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质量强国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钱”途光明,人社部为检测人“正名”了!
仪器信息网· 2025-07-22 16:23
新职业认定意义 - 检验检测管理工程技术人员被列入第七批新职业,标志着中国在质量强国战略和智能制造产业升级中的重要进展 [2] - 该职业设立反映了社会对高质量检测服务的需求增长以及对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重视 [2]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预计未来5年突破5000亿元,行业规模将持续扩张 [3] -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集群区域对高端检测人才需求迫切,尤其在电子电器检测、生物医药检测等领域 [3] - 检验检测作为质量基础设施核心环节,伴随制造业升级和国际贸易深化,行业需求将持续增长 [3] 就业与薪资趋势 - 复合型人才可进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如SGS、华测检测)、企业质检部门、政府监管部门(如市场监管局、海关)等,覆盖制造业、环保、医疗、食品、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3] - 高素质人才缺口显著,从业者整体收入水平提升,具备国际标准认证能力的人才薪资更高 [5][6] 政策与职业发展 - 人社部将制定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建立系统化培训和认证体系,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性 [7] - 职业发展路径清晰,从初级技术岗(质检员、化验员)到中级管理岗(质量主管、实验室主任),再到高级战略决策岗(质量总监、技术专家) [9] - 人才可向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延伸,参与技术研发或管理创新 [9] 教育资源与社会价值 - 高校和职业院校将加强开设"智能检测""质量管理"等课程,地方政府推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11] - 从业者工作直接关系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如食品安全、医疗器械检测),职业成就感和社会价值显著提升 [13]
太重集团以匠心绘就质量新篇章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25 17:17
公司发展 - 公司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将质量强企战略融入改革发展全局,实施"创新驱动、标准引领、品牌赋能"三位一体质量提升工程 [1] - 公司依托"一重点、一中心、多基地"全球创新研发体系,深化市场设计研发一体化运行,研发人员规模达1300人,累计开发543款新产品 [2] - 公司柔性引进171名高端人才,荣获38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85项国家授权专利 [2] 技术创新 - 公司攻克关键技术瓶颈,1300吨桥式起重机入选"重型机械世界之最",露天矿用超大型铲装机器人实现国家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 [2] - 公司高速动车组轮轴制造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推出全球首款25吨甲醇汽车起重机和全国首创"一键操作"铸造起重机 [2] - 多项产品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和"山西精品" [2] 质量管理 - 公司主持修订60多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重塑ISO 9001标准与核电等特色要求的一体化体系,通过86项国际认证 [3] - 推行工艺质量检验一体化,导入卓越绩效管理、六西格玛改进等先进质量工具,实施全流程数字化质量管控 [3] - 建立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体系,带动链上企业建立质量协作机制,培育质量卓越产业集群 [3] 品牌建设 - 公司旗下太重轨道获评"灯塔工厂",在"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中位列山西上榜企业第一名 [4] -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荣获第四届山西省质量奖 [4] - 产品出口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端客车车轮批量供货欧洲市场,工程起重机批量交付海外用户 [4] 战略规划 - 公司将持续发挥双链主作用,以创新打造质量新优势,用匠心铸就品牌新高度,靠品质开拓市场新蓝海 [5] - 公司构建品牌战略管理、核心支撑、推广展示三大体系,坚持"质量就是生命,品质就是人格"的质量理念 [4]
青海省海西州市场监管局开展质量赋能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13 14:32
质量强国战略实施 - 海西州市场监管局围绕质量提升、标准引领、计量服务、认证认可、品牌培育和优化营商环境六大工程部署质量赋能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1] - 目标为服务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一州一特色一品牌" [1] 质量提升工程 - 实施质量强企行动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规上企业覆盖率超50% [1] - 建设盐湖化工检测研究工作室推动钾、锂、镁等产品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1] - 整合80家技术机构和60名专家资源通过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检测、标准、认证等集成服务工业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 [1] 标准引领工程 - 构建盐湖产业全流程标准体系重点推动氢氧化镁、无水氯化镁等产品国家标准制定 [1] - 布局钾盐精细化工、锂盐精深加工等领域国际标准突破全年提供标准查询900项以上 [1] - 对主导制定国际、国家标准的企业给予资金激励力争制修订标准30项参与国际标准1项 [1] 计量服务工程 - 开展流量计在线校准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动企业内部新建2项以上计量标准 [2] - 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100%开展能源计量审查 [2] 认证认可工程 - 推行绿色、有机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年度认证数量增长5% [2] - 州盐化工质检中心完成CNAS和国家检测资质扩项新增工业重质氧化镁等3-5种产品检测资质 [2] 品牌培育工程 - 设立4家商标品牌指导站和2个知识产权维权站组织企业参加"青洽会""钾盐钾肥大会"等品牌推介活动 [2] - 培育"盐桥牌"氯化钾等自主品牌力争盐湖领域高价值专利达60件以上 [2] 优化服务工程 - 开通盐化工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压减企业开办时间 [2] - 实施信用修复行动建立信用修复快速通道助力企业重塑信用 [2] 未来规划 - 通过六大工程协同推进构建覆盖盐湖资源开发全链条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 [3] - 推动盐湖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跃升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质量高地 [3]
津成电缆霍家工业园起火案山西重审,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搜狐网· 2025-06-13 12:25
案件重审背景 - 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法院对天津津成电缆涉及的霍家工业园区火灾案启动重审,该案件被称为"电缆行业质量争议典型案例"[1] - 2020年2月霍家工业园区火灾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后被认定因问题电缆起火引发[2] - 2024年7月一审判决津成公司罚款600万元,生产负责人李庆增判处7年有期徒刑[2] - 2025年2月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并发回重审,理由为原审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2] 涉事企业概况 - 天津津成电缆是行业十强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三年销售额达10亿元[4] - 山西霍家工业集团资产规模30亿元,2022年产值达22亿元,是山西省100强企业[4] 案件核心争议点 - 产品归属关联性存疑:涉案电缆由独立经销商销售,与天津津成无直接隶属关系[5] - 检测程序与标准争议:检测机构未具备司法鉴定资格,检测标准与合同约定冲突[5] - 证据形式争议:50余页指控材料中部分证据取得程序及内容一致性存在问题[6] 行业现状与问题 - 近三年电缆质量引发的安全事故中62%涉及假冒伪劣产品,34%案例为龙头企业被"冒名追责"[6] - 中国电缆企业超7000家,但具备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的企业不足15%[6] - 行业存在"检测标准混乱"和"货源追溯缺失"等问题,标准化建设滞后[6] 行业改进方向 - 推动建立"质量追溯区块链系统"和跨企业假冒产品信息共享平台[7][8] - 参考食品行业"溯源二维码"制度,在电缆产品中植入芯片或区块链溯源标签[8] - 相关部门正制定《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规范》标准[8] 案件影响与意义 - 案件走向将为电缆行业质量治理提供重要司法参考[8] - 案件价值已超越个案本身,成为行业治理的镜鉴[8] - 需要建立更严谨的标准和完善的机制来筑牢质量防线[8]
一诺威:以全员质管,创建高品质全球化品牌
齐鲁晚报网· 2025-05-19 14:35
公司荣誉与评选 - 新华制药、一诺威、华光国瓷入选第二届淄博市质量领军企业,体现其在质量管理、产品创新、市场影响力方面的卓越表现 [1] - 淄博高新区组织"质量领军企业媒体行"活动,展示企业在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领域的成就 [1] 公司概况与产品 - 一诺威成立于2003年,注册地位于淄博高新区,主营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等产品 [1] - 产品应用于轻工、建筑、机械、纺织、冶金、运输、水利、印刷、医疗器械、石化、矿山、体育等多个领域 [1] - 公司聚焦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己二酸下游衍生物三大产业链 [1] 质量管理体系 - 公司提出"零缺陷、零投诉、零退货"的质量目标,以顾客满意为唯一衡量标准 [2] - 通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制度文件及表单记录实现事事有人管、层层有专责的工作模式 [2] - 推行"三不原则"(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 [2] - 形成以"满足顾客需求并超过顾客期望"为核心的全员质量管理模式 [1] 研发与创新 - 公司建设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 [2] - 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2] - 推动聚氨酯产业链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8.57亿元,归母净利润约1.77亿元,均实现同比增长 [3] 发展战略 - 聚焦三大产业链,立足主业,延链发展,横向拓展实现相关产品多元化 [3] - 以技术研发为驱动,延伸上下游产业链,致力成为全球最可信赖的聚氨酯原料供应商 [3] - 2025年计划围绕安全生产、能源管控、设备管理、工艺技术改进等关键节点实现安全零事故、产品零缺陷目标 [4] - 将加大工艺技术革新力度,持续落实精益管理,提升标准化水平 [4] 质量文化建设 - 形成"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质量文化,通过多种渠道向员工贯彻质量文化 [3] - 高层领导通过全员质量大会、有感领导等方式倡导质量文化 [3] - 推行卓越绩效模式,采用激励措施强化质量重点工作方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