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据解读

搜索文档
4月金融数据解读与银行股投资
2025-05-14 23:19
纪要涉及的行业 银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四月金融数据特点**:M2 增速 8%,较三月提高 1 个百分点,受基数效应影响后续将平复;M1 增速 1.5%,较三月降 0.1 个百分点,统计口径调整后增速偏弱;新增人民币贷款 2800 亿元,同比少增 4500 亿元,贷款增速降至 7.2%;社会融资规模 1.16 万亿,同比多增 1.2 万亿,社融增速从 8.4%升至 8.7%,信贷和社融增速差拉大至 1.5 个百分点[2]。 - **四月“小月更小”原因**:一是三月信贷冲量致四月回撤;二是未安排月末冲量防资金空转;三是债务置换影响,四月债务置换规模 5000 亿,还原后贷款增速超 8%,一季度总规模 2.1 万亿,加上四月对公端债务置换使四月贷款增量与去年同期大体相当,且票据贴现 8300 亿元同比持平,但对公中长期贷款数据差[3]。 - **信用活动及总需求状况**:社融与信贷存在“三重矛盾”,即信贷放缓与社融加快、对公有贷无存与零售有存无贷、银行资产投放稳定与负债增长乏力;政府和准政府部门主导融资占新增信用 80%,财政发力拉动需求,但私人部门投资和消费待修复[4]。 - **货币政策对银行业经营影响**:降准降息后不同类型银行贷款增长有差异,一季度国有大行增长 4.7 个百分点,城商行增长 6.7 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不到 3 个百分点;大型银行通过银政类融资平台稳定投放,部分银行信贷投放乏力;对公信贷定价稳定,零售按揭定价反弹但整体偏低,反映供需矛盾升级和居民需求萎缩[5][6]。 - **银行股投资看法**:近期银行股涨势凌厉,原因是政策重视净息差,一季度息差收窄后将受制度保护;应关注央行稳定信贷投放、防资金空转,重视存量信贷盘活效率及价格体系反映的供需关系变化[7]。 - **稳定信用活动和信贷投放措施**:刺激总需求,短期以财政主导投资为主,关注新型政策性工具设立解决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系统性压降银行体系负债成本,通过负债定价决定银行扩表能力[8]。 - **货币政策执行情况**:逆周期加码但结构性选择大于总量,强调精准支持非大水漫灌;结构性货币工具加量降准,总量工具使用需其他基础货币投放渠道配合,买断式回购再度加量概率不大;政策利率降息克制,兼顾金融稳定[9]。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降息看法**:降息 25 个 BP 幅度不大,激励度不够,有降价空间,尤其对房地产相关工具,期待央行提供超长期限低息资金;OMO - LPR 联动机制下调 10 个 BP 影响大,预计 LPR 报价平行下调,将激发银行下调定期存款利率[10]。 - **防范资金空转下负债定价问题**:银行体系息差收窄、贷款定价走低与负债成本高矛盾突出,中小银行综合负债成本高,需改善负债成本遏制息差收窄,推动债券市场收益率下行,否则扩表速度慢[11][12]。 - **控制负债成本措施**:观察工行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后利率自律机制上限是否同步下调;强化对中小银行外部监管;统筹考虑特定领域高成本主动型一般负担用金融债置换问题[13]。 - **银行股近期上涨原因**:美国征关税后汇率上升,汇金增持,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推动上市公司稳定股价,沪深 300 从低点上涨不到 10%,银行板块涨 11%,H 股银行涨 16%[14]。 - **银行股上涨驱动因素**:持有可转债银行因可转债转股诉求表现亮眼;区域性小银行和城投业务占比大的银行因与政府合作好、一季度业绩匹配表现强;未注资大型银行因注资后盈利负增长受压制;投资者对中小型银行有兴趣,机构和产业资本投资追求收益;5 月 7 日后公募基金考核机制有影响;目前未到看空银行股时候,市场情绪可推动,银行股与经济预期相关,投资者可择股[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新型政策性工具虽在政治局会议和发改委新闻发布会提及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问题,但金融部门发布会未提及,后续是否落地待观察,是稳增长重要观测点[8]。
居民扩表暂弱——2025年4月金融数据解读【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5-14 22:48
社融与信贷 - 2025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6万亿元,同比多增额扩大至1.2万亿元,主要支撑项为政府债券(净融资9729亿元,同比多增1.07万亿元)、未贴现承兑汇票(同比少减1696亿元)和企业债券(净融资2340亿元,同比多增633亿元)[3] - 人民币贷款同比由多增转为少增2465亿元,其中企业贷款增加6100亿元(票据融资贡献8341亿元,同比少增40亿元),居民贷款减少5216亿元(短贷和中长贷分别减少4019亿元和1231亿元)[8] - 社融存量增速升至8.7%,剔除政府债券后增速亦小幅回升[7] 货币供应量 - M2同比增速反弹1个百分点至8%,主要受低基数效应影响(去年同期因"手工补息"整顿导致存款转移),但两年年均增速微降[1][7] - M1增速小幅下行0.1个百分点至1.5%,反映企业投融资意愿不足及地产销售低迷,M2与M1增速差扩大至6.5%[1][7] - 财政性存款同比多增2729亿元,居民/企业存款分别同比少减4600亿元和5428亿元[7] 行业影响因素 - 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外贸企业信用扩张放缓,叠加地方债务置换对信贷的替代效应(4月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规模降至2617亿元)[1] - 有效融资需求未实质性转暖,部分贷款需求或已在3月集中释放[1] - 美国大幅降低对华关税及降准降息政策或边际修复企业投融资意愿,但居民扩表意愿仍弱(居民短贷同比多减501亿元,中长贷同比少减435亿元)[2][8]
融资需求初现改善——2025年3月金融数据解读【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4-13 22:42
文章核心观点 - 3月金融数据出现积极变化,实体融资需求改善,政府债和信贷支撑社融,居民中长贷同比转为多增,M1增速反弹,社融增速续升;4月资金面压力趋于减轻,降准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出台概率较大 [1] 分组1:社融情况 - 2025年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万亿元,同比多增额扩大至1.1万亿元,政府债券和人民币贷款是同比多增主要贡献 [3] - 3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略降至1.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仍显著高出1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8万亿元,同比由少增转为多增5358亿元 [3] - 3月委托贷款同比由多减转为少减299亿元,未贴现承兑汇票同比由少减转为多增81亿元,信托贷款同比少增额收窄至443亿元 [3] - 3月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回落至 -905亿元,同比由多增转为少增5142亿元,境内股票融资同比由少增转为多增186亿元 [3] 分组2:新增人民币贷款情况 - 2025年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64万亿元,同比由少增转为多增5500亿元 [5] - 3月居民部门贷款增加9853亿元,同比由少减转为多增447亿元,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4841亿元、5047亿元,居民短贷同比由少减转为少增67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由多减转为多增531亿元 [5] - 3月企业部门贷款增加2.84万亿元,企业短贷和中长贷是主要贡献,同比由少增转为多增5000亿元;企业短贷同比由少增转为多增4600亿元,企业中长贷同比少增额缩小至200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986亿元,同比少减514亿元 [5] 分组3:M1、M2及社融存量增速情况 - 2025年3月M2同比增速稳定在7%,3月财政性存款减少7710亿元,同比多减49亿元;居民部门存款增加3.1万亿元,同比由少增转为多增2600亿元;企业部门存款增加2.84万亿元,同比由少减转为多增7675亿元 [7] - 3月份新口径M1增速显著反弹至1.6%,较上月回升1.5个百分点,M2与M1同比增速之差收窄至5.4%,资金活性有所好转 [7] - 3月末社融存量增速延续上行至8.4%,但剔除政府债券影响后的社融增速较上月继续回落 [7] 分组4:融资需求改善原因及后续展望 - 融资需求改善原因包括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景气度恢复向好带动企业融资需求回暖、3月新房和二手房销售双双改善使居民中长贷同步好转、3月特殊再融资债发行环比减少使化债对信贷拖累减弱、财政开支强度加大及政府债资金进入拨付和使用阶段 [1] - 4月政府债发行节奏放缓,叠加信贷投放或季节性回落,资金面压力趋于减轻;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大且当前经济压力尚未完全体现之前,降准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出台概率较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