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退市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资本市场生态持续优化 重回报声浪越来越响
证券时报· 2025-07-08 02:14
市场生态优化 - 2024年A股市场回购规模突破1600亿元,现金分红总额接近2.4万亿元,退市公司数量创历史新高,显示市场向规范成熟方向发展 [1] - 2015年至2017年A股年回购金额不足100亿元,2024年实施回购公司数量突破2100家,回购金额逾1600亿元,创历史新高 [2][3] - 2024年A股整体分红率达45.04%,创2015年以来新高,股息率连续3年超2.5% [6] 回购制度演变 - 2018年回购政策优化后,实施回购公司数量达747家,回购金额492.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倍和5.66倍 [2] - 2024年市值管理类回购公司数量占比达19.41%,较2015年的11家大幅增长至293家 [3] - 2023年证监会修订回购规则降低门槛,2024年新"国九条"引导回购股份注销 [2] 分红机制强化 - 2015年度A股现金分红总额8322亿元,2024年度增至2.4万亿元,分红公司数量从2000家增至3761家 [5] - 2021-2023年A股分红金额连续三年超过募资总额,2024年该比值达8.08倍 [5] - 2024年超300家公司实施三季度分红,监管鼓励增加分红频次和春节前分红 [7] 减持规范成效 - 2015年重要股东净减持1353.41亿元,2024年降至859亿元,为2015年以来最低 [8][9] - 2024年《减持管理办法》发布后,减持公司数量降至1689家,产业资本增持频次提升 [9] - 2015年以来重要股东净增持超1亿元的公司逾400家,7家公司净增持超百亿元 [9] 退市机制完善 - 2024年退市公司数量达52家创历史新高,交易类退市占比超70% [10] - 2018年和2024年退市新规细化退市情形,新"国九条"强化退市执行力度 [10] - 2024年超20家已退市公司被证监会行政处罚,监管对退市公司保持高压态势 [11]
*ST九有退市与造假“双响炮”:监管重拳击穿四年造假迷雾
新浪证券· 2025-06-18 18:11
退市与财务造假 - 公司被上交所终止上市并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罚款金额超3600万元 创近年A股财务造假处罚新高 [1] - 2020年通过无偿受让关联方亳州纵翔90%股权 将本应计入资本公积的6397万元违规计入营业外收入 虚增利润占比高达471.03% 扭转当年账面亏损为盈利 [2] - 2021至2023年子公司通过虚构互联网信息服务及公关营销业务 累计虚增营收超3.5亿元 虚增利润总额逾3400万元 形成完整造假产业链 [2] - 造假行为覆盖公司转型关键期 从纸业到营销服务再到化妆品销售 利用新兴行业监管盲区粉饰报表 [2] 监管与审计问题 - 2024年4月国务院"新国九条"强化退市执行与财务造假打击力度 [2] - 公司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非标审计结论 暴露财报可信度崩塌 [2] - 审计机构指出公司内部控制失效 关联交易隐匿 资产权属存疑等问题交织 导致财务数据失去核查基础 [2] 责任追究与投资者救济 - 原实控人李明被处以1500万元罚款及10年市场禁入 财务总监金铉玉等8名责任人面临50万至300万元不等罚单 [3] - 2021年4月28日至2024年12月19日期间买入且持有亏损的投资者可通过诉讼索赔投资差额损失 [3] - 多家律所已启动集体诉讼程序 体现A股市场追偿体系日趋成熟 [3] 行业影响与监管趋势 - 2025年沪市另三家退市公司ST鹏博 *ST龙宇等因类似问题被立案 反映退市新规对"壳公司"清退加速 [4] - 监管科技应用压缩造假空间 本案采用微信聊天记录 银行流水等非传统证据 大数据追踪成为穿透复杂交易结构的利器 [4]
人民币的最大机遇期,来了
和讯· 2025-06-11 17:50
全球资本市场转折 - 美元指数跌破100关口创2023年以来新低 美债遭遇2001年以来最严重抛售潮 美元资产面临历史性信任危机 [1][2] - 全球资本分配逻辑面临重塑 A股与港股处于历史底部区域 迎来估值纠偏关键时点 [1] - 人民币国际化处于两年黄金窗口期 需加快突破性进展以确立全球安全资产中心地位 [1][3][5] 美元体系挑战与替代选择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持续攀升 资金出逃迹象显著 市场重新审视美元体系韧性 [2] - 黄金价格屡创新高反映美元信用风险 但无法承载全球流动性需求 [2][3] - 国际投资者转向人民币资产 中国海外发行债券广受青睐 [4]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 - 需优化外汇管理政策 简化交易流程 明确规则以提升外资进出便利性 [5] - 需扩大人民币锚定安全资产规模 如REITs当前仅两千多亿元且存在制度障碍 [5] - 需降低外资交易成本 包括时间与资金成本 增强长期持有意愿 [5] A股制度性短板 - 沪深300市盈率12.7倍不足标普500一半 外资持股占比仅2.9%与经济地位错配 [6] - 注册制暴露执业质量与退市机制问题 需强化审计监管与财务造假打击力度 [6][7][9] - 退市机制过度依赖财务指标 并购重组占比极低 美国市场70-80%退市通过并购实现 [7][8] 资本市场改革方向 - 需培育市场化退出路径 支持兼并重组整合存量企业资源 [7][8] - 完善国有资产交易定价机制 避免行政化整合 遵循产业逻辑 [8] - 需提高违法成本构建不敢造假生态 渐进式改革适配本土市场特性 [9]
吴晓求:资本市场不允许任何一家公司欺诈上市
新京报· 2025-04-23 17:51
资本市场本质与制度建设 - 资本市场的核心是透明、公平和法治,缺乏严密制度设计和法律威慑会导致欺诈上市、财务造假等乱象,进而破坏投资者信心[1][3] - 市场透明度是投资价值的基础,任何作假行为(如一颗老鼠屎)都会破坏整体生态,不能因"大部分公司好"而容忍少数违规[4][8] - 资本市场的风险收益应来自企业成长性和科技创新能力,而非价格波动,上市公司竞争力需建立在真实合规的财务信息上[4] 中介机构责任与监管漏洞 - 中介机构本应履行"排雷"职责,但实践中存在协助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行为,严重破坏市场透明度[4][9] - 历史惩处以行政处罚为主,缺乏法律震慑力,导致财务造假屡禁不绝,需借鉴美国安然事件后的高额罚款和刑事责任机制[6][9] 退市机制与投资者保护 - 退市不能简单作为惩罚手段,需同步建立投资者赔偿制度,尤其保护中小投资者在虚假财报误导下的损失[6][12] - 退市改革需形成"严惩违规-赔偿损失-司法救济-中介追责"的闭环,否则可能加剧投资者信心流失[12] 法治建设与系统性改革 - 需实行"倾家荡产、牢底坐穿"式严刑峻法,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连带追责,建立赔偿与协调诉讼机制[6][9] - 当前制度设计过于偏向融资方,忽视投资者保护,未来需平衡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资金流动性保障和法治体系完善[6][7] - 规则公平是结果公平的前提,需在透明度、公开性、公平性上系统性改革,才能推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