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需求

搜索文档
【东兴银行】社融过峰,信贷偏弱——8月社融金融数据点评
新浪财经· 2025-09-15 17:19
社融与信贷数据表现 - 8月末存量社融同比增长8.8% 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 单月新增2.57万亿元 同比少增4630亿元 [1] - 政府债券净融资1.37万亿元 占新增社融53% 同比少增2519亿元 支撑力度边际回落 [1] - 人民币贷款新增6233亿元 同比少增4178亿元 表外融资新增2158亿元 同比多增998亿元 [1] 企业贷款结构变化 - 非金融企业贷款新增5900亿元 同比少增2500亿元 [1] - 企业一般贷款(短贷+中长贷)合计新增5400亿元 同比多增2400亿元 [1] - 企业短期贷款新增700亿元 同比多增2600亿元 中长期贷款新增4700亿元 同比少增200亿元 [1] - 票据贴现新增531亿元 同比少增4920亿元 冲量力度显著减小 [1] 居民信贷需求状况 - 居民贷款新增303亿元 同比少增1597亿元 [2] - 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200亿元 同比少增1000亿元 短期贷款新增105亿元 同比少增611亿元 [2] - 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 环比持平 [2] 货币供应与存款结构 - M1同比增长6.0% 环比提升0.4个百分点 M2同比增长8.8% 环比持平 [3] - 人民币存款新增2.06万亿元 同比少增1600亿元 [3] - 居民存款新增1100亿元 同比少增6000亿元 企业存款新增2997亿元 同比少增503亿元 [3] -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新增1.18万亿元 同比多增5500亿元 显示存款持续向非银领域转移 [3] 利率定价趋势 - 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 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2] - 贷款利率下行趋势趋缓 银行信贷投放逐步淡化规模情结 注重量价平衡 [2][4] 行业配置展望 - 银行板块配置价值突出 高股息和业绩稳定优势在资产荒环境下凸显 [4] - 保险资管 理财公司及主动管理型基金预计加大银行板块配置 [4] - 优质中小银行具备区位优势和业绩释放空间 低估值股份行风险持续出清 [4] - 国有大行经营韧性更强 具备可持续盈利和分红能力 区域龙头银行受益于集中度提升 [4]
债市周周谈:8月金融数据的几个信号及超长信用债看法
2025-09-15 09:49
债市周周谈:8 月金融数据的几个信号及超长信用债看法 20250914 摘要 中国信贷需求已从额度不足转为需求低迷,2025 年新增贷款预计不足 17 万亿,远低于 2022 年的 23 万亿,表明信贷增速和增量均在下降, 对经济增长构成挑战。 8 月个人贷款总增量仅 303 亿元,同比明显少增,反映房地产市场持续 低迷,北京二手房价下跌,按揭贷款略微负增长,未来几年按揭贷款余 额可能持续下降。 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企业信贷需求疲软。企业存款与贷款差额扩大至 60 多万亿,表明城投公司大量借款,而市场化企业融资需求不足,制造 业龙头企业倾向于金融投资而非实业投资。 银行通过票据贴现和超短期贷款操纵信贷数据以应对规模考核,但这种 操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只能暂时缓解问题。 居民主动去杠杆化趋势明显,储蓄增加,借款减少。个人贷款余额与存 款余额比值大幅下降,消费意愿低迷,企业盈利能力恶化,企业融资利 率下降未能改善盈利。 Q&A 8 月份的金融数据有哪些主要特征? 8 月份的金融数据延续了 7 月份的特征,整体表现不佳。尽管有些人认为 8 月 份的数据结构有所改善,但实际上,这些数据是银行在央行窗 ...
8月金融数据点评:资金延续活化,但信贷仍弱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4 15:43
核心观点 - 2025年8月金融数据显示实体部门信贷需求疲弱 社融同比增速下降至8.8% 但资金活化趋势延续 M1-M2剪刀差收窄至2022年以来低位 债市仍面临交易结构压力和资金分流风险 维持谨慎判断 [1][2][5] 社融与信贷表现 - 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0.59万亿元 较2024年同期0.9万亿元减少34.4% 新增社融2.57万亿元 较2024年同期3.03万亿元下降15.2% 社融同比增速从7月9.0%降至8.8% [2] - 政府债净融资1.33万亿元继续支撑社融 但低于2024年同期1.84万亿元 受高基数影响 [3] - 企业新增长贷疲弱 短贷回暖 票据融资受票贴利率回升压制 短期融资需求整体处于低位 [3] - 居民中长贷未见明显改善 尽管核心一线城市放松限购政策 受地产成交周期和库存价格因素制约 [3] 资金流动与存款结构 - 非银存款持续高增 住户存款回落 理财规模反季节性下降 主因现金管理类产品赎回 反映居民广义存款持续向权益市场转移 [3] - M2同比维持8.8% M1同比增速抬升使M1-M2剪刀差收窄至2022年以来历史低位 [4] - 财政存款处于季节性低位 显示财政对实体部门净支出力度较大 [4] 债市评估与展望 - 债市压力部分释放 但需关注存单价格未缓和 保险配置盘买入长久期利率债力度弱于一季度 信用利差走阔等信号 [5] - 交易拥挤度未完全回落 配置盘进场不明显 股市分流资金等因素持续 中短端品种相对稳健 [5] 数据相关性变化 - 2023年以来M1-M2剪刀差与制造业PMI、工业增加值等经济指标相关性转弱 甚至出现负相关 货币指标与经济活动关联度下降 [4]
2025年8月金融数据点评:如何解读8月金融数据?
华源证券· 2025-09-14 11: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阶段性全面看多债市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8月新增贷款同比明显少增,信贷需求持续偏弱,9月银行或推高贷款余额数据,10月新增贷款可能很低;近几年个人去杠杆、企业加杠杆,企业债务压力上升;8月M2增速环比持平,M1增速环比回升,预计四季度M1增速回落;社融增速或已阶段性见顶,未来几个月或明显回落;当前阶段性看多债市,预计下半年10Y国债收益率1.6%-1.8%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信贷情况 - 8月新增贷款5900亿元,同比少增3100亿,个贷、对公短贷、对公中长期、票据融资分别为+303亿、+700亿、+4700亿、+531亿,制造业、地产、基建因素致信贷需求或长期偏弱 [2] - 9月银行冲信贷规模动力强,信贷需求低迷下或推高贷款余额数据,10月新增贷款可能很低 [2] 个人与企业杠杆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末,个人贷款/存款余额比值52.7%,较2022年5月末降17.6个百分点,近3年住户持续主动去杠杆 [2] - 2021年以来,个人存款与贷款差额走高,对公走低,反映住户消费低迷、倾向储蓄,企业盈利堪忧 [2] M1与M2情况 - 央行2025年1月启用新口径M1,截至8月末余额111.2万亿元,较年初降769亿,年初以来增速回升因同比基数走低,预计四季度回落 [2] - 8月份M2增速8.8%,环比持平 [2] 社融情况 - 8月社融增量2.57万亿,同比少增0.46万亿,少增来自信贷及政府债券净融资,8月末社融增速8.8%,较上月末降0.2个百分点 [2] - 预计2025年新增贷款同比少增,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扩大,社融同比多增,增速先回升后回落,年末或到8.1%左右,社融增速或7月阶段性见顶 [2] 债市情况 - 2025年债市缺趋势性行情,需做对波段,未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随银行计息负债成本下降震荡下行,当前10Y政府债券对银行自营有配置价值 [2] - 预计下半年10Y国债收益率1.6%-1.8%,当前阶段性看多债市,Q3股市上涨致债市调整后将重回基本面及资金面定价,低利率时代需降低纯债投资收益预期 [2]
中国银河证券:7月社融延续同比多增 非银存款大幅多增
智通财经网· 2025-08-15 10:23
社融增长结构 - 7月新增社融1.16万亿元 同比多增3864亿元 社融存量同比增长9% 增速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 政府债为主要拉动因素 [1] - 新增政府债1.24万亿元 同比多增5559亿元 政府债发行规模2.44万亿元 同比多增7328亿元 [2] - 企业债增加2791亿元 同比多增755亿元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05亿元 同比多增274亿元 [2] 信贷表现 - 人民币贷款减少4263亿元 同比多减3455亿元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减少500亿元 同比多减3100亿元 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 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2][3] - 居民部门贷款减少4893亿元 同比多减2793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827亿元 同比多减1671亿元 中长期贷款减少1100亿元 同比多减1200亿元 [3] - 企业部门贷款增加600亿元 同比少增700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500亿元 中长期贷款减少2600亿元 同比多减3900亿元 票据融资增加8711亿元 同比多增3125亿元 [3] 货币供应与存款变动 - M1同比增长5.6% 环比上升1个百分点 M2同比增长8.8% 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 M1-M2剪刀差为-3.2% 环比收窄0.5个百分点 [4] -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加5000亿元 同比多增1.3万亿元 存款同比增长8.7% 增速环比提升0.4个百分点 [4] - 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同比多减7800亿元 企业存款减少1.46万亿元 同比少减3209亿元 财政存款增加7700亿元 同比多增1247亿元 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4] 市场与政策因素 - 非银存款高增与资本市场活跃相关 7月上证指数上涨3.74% 全市场成交额24万亿元 环比增长46.59% 换手率环比提升13.6个百分点 [4] - 个人消费贷和经营贷贴息政策落地 第三批国补资金下达 有望促进居民短贷需求改善 [3] - 房地产销售偏弱影响中长期贷款 1-7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13.3% 按揭早偿率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至10.1% [3]
全球市场导读刊物 2025.08.14
2025-08-15 09:24
一、美国银行 BofA:美国7月CPI通胀解析 **行业/公司**:美国CPI通胀分析 **核心观点与论据** - 美国7月整体CPI同比增速高于预期,主要受能源价格反弹推动,而核心CPI增速略低于市场一致预期[1] - 能源价格特别是汽油价格显著回升,归因于原油价格上涨与炼厂维护减少供应[2] - 核心CPI回落源于二手车价格下降、服务类通胀趋缓和住房租金涨幅放缓,符合美联储预期路径[3] - 整体与核心CPI的分化是分项波动错配导致,预测误差互相抵消[5] - 核心通胀持续回落将支撑美联储维持当前政策立场,但需警惕能源价格反弹风险[6] 二、摩根大通 JPM:美国7月CPI数据与政策影响 **行业/公司**:美国通胀与货币政策 **核心观点与论据** - 7月CPI同比增速温和回落,核心CPI环比涨幅符合预期,能源价格走低与商品通缩缓解物价压力[7] - 租金与住房相关价格增速放缓但仍支撑核心通胀,服务类价格(交通与医疗)涨幅维持高位[8] - 能源价格(汽油与天然气)明显回落,商品类价格延续下滑[9] - 美联储需更多信号确认通胀可持续性,8月就业数据为关键指标[10] - 就业数据降温或增强年内降息预期,反之则延长高利率维持时间[11] 三、高盛 GS:中国7月新增贷款分析 **行业/公司**:中国信贷市场 **核心观点与论据** -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净增长20年来首次为负,反映信贷需求疲弱与季节性因素叠加[14] - 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下降显示投资意愿不足,居民中长期贷款(按揭)持续疲软[15] - 季节性偿还高峰与上半年信贷投放提前抑制新增贷款,金融监管趋严加剧影响[16] - 社融增量下滑,M2增速稳定但活期存款占比下降[17] - 预计政策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定向降准、专项债发行等)[18] 四、高盛 GS:中国锂供给展望 **行业/公司**:锂产业链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为全球最大锂精矿进口国及锂盐生产国,原料来源包括国内盐湖、云母矿及海外进口[24] - 未来供给增长依赖国内盐湖扩产、云母项目及海外锂矿权益投资[25] - 不确定性包括盐湖提锂技术效率、云母矿成本控制及地缘政治冲击[26] - 供给波动叠加新能源车需求变化将影响锂价走势[27] - 中长期结构性短缺风险存在,政策(环保、能耗双控)影响供给节奏[28] **补充数据**:国内盐湖与云母矿项目占中国总产能44%,其中21%项目面临2025年许可到期问题[29] 五、摩根大通 JPM:全球天然气政策影响 **行业/公司**:天然气市场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被视为过渡能源,需求短期内具韧性[30] - 碳税、碳交易等政策或提高天然气使用成本,加速可再生能源替代[31] - 区域差异:美国聚焦出口升级,欧洲政策或推动需求下降,新兴经济体分阶段调整[32] - 政策趋势影响LNG项目与管道投资,资本或转向氢能等领域[33] - 价格受政策与气候因素双重驱动,中长期需求变化或形成趋势性压力[34] 六、高盛 GS:中国白酒行业追踪 **行业/公司**:白酒行业 **核心观点与论据** - 政策在稳增长与控风险间平衡,消费刺激措施对需求恢复影响有限[35] - 高端白酒批发价低迷,部分产品价格较年初下降,反映库存压力未缓解[36] - 终端销售不均衡,经销商补货谨慎,库存去化缓慢[37] - 地方促消费活动对区域性品牌拉动更明显[38] - 中长期高端品牌份额与盈利能力仍具韧性,需关注库存去化进展[39] **政策补充**:中央持续强调反铺张浪费,但明确合规消费(如家庭聚餐)不受限制[40] 七、高盛 GS:中国IP零售与玩具市场 **行业/公司**:IP零售与玩具 **核心观点与论据** - Labubu系列溢价回落因供应增加与消费者新鲜感下降,需求仍维持高位[41] - 其他IP(Molly、Dimoo)价格稳定,反映多元化兴趣[42] - 名创优品扩展IP合作,增加联名款SKU以增强产品吸引力[43] - 线下渠道为核心销售场景,暑期客流提升显著[44] - 长期增长依赖IP运营能力与渠道优化[45] 八、高盛 GS:腾讯音乐二季度业绩 **行业/公司**:腾讯音乐(TME)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二季度收入与盈利超预期,得益于订阅用户增长及广告收入改善[46] - 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与ARPPU同步提升,社交娱乐付费转化率稳定[47] - 多元化收入布局加速(广告、版权授权、线下演出等)[48] - 毛利率优化通过内容成本与带宽费用控制实现[49] - 上调全年指引,中长期增长依赖收入结构多元化与全球化战略[50]
7月社融金融数据点评:银行行业:财政持续发力,社融同比多增
东兴证券· 2025-08-14 17:56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银行行业 [3] 核心观点 - 财政持续发力驱动7月社融同比多增,社融存量增速环比提升0.1pct至9% [1][2] - 7月单月社融新增1.16万亿,同比多增3901亿,主要受政府债券净融资1.24万亿(同比+5559亿)支撑 [2] - 信贷需求淡季导致人民币贷款减少500亿元,同比多减3100亿,企业信贷增量主要来自票据融资(新增8711亿,同比+3125亿) [2] - 居民信贷需求弱,贷款减少4893亿(同比多减2793亿),与地产销售转弱(30城新房成交面积同比-11.73%)相关 [3] - M1、M2同比增速分别提升至5.6%、8.8%,主要因去年低基数及存款向非银转移 [7] 数据表现 社融与信贷 - 存量社融同比+9%,环比+0.1pct [1][2] - 政府债净融资1.24万亿,同比+5559亿 [2] - 企业债券融资2791亿,同比+755亿;股票融资505亿,同比+274亿 [2] - 人民币贷款减少500亿,其中企业短贷减少5500亿,中长贷减少2600亿 [2] 货币供应 - M1同比+5.6%(环比+1pct),M2同比+8.8%(环比+0.5pct) [1][7] - 人民币存款新增5000亿,财政存款新增7700亿(同比+1247亿),非银存款新增2.14万亿(同比+1.39万亿) [7] 利率与市场 - 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2%,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1%,环比持平 [3] - 银行板块市盈率7.35,行业市值15.68万亿(占A股14.67%) [3] 投资建议 - 关注低估值股份行和优质区域行,因政策托底、息差压力缓和及高股息优势 [8] - 预计保险资管、理财公司等中长期资金将增配银行板块 [8]
固定收益点评:“搬家”的存款还是存款
国盛证券· 2025-08-14 14: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居民存款搬家不降低债市配置力量,信贷需求偏弱,政府债券是社融主要支撑但后续或同比少增,社融增速可能再度承压,M1 增速受基数效应推高,M2 增速受非银存款拉动回升,债市短期或震荡,四季度或向下突破 [1][2][4][5][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存款“搬家”对债市影响 - 7 月居民存款减少 1.11 万亿元,同比多减 7800 亿元,转化为保证金存款,银行总体存款未减少,资产端配置力量不下,银行仍需增加债券配置 [1] 信贷情况 - 7 月新增信贷 -500 亿元,同比少增 3100 亿元,企业长期贷款同比少增,短期贷款与去年同期持平,票据融资同比多增,居民信贷需求走弱 [2][9] 社融情况 - 7 月新增社融 11600 亿元,同比多增 3893 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 9.0%,政府债券是主要支撑,非政府债券社融表现持续偏弱 [3][14] - 今年前 7 月新增社融 24.0 万亿元,同比多增 5.1 万亿元,政府债券增加 9.0 万亿元,同比多增 4.9 万亿元,若不新增预算,8 - 12 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预计减少,社融增速或再度承压 [4][22] M1 和 M2 情况 - 7 月 M1 增速从 4.6%回升至 5.6%,主要因基数因素,两年复合增速未趋势性提升 [5][17] - 7 月 M2 同比增长 8.8%,较上月回升 0.5 个百分点,非银存款同比多增 1.39 万亿元是推高 M2 的主因,财政存款后续可能同比少增,为市场增加资金供给 [5][20] 债市走势 - 债市短期或阶段性震荡,随着商品和股市降温,预计 10 年和 30 年国债短期在接近调整前 1.65%和 1.85%水平时或保持震荡,四季度利率或向下突破 [6][23]
2025年7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需求偏弱,社融增速或已见顶
华源证券· 2025-08-14 12: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全面看多债市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7月信贷罕见负增长,信贷需求偏弱,M2及M1增速回升,社融同比多增但增速或已阶段性见顶 [2] - 预判下半年10Y国债收益率在1.6%-1.8%区间波动,当前全面看多债市,10Y国债收益率可能逐步回到1.65%左右,5Y国股二级到1.9%以下 [2] - 看多长久期下沉的城投及资本债、城投点心债及美元债,力推民生、渤海、恒丰银行永续债,关注天津银行、北部湾银行、中华财险等资本债机会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信贷需求情况 - 7月新增贷款-500亿元,信贷罕见负增长,反映信贷需求较差,季初月新增贷款往往较低,季末月银行偏好冲信贷规模 [2] - 7月个贷-4893亿,其中个贷短贷-3827亿,个人中长期贷款-1100亿,同比明显少增;7月对公短贷-5500亿,对公中长期-2600亿,票据融资+8711亿 [2] - 制造业面临产能利用偏低问题,地产投资偏弱,基建投资空间可能有限,信贷需求可能长期偏弱 [2] M2与M1增速情况 - 央行自2025年1月起启用新口径M1,截至7月末,新口径M1余额达111.06万亿元,近几年新旧口径M1同比增速走势接近,新口径M1增速走势更平稳 [2] - 7月末新口径M1增速5.6%,较上月末回升1个百分点,增速回升与股市回暖及同比基数低等有关;7月份M2增速8.8%,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 [2] 社融情况 - 7月份社融增量1.16万亿,同比多增0.39万亿,多增主要来自政府债券及企业债券净融资 [2] - 7月对实体经济人民币贷款增量-4263亿,同比少增3455亿;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1638亿,企业债券净融资+2791亿;政府债券净融资1.24万亿,同比多增0.56万亿 [2] - 7月末社融增速9.0%,较上月末上升0.1个百分点,较年初上升1.0个百分点;预计2025年新增贷款同比接近,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明显扩大,社融同比显著多增,社融增速可能先回升后回落,年末社融增速可能到8.2%左右,社融增速或已于7月阶段性见顶,未来几个月社融增速或回落 [2] 债市情况 - 7月金融数据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近几日债市回调主要是股市较强带来的非银情绪波动,而非源自经济基本面改变 [2] - 2025年债市缺乏趋势性行情,需要做对波段,预判下半年10Y国债收益率1.6%-1.8%区间波动,当前央行持续宽松,全面看多债市,10Y国债收益率可能逐步回到1.65%左右,5Y国股二级到1.9%以下 [2] - 随着美与欧日韩等达成贸易协议,中美贸易可能再起摩擦,反内卷降温,物价增长或偏弱,社融增速或将回落,7月PMI回落,当前债市利空较少,8月理财规模预计季节性有所增长 [2] - 看多长久期下沉的城投及资本债,看多城投点心债及美元债,力推民生、渤海、恒丰银行永续债,关注天津银行、北部湾银行、中华财险等资本债机会 [2]
流动性月报:资金会有“二次收紧”吗-20250801
国金证券· 2025-08-01 21:4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7月资金面友好,多数期限资金利率下行,央行呵护资金面,转贴现利率下行或预示信贷不理想 [2][3][12] - 8月资金利率有概率维持稳中偏松格局,债市走势由商品涨价推动但商品涨价不一定使资金价格同步上行,当前基本面和汇率格局与一季度不同,PMI走弱、汇率压力减小,资金利率对基本面边际变化更敏感 [4][6][4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7月复盘:资金中枢继续下行 - 资金面友好,多数期限资金利率下行,DR007、DR014运行中枢分别下行6bp、8bp,R001、R007、R014运行中枢分别下行4bp、10bp、12bp,DR007偏离政策利率幅度收窄 [2][12] - DR007下行至“政策利率 + 10bp”的天数增多,7月比例升至45%,DR001运行在政策利率下方天数比例虽降至59%但仍多于1 - 5月 [2][13] - 央行呵护资金面,7月通过逆回购等合计投放4880亿,净投放规模为2018年同期次高,7月税期及后两天走款日投放规模为2018年以来同期最高,7月25日投放6018亿逆回购为今年1月15日以来新高 [2][14] - 转贴现利率快速下行,或预示7月信贷不理想,银行用票据融资提高信贷规模,实体部门融资需求不佳利好资金面 [3][19] - 同业存单收益率走势震荡,R007、DR007利差为2019年来同期新低,各类银行1年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中枢下行 [21] 8月展望:资金面维持稳中偏松 - 与年初相比,当前市场对后续资金面宽松预期不强,1 - 2月资金面收紧但降息预期强,3月以来资金利率下行,货币松紧预期指数和利率互换利差显示市场降息预期减弱 [4][25] - 资金“二次收紧”对债市至关重要,年初债市调整由资金价格高位“倒逼”,本轮调整由涨价预期推动,若资金收紧会形成增量利空 [4][32] - 历史上商品价格上涨不一定带来资金价格同步上行,建材综合指数和煤焦钢矿价格上涨时资金利率有持平或下行现象 [4][33] - 社融和汇率情况与一季度不同,下半年社融存量增速大概率回落,5月中旬以来汇率压力缓解,当前汇率压力可控 [5][39] - PMI指向当前基本面较一季度偏弱,7月降至49.3%,2024年以来资金利率对基本面变化更敏感,基本面高频信号回落预示资金利率暂无上行风险 [5][43] - 8月政府债净融资压力较7月小幅上升1000亿,国债发行和净融资规模上升,地方债净融资规模降低,两者合计净融资规模约1.36万亿 [44] - 8月政府债变动规模环比降低,流动性缺口收窄至2700亿左右,纳入到期货币工具后缺口为1.7万亿,假设等额续作,8月超储率约为1.3%较7月下降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