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4397家公司半年被“登门”1.29万次,机构挖掘哪些赛道机会
第一财经· 2025-07-02 19:50
机构调研概况 - 半年内4397家上市公司接待1.29万次调研 参与机构累计13.99万家 日均调研超72场 [1][2] - 调研次数同比减少 从去年同期16.66万家机构1.38万次降至13.99万家1.29万次 主因费率改革和降本增效 [2] - 调研热度延续 近一个月对1030家公司进行1603次调研 日均72场 科技与创新药板块持续受关注 [1][4] 行业分布特征 - 机械设备 电子 医药生物为三大核心板块 调研个股均超400家 总次数均超1200次 [1][3] - 机械设备行业最受青睐 509家公司被调研1760次 参与机构1.82万家 汇川技术以1170家机构居首 [3][4] - 电子行业机构参与度最高 前30名调研公司占比超25% 水晶光电 立讯精密 澜起科技均获超540家机构调研 [3] - 基础化工 计算机 汽车 电力设备等板块调研超850次 参与机构6860-1.16万家 [3] 重点公司表现 - 18家公司吸引超400家机构调研 汇川技术获1170家机构居首 含485家海外机构 [4] - 迈瑞医疗通过4次调研吸引643家机构 焦点集中在海外布局与产品研发 [4] - 近期怡合达 乐鑫科技 迈威生物-U 涛涛车业均获超200家机构调研 涵盖多类投资主体 [5] 市场表现与趋势 - 获调研公司中超七成股价上涨 117只翻倍 舒泰神(451%) 联合化学(450%)领涨 [6] - 创新药板块估值与基本面双重修复 企业出海与商业化能力成关键指标 [7][8] - 电子行业技术赋能推动生产力革命 机械设备受益于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 [3][7]
直击隆基绿能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推动“科技制造+科技服务”转型
证券日报· 2025-07-02 00:43
行业现状与公司表现 - 光伏产业链因供需错配面临经营压力,从多晶硅到组件各环节均受影响 [2] - 隆基绿能2024年度出现近十年来首次年度亏损,行业破"内卷"成为焦点 [2] - 行业平均开工率不足60%,但公司电池环节保持满产状态,BC产品供不应求 [3][4] BC产能与技术进展 - 公司硅片环节开工率60%-70%,电池环节满产,上半年外采电池量居行业前列 [4] - BC二代产品产能加速爬坡:6月单月2GW,9月达3GW,11月计划4GW [4] - 2025年末BC二代电池/组件产能目标提升至50GW,HIBC技术量产效率达25.9%,功率突破700W [4] - 公司连续刷新单结晶硅、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 [5] 战略转型与业务布局 - 公司从"科技制造"向"科技制造+科技服务"转型,目标科技服务收益占比50% [7][8] - 提供一体化绿电解决方案,覆盖农林牧渔、工业、建筑等领域,案例包括宁夏3GW光伏电站(年发电45亿度)、乌兹别克斯坦100MW项目(效率提升15%)及BIPV地标项目 [8] - 2024年出货目标:硅片120GW,组件80-90GW,BC产品占比超25% [9] 行业整合与竞争策略 - 行业出清方式存不确定性,需多方合力推动整合 [6] - 公司以"重塑冠军气质"为目标,强调合理规模与盈利,保持市场引领地位 [9]
基石资本张维,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4-29 21:46
中国制造业优势与硬科技投资方向 - 中国是世界唯一的制造业超级大国,2020年制造业全球占比达35%,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6倍、德国的9倍 [5] - 中国汽车出口量2023年首次成为世界第一,2024年蝉联并拉大与第二名差距 [3] - 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金额达1595亿美元,首次成为出口额最大单一商品,但进出口差额仍保持-2000多亿美元 [3] - 宇树科技机器人成功案例体现中国低成本、高效率、快速响应的大规模制造能力 [1][6] 中美科技差距与投资策略 - 中美存在"代差"的硬科技产业(半导体、先进材料等)是核心投资方向 [1][9] - 科技制造业(新能源、电动车、光电信息技术)已实现同级别竞争或领先,但部分领域出现产能过剩 [9] - 美国信息技术行业市值占比23.49%(第一),中国A股仅15.62%(第三),显示巨大发展空间 [10] - 投资需寻找标杆企业,优秀企业家(如台积电张忠谋)是成功关键 [10] 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 -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仅54%,国内产能为需求量的2.1倍 [11] - 成熟阶段车企需建立高效率、低成本体系,丰田和特斯拉是学习标杆 [11] - 未来格局预判为"五杰对一雄":比亚迪、奇瑞、吉利、华为、小米对阵特斯拉 [12] 科技创新驱动因素 - 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启新赛道,国产替代需求创造硬科技发展机遇 [7][8] - 资本市场繁荣通过财富效应激励创新创业,企业家是经济发展核心 [13] - 建立法治体系和产权机制可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家精神 [2]
基石资本张维:对中美科技竞争有深刻理解,才能突破对高市盈率的恐惧
投中网· 2025-04-14 13:58
投资逻辑变化 - 当前投资逻辑正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强大的工业化基础和工程师红利为硬科技和科技制造业崛起奠定基础 [6][7] - 投资需同时满足"科技进步趋势"和"政府政策引导"两个要素,估值会脱离传统财务模型 [6][19] - 中国在AI和机器人领域出现DeepSeek、宇树机器人等明星项目,背后有庞大的企业集群和创新生态支撑 [6][9] 市场表现与情绪 - 2025年一级市场出现复苏迹象,A股、港股、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轮番上涨 [3] - "924"事件后沪深300涨21%,科创板指数涨50%,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30% [8] - 春节期间的《哪吒2》、DeepSeek、宇树机器人等突破性进展提升全社会关注度 [8] 投资策略与布局 - 基石资本5年前裁撤消费投资团队,集中资源布局半导体、AI和机器人等硬科技领域 [5][10] - 每年保持30-40亿人民币投资速度,重点布局中美存在代差的领域 [10] - 在GPU领域投资摩尔线程、壁仞,大模型领域投资MiniMax、百川智能,机器人领域投资埃夫特、智元等 [3][10] - 半导体领域实现全产业链投资,包括合肥长鑫、长江存储等存储芯片企业 [10] 资本市场与退出 - IPO数量从三年前的500家降至100家,上市门槛过窄不利于社会投资 [12] - 理想状态是每年IPO和退市各200-300家,形成动态平衡 [12] - A股未能吸纳阿里、腾讯等优秀企业,需放宽硬科技企业上市门槛 [13] 行业认知与判断 - 具身智能领域技术含量高,不同于传统制造业,仍需要十年演化 [25] - 造车是成熟制造业,竞争激烈,更看好上游产业链如汽车芯片、智慧座舱等项目 [22] - DeepSeek等明星企业出现不代表中国AI产业已与美国并驾齐驱,仍是10:1的关系 [21] 基金运作理念 - "大胆资本"和"耐心资本"取决于基金周期和退出预期,与所有制无关 [16][17] - 民营企业对失败有更大宽容度,国企投资可能存在政治正确而非投资之道的问题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