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足迹认证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市平谷区市场监管局标准化赋能农业中关村产业发展“开花结果”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20 17:07
项目认证与成果 - 农业中关村(马昌营)空中苗圃科技小院获得《零碳植物工厂认证证书》[1] - 该认证标志着植物工厂在节能降碳、绿色生产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2] 技术应用与运营 - 空中苗圃科技小院采用植物工厂技术,利用计算机和传感系统对植物生长环境进行精准控制[1] - 运营全程贯彻零碳理念,使用环保可回收材料进行设备改造[1] - 顶部光伏板发绿电基本满足日常需求,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1] - 关键环节使用可调光谱LED控光,配合系统智能管理温度、湿度、光照、水、肥、气,节水率达90%以上[1] - 通过独有系统实现水肥闭环利用,无废菜废水流出[1] 合作与战略发展 - 马昌营镇政府、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等多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空中苗圃”科技小院建设[2] - 合作旨在通过标准化、检验检测和认证的技术支撑,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应用于市场[2] - 项目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2] 未来工作方向 - 参会各方复盘标准认证成果,总结提炼标准化建设经验[2] - 未来将推动“两碳两标”工作,包括零碳认证、碳足迹认证以及两项团体标准的制定[2] - 平谷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推广典型案例,带动更多企业走高标准的高质量发展路径[2]
电力装备绿色低碳管理实现新突破——中电联正式发布首批电力装备产品碳足迹认证成果
中国经济网· 2025-10-10 17:34
2022年以来,我国持续出台政策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 确提出"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和"推行碳标签制度"。今年初,国家认监委发布《产品碳 足迹标识认证实施通则(试行)》,明确了产品碳足迹认证的基本原则、核算规则、认证流程和标识使用 要求,确保数据质量和结果可比性。同时要求认证机构具备相应资质及技术能力,强化数据审核与标准 的统一。作为现阶段碳足迹认证的核心依据,为各类产品碳足迹认证提出统一规范。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认证中心作为国家认监委公布的首批26家碳足迹标识认证机构之一,严格遵循《通 则》要求,依托"电力行业产品碳足迹与环境产品声明(EPD)平台",结合电力装备制造与使用特点,制 订了多项产品种类规则(PCR),统一各类电力装备核算边界、数据采集范围和分配方法。这一做法填补 了行业空白,避免因标准不一造成碳足迹结果扭曲,增强了认证结果的公信力与行业适用性。 此次51项电力装备碳足迹证书的发布,成为电力装备行业加强低碳管理、构建绿色标尺体系的重要开 端。下一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认证中心将在多个方面持续深化与扩展该项工作。 9月23日,中国电力企业联 ...
云铝股份(000807)深度研究报告:一体化绿电铝龙头 优质红利资产兼具弹性
新浪财经· 2025-09-30 08:35
公司概况与产业规模 - 公司为国内铝一体化龙头 拥有铝土矿-氧化铝-绿色铝-铝加工一体化产业链 具备年产氧化铝140万吨 绿色铝308万吨 阳极炭素80万吨 石墨化阴极2万吨 绿色铝合金161万吨产业规模 [1] - 公司氧化铝权益产能自给率约29% 碳素权益产能自给率约72% [1] - 公司是国家绿色工厂 全国有色行业及中国西部省份工业企业中唯一一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 [1] 财务表现与资产质量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27.68亿元 同比增长10%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有息负债总额下滑至27亿元 资产负债率下滑至21.95% [1] - 2025年上半年期末现金余额74.6亿元 相比2024年全年增加13亿元 现金流水平充沛 [1] 分红政策与股东回报 - 公司分红比例稳步提升 2024年分红比例32% 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2025年上半年分红比例达40.1% [2] - 2024年度现金分红总额创历史新高 预计未来将维持高比例分红 [2] - 电解铝行业进入现金流持续修复 强稳定盈利 分红比例持续提升阶段 [2] 绿色电力优势与政策受益 - 2025年电解铝绿色电力消费比例目标至少达25.2% 同比2024年上涨20% 并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生产用电结构中清洁能源比例80%以上 碳排放约为煤电铝的20%左右 [3] - 公司完成碳交易 碳履约 配额履约率100% 成为国内首批获得产品碳足迹认证的企业之一 主要产品碳足迹水平全球领先 [3] 盈利预测与行业比较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69.3亿元 79.7亿元 82.1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57.1% 14.9% 3.1% [4] - 铝行业可比公司2026年PE估值均值为8倍 考虑公司分红比例提高 给予公司2026年10倍市盈率 目标价23.0元 [4]
中远海运与中国船级社深度参与伦敦航运周 推动全球航运“双转型”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18 14:50
公司绿色智能技术成果 - 中远海运集团展示一体化绿色智能供应链方案 覆盖航运 港口和物流全产业链 [1] - 集团新增船舶中超过三分之一为新能源船型 并通过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运营效率 [1] - 中国船级社制定30余项绿色和数字化船舶标准 建设智能船舶数字孪生平台及零碳航运创新实验室 [1] 行业倡议与合作框架 - 提出支持IMO净零框架 推动全球监管统一以提供公平高效监管环境 [2] - 倡议设立绿色航运能源专项基金 支持跨国合作示范项目破解能源供给瓶颈 [2] - 推动建立基于区块链的绿色燃料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认证平台 实现全流程数据可追溯 [2] 国际协同与未来规划 - GSBN平台实现电子提单大规模应用 拟推动全球绿色认证数据标准统一 [2] - 计划围绕绿色燃料研发 智能船舶示范等领域加强中英及中欧合作 [3] - 拟在2026年上海海事展公布首批合作成果 [3] 行业技术领导力 - 中国在绿色造船 智能船舶研发及绿色燃料供应方面形成可全球推广经验 [1] - 通过开放共享技术生态体系使全球海事相关方受益 [1] - 发起绿色航运能源基金和碳足迹认证平台加速绿色燃料应用 [1]
活力中国调研行 | 低碳赋能 造就新韵重庆新动能
中国青年报· 2025-09-05 13:13
重庆低碳转型成效 - 重庆市以年均2.4%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5.6%经济增长 单位GDP能耗降至0.310吨标准煤/万元 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30% [1] 海螺水泥零碳实践 - 重庆海螺水泥通过协同处置技术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累计处理生活垃圾57万余吨 设计日处理能力200吨 总投资9000余万元 [4][5] - 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减少1000余亩填埋用地 每年节约标煤4.2万吨 资源化利用率超95% 其中废铁回收率0.63% 废渣利用率6.46% [5] - 厨余垃圾处置可提取6%工业用油脂 产出23%有机肥料 整体资源化率超过95% [5] - 年减排二氧化碳11.5万吨 协同减少甲烷排放90%以上 窑尾二噁英浓度0.0034纳克/立方米 颗粒物浓度下降60% 二氧化硫浓度仅为行业限值三分之一 [6] - 熟料年产能540万吨 水泥年产能640万吨 矿粉年产能20万吨 累计工业产值超210亿元 [4] 绿色制造体系构建 - 国际复材完成产品碳足迹核查 跻身全球玻纤行业前三 产品销往60余国 [7] - 大渡口区建成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4家市级绿色工厂 牵头编制小面行业首部碳足迹标准 [8] - 两江新区聚集1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2家国家级绿色园区 6家绿色供应链企业 [8] - 重庆京东方实现14寸液晶显示器零碳排 年固体废物减量5566吨 减少处置成本835万元 [8] - 重庆京东方通过400余项节能项目及光伏发电 年减碳3万吨 光伏年发电量2000万千瓦时 [9] 数智产业园绿色生态 - 重庆数智产业园集聚940家企业 包括3家上市企业 提供3万余就业岗位 [9] - 建成标准厂房光伏储充一体化项目 年发电量超400万千瓦时 废水利用率超90% 固废资源化利用率100% [11] - 碳排放强度较传统园区降低40%以上 成为重庆市首批近零碳园区 [11] 低碳技术创新应用 - 恺迪苏全球首创规模化微生物蛋白生产 年产能2万吨 相当于100平方公里土地大豆产量 减少约40%二氧化碳排放 [12] - 博世氢动力推出四款量产氢动力模块 覆盖4.5-49吨全系列商用车 研发超级热管理系统解决氢燃料电池低温瓶颈 [13] - 美的绿色循环产业园投资10亿元 年处理300万台废旧家电 配置9条拆解线 预计2026年6月投运 [15] 产业集群联动效应 - 重庆氢能产业获政策支持 博世与庆铃汽车形成产业链协同 布局西部最大氢能项目 [14] - 低碳技术覆盖水泥制造、玻纤生产、显示器件、氢能装备、生物蛋白等多领域 形成跨行业协同发展格局 [6][7][12][13]
德州29家企业获碳足迹认证
大众日报· 2025-05-19 11:19
德州市碳足迹认证体系建设 - 德州市结合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和外贸出口需求推进碳足迹标识认证体系建设引导产业链头部企业开展认证带动上下游加强碳足迹管理[1] - 全市已有29家企业获得碳足迹认证证书47张[1] - 探索将碳足迹纳入绿色制造评价标准推动企业提升产品低碳竞争力[1] 碳足迹认证定义与作用 - 产品碳足迹指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开采制造运输分销使用到最终废弃阶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1] - 碳足迹认证帮助企业识别碳排放来源优化生产流程[1] - 为消费者提供透明碳排放信息引导绿色消费[1] 企业实践案例 - 山东兴泰电气科技变压器配电箱电能计量箱等系列产品入选碳足迹认证[1] - 成立专门减碳技术小组负责碳排放管理及碳足迹评估工作[1] - 通过工艺优化和能源替代每年减少碳排放约1402吨生产链减排二氧化碳65%以上[1] 政府推动措施 - 德州市工信局和市场监管局联合出台《德州市绿色制造梯次培育方案》和《德州市绿色制造评价办法》[2] - 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制造单位61家[2] - 实施"节能诊断+绿色技改+标杆示范"模式开展"节能服务进企业"提供系统化节能改造方案[2] 成效与规划 - 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6.2%为全省第一[2] - 加强工业企业碳足迹管理培训提升产品碳足迹核算能力[2] - 鼓励龙头企业参与研制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为供应链提供减排示范[2]
旺能环境(002034) - 2025年4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30 20:42
业绩说明会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4月30日15:00 - 17:00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举行 [1] - 参与人员为通过该平台参与的投资者,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单超等4人 [1] 公司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生活垃圾处理业务板块,增量市场新建项目集中在中西部,公司主动规避;并购市场秉持审慎务实策略,建立严格评估体系 [1] - 战略重心聚焦四大价值增长点:资源化利用升级,2024年新增6个项目;蒸汽供热优化,业务收益率高于传统发电;存量资产盘活,参与绿证交易等,创新绿电应用场景;海外市场拓展,已在泰国和越南建立桥头堡,后续沿“一带一路”深化布局 [2]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8.74亿元,同比增长11.12%;净利润2亿元,同比增长10.6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9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47元/股,同比增长11.90%;总资产144.2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68.77亿元 [2]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1.31元,相比上期有所下降,受立鑫固定资产减值等非经常损益影响 [4] 行业发展前景 - 公司四个板块所处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在《2024年年度报告》第三节第一部分有所论述,可查询巨潮资讯网发布的报告 [3] 效益波动原因 - 2024年度效益下降主要因应收账款账龄延长导致坏账减值损失、浙江立鑫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等非经常性原因,核心业务仍保持稳健 [3][4] 提升股东回报计划 - 发布《未来三年(2024年 - 2026年)股东回报规划》,确保30%分红率底线,结合现金流与资本开支灵活调整,通过持续回购及主业成长增强长期价值 [4][6] 可转债相关情况 - 2026年12月17日旺能转债约12.95亿债券本金及利息需支付,公司货币资金结合稳定现金流和银行授信能保障兑付能力 [4] - 通过回购、主业精细化运营及新业务布局提升内在价值,力争股价回归合理水平促进转股 [4][7] 市值管理 - 旺能环境重视上市公司市场价值与投资者关系,相关管理理念已融入日常治理,目前未单独披露《市值管理办法》 [5][6] 其他业务情况 - 目前无新能源汽车电池商业计划,若有进展将及时公告 [6] - 橡胶再生业务毛利为负主要因产能利用率不够、废旧轮胎采购成本受回收市场影响显著,该业务长期战略意义显著 [6] - 基于市场环境及业务表现,审慎调整废电池再生业务经营策略,不排除退出浙江立鑫的可能,未来将优化业务结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