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制造业回流
icon
搜索文档
深夜,美股半导体股大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00:04
8月7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截至23:10,道指、标普500指数转跌,纳指涨幅缩小。 中概股方面,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小幅高开,现涨0.93%。中通快递、名创优品涨超3%,爱奇艺、小 鹏汽车涨超1%,哔哩哔哩跌近2%。 半导体板块则整体表现亮眼,超威半导体(AMD)涨幅扩大至6.39%,现报173.55美元,总市值增长至 2816亿美元。台积电涨超6%,美光科技涨超3%,英伟达涨超1%。 消息面上,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8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将对芯片和半导体征收约 100%的关税。特朗普称,如果在美国制造,将不收取任何费用。 热门科技股涨跌不一,其中,苹果延续昨日涨势,一度涨超3%。 | 名称 | 现价 | 涨跌幅 ◆ | 11 | | --- | --- | --- | --- | | 苹果(APPLE) | 219.250 | 2.81% | | | AAPL.O | | | | | 英伟达(NVIDIA) | 181.865 | 1.36% | | | NVDA.O | | | | | 亚马逊(AMAZON) | 223.390 | 0.49% | | | AMZN.O | | | | ...
中美会谈在即,出口投资机会再梳理
2025-07-28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手工具行业、高压清洗机和小型发电机组等消费品行业、油气及天然气行业、制造业、算力链行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制造业 [1][2][11][13][16] - **公司**:巨星公司、权丰控股、浙江鼎力、凌霄泵业、英流、迈米、冰川环境、贝克休斯、杰瑞、牛威、福斯达、绿田、涛涛车业、长江机械 [1][2][11][13][14]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美国终端消费品市场需求**:需求稳健,员工边际购买力提升对出口产品需求构成支撑,美国物价指数同比变化低于时薪同比变化可证明,进口综合税率提升幅度有限对低值产品影响小 [1][5] - **手工具行业**:具备较高确定性,价格敏感度低且美国成屋销售市场稳健,降息或取消交易资本利得税会刺激需求,巨星公司受益于产能转移和自由品牌涨价 [1][6] - **中美关税变动对企业影响**:对产能主要集中在国内的企业影响显著,权丰控股国内产能占比高将受益于关税调整,浙江鼎力无海外产能凭借性价比和订单保持竞争力 [1][7] - **美国制造业市场影响**:制造业回流带来订单增长,但产能限制和高成本使收入增速受限,年初订单恢复稳健,浙江鼎力受益于 B 市增量,美国收入符合预期 [1][9] - **中美关税变化投资机会**:关注产能主要集中于中国的企业,如凌霄泵业,美国消费端预期良好构成利好 [1][10] - **基本面推荐主线**:遵循出海原则,包括海外算力链(英流、迈米、冰川环境)、油气及天然气链条(贝克休斯、杰瑞、牛威、福斯达)以及其他景气海外市场 [1][11] - **天然气需求对油气行业影响**:增长弥补石油订单下滑,对相关标的有正向发展,杰瑞业绩预计中报兑现,份额提升和天然气逻辑顺畅 [13] - **海外市场消费品类需求**:对高压清洗机、小型发电机组等需求增长明显,绿田海外表现好,涛涛车业美国市场竞争力强业绩超预期 [2][14] - **企业海外建厂原因**:因税率问题采取风险规避策略分散产能,带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制造业发展及相关设备出口量增长 [2][15] - **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制造业潜力**:发展潜力显著,承接中国简单制造业并向轻中消费类制造业发展,注塑机和叉车等设备有投资机会 [16] - **关税变化对产能转移影响**:可能使大部分税率下降,中美产能大部分在中国的标的有修复机会,有行业贝塔和公司阿尔法的公司业绩确定性更强 [17] - **油气行业海外市场**:稳健,中东及周边国家需求稳定,杰瑞积累能力将带来更多中标机会 [18] - **长江机械投资方向**:集中于出海与全球竞争力,通过出口逻辑、设备利好、油气行业稳健需求三条主线选标的 [1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国对中国的关税结构**:由 2018 年的 301 关税 25%、2025 年的芬太尼相关关税 20%以及全球对等关税 10%组成,上一轮谈判中国部分关税短暂豁免 24%,目前普遍认知综合税率为 55% [3] - **浙江鼎力税率情况**:面临 43%的双反税率和 25%的 301 税率 [7] - **基本面推荐与出海关系**:80%能够释放利润的公司与出海有关 [11]
美国彻底不装了?特朗普威胁韩国:不制裁中国就加税!李在明陷入两难,他会同意吗?
搜狐财经· 2025-07-16 10:41
特朗普关税政策 - 特朗普宣布8月1日起对日本、韩国等14国进口产品加征25%-40%关税 [1] - 特朗普通过关税手段促使美国制造业回流 提高外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成本 [3] - 关税政策旨在打压韩国汽车、半导体等产业国际竞争力 让美国占据全球产业链有利位置 [3] 韩国产业影响 - 韩国现代、起亚等汽车品牌在美国市场销量可观 高额关税将削弱价格优势导致销量下滑 [4] - 三星、SK海力士在美国市场面临技术封锁和关税制裁双重威胁 研发和生产可能陷入困境 [4] - 韩国在高速内存领域全球领先 可限制对美国企业供货作为反制筹码 [7] - 韩国造船业技术、经验和订单量具有优势 可能减少对美国合作作为谈判筹码 [7] 中韩经贸关系 - 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 中韩贸易额巨大涉及众多产业和就业岗位 [5] - 中国提议扩大中韩本币结算范围 减少对美元依赖降低贸易风险 [8] - 中国推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 韩国保持外交独立有利于自贸区建设 [8] 韩国应对策略 - 韩国可能加大对美国产业投资或增加农产品采购以换取关税缓和 [10] - 韩国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 既保持与美国安全同盟又改善与中国关系 [5] - 韩国主动披露"被美国施压遏华"消息 争取中国理解并试探中美反应 [7]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造船市场主要竞争对手为中国和韩国 韩国在技术经验方面具有优势 [7] - 美国在半导体技术、设备和原材料占据优势 韩国企业关键环节依赖美国 [4]
特斯拉中国大陆首个电网侧储能电站一期项目预计今年建成;亚马逊将在英国投资400亿英镑扩建基础设施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6-26 11:26
亚马逊英国投资计划 - 亚马逊宣布未来三年将在英国投资400亿英镑(约合544亿美元)用于扩建基础设施[1] - 投资重点包括扩展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新建4个大型履约中心及多个配送站点 升级改造100余处现有运营设施[1] - 该投资预计将创造数千就业岗位 被视为对英国经济的重要信心投票[1] 中国制造业全球份额 - 中国制造业目前占全球工业产出的30% 但TCL董事长李东生认为未来提升至40%的可能性不大[1] - 全球投资和经济发展规则正在重新制定 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占比提升将是更健康的发展方式[1] 特斯拉储能项目进展 - 特斯拉在中国大陆首个电网侧储能电站一期项目预计今年建成投运 储能规模为300 MWh[1] - 项目总投资40亿元 采用特斯拉Megapack储能系统 整体规划达到GWh级别[1] 新加坡制造业挑战 - 新加坡制造业可能因美国制造业回流举措面临短期负面影响[1] - 作为高科技生产中心 新加坡正面临投资流向转变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压力 特别是在电子和精密工程领域[1] 三星DRAM技术突破 - 三星电子成功开发出占用面积更小 发热量更低的新型DRAM结构[1] - 新设计将应用于1c DRAM 生产良率已提升至60%以上 计划用于下半年生产的HBM4[1]
全球媒体聚焦|想让制造业回流,美国有能力吗?
搜狐财经· 2025-06-04 21:35
制造业回流美国的挑战 - 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关税政策促使制造业回流 但面临巨大挑战 包括缺乏工人 培训 技术和政府支持等关键要素 [1][2] - 将制造业从海外转移回美国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 因为美国缺乏完整的制造业生态系统 [2] 美国与海外制造业对比 - 一家美国牛仔裤企业在洛杉矶的工厂有250名员工 每月生产7万条牛仔裤 而在东南亚的工厂有数千名工人 每月生产50万条牛仔裤 [2] - 美国既没有满足行业需求的规模工厂 也没有主要的拉链和纽扣供应商 运营工厂的成本很高 [3] 高额关税对企业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的高额关税给企业带来巨大压力 迫使企业考虑在美国增加生产 但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3] - 企业已在东南亚投资约1.5亿美元 这些长期投入至少需要七年时间才能收回成本 [6] - 如果关税政策持续 企业可能需要寻找其他市场销售东南亚生产的产品以减轻财务打击 [6]
重磅! 美国制造业回流指数首次出现大幅下滑——科尔尼制造业回流指数报告发布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06-03 10:50
美国制造业回流指数下滑 - 2024年美国制造业回流指数出现首次大幅下滑,从2023年的12.14%降至13.29%,同比变化-115基点,逆转了2021-2023年的增长趋势[1][4][5] - 下滑主因是国内制造业总产值(MGO)增速放缓至1%(2024年7.283万亿美元,仅增470亿美元),同时从亚洲低成本国家和地区进口增长9%(达9680亿美元,增900亿美元)[11][25] - 墨西哥近岸外包吸引力减弱,其基础设施薄弱导致产能扩容瓶颈,2024年对美出口增速8%(4570亿美元)低于亚洲地区[16][17][19] 行业结构性挑战 - 高科技领域依赖进口: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增310亿美元)、电气设备(增180亿美元)、化学品(增100亿美元)占亚洲进口增量的65%,美国本土产能尚未规模化[11][14] - 汽车行业分化:墨西哥轻型汽车产量增6.8%(390万辆,72%出口美国),但美国从加拿大进口运输设备降49亿美元,部分产能回流本土[22][23] - 半导体项目延期:头部企业因审批复杂、成本高推迟投产,需求波动导致设备订单放缓[11] 投资与成本矛盾 - 2024年美国制造业建筑支出增20%至2330亿美元,但资本转化产能滞后,55%的CEO将劳动力成本列为首要回流障碍[8][36] - 墨西哥劳动力成本年均涨4%(2020年以来累计14%),电力供应危机制约产能扩张[19][20] - 65%高管认为AI将优化质量控制与供应链,但需配套技能培训以实现人机协同[36][37] 供应链韧性不足 - 仅5%企业可实现原材料本地采购,28%能本地获取半成品,62%高管通过研发配方减少供应商依赖[39] - 地缘政治推动回流意愿:2025年调研显示计划回流业务的CEO人数增15%,但行业差异显著(初级金属行业意愿强于汽车行业)[30][31][33] 自给自足指数逆转 - 2024年美国净进口增1550亿美元(+6%),本土制造业净产出仅增260亿美元(+1%),自给自足指数(SSI)下滑[25][29] - 西海岸港口吞吐量增14%,反映企业因关税预期提前囤货,但国内产能无法抵消进口增量[29] 未来关键变量 - 技术升级与劳动力发展:自动化投资和灵活用工模式是吸引Z世代的关键[38] - 近岸外包局限性:墨西哥基础设施短板与加拿大成本劣势(对美出口降3%)迫使企业重新评估亚洲供应链[21][22] - 政策不确定性:56%企业采取反应性策略(如雇佣关税工程师)应对潜在贸易政策变化[39]
特朗普逼iPhone“美国造”现实吗
北京商报· 2025-05-25 22:40
特朗普关税威胁与苹果生产回流 - 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对非美国制造的苹果产品征收25%关税,并称该政策可能在6月底实施 [2][3] - 若iPhone生产线迁回美国,其价格可能飙升25%至3500美元(比当前高出190%)[2] - 苹果股价因关税消息一度下跌超3%,Meta、英伟达等科技股均跌超1% [3] 美国制造业回流面临的挑战 - 美国有近50万个制造业岗位空缺,但仅20%美国人愿意从事工厂工作 [3] - 美国消费品公司CEO亲身体验中国工厂劳动强度后,认为美国人不适应制造业工作 [4] - 科纳点研究公司指出,美国缺乏成本优势,制造业回流需依赖政府补贴和廉价劳动力 [5] 苹果供应链与生产转移可行性 - 苹果90%生产集中在中国,过去25年持续在中国投入创新 [7] - iPhone由2700个零部件组成,仅5%在美国制造,主要供应链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湾、韩国和日本 [8] - 转移10%供应链需300亿美元和3年时间,全部转移需5-10年,被分析师称为"不切实际的童话" [8] 成本与市场影响 - 若关税成本转嫁消费者,iPhone 16 Pro Max价格或从1599美元涨至2300美元 [7] - 美国本土组装iPhone成本将是当前的3倍(约3500美元)[7] - 韦德布什证券预测生产转移最早2028年实现,价格波动幅度"难以想象" [7] 技术与人才瓶颈 -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和CEO库克均表示美国缺乏足够数量的工程师 [6] - 库克称中国模具工程师数量远超美国,"能坐满好几个足球场" [6] - 美国缺乏大规模制造所需的技术、产业集群和人口密度 [7]
特朗普到底想要什么?一文带你读懂美国关税战背后的逻辑
搜狐财经· 2025-04-27 11:25
特朗普关税政策动机 - 认为贸易逆差等同于美国吃亏,试图通过关税纠正这一认知偏差 [1] - 目标重建美国制造业,通过高关税迫使企业回流和外国企业赴美建厂 [1] 美国贸易逆差结构性原因 - 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导致持续升值,推高本土人工成本削弱制造业竞争力 [3] - 全球产业链分工下美国企业主导设计和品牌,但实际制造环节利润仅占小部分 [3][4][5] - 长期财政赤字与宽松货币政策刺激消费,居民消费占GDP达70%,进口依赖度高 [6][7][8] 关税政策实际效果分析 - 无法解决美元霸权导致的制造业成本问题,美元地位优先于贸易逆差调整 [9][10][11] - 短期可增加财政收入,2024年20%关税预计带来8000亿美元收入覆盖美债利息 [23][24] - 作为谈判工具迫使其他国家降低对美国高科技产品(如半导体、航天设备)和农产品的关税壁垒 [25][27][28][31] 全球供应链与竞争格局 - 美国利用最大消费国地位迫使发展中国家在关税与供应链合作中"选边站" [38] - 中国作为全球三分之一制成品生产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存在供应链竞争关系 [35][36] - 高关税短期冲击中国4400亿美元对美出口,但长期可能引发全球秩序纠错机制 [39][40] 美国经济深层矛盾 - 34.5万亿美元国债规模下,2024年需支付1万亿美元利息,占税收25% [16][17][18] - 短期债务集中到期(6月6万亿)加剧利率压力,威胁美债市场稳定性 [19] - 制造业回流与贸易逆差矛盾本质源于美元体系,结构性改革空间有限 [11][20]
徐奇渊:美国制造业回流面临至少两大障碍
快讯· 2025-04-20 13:54
美国制造业回流障碍分析 - 跨国企业投资面临政策不确定性障碍 由于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跨国企业对于大手笔投资持观望态度,且投资回本周期可能长达多年 [1] - 劳动力短缺制约制造业回流 美国当前失业率为4.2%,长期处于充分就业水平,同时政府移民政策加剧了产业工人短缺问题 [1] - 产业链配套不足形成结构性障碍 美国缺乏完整的生产配套网络,难以支撑制造业大规模回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