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流动性
icon
搜索文档
BOSS直聘公开发售破局流动性 港股成交额虽翻28倍 但入港股通日均成交额需稳超5300万港元
新浪证券· 2025-09-17 11:57
中概股回港流动性分化现象 - 截至2025年上半年31单中概股回港项目中12家纳入港股通公司美股日均成交额平均仅为港股1.3倍交易水平更均衡 而19家未纳入港股通公司流动性低迷集中于小市值或回港未募资企业[1] - 未纳入港股通企业因流通盘活力不足股东结构单一等问题普遍面临交易活跃度偏低困境[1] BOSS直聘流动性困境特征 - 公司总市值近650亿港元不属于小市值行列 但因2022年12月以介绍上市方式回港未募集资金长期受困港股流动性疲软 成为未纳入港股通公司中大市值却低流动典型案例[1] - 2025年上半年港股日均成交额仅124万港元 日均换手率低至0.002% 同期美股日均成交额约5.6亿港元换手率0.927% 美股成交额为港股454倍[2] - 港股流动性低迷直接制约公司融资股东结构优化及老股东减持等关键需求[2] 流动性改善措施及效果 - 2025年6月25日启动股份公开发售 发行3450万股每股66.0港元筹资净额22.0亿港元 新增股份于7月4日上市[3] - 发售模式允许香港散户参与 香港发售部分获12.04倍超额认购 国际配售部分获12.46倍超额认购[3] - 增发后港股日均成交额从124万港元跃升至3520万港元提升28.4倍 日均换手率从0.002%提升至0.05%提升23.7倍[4] 港股通纳入门槛挑战 - 作为同股不同权公司需满足连续183个港股交易日日均市值不低于200亿港元且总成交额不低于60亿港元[5] - 截至2025年9月16日增发后53个港股交易日总成交额仅18.7亿港元 仅完成60亿港元目标31%[5] - 剩余交易日内需日均成交额至少5300万港元才能达标 当前达成难度较大[5] 增发方案局限性 - 发行比例仅3.63%新增股份占比有限 港股流通盘偏小交易筹码供给不足问题未根本解决[6] - 增发保守性导致流动性提升幅度未能突破入通所需关键阈值[6] 高管减持行为分析 - 首席技术官张涛于8月26日至9月11日在美股累计减持121万股均价11.80美元/股套现1428万美元[7] - 减持选择源于港美流动性差异 美股日均成交额6.4亿港元换手率0.800%能更顺畅承接大额减持[8] 潜在风险因素 - 高管减持可能被解读为内部人对短期前景谨慎信号 尤其港股新增散户投资者对风险更敏感[9] - 若市场产生其他高管或早期股东跟进减持预期 可能导致资金观望 增加港股通成交额目标达成难度[9]
证券日报:内外资奔涌共振驱动港股流动性稳步提升
搜狐财经· 2025-09-16 06:39
资金面改善特征 - 港股市场资金面呈现内外资共振特征 [1] - 国际资本流向改变因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 [1] - 南向资金作为稳定器提供增量资金支撑 [1] 资金流入驱动因素 - 多路资金持续大规模流入港股 [1] - 由估值吸引力、流动性预期和资产稀缺性共同驱动 [1] - 反映港股投资价值并释放多重积极信号 [1]
港股市场再融资规模已达2144亿港元,远超过同期新股募资额
搜狐财经· 2025-09-10 15:29
港股再融资规模 - 今年以来港股再融资规模达2144.37亿港元 [1] - 再融资规模远超过同期新股募资额 [1] 流动性影响因素 - 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可能提升港股流动性 [1] - 主动型外资结束连续净流出利好港股市场 [1] - 流动性改善预期对市场形成支撑作用 [1]
招商策略:流动性改善支持港股补涨 关注创新药与互联网机会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08:53
人民财讯8月27日电,招商策略称,近期Hibor利率快速上行后逐步稳定、鲍威尔表态显著转鸽,内外流 动性的变化均指向一个结论:港股流动性趋紧的叙事已经得到了边际改善。流动性叙事的改善已经足够 支撑港股阶段性的补涨,缩小与近期快速上涨的A股之间的差距。从业绩来看,港股目前业绩预喜率为 2022年以来新高。但在前几次牛市中港股指数高度略逊于A股,所以在本轮配置时,建议聚焦与A股存 在差异化的方向,节奏上建议先创新药(流动性宽松+BD数据持续向好),再互联网(业绩压力被充分定 价),最后新消费(等待宏观与盈利拐点出现)。 ...
研报掘金|华泰证券:上调港交所目标价至542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格隆汇APP· 2025-08-22 11:23
财务业绩 - 港交所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3%至72.2亿港元 [1] - 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1%至44.4亿港元 超出市场预期 [1] - 华泰证券将公司今年 明年及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上调至168亿 164亿及164亿港元 [1] 市场流动性表现 - 第二季度港股现货日均成交额(ADT)为2377亿港元 同比增长95% [1] - 第三季度截至8月20日ADT进一步提升至2585亿港元 [1] - 南下资金参与度不断提升 支撑港股流动性维持相对宽松水平 [1] 行业环境与展望 - 金管局操作导致港汇脱离弱方保证 未来进一步收缩流动性的必要性降低 [1] -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背景下HIBOR有望处于中低水平 [1] - IPO市场表现强劲 公司基本面具有韧性 [1]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华泰证券将港交所目标价由434港元上调至542港元 [1] - 维持"买入"评级 [1]
国泰海通|海外策略:对港股热点研究问题的思考-20250815
港股与A股联动性变化 - 港股与美股联动性逐步减弱 2020年以来港股与美股走势相关性下降 2021年和2023年两者走势完全相悖 [1] - 港股与A股联动性快速增强 2020年以来恒生指数与沪深300相关性明显提升 超越港股与美股相关性 [1] - 联动关系变化反映港股投资环境经历新变化 [1] 港股流动性结构转变 - 外资占比持续下降 受地缘政治 港币套息交易及港股性价比变化影响 港股流动性对海外依赖减弱 [2] - 内资加速流入港股 基于价格优势 标的稀缺性与套利需求 港股流动性与内地关联加深 [2] - 中概股回流削弱港股与美股中期联动性 [2] 港股基本面特征 - 港股基本面与内地高度相关 超三分之二上市企业为中资股 贡献90%港股净利润 整体ROE由中资股驱动 [3] - 内地企业占比持续上升 A股企业赴港上市和中概股回归推动结构变化 [3] - 政策支持中国香港资本市场发展 2024年以来两地联动有望进一步深化 [3] 海外因素影响 - 海外需求通过出口影响港股企业盈利 但2020年以来中美经济周期联动性变弱 [3] - 汇率变化对港股企业盈利存在影响 [3]
港股资讯|港交所交易规则大升级!8月4日生效,拟上市企业迎新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8-13 14:40
港股市场交易机制改革 - 港交所实施证券市场最小价格变动单位调整 10至20港元证券最低变动单位从0 02港元降至0 01港元 降幅50% 20至50港元证券从0 05港元降至0 02港元 降幅60% [2] - 调整适用于股票 REIT和股本权证 不包含ETF 期权 债券及结构性产品 [2] - 改革分两阶段实施 明年将覆盖0 5至10港元证券 最小变动单位再降50% [3] 市场影响分析 - 缩小报价单位可降低交易成本 提升订单成交效率 使价格更贴近股票实际价值 [2][3] - 普通投资者受益于订单匹配更容易 减少即时成交溢价 [4] - 依赖微小价差套利的"爬格仔"投资者可能离场 这类交易约占港股成交量10% 撤离或导致市场深度减弱 [5][6][7] 券商系统与市场动态 - 多数券商系统无需重大调整 当前支持三位小数报价 [8] - 8月港股聚焦中报行情 业绩披露高峰在月末 恒生指数当日涨0 42% [8][10] 行业盈利预期 - 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中报盈利增速预期达12 3% 新能源汽车 半导体及消费电子盈利预期显著上修 [11] - 新能源汽车与半导体业绩预期分歧大 隐含高弹性 消费电子因景气确定性突出成为稳健选择 [12] - 港股估值处于合理范畴 形成"内资与外资共振式宽松"格局 [12]
国泰海通 · 晨报0811|宏观、海外策略
宏观 - 大宗商品价格大多下跌 伦敦金现上涨1 1% COMEX铜下跌0 7% 标普-高盛商品指数下跌1 2% [2] - 主要经济体股市普遍上涨 日经225上涨2 5% 标普500上涨2 4% 恒生指数上涨1 4% [2]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回升4BP至4 27% 国内10Y国债期货价格上涨0 2% [2] - 美元指数回落至98 27 日元兑美元贬值0 2% 人民币兑美元升值0 4% [2] - 美国8月通胀预期回升 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上升 7月ISM非制造业PMI回落 6月耐用品新增订单环比回落 [2] - 欧洲8月投资信心指数转负 6月零售销售指数同比回升 PPI小幅回升 [2] 政策 - 美联储货币政策面临进退两难困境 欧洲央行短期内不会降息 日本央行维持利率不变或年底前退出观望模式 [3] 海外策略 - 港股年内后续IPO融资规模或在1300-1500亿港元 再融资需求或在1200亿港元 [6] - 港股25Q2解禁高峰达4448亿港元占全年五成 25Q3/Q4解禁总额占比分别为17%/31% [7] - 必需性消费行业下半年解禁压力上升 解禁市值占比从1%提升至5% 高估值新消费板块存在减持压力 [8] - 全年南向净流入规模有望超1 2万亿元 公募基金增量规模或达3000-4500亿元 险资增量或达2500-4000亿元 [9] - 外资配置中国资产比例降至历史低位 后续或边际改善 A股赴港融资或吸引国际长线资金 [9] 近期活动 - 食品饮料/化妆品 家电 通信 商社 宏观等领域将举办系列深度报告电话会议 [13] - 多位首席分析师将就新消费 港股等主题进行分享 [13]
南向资金持续涌入港股,推动市场活跃与AH溢价缩窄
环球网· 2025-07-27 09:31
南向资金流入规模 - 7月25日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达201 84亿港元 [1]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8200 28亿港元 超过去年全年的8079亿港元及2022-2023年总和 [1] - 南向资金已连续25个月净买入港股 全年净流入额有望突破万亿港元 [3] 资金配置方向 - 南向资金重点配置互联网龙头 医药 银行 保险等行业 [3] - 主动公募基金港股持仓占比从去年底的25 8%提升至32 5% 配置规模增加1000-1200亿港元 [3] - 保险资金稳步买入港股高股息板块 尤其是分红比例较高的银行板块 [3] - 个人投资者与私募基金买入港股规模也有所增加 [3] 市场表现与影响 - 恒生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26 56% 领涨全球主要股指 [3] - 南向资金成交额占港股成交额比例攀升至约35% [3] -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跌至123 4点 创2020年6月以来新低 今年以来累计下跌超13% [4] - 港股流动性显著改善 与A股流动性差距趋势性收窄 [4]
中金研究 | 本周精选:宏观、策略
中金点睛· 2025-07-25 22:01
01 策略 Strategy - 港股市场流动性整体宽松,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的市场资金供需两个大的维度来理解,两者之间存在关联,例如宏观层面增长乏力和资产荒导致南向资金不断涌入和越来越多的公司赴港上市 [3] - 三季度预计会面临多方面的流动性边际趋紧的压力,下半年对资金的需求规模可能延续甚至加速(IPO和配售3000亿港币以上),但资金供给速度能否加速还要看"赚钱效应"(南向、外资和回购或为3000亿港币左右) [3] 02 宏观 Macroeconomy - 新古典框架认为经常账户是汇率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后)凯恩斯主义认为资本流动才是影响汇率的根本力量,在全球资本流动体量大、波动大的情况下,(后)凯恩斯主义对汇率的分析框架与现实似乎更为吻合 [6] - 短期来看,因为三季度美债净供给将大幅增加,美元可能还有下行空间,对应的欧元短期还有升值空间 [6] - 中长期来看,市场对美元的信心减弱是共识,但国际货币体系尚未出现重大事件以检验市场对美元失去信心的程度,美元汇率是否将继续线性大幅下行还待观察 [6] 03 策略 Strategy - 本轮股债跷跷板与历史上典型的股债轮动明显不同:股票上涨由银行股与小微盘驱动,小盘跑赢大盘;本次是"股牛债平",可能反映股债轮动并非增长预期驱动而是流动性主导 [9] - 去年9月以来宏观流动性明显提升,流动性传导已经改善,宏观流动性对市场的指引效应可能上升,流动性驱动的股债跷跷板风险偏好更低,对债市利空有限 [9] - 建议在8月关税不确定性排除之前暂时维持稳健的资产配置,继续超配高股息与债券,待关税不确定性落地后再做决断 [9] 04 策略 Strategy - A股资金面正在发生五大重要变化:货币秩序重构引发资产变局、个人投资者占比阶段性提升、居民储蓄存款增长叠加"资产荒"、资金面筹码结构改善赚钱效应提升、较多机构投资者的A股仓位处于历史低位 [12] - 在五个变化的共振下,对下半年市场可保持相对积极,虽然市场中期走势由基本面决定,但不可忽视资金流动的力量阶段性超过基本面 [12] 稳定币、金融市场和人民币国际化 - 稳定币有潜力成为一种新型的基础设施,发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或是中国参与稳定币发展的优先之选 [15] - 稳定币只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术",人民币能否成为广受信任的国际货币根本上取决于"道",即人民币的"法理之锚"和"功能之锚"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