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投融资

搜索文档
九洲药业(603456):CDMO主业提质扩量,看好后续业务放量节奏
国盛证券· 2025-09-18 09:1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6] 核心观点 - 业绩表现逐季回暖 Q2实现收入13.81亿元(同比+7.15%) 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15.70%) 扣非归母净利润2.75亿元(同比+17.62%) 单季度销售净利率重回20%+ [1] - CDMO行业具有比较优势 外部环境负面影响逐步驱散 国内创新药出海带动产业链提速 中国CDMO企业是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稀缺的"卖水人" [1] - 下调盈利预测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9亿元(+56.5%) 10.41亿元(+9.8%) 11.84亿元(+13.7%) 对应PE分别为19X 17X 15X [3] 业务表现 - CDMO板块2025H1实现收入22.9亿元(同比+16.3%) 原料药板块收入5.2亿元(同比-28.5%) [2] - 小分子CDMO承接项目1214个 III期临床项目90个(新增6个) 商业化项目38个(新增3个) [2] - 制剂CDMO新引入客户十余家 覆盖百余个活跃制剂项目 新增服务项目30余个 实现英国首单出口 [2] - 多肽与偶联业务引入新客户20多家 海外订单增速较快 已完成十多个项目交付 [2] 财务指标 - 2025H1销售毛利率37.5%(+2.2pcts) 销售净利率18.3%(+1.1pcts) 各项费用率稳定 [3] - 国内业务收入5.8亿元(同比-5.83%)占比20.1% 海外业务收入22.9亿元(同比+6.62%)占比79.9% [3]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6.13亿元(+8.8%) 61.07亿元(+8.8%) 66.36亿元(+8.7%) [5] 产能建设 - 持续推进全球化研发能力布局和先进产能布局 [3] - 九洲药业(台州)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 一期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3] - 多肽GMP生产线持续扩建 预计2025年年底投入使用 [3]
CXO 2025H1业绩综述:海外和国内需求共振
2025-09-17 08:5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CXO(医药研发外包)及创新药产业链 涵盖CRO(合同研究组织)和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1][5] - 公司包括药明康德 康龙化成 宏博医药 昭衍新药等[1][3][16][17] 核心观点与论据 **CXO板块整体业绩表现卓越**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约15% 规模增速超60%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6% 利润增速远超收入端[1][5] - 药明康德贡献了板块40%以上的收入和60%以上的利润 是主要驱动力[1][5] **海外CDMO公司订单与业绩显著好转** - 去年二、三季度订单显著好转 今年上半年订单转化为业绩 收入端增速回归至20%左右 利润端达到20%至30%[1][6] - 海外业务毛利率较国内高十几到二十个百分点 产能利用率提升进一步推高毛利率[6] **海外生物医药投融资回暖** - 投融资金额与美联储利率负相关 降息预期推动金额回暖 相较2021年单季度平均金额提升约20%[7][8] - 中国出海CDMO公司具备周期向上和成长双重属性 在新技术领域市场份额提升[1][8] **国内创新药研发景气度向上** - 中国创新药企业资金充裕 资金来源渠道增加 新商业模式(BD)提高了研发投入意愿[3][9] - 港股创新药IPO热潮重现 前8个月募集资金达200亿人民币 预计全年可达300亿或更多[2][9][10] - A股未盈利企业放开上市扩大了增发规模 年化增发募集资金预计达几百亿港币[11] - 对外BD首付款成为重要研发资金来源 今年二季度金额超过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金额的两倍以上[12] **国内投融资市场触底反弹** - 7~8月份投融资明显好转 8月份单月金额接近近三年最高水平 市场正在触底反弹[13] **研发投入结构变化** - 新BD商业模式使项目只需推进到临床一期前后 早期研发投入占比明显提升[14][15] **药物发现与临床前CRO景气度传导** - 药物发现CRO公司如康龙化成和宏博医药 上半年国内收入回归中双位数增长[16] - 昭衍和药明康德新签订单重回增长 昭衍二季度新签订单同比增近20% 环比增超30%[17] - 临床前CRO安评行业业绩底部现拐点趋势明确[3][17] **临床阶段CRO改善在即** - 临床阶段CRO公司业绩下滑幅度小于临床前 订单和收入呈现改善状态[18] - 预计下半年安评行业订单执行将传导至临床CRO行业 推动其上行[18] **海外降息利好出海CDMO** - 海外降息周期开启推动海外整体Beta向上 以出海为主的新技术领域CDMO表现更好[19] - 国内需求改善 盈利水平提升空间巨大 因22年至24年景气下滑导致价格竞争激烈[19] 其他重要内容 - 创新药产业链在医药行业内盈利水平最强[4] - 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2022-2024年年金额体量约200亿人民币 当前资金充裕度显著提高[9] - 临床前CRO业绩端转好滞后于订单端转好[17]
上海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如何破局
第一财经· 2025-08-27 20:53
产业布局 -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形成"1+5+X"空间规划 包括张江核心区及临港 东方美谷 金海岸 北上海 南虹桥五个特色产业区 叠加G60科创走廊等新兴承载区[1][2] - 张江药谷聚集超过2300家企业和机构 承担硬科技输出功能 临港侧重国际化承接 G60推动长三角区域联动[1][2] 融资趋势 - 2019-2021年为行业融资黄金期 2021年单笔融资平均金额较2019年翻倍[3] - 2023年融资事件数同比下滑超30% 总额缩水近40% 2024年全年融资事件约217起 总额约180亿元[3] - 2025年上半年披露融资仅120起 总额不足100亿元 但A轮融资保持活跃 B轮及以上阶段集中度提高[3] 资本结构 - 政府基金发挥压舱石作用 上海生物医药基金2024年投资8次 启明创投以11次位列第一[4] - 公司创投基金(CVC)单笔投资额2024年较2023年显著上升 产业资本通过投资上下游带动产业链协同[4] - 外资基金在临港等开放区域保持投资热情 重点关注国际化潜力项目[5] 投资方向 - 创新药领域占据融资主导地位 集中在肿瘤免疫 代谢疾病和罕见病治疗方向[6] - 医疗器械和数字医疗领域崛起 AI辅助诊断 可穿戴设备 医疗机器人获得大量资本投入[6] - 细胞与基因治疗作为前沿方向获得资本青睐 形成创新药为主 多元赛道并存的格局[6] 退出机制 - 科创板审核趋严促使并购成为新退出路径 2025年上海设立百亿级生物医药并购基金 首期资金超50亿元[7] - 港股及跨境退出方式增加 部分企业通过License-out形式在Ⅰ/Ⅱ期临床阶段转让管线权利 获取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7] 政策支持 - 2021年出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产业规模扩张[8][9] - 2023年发布合成生物 基因治疗 医疗机器人三大行动方案 目标三年培育10家以上细分龙头[9] - 2024年推出覆盖研发 临床 审批 投融资等八大领域的37条举措 明确优化创业投资环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