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县
搜索文档
 梓潼:质量为钥打开丘区全域高质量发展之门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15:58
 质量基础设施与服务 - 建设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多款特色农产品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1] - 计量检测服务入驻产业园区,设备检定周期从7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效率提升超85% [3] - 打造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2024年累计服务企业超300家次,攻克技术难题46项 [3]   产业升级与金融支持 - 作为绵阳市首批制造业智改数转揭榜挂帅单位,已发布40个转型榜单 [3] - 规划2025年底前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 [3] - 拓展质量+金融模式,落地质量融资增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产品 [3]   全链条质量与监管体系 - 推行监管+服务+技术模式,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年内快速响应并解决企业诉求127件,保持全县质量安全零事故 [3] - 从水稻制种的质量管控入手,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 [2][4] - 融合七曲山翠云廊历史文化与两弹城红色基地,以质量+文化+旅游模式提升产业吸引力 [5]   战略目标与路径 - 以质量强县战略为核心引擎,推动全域质量系统性提升,探索丘区特色高质量发展路径 [1] - 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文旅、从基础制造到高端服务的全产业质量升级 [5] - 力争成为丘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标杆,让梓潼经验在更多地区落地见效 [5]
 四川射洪完善质量基础设施打造西南新能源产业标杆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20 16:25
 文章核心观点 - 射洪市通过实施质量强县战略 聚焦锂电新能源产业 构建了涵盖质量检测 标准制定 品牌培育和绿色发展的全链条质量提升体系 推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   质量基础设施与检测能力 - 国家锂电材料及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落地射洪 是西南地区唯一覆盖锂电全产业链的国家级质检中心 采用三方共建模式 [2] - 该中心一期项目于2024年6月启用 聚焦锂电材料检验 二期项目瞄准安全性能检测 预计2025年底投用 将形成材料检测加安全评估的完整能力 [2] - 自2024年3月试运行以来 中心已为企业提供检测服务超500批次 服务本土及外省企业 并通过设备有偿共享机制降低中小企业研发成本 [2] - 中心联合高校与企业开展研究 牵头制定4项地方标准 推动6项科研项目立项 为产业质量升级提供技术储备 [3]   标准制定与引领 - 天齐锂业在全球率先提出电池级碳酸锂概念并牵头起草相关行业和国家标准 [4] - 由天齐锂业代表中国参与编制的《锂术语》国际标准将于近期发布 这是中国首次在锂产业领域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 覆盖全产业链术语定义 [4] - 天齐锂业将标准技术要求反哺生产 将电池级碳酸锂纯度提升至99.99%以上 其相关技术荣获国家专利金奖并已推广至10余家企业 [4] - 射洪企业已主导或参与制修订17项国家标准 41项行业标准 形成覆盖锂电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 [5]   品牌建设与产业集聚 - 射洪出台支持政策构建梯度培育体系 天齐锂业成长为全球锂资源开发龙头 形成1加N品牌矩阵 [7] - 通过组织参加国内外展会和举办国际锂电产业大会 提升射洪锂电区域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7] - 2024年射洪集聚锂电相关企业39家 落地项目50个 基础锂盐等产能占全国的4.4% 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8] - 锂电相关技术进入宁德时代 比亚迪供应链 锂电总产值达448.2亿元 占该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5.6% [8]   绿色发展与企业服务 - 射洪创新政企沟通机制 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以提升服务效率和项目落地速度 [7] - 建成全循环产业体系 引入工业互联网实现生产全流程自动化管控 [7] - 四川省首条全流程废旧电池回收线在射洪投入使用 年处理量达2万吨 锂综合回收率超85%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 - 射洪经开区与化工园区分别获得省级和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 并得到1.1869亿元中央专项资金支持 [8]
 秦质新动能 构筑新高地——陕西“质量三强”并举擘画质量发展新篇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2 14:16
 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 - 陕西将质量强省建设纳入全省发展战略核心框架 建立"13742"统筹协调机制 出台66项配套政策文件 [2] - 制定《陕西省质量强企强链强市三年行动方案》 明确育企业 强链条 树县域"三位一体"推进路径 [2] - 全省各市建立质量奖激励措施 奖励总额785万元 [2]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 -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4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企业质量信用指数长期位居全国前列 [2] - 全省26个县(区)入选全国质量强县培育库 5个县(区)跻身西部地区前列 [2]   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 富平县聚焦奶山羊和柿子产业 建成国家羊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具备1663项参数检测能力 [7] - "富平山羊奶"品牌价值达80.08亿元 柿饼产业通过国家标准GB/T 45896—2025实现全链升级 [7] - 洛川县苹果产业创新"1+3+8"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综合产值超150亿元 占全县生产总值47% [8] - 洛川苹果品牌价值883.26亿元 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出口金额占延安市90%以上 [8] - 眉县建成陕西省果蔬及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猕猴桃花粉检验检测资质填补国内空白 [9]   企业质量创新成果 - 中航富士达主导制定14项IEC国际标准 突破欧美企业半世纪行业垄断 [11] - 宝钛集团主导制定钛领域首个国际标准ISO 23515—2022 钛材产量近3年居世界第一 [12] - 隆基绿能近5年研发投入超235亿元 获授权专利3166项 组件产品6年累计出货量全球前二 [12]   产业链质量提升 - 针对26条重点产业链开展"一链一策"质量提升行动 省级重点培育氢能 白酒 羊乳3条产业链 [14] - 氢能产业链建设质量技术创新园总投资超3亿元 立项3项国家标准和14项各类标准 [14] - 羊乳产业链制定28项全链标准 攻克脱盐羊乳清加工技术 使每100克羊奶粉含免疫球蛋白近4克 [15] - 航天发动机产业链供应链质量问题较2023年下降36.6% [15]   质量基础设施 - 建成"秦质享"线上平台整合2255家检验检测机构 33万条标准题录和42条产业链政策标准 [17] - 布局100个线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 实现全省重点园区全覆盖 [17] - 建设12个国家级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6个计量器具新产品型式评价实验室 [17]   质量人才培养 - 累计培养首席质量官3000余人 实现重点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 [13] - 年入企帮扶1000余次 服务1000余家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模式 [13] - 组建70人专家服务团队 2024年开展质量培训157次 培训企业2527家次 [18]   品牌建设成效 - 打造"陕西精品"区域公共品牌 全省40余个品牌价值达2500亿元 [19] - 富平柿饼品牌价值40.25亿元 大荔冬枣品牌价值67.34亿元位列枣类全国第一 [19] - 5个果品位列中国果品品牌价值评估榜单前10 形成19个质量品牌集群 [19]
 质量赋能 产业强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蒙古实践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1 08:48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强区战略实施 -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位推动质量强区建设 制定《质量强区建设纲要》等政策举措 提供制度保障[2] - 设立质量强区建设专项经费 每年财政投入8000万元提升质量基础支撑能力 另投入1000万元开展"蒙"字标认证 覆盖51个旗县 认证产品1374种[2] - 创新"四个一批"产业强县培育模式 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 布局未来产业 23个旗县入选国家级质量强县培育库[2]   乳业全产业链质量提升案例 - 和林格尔县构建"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全产业链质量生态圈 推行数字化质量管控 实现质量问题早发现早处理[3] - 企业承担国家高产奶牛新品种设计项目 自主培育高端种公牛遗传水平达国际领先 实施"鲜奶品质提升"科技项目破解技术难题[3] - 8家企业获"蒙"字标认证 建成31个规模化奶牛牧场 存栏奶牛10.4万头 日处理鲜奶能力近万吨 乳业贡献地区生产总值294.64亿元[3]   葵花籽产业质量基础设施构建 - 五原县拥有全国最大葵花籽交易市场 出台《质量强县工作实施方案》 完善产业链图谱[4] - 搭建"巴质通"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 设立质量技术服务窗口 创新"质量三班"人才培养模式[4] - 国产食葵种子市占率超40% 种植面积8万公顷 年产量2.6亿千克 拥有190余家外贸企业 年出口额42亿元[4]   煤铝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 霍林郭勒市推进绿电替代 2024年底供电量7.6亿千瓦时 其中绿电2.9亿千瓦时 清洁能源占比38%[5] - 完成14台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 污染物排放较国标降低66%-95% 建成9套电解铝烟气排放系统 整体减排90%以上[5] - 重点企业技术攻关推动产品升级至电池铝箔 进入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供应链 附加值达普通铝箔2-3倍 全面达产后年产值200亿元[5]   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创新 - 石拐区建成内蒙古首个大型叶片试验检测平台 满足150米级叶片检测需求 覆盖西北地区服务能力[6] - 突破3类关键参数计量技术 建设风电认证体系 提供年均3次以上培训 建立质量数据库输出技改建议[6] - 集成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平台 动态更新标准政策 打造产业融合型"一站式"服务模式[6]   零碳产业园标准化建设 - 伊金霍洛旗发布《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等地方标准 高起点规划建设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7] - 构建"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 31家规上企业入驻 实现100%绿电供应[7] - 远景动力电池工厂为北方最大单体电池车间 2024年园区工业产值652.9亿元 向千亿级集群目标迈进[7]   民生领域质量提升实践 - 杭锦旗加强农畜产品品牌培育 培育3个地理标志产品 带动产业增收超3亿元[8] - 乌兰浩特市创新药品智慧监管平台 实现药品流通实时监测与风险预警[8][9] - 海勃湾区建成11个服务业标准化试点 元宝山区运用标准化手段提升基层医疗质量[9]   特色文旅与健康产业融合 - 阿巴嘎旗打造"孩子与马"主题文旅综合体 推出马术课程 Mini那达慕等多元服务[10] - 蒙医医院采用"基地+康养"模式 运用马奶疗法接诊调理2000余人[10]   稀土与光伏产业计量体系 - 昆都仑区构建量值溯源体系 覆盖19个领域55项核心参数 新增15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1] - 服务20余家稀土企业 指导光伏企业新建10项计量标准 协助制定7项硅材料技术标准[11] - 2024年区域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300亿元[11]   现代煤化工技术创新 - 乌审旗建成内蒙古首个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中试基地 部署18个战略项目[12] - 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设立质量强旗博士工作站[12] - 综合实力跃升至西部百强县第18位[12]   农业标准化全域覆盖 - 开鲁县创新"标准化+"模式 研制发布185项产业标准覆盖玉米 红干椒等五大产业[13] - 玉米示范基地亩产突破1000千克 最高达1246.65千克 亩均增产超100千克[13] - 红干椒产业带动6万户种植户 产业链就业5万余人 年务工收入3.6亿元[13]   区域品牌矩阵建设 - 土默特右旗培育农产品商标179件 13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4] - 丰镇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 地理标志商标1个 多个品牌畅销国内外[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