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回购

搜索文档
茅台,“抄底”
中国基金报· 2025-08-05 11:41
市场认为,贵州茅台回购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白酒行业仍在调整期,面临产能过剩、库存高企、价格倒挂等问题;二是新"国九条"明确 提出引导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后依法注销,展现监管层对资本市场的关注和重视,提振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酒类行情监测平台"今日酒价"上的批发参考价显示,8月4日,茅台生肖蛇酒原箱报2000元/瓶,较上一日上涨5元,重回2000元/瓶关口。 消息面上,7月以来,"茅台酱香·万家共享"开始在全国范围陆续上线美团闪购,近期将加速入驻。据媒体报道,美团闪购平台内的"茅台酱香· 万家共享"系茅台官方授权店。目前全国多地均已有"茅台酱香·万家共享"店铺在线营业。 中国基金报记者查询北京地区美团闪购后发现,一家名为"茅台酱香·万家共享"的商家在售茅台多个系列产品。店铺显示配送方式为美团专 送,平均配送时间仅在25分钟以内。 贵州茅台发布公告,截至2025年7月底,贵州茅台已累计回购超过53亿元,用"真金白银"大手笔"抄底",向市场传递信心,稳定股价预期。 今年以来,贵州茅台股价跌5.06%,最低价下探至1373.1元/股,现报1419元/股。 蛇茅原箱重回2000元/瓶 8月4日,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 ...
茅台,“抄底”!
中国基金报· 2025-08-05 10:48
贵州茅台回购动态 - 公司累计回购金额达53亿元 回购股份345 17万股 占总股本0 2748% 最高购买价1639 99元/股 最低1408 29元/股 [5] - 2025年7月单月回购69 600股 支付金额9993 17万元 最高价1449 42元/股 最低1418 06元/股 [5] - 今年以来股价下跌5 06% 最低探至1373 1元/股 当前报1419元/股 [2] 产品价格与渠道拓展 - 茅台生肖蛇酒原箱批发价重回2000元/瓶 单日上涨5元 [4][6] - 公司加速布局线上渠道 "茅台酱香·万家共享"入驻美团闪购 全国多地已上线 平均配送时间25分钟内 [6] 白酒行业现状与估值 - 行业面临产能过剩 库存高企 价格倒挂等问题 处于调整期 [6] - 食品饮料板块估值13 93倍 白酒估值11 98倍 均处于十年低位 [8] - 中信证券预计行业收入增速2%-5% 龙头酒企通过渠道调整有望抓住消费回暖机会 [8] - 华鑫证券指出酒企积极应对去库存周期 贵州茅台批价企稳 二季度业绩预期已提前释放 [8]
东方财富上周获融资资金“加仓”超93亿元丨资金流向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4 10:31
证券市场回顾 - 上证综指周内上涨1.09%收于3510.18点最高3555.22点 [1] - 深证成指周内上涨1.78%收于10696.1点最高10757.24点 [1] - 创业板指周内上涨2.36%收于2207.1点最高2223.31点 [1] - 纳斯达克综指下跌0.08%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1.02%标普500下跌0.31% [1] - 恒生指数上涨0.93%日经225指数下跌0.61% [1] 新股申购情况 - 上周有1只新股发行华电新能(600930.SH)中购日期为20250707 [2] 融资融券情况 - 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为18698.91亿元较前一周增加228.3亿元 [3] - 沪市两融余额9469.95亿元增加121.87亿元深市两融余额9228.96亿元增加106.43亿元 [3] - 融资买入额前三个股为东方财富(93.56亿元)胜宏科技(50.39亿元)中际旭创(47.9亿元) [4] 基金发行情况 - 上周有17只新基金发行包括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等 [5] - 基金公司包括华夏广发博时华富国泰富国大成鹏华东海长盛等 [6] 上市公司回购金额 - 上周共有23条开始执行回购公告执行金额最多为ST会动(22813504.56元) [7] - 回购金额前三行业为国防军工(23.6%)电子(21.5%)汽车(13.9%) [8]
资本市场生态持续优化 重回报声浪越来越响
证券时报· 2025-07-08 02:14
市场生态优化 - 2024年A股市场回购规模突破1600亿元,现金分红总额接近2.4万亿元,退市公司数量创历史新高,显示市场向规范成熟方向发展 [1] - 2015年至2017年A股年回购金额不足100亿元,2024年实施回购公司数量突破2100家,回购金额逾1600亿元,创历史新高 [2][3] - 2024年A股整体分红率达45.04%,创2015年以来新高,股息率连续3年超2.5% [6] 回购制度演变 - 2018年回购政策优化后,实施回购公司数量达747家,回购金额492.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倍和5.66倍 [2] - 2024年市值管理类回购公司数量占比达19.41%,较2015年的11家大幅增长至293家 [3] - 2023年证监会修订回购规则降低门槛,2024年新"国九条"引导回购股份注销 [2] 分红机制强化 - 2015年度A股现金分红总额8322亿元,2024年度增至2.4万亿元,分红公司数量从2000家增至3761家 [5] - 2021-2023年A股分红金额连续三年超过募资总额,2024年该比值达8.08倍 [5] - 2024年超300家公司实施三季度分红,监管鼓励增加分红频次和春节前分红 [7] 减持规范成效 - 2015年重要股东净减持1353.41亿元,2024年降至859亿元,为2015年以来最低 [8][9] - 2024年《减持管理办法》发布后,减持公司数量降至1689家,产业资本增持频次提升 [9] - 2015年以来重要股东净增持超1亿元的公司逾400家,7家公司净增持超百亿元 [9] 退市机制完善 - 2024年退市公司数量达52家创历史新高,交易类退市占比超70% [10] - 2018年和2024年退市新规细化退市情形,新"国九条"强化退市执行力度 [10] - 2024年超20家已退市公司被证监会行政处罚,监管对退市公司保持高压态势 [11]
★密集官宣 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计划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5
科创板公司回购动态 - 广大特材董事长提议使用2亿元至4亿元专项贷款及自筹资金回购A股股票 回购股份拟用于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或可转债转换 [1] - 华海清科董事长提议使用5000万元至1亿元超募资金及自有资金实施回购 回购股份拟用于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或注销 [1] - 颀中科技总经理提议以7500万元至1.5亿元资金实施回购 资金来源包括超募资金、自有资金及专项贷款 回购用途为员工股权激励或持股计划 [1] - 成大生物董事长提议以1000万元至2000万元回购股份 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1] 主板公司回购进展 - 美的集团首次实施回购方案 回购207.81万股占总股本0.0271% 成交价72.02-72.89元/股 总金额1.5亿元 公司计划以50-100亿元继续实施回购 [2] - 腾讯控股斥资5亿港元回购98万股 每股价格507-514港元 [2] - 中航光电首次回购99.78万股占总股本0.0471% 成交价37.79-38.04元/股 总金额3781.35万元 [2] 行业回购数据 - 2023年上市公司累计实施回购717.1亿元 其中9家公司回购金额超10亿元 [2] - 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贷款上限达1317.85亿元 为增持回购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2]
港股市场回购统计周报-20250623
浙商国际金融控股· 2025-06-23 19:05
市场整体情况 - 本周回购市场热度较上周改善,回购公司数量从53家升至55家,总回购金额从39.6亿港元升至66.1亿港元[12] 回购金额前十公司 - 腾讯控股回购25.0亿港元,周大福回购15.7亿港元,友邦保险回购11.5亿港元,分别位列前三[11][12] 行业分布情况 - 回购金额集中在信息技术、金融和可选消费行业,受腾讯控股、周大福、友邦保险大幅回购推动[15] - 回购公司数量上,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行业最多,各12家,可选消费行业9家排第二,工业行业6家排第三[15] 公司回购定义与意义 - 上市公司用现金从二级市场购回一定数额股票,可注销或用于股权激励[24] - 大规模回购潮常发生在熊市,意味着公司认为股价低于内在价值,向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24] 回购数据指导意义 - 港股市场自2008年以来经历五轮回购潮,均在熊市发生,随后伴随上涨行情[24]
东方财富、江淮汽车上周获融资资金买入均超50亿元丨资金流向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11:31
证券市场回顾 - 上证综指周内下跌0.25%收于3377.0点,最高3413.51点 [1] - 深证成指周内下跌0.6%收于10122.11点,最高10295.4点 [1] - 创业板指周内上涨0.22%收于2043.82点,最高2076.91点 [1] - 纳斯达克综指下跌0.63%,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1.32%,标普500下跌0.39% [1] - 恒生指数上涨0.42%,日经225指数上涨0.25% [1] 新股申购情况 - 上周有2只新股发行:新恒汇(301678.SZ)和另一只未披露名称的股票(603400.SH) [2] 融资融券情况 - 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为18112.55亿元,较前一周增加80.66亿元 [3] - 沪市两融余额9216.72亿元,增加58.06亿元;深市两融余额8895.83亿元,增加22.6亿元 [3] - 融资买入额前三个股:东方财富(59.93亿元)、江淮汽车(54.81亿元)、中际旭创(40.33亿元) [4] - 融资买入前十个股所属行业包括非银金融、汽车、通信、电子、计算机、食品饮料 [4] 基金发行情况 - 上周发行7只新基金,包括混合型、债券型、ETF联接等类型 [5] - 涉及基金公司包括平安、泰信、博时、广发、东海等 [5] 上市公司回购金额 - 上周共20条回购公告,金额最高5家公司:公牛集团(1967万元)、上海电气(1177万元)、双塔食品(1056万元)、健友股份(1022万元)、入亿时变(943万元) [6][7] - 回购金额最高3个行业:轻工制造、电子、电力设备 [7]
中际旭创等多股上周获融资资金买入额超20亿元丨资金流向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11:28
证券市场回顾 - 上证综指周内上涨1.13%,收于3385.36点,最高3391.45点 [1] - 深证成指周内上涨1.42%,收于10183.7点,最高10223.56点 [1] - 创业板指周内上涨2.32%,收于2039.44点,最高2053.56点 [1] - 纳斯达克综指上涨2.18%,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1.17%,标普500上涨1.5% [1] - 恒生指数上涨2.16%,日经225指数下跌0.59% [1] 新股申购情况 - 上周有1只新股发行,股票代码603382.SH,股票简称海阳科技,申购日期20250603 [2] 融资融券情况 - 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为18031.89亿元,其中融资余额17910.03亿元,融券余额121.86亿元 [3] - 两市融资融券余额较前一周增加76.38亿元 [3] - 沪市两融余额为9158.66亿元,较前一周增加26.18亿元 [3] - 深市两融余额8873.23亿元,较前一周增加50.21亿元 [3] - 上周两市共有3408只个股有融资资金买入,23只个股买入金额超10亿元 [3] - 东方财富、中际旭创、四方精创融资买入金额排名前三,分别为28.21亿元、26.46亿元、24.72亿元 [3] 基金发行情况 - 上周有15只新基金发行,包括嘉合磐恒债券D、平安创业板ETF联接E、金信民达纯债E等 [5][6] 上市公司回购金额 - 上周共有11条开始执行回购公告 [7] - 执行金额最多的5家公司为蜀道装备、同和药业、山推股份、万华化学、梦百合 [7] - 回购金额最高的3个行业为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基础化工 [7]
回购进展回头看!有券商迅速推进已达标
券商中国· 2025-06-05 07:20
回购潮背景与规模 - 2025年4月A股出现回购潮,241家公司发布回购预案,较3月的44家增长逾4倍 [2] - 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735.25亿元,环比增加257.14% [2] - 触发因素包括市场波动、政策支持(如回购增持再贷款)及美国"对等关税"影响 [2] 券商回购进展 快速推进案例 - **国泰海通证券**:4月9日通过10-20亿元回购方案,截至5月31日累计回购3248.8万股(占总股本0.18%),支付5.57亿元 [3] - **东方证券**:5月6日启动2.5-5亿元回购计划,截至5月31日已回购2.4亿元,接近下限目标 [3] - **国金证券**:4月8日公告0.5-1亿元回购计划,截至5月31日完成675.11万股回购,支付5573.38万元 [3] 进展缓慢案例 - **国投资本**:4月9日通过2-4亿元回购议案,截至5月31日未实施回购 [4] - **中泰证券**:4月30日提议3-5亿元回购计划,截至5月末未实施,但实施期限为5月27日至8月26日 [5] 政策与市场影响 - 监管要求上市公司杜绝"忽悠式回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维护市场秩序 [6] - 分析师认为回购行为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改善投资者情绪,并推动价值投资理念 [6]
5月百余A股公司兑现回购承诺,多家“顶格”实施
第一财经· 2025-06-04 18:48
上市公司回购动态 - 5月超过60家A股公司披露回购预案,包括中国交建、红塔证券等央国企和金融机构 [1] - 近150家公司于5月实施股份回购,涉及伊利股份、恒瑞医药等行业龙头 [1] - 宁德时代拟回购金额达40亿元至80亿元,徐工机械、美的集团拟回购金额均超过10亿元 [2] - 华工科技4月25日至月底累计回购股份980万股,成交金额3.95亿元 [3] - 财通证券历时一个多月完成回购,累计回购4074.2万股,对应金额近3亿元 [4] - 德赛西威、科华控股等公司前两个月披露回购预案并实施完成 [5] 新增回购计划 - 5月至今70余家A股公司披露回购预案,端午假期后固德威、岩山科技等多家公司新增披露 [6] - 12家公司拟回购金额下限过亿元,包括兆讯传媒、海兴电力等 [6] - 宝丰能源拟回购10亿元至20亿元,中国交建和思源电气分别拟回购5亿元至10亿元、3亿元至5亿元 [7] - 长虹集团旗下四川长虹拟回购2.5亿元至3亿元,长虹华意和长虹美菱分别拟回购1.5亿元至3亿元 [7] 回购资金来源 - 部分上市公司拟回购或增持的资金超八成来自专项贷款,部分接近九成 [1][8] - 嘉化能源拟回购4亿元至6亿元,其中九成资金来自专项贷款 [8] - 岩山科技拟回购4000万元至6000万元,专项贷款占比约83% [8] - 阳谷华泰拟回购5000万元至1亿元,专项贷款不超过9000万元 [8] 政策支持 - 4月至今A股公司披露210份"回购增持贷"公告,贷款金额上限合计超436亿元 [8] - 专项再贷款利率低至2%,显著低于多数上市公司平均股息率 [9] - 央行将5000亿元互换便利和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达到8000亿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