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商西进
icon
搜索文档
拼多多发布Q3财报:实现营收1083亿元 增速持续承压
新华财经· 2025-11-18 21:14
财务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总营收为108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增速显著放缓 [2][4] - 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收入为533.5亿元,同比增长8%;交易服务收入为549.3亿元,同比增长10% [4] - 经营利润(非GAAP)为270.794亿元,同比增速仅为1% [2]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93.3亿元,同比增长17%;非GAAP口径下净利润为313.8亿元,同比增长14% [2][4] - 摊薄后每ADS收益为19.70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6.91元 [5] -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456.6亿元,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275.2亿元 [5] - 截至季度末,公司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总额达4238亿元人民币 [5] - 业绩发布后,公司股价在美股盘前一度涨近4%,但随后转跌 [3] 增长策略与生态投入 - “千亿扶持”等生态投入已持续两个季度,是影响营收增速和经营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 [2][6] - 管理层强调坚持长期主义,将继续投资于商户支持计划以推动行业升级和平台长期可持续发展 [5][6] - 公司未来将推出更多类似“千亿扶持”的惠商举措,以更大力度回馈生态和社会 [6] - 公司展望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是专注于电商主业,迈向“Costco+Disney”模式 [8] 核心业务进展 - “千亿扶持”计划重点投入农产品电商,通过“多多好特产”等专项行动推动农产区从规模化向品质化发展 [7] - 平台上半年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00后农货商家数量同比增长超30% [7] - 三季度联合30万农货商家上线“多多丰收馆”,投入10亿补贴资金和20亿流量资源包助力农货上行 [7] - 在免除西部地区物流中转费后,宠物用品、户外防晒等商品订单量增长五成以上,盘活了东西部经济活力 [7]
让更多地区享受便利的网购服务
人民网· 2025-11-11 09:28
拼多多“电商西进”举措概述 - 公司于2022年发起“电商西进”行动 通过“中转费减免”和“千亿扶持”等举措将包邮范围扩展至西藏、内蒙古等偏远地区 [1] - 自2023年9月推出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减免举措 目前已覆盖平台全部商家 [1] 物流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 - 公司在东北地区增设中转仓 使发往内蒙古根河市的快递改经辽宁沈阳中转 将二段发货时效从5天以上压缩至3天以内 [2] - 物流中转费减免降低了商家向偏远地区发货的成本 [2] - 快递司机反馈自2024年10月起货物量显著增加 货车几乎每趟都满载 [2] 偏远地区消费市场增长 - 物流改善后 内蒙古根河市的快递站点拥有10名快递员 当地居民网购更加方便快捷 [2] - 西藏消费者可方便购买动漫周边产品 实现全场包邮 不再因邮费过高而受限 [3] -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的老年用户通过平台购买农具、手套和水管等物品 [2] - 浙江省慈溪市茶吧机商家的产品在西藏、甘肃、云南等偏远地区受欢迎 包邮政策促使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提升生活质量的产品 [2] 商家销售表现与市场拓展 - 山东轮胎商家在“电商西进”后放开西部用户拼单权限 首日即获30多个订单 高峰期月销量突破1万单 此前发往西藏的运费高达百元 [3] - 水族用品平台商家在平台对中转费用兜底后 西部地区日订单量从十几单跃升至六七百单 [3] - 商家看好西部市场后续潜力 已开始抢先进行创新设计 [3] 西部地区产品输出与产业促进 - 拼多多助力西部地区农特产品源源不断走出高原大山 提升了农户收入 [4] - 宁夏中卫的非遗剪纸传承人通过平台购买材料并将作品卖出 从全职妈妈转型为近5000名学员的创业导师 [3] - 举措推动商品从“向西行”到“往东输” 形成双向共赢的发展链条 [4]
拼多多减免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 让更多地区享受便利的网购服务
人民日报· 2025-11-11 06:14
公司战略举措 - 公司于2022年发起“电商西进”行动,通过“中转费减免”和“千亿扶持”等举措将包邮范围扩展至西藏、内蒙古等偏远地区 [2] - 公司于去年9月推出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减免举措,目前已覆盖平台全部商家 [2] - 2024年下半年,公司在东北地区增设一处中转仓以改善附近消费者的网购体验,并将发往内蒙古根河的快递路线优化为经辽宁沈阳中转,使二段发货时效从5天以上压缩至3天以内 [3] 市场拓展与消费者影响 - 公司的举措助力偏远地区消费者融入“普惠消费圈”,例如西藏、甘肃、云南等地消费者对茶吧机等提升生活质量的产品需求因包邮而增加 [2][3] - 内蒙古根河市的快递货物量自2024年10月起显著增长,快递车辆几乎每趟满载,当地站点有10名快递员,居民网购更加方便快捷 [3] - 西藏消费者可更方便地购买动漫周边产品,从过去邮费常超过商品本身变为“全场包邮”,满足“买得好”的需求 [4] 商家增长与供应链优化 - 山东轮胎商家在“电商西进”后放开偏远地区发货限制,首日即获30多单,高峰期月销量突破1万单,而此前发往西藏的轮胎运费高达百元 [4] - 水族用品平台商家在公司对中转费用兜底后,其西部地区的日订单量从十几单跃升至六七百单,商家因此看好西部市场潜力并开始创新设计 [4] - 浙江慈溪的茶吧机经营者在西藏、甘肃、云南等地销量受欢迎,因包邮促使消费者更愿意选择能提升生活质量的产品 [3] 区域经济与产业协同 - 公司推动“电商西进”形成从“向西行”到“往东输”的双向共赢链条,西部地区农特产品源源不断走出高原大山,提升了农户收入 [5] - 宁夏中卫的非遗剪纸传承人通过公司平台购买材料并将作品卖出,从全职妈妈转型为近5000名学员的创业导师 [5] - 甘肃白银靖远县的青年为父亲订购生日快递后,老人自己也学会了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农具、手套和水管等物品 [3]
胡麒牧:拼多多通过消费平权激发了消费潜力
中国经营报· 2025-11-04 09:13
电商行业发展趋势 - 网络零售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已超过30% [1] - 电商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源于产业发展阶段、市场进入时机、技术能力及团队经验的不同 [1] - 电商助农和电商西进成为传统电商产业突破发展的新现象和新趋势 [2] 电商西进的战略意义与动因 - 电商西进是消费和产业的双向赋能 旨在更广范围内配置市场和生产要素以获得更大范围的规模经济 [2] - 电商西进推动内循环扩大 东西部发展更平衡有助于应对外部冲击和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 [2] - 电商西进的四大原因包括:电商进入下半场需寻找新增量 西部是巨大增量市场;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实施带来成本和融资政策便利;西部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东部制造业转移 西部拥有能源、矿产资源及较低土地成本 [2] 电商西进的实施条件与挑战 - 电商西进需具备四方面条件:培育西部消费心智和线上消费习惯;收入水平提升形成更多消费意愿和预算;基础设施完善包括新基建和传统基建;数字技术发展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使产业链协同共进形成规模经济 [3] - 电商西进需解决的痛点难题包括:通过算法迭代实现供需精准匹配;改进消费体验提升用户体验;通过消费补贴打开市场局面形成规模经济 [3] 拼多多的战略与成功因素 - 拼多多在2015年成立时选择从下沉市场切入 回归电商本源 [1] - 拼多多通过消费平权推动市场规模扩大并激发消费潜力 [1] - 拼多多成功的首要原因是战略聚焦 在良好的融资环境下不追求大而全的布局 而是专注电商实现人员结构专业化和资源集约使用 [5] - 拼多多在传统电商市场见顶时被动寻找新市场空间 选择从助农和扶持中小商家做起并获得先发优势 [6] - 拼多多将营销资源直接补贴给商户和消费者 实质性降低电商成本 回归电商本源注重高性价比产品的便捷高效投递 [6] - 拼多多独特的"拼"模式和社交电商通过整合个性化需求为统一需求 为商家创造局部规模经济 有利于快速扩大用户群体和GMV 让用户感受消费乐趣并叠加二次规模经济 [6] 拼多多的补贴与商业模式 - 拼多多自2019年起推出百亿补贴、千亿扶持政策 [4] - 拼多多通过大额补贴在短期内迅速形成规模经济 降低成本以吸引更多资源集聚使商业模式跑通并盈利 [4] - 拼多多选择做深电商业务而非跨界布局 并将真金白银用于直接补贴消费者和产业端而非线上线下推广宣传 [4]
电商的西北战事
36氪· 2025-10-28 20:21
西北电商市场概况 - 西北地区地广人稀,物产周期性极强且产地零星分布,导致线上化进程缓慢[1] - 以酒泉为例,该地级市面积20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仅100多万,日均快递进港量达4-5万票,显示出较强的消费活力[1] - 与之不对称的是日均仅8000票的出港量,反映出供给侧存在明显短板[3] 平台西进战略与挑战 - 过去两年,拼多多与抖音电商持续在西北地区供给侧发力,例如抖音电商的"金产地计划"和拼多多的"西进"战略[3] - 目前拼多多的电商件在进港单票中占比最高,而抖音电商的增速最快[3] - 平台西进面临多种挑战,包括产业集中度低、物流成本高昂及相关配套设施不足[3] 商家经营案例与策略 - 案例商家王强为解决其快递网点单量不足的考核问题(每月日均考核6万6千票),选择入驻电商平台以提升单量避免罚款[4][7] - 该商家利用当地物产强周期性的特点,春季卖种子,秋季承包50亩西梅地并收购各类瓜果[5] - 由于货架式电商的流量分配机制需要持续性经营,对强周期性商家不友好,该商家更倾向于抖音电商以直播为主的经营方式[5] - 该商家在抖音直播间采用五步话术流程,并从零开始学习直播[5] - 今年以来,抖音电商同类产品价格竞争加剧导致无毛利,该商家分配部分资源至拼多多平台,利用其单量大(解决约一万票单量)的特点来满足考核[7] 物流成本与基础设施瓶颈 - 西北地区物流成本高企是制约线上化的核心瓶颈之一,例如蜜瓜快递费用高昂(三通一达25元/箱,顺丰40元/箱,京东60元/箱),价格几乎赶上商品本身[10] - 品牌种子通过经销商批发可走专线分摊成本,而厂商直接零售线上化的物流成本远高于东南部地区[8] - 当地优质农产品(如百果园合作的"金美人"蜜瓜)多采用与品牌商定向合作协议的模式,而非直接零售上线[8] 平台物流举措与末端困境 - 拼多多曾尝试通过推广驿站智慧灯条等方式向末端渗透,但因产品问题(如乱响)导致合作受阻[10] - 平台通过考核方式推动快递公司提升物流效率,但时效要求在实际执行中因西北路网不发达、气候因素(夏季旅游堵车、冬季风雪封路)而适得其反[11] - 有快递网点负责人因货物运输延迟(大雪原因)被平台依据协议收取延迟赔付,影响了合作意愿[11] 技术创新尝试与局限性 - 当地有关部门和快递公司推动快递下乡及普及无人车,部分区域尝试无人机配送以应对地形挑战[11] - 例如四川甘孜邮政利用无人机将物资运输时间从一小时缩短至十几分钟[12] - 但在更广袤的西北地区,纯电无人机续航不足,需"魔改"为油驱动,成本高达数十万,难以覆盖成本[14]
这十年,拼多多和她的消费者
搜狐财经· 2025-10-23 10:06
公司发展历程与用户增长 - 公司App于2016年1月28日上线,至2023年已运营十年[2][3] - 平台年活跃用户从2016年6个月后超过1亿,增长至2019年的5亿,并在约两年半后接近9亿,目前年活跃用户已逾9亿[6] - 活跃商家数量达到上千万[2] 商业模式创新与核心特点 - 公司早期通过创新的拼单模式,将分散的需求集中起来,实现产消直连[3] - 购物模式为由熟人推荐、多人拼团,区别于传统搜索式购物,可在微信内快速下单支付[3] - 平台坚持让利普惠,专注电商赛道,通过“百亿补贴”等策略吸引用户[6][11] 市场扩张与地域渗透 - 公司通过“西进行动”等举措,促使西部地区包裹物流成本大幅下降,推动电商服务向偏远地区辐射[8] - 在青海夏吾特村,每日进入快递驿站的包裹超过100件,旅游旺季接近200件,其中超八成来自该平台[8] - 在四川凉山美姑县,多多买菜业务解决了当地吃鲜难的问题,站点仅鸡蛋一天就送出上万个[10] 产品品类与消费场景拓展 - 平台商品覆盖从农产品、生活日百到家电数码、潮流奢品等,满足用户从日常用品到大型家电的多元需求[1][11] - 用户可通过平台购买到新鲜水果、鲜活水产品(如鲈鱼、螃蟹)以及以往在偏远地区难以获取的商品(如新鲜榴莲)[2][10] - 在多多买菜业务中,约100元出头可买足一家七口的火锅菜品[10] 物流与履约能力提升 - 平台物流时效显著提升,从早期用户拼单失败或物流缓慢,发展为次日发货、3-4天送达,甚至当天发货很快收到[6] - 在内蒙古根河市等偏远地区,大家电等商品也可实现四五天包邮送上门[1] - 平台提供包邮服务和运费险,解决了偏远地区“不包邮”、“退货难”的问题[5][8] 社会影响与用户行为改变 - 电商服务成为全民共享的“基础主食”,改变了偏远地区的消费习惯,村民从“县”购和网购之间选择不消费转变为普遍网购[5][6] - 平台工具(如GPS、无人机)赋能用户生产与生活,例如帮助牧民管理羊群、记录传统节日[6] - 平台成为乡村老年人的重要购物渠道,满足了其对商品实惠、质量可靠且免邮费的核心需求[11]
行业观察|这十年,拼多多和她的消费者们
搜狐财经· 2025-10-22 00:44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于2015年4G网络大规模铺开时创立,通过创新的拼单模式将分散的需求集中起来,直连源头[3][5] - 公司App于2016年1月28日正式上线,上线第三个月用户开始通过熟人推荐、多人拼团方式购物[5] - 2016年3月平台拼单仍可能因人数不足失败,但6个月后年活跃买家已超过1亿[8] - 2019年在"百亿补贴"带动下,平台年活跃买家达到5亿,两年半后该数字接近9亿[8] - 十年来公司从后起之秀成长为年活跃用户逾9亿、活跃商家数上千万的国民级电商平台[3][14] 业务模式创新 - 首创不同于搜索式购物的拼团模式,通过微信内快速下单支付,实现产消直连[5] - 从农产品到生活日百,通过直连田间地头或源头工厂让消费变得实惠有趣[5] - 2020年起在全国大范围铺开多多买菜业务,解决偏远地区吃鲜难问题[13] - 2022年发起"西进行动",通过模式创新和物流补贴大幅降低西部包裹物流成本[9] - 始终专注电商赛道,坚持让利普惠,满足用户对实惠、质量和免邮费的核心需求[14] 市场扩张与渗透 - 公司业务辐射范围从城市扩展到偏远地区,包括内蒙古根河市等全年封冻期210天的地区[3] - 在青海夏吾特村,通过快递驿站建设,每日包裹量从十几个增长到超过100件,其中超八成来自公司[9] - 在四川凉山美姑县,多多买菜站点开设后,当地鸡蛋一天送出上万个,100元能买足一家七口火锅菜品[13] - 电商西进让草原地区享受包邮服务,村里15元的棉线手套平台价格不到10元,地板革价格仅为县城一半[7] - 平台成为连接村外世界与村里人的纽带,在平均年龄60岁以上村庄教会老人自主网购[14] 用户行为变化 - 用户从最初需要凑够人数拼单,发展到拼手机膜秒成功、拼无人机轻松成功的体验升级[8] - 用户购物范围从小件日用品扩展到千元大家电,如洗衣机四五天包邮上门[1] - 内蒙古牧民通过平台购买GPS装在领头羊上实时监控羊群位置,减轻放牧压力[8] - 四川凉山用户从过去网购收货需一周,转变为能次日获取阳光玫瑰、鲜活鲈鱼等生鲜[13] - 用户购物习惯从跨平台货比三家转变为专注单一平台,因价格实惠且懂当地需求[15] 社会影响与价值创造 - 公司让东北林区用上性价比家电,西北高原吃到鲜活螃蟹,西南山区买到新鲜榴莲[4] - 在内蒙古草原地区,用户通过平台购买民宿用品开办蒙古包民宿,盛夏两个月收入最高达10万[8] - 青海村级CBD通过平台"进货"拖鞋、雨伞等生活用品,县城130元插排平台30元包邮送达[9] - 每省下100元能为孩子多买学习用品,甚至相当于有些家庭一周生活费[14] - 公司不只成为电商平台,更成为一种让实惠抵达更远地方的基础设施[13]
这十年,拼多多和她的消费者们
国际金融报· 2025-10-21 14:38
公司发展历程与用户增长 - 公司App于2016年1月28日上线,在第三个月获得早期用户[3] - 上线6个月后,平台年活跃买家超过1亿[6] - 2019年在"百亿补贴"带动下,平台年活跃买家达到5亿[6] - 2021年,平台年活跃买家数接近9亿,成为绝大多数中国家庭密不可分的购物平台[6] - 十年后,平台年活跃用户已逾9亿,活跃商家数上千万[2] 商业模式与核心策略 - 公司通过创新的拼单模式将分散的需求集中起来,实现产消直连[4] - 不同于当时电商主流的搜索式购物,公司采用由熟人推荐、多人拼团的新型购物方式[3] - 公司坚持让利普惠,专注电商赛道,坚持消费者导向,尊重消费者的每一分钱[11][12] - 平台业务从纯粹的拼团延伸到社区团购、跨境网购等更多生活角落[12] 市场渗透与地域扩张 - 公司辐射范围越来越广,遥远的边疆和幽深的村落都有了其身影[7] - 2022年起,公司发起"西进行动",通过模式创新和物流补贴,促使西行包裹物流成本大幅下降[7] - 在青海夏吾特村,每天进入乡村驿站的包裹超过100件,旅游旺季接近200件,其中超八成来自该平台[7] - 在四川凉山美姑县,社区团购业务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吃鲜难的问题,站点仅鸡蛋一天就送出上万个[8][9] 物流与服务能力提升 - 物流时效显著提升,从早期拼单失败或耗时较长,发展为次日发货、3天送达,甚至当天发货[6] - 在偏远地区如内蒙古根河市,大家电也能实现四五天包邮送上门[1] - 社区团购业务让"次日达"成为日常,例如凉山美姑县可在下单次日收到鲜活鲈鱼等商品[8][12] - 服务更完善,从七天无理由退换货到售后主动适时介入,且很多商品提供包邮和运费险[7][12] 商品品类扩张与价格优势 - 商品从最初的拼单爆款,扩展到涵盖衣食住行全品类,包括珠宝服饰、家电数码、潮流奢品[11][12] - 平台提供极具价格优势的商品,例如县城130元的插排平台30元就能买到,县城单价40元/平方米的地板革平台价格只要一半[5][7] - 在平台上,100元出头能买足一家七口的火锅菜品[9] 社会影响与用户行为改变 - 平台将互联网消费从一道"尝鲜甜点"变成了全民共享的"基础主食"[2] - 在偏远村庄,老年人的休闲方式从聊天、嗑瓜子变成了看剧、拼单,分享网购商品[7] - 平台成为用户创业的工具,例如有用户通过购买灯具、地板革等用品办起蒙古包民宿,盛夏两个月收入最高能达到10万元[6] - 平台深刻融入用户生活,成为异乡打拼者记录十年生活的载体,甚至小孩都知道买玩具上该平台[11]
拼多多发布Q2财报:营收1040亿元,“千亿扶持”生态效用显现
凤凰网· 2025-08-25 19:06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营收达1040亿元 同比增长7% [1] - 营收增速出现明显下滑 与千亿扶持新战略相关 [1] 商家扶持政策 - 二季度启动千亿扶持战略 电商行业首次开启千亿级别商家扶持行动 [1] - 百亿减免政策实施一周年 为千万商家节省海量经营成本 [1] - 推广服务费退返达上百亿规模 部分商家每年可节省数百万推广费用 [1] - 电商西进行动免除西部地区物流中转费 [1] 区域发展成效 - 西部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40% [1] - 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覆盖随州稻米/昭通土豆/昆明鲜花等多个农特产区 [1] - 昭通土豆通过深加工转化为网红薯片 带动当地1.1万户农民增产增收 [1] 品类增长表现 - 平台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 [1] - 时令水果销量增长51% [1] - 海鲜水产销量增长48% [1] - 618大促期间数十个品类销量创历史新高 [2] - 百亿补贴活动单日订单量超过376万单 [2] 产业带升级成果 - 新质供给专项团队深入义乌小商品/晋江零食/灌云服饰等传统产业集群 [1] - 通过系统升级为商家精准筛选爆款潜质产品 [1] - 帮助义乌商家在潮玩收纳盒/微波炉加热盖等细分品类实现4至5倍利润增长 [1] 管理层战略导向 - 公司全力推进千亿扶持战略 加大投入反哺产业生态 [2] - 坚持长期主义 把长期价值放在短期利益之前 [2]
青海大学生返乡创业,草原上的快递驿站升级牧民生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12:45
电商西进战略 - 拼多多首创中转集运模式,通过分段运输、二段集运方式解决偏远地区物流问题 [2] - 2024年9月推出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减免政策,商家只需发送至中转仓,后续运费由平台承担 [11] - 政策实施后商家西部订单快速增长,某轮胎店铺偏远地区订单占比达20% [13] 物流模式创新 - 中转集运模式安排商品先运到西安、成都等中转站,再统一发往西部地区 [7] - 该模式使商家物流成本大幅缩减,多数商品可送达海拔超3500米的牧区 [7] - 二段运费减免政策持续实施,保障偏远地区"包邮"服务 [14] 市场拓展成效 - 政策开放首日某轮胎店铺偏远地区订单30多单,后续每月成倍增长 [13] - 2024年推出"千亿扶持"计划,三年投入超1000亿元支持电商西进 [14] - 通过"商家回馈计划"发放优惠券和补贴,刺激西部消费需求 [14] 消费升级表现 - 牧民网购从基础日用品扩展到兽药、农机、监控设备等高价值商品 [6][14] - 高原专用商品如兽药价格比县城便宜30%,并提供三日达服务 [14] - 服务升级包括"七天内不满意免费包退换"等以往牧区没有的保障 [14] 终端网络建设 - 村级服务站每周处理上百个包裹,商品种类日益丰富 [9][16] - 快递驿站成为方圆数公里牧民的网购枢纽,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16] - 超市+驿站模式有效解决牧民往返60公里取快递的难题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