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货币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发展」余永定:对过去20多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几点思考
搜狐财经· 2025-08-20 22:47
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核心观点 - 经济增长意向性目标不应基于潜在增速估算 因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且中国数据可靠性问题突出 [3][4][5][6] - 长期因素不能直接解释短期经济表现 政策制定需从当前制约条件出发试错调整 [8][9] - 宏观需求管理与结构性改革相辅相成 前者解决短期增长问题后者提升长期潜力 [10][12][13] - 四万亿刺激计划方向正确但退出过快 财政赤字率从2009年2.7%骤降至2012年1.5%引发金融乱象 [17][18][19] - 通货膨胀并非单纯货币现象 2009年M2增速27.7%时CPI为-0.88% 货币与物价脱钩现象明显 [22][23][24] - 货币政策受房地产价格调控影响过大 2010-2019年间经历5次松紧转换与房价波动高度相关 [30][31] - M2/GDP不能作为通胀压力指标 日本高M2/GDP伴随通缩 储蓄率和资产价格等因素更关键 [25][26] 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问题 - 估算方法存在总量法 生产函数法和动态均衡法三类 均存在显著不确定性 [4] - 中国学者估算值分歧大(5%-8%) 且未剔除需求不足影响及解决全要素生产率顺周期问题 [5][6] - 数据可获得性与可靠性不足 发达国家尚因数据偏差导致误判 中国问题更严重 [4][6] 政策实践与效果 - 扩张性财政政策可创造显著财富 经济增速每提高0.1%对应约9000亿元新增社会财富 [7] - 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使增速从7.7%升至8.5% 为处理银行不良债权创造有利条件 [15] - 货币政策目标过多(增长 物价 汇率 结构性问题) 超出央行手段能力导致顾此失彼 [32] 货币与通胀关系实证 - 2008-2012年货币供应与通胀背离 M2增速16.7%时CPI为7.2% 而M2达27.7%时CPI反降至-0.88% [23] - 2012年后信贷增速持续高于名义GDP 但CPI低于3% PPI连续54个月负增长 [24] - 资产价格上升可能倒逼货币超发 形成资金池效应导致实体经济流动性短缺 [27][28] 国际政策对比 - 美国QE退出缓慢 财政赤字率从2009年9.8%逐步降至2018年4.0% 美联储资产从0.9万亿升至4.4万亿美元 [20][21] - 中国刺激计划退出过快 信贷增速从2008年Q4的426%暴跌至2012年Q1的-73% [19]
权威专家:供需矛盾是当前低物价主因 扩内需、治内卷有望促物价合理回升
搜狐财经· 2025-07-14 18:47
物价变动原因分析 - 当前国内物价低位运行主要由于实体经济供需矛盾 供需因素被视为物价变动的第一阶原因而非货币现象 [1] - 货币主义"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观点需满足货币增速持续超过产出增速的前提 且该理论诞生于上世纪60-70年代发达经济体供给不足的特定背景 [1] - 国内长期促投资保供给政策已使供给短缺局面逆转 当前主要矛盾转为需求不足制约物价 [1] 扩内需政策举措 - 央行5月推出增量金融政策包 包括创设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等专项工具 [2] - 以旧换新等消费刺激政策持续显效 反映中央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决心 [2] - 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水平提升有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 [2] 供给端优化措施 - 传统行业与新兴产业快速增产虽拉动经济就业 但引发行业内卷式竞争与利润空间压缩 [2]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实施 车企承诺压缩账期至60天内 光伏企业宣布减产 [2] - 中央财经委会议强调治理低价无序竞争 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促进竞争行为理性化 [2] 政策协同效应 - 宏观政策组合拳扩大内需 配合整治内卷竞争政策 将加速供需良性循环 [2] - 经营主体行为趋于理性有序 对物价合理回升产生积极作用 [2]
穆迪评级下调后,美国金融 “纸牌屋” 摇摇欲坠
凤凰网财经· 2025-05-26 22:16
美日债务危机与MMT理论困境 - 美国20年期国债拍卖遇冷 日本同期国债标售创2012年以来最差表现 穆迪百年来首次下调美国Aaa信用评级 [1] - 日本国债与GDP之比高达260% 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比重约40% 美国联邦债务突破36万亿 利息支出吞噬财政收入25% [2] -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2008年8000亿飙升至7.7万亿美元 日本央行持有过半国债仍无法压制收益率曲线 [3] 历史教训与理论变异 - 2008年后现代货币理论(MMT)盛行 财政赤字无害论成为新信仰 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与政府举债成政策标配 [1] - 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5% 日本40年期国债收益率站上3% 期限溢价回归宣告免费午餐时代终结 [2] - 黄金价格创新高与美债收益率背离 美元兑黄金贬值98% 揭穿主权货币永不违约谎言 [4] 日本警示案例 - 日本商业银行持有国债规模超过GDP60% 货币政策沦为财政赤字提线木偶 [5] - 日本央行缩减购债后3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3.1% 类似1971年黄金窗口关闭历史重演 [5] - 日本三大寿险公司开始大规模减持海外债券 显示MMT信徒集体叛逃 [6] 系统性风险积聚 - 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比例从2015年34%降至2025年24% 重演1971年货币信任危机 [6] - 美国财政部每月2万亿美元短债滚动操作 类似庞氏骗局最后阶段 [6] - 达里奥测算若美政府印钞偿债 投资者实际购买力损失可能达30%-4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