
安世半导体事件引发的市场冲击 - 安世半导体遭中荷双重制裁及中国官方启动出口限制令后 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陷入严重供需失衡 [2] - 安世东莞厂出货受阻并计划实施上四休三工作制 加班时间由每月70至80小时调减至40至50小时 [3] - 安世为全球车用元件关键供应商 其出货受阻且减班导致全球汽车业陷入断链危机 [2] 功率半导体价格与供应趋势 - 二极体 MOSFET等关键元件新一波涨价潮一触即发 市场初估第4季价格有望调涨5%至15% 高阶车规与工控元件涨幅可能超过两成 [2] - 10月中旬起 MOSFET与二极体现货库存明显吃紧 车规级料号交期已延长至12周以上 [2] - 安世停摆导致市场供需进入真空期 与AI及车用市场的高增长需求叠加 使功率元件市场进入涨价新周期 [2] 下游应用需求增长 - AI伺服器高功耗架构需大量功率开关元件与防护模组 一台AI伺服器所需MOSFET数量是一般伺服器的三至五倍 [3] - 电动车领域对高压 高效率的功率芯片需求急遽上升 推升整流与保护元件需求量 [3] 安世半导体的行业地位与产能分布 - 安世为全球领先功率芯片IDM龙头厂商 是小信号二极体和晶体管出货量全球第一 逻辑IC全球第二 ESD保护器件全球第一 小信号MOSFET全球排名第一 车规级Power MOSFET全球排名第二的公司 [4] - 安世大陆产能占比达八成 大陆市场占安世全球销售约五成 大陆生产产品无法出口将对公司本身及欧美汽车制造产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5]
安世出口管制风暴扩大 关键功率元件喊涨
经济日报· 2025-10-21 07:07
一名深圳电子渠道商表示,10月中旬起,MOSFET与二极管现货库存明显吃紧,车规级料号交期已延长 至12周以上,直言"安世工厂停产后,不只交期拉长,部分型号开始有涨价动作,下游客户担心价格进 一步上涨,纷纷提前备料。" 市场初估,MOSFET与二极体价格有望在第四季度调涨5%至15%,高端车规与工控元件甚至可能超过 两成,部分代理商坦言,这波涨势若持续,将重演疫情期间的"缺料潮"。 业界分析,安世停摆导致市场供需进入"真空期",正与AI及车用市场的高增长需求叠加,使得功率元件 市场进入涨价新周期。 以AI服务器为例,其高功耗架构需大量功率开关元件与防护模组,一台AI服务器所需MOSFET数量是 一般服务器的三至五倍;电动车领域则对高压、高效率的功率芯片需求急遽上升,推升整流与保护元件 需求量。 安世半导体(Nexperia)遭中荷双重制裁后,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陷入严重供需失衡,随着中国大陆启 动出口限制令、安世东莞厂出货受阻,业界透露,二极管、MOSFET等关键元件新一波涨价潮一触即 发,涨幅上看双位数。 由于欧美车厂与CSP紧急寻找替代供应商,中国台湾成为最大受惠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