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币税

搜索文档
对冲美元霸权,香港出手了
虎嗅APP· 2025-08-04 22:05
香港《稳定币条例》的核心观点 - 香港《稳定币条例》于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标志着稳定币行业进入制度化、法治化阶段 [2] - 条例设定了高门槛,仅允许注册地在香港、资金实力雄厚、合规能力突出的公司参与,个人、散户和小作坊被排除在外 [2] - 香港对虚拟货币的态度从谨慎防守转向主动监管,成为全球首个落地法币挂钩稳定币全面监管制度的地区 [2] 稳定币的定义与作用 - 稳定币是一种价格稳定的数字货币,通常1:1锚定美元或港元等法定货币,如USDT、USDC [4] - 稳定币可作为"全球通用的数字现金",实现跨境支付、对冲本币贬值风险,且无需传统银行账户 [4] - 在跨境贸易中,稳定币转账效率高(几分钟到账)、手续费低,显著优于传统SWIFT体系(3-5天到账) [4] 香港推出稳定币的目的 - 防御目的:削弱美元霸权,防止本地铸币税流失 [3] - 进攻目的:谋求未来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主导权与话语权 [3] - 目前全球95%以上的主流稳定币锚定美元,香港通过本币稳定币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6] 稳定币与铸币税的关系 - 稳定币是征收铸币税的工具,锚定本国货币可增强本国金融体系,锚定美元则强化美元主导地位 [6] - 美元稳定币使全球资本无摩擦流入美元资产池,美国获得巨额铸币税红利 [6] - 香港推动本币稳定币旨在弱化美元垄断,促进多极化主权货币体系 [6] 《稳定币条例》的监管框架 - 条例通过牌照机制和高门槛清理不合规玩家,要求发行方具备足额储备、年度审计和兑付能力 [8] - 首批牌照仅发放2-3张(2026年初公布),优先考虑资本实力强、合规经验丰富的头部机构 [8] - 合规稳定币可作为链上支付工具,推动RWA(现实世界资产)交易的自动化流程 [8] RWA(现实世界资产)的定位与风险 - RWA技术将传统资产与数字金融连接,但无法改变底层资产质量 [9] - 不良资产(如权属不清的房地产)无法通过代币化提升价值,RWA成功依赖优质资产和合规架构 [9] - 技术是放大器而非点金术,背离优质资产和合规性的RWA项目将被市场淘汰 [9]
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机遇
经济观察报· 2025-07-07 20:11
全球储备货币的历史挑战者 - 卢布在1970年代曾被视为美元的潜在竞争对手,但苏联经济外强中干的本质逐渐显露 [3] - 日元在1985年广场协议后升值近一倍,但未能成为全球重要贸易结算和储备货币 [4][5] - 欧元因缺乏统一财政同盟和军事投入不足(仅占GDP1%),无法真正挑战美元地位 [5][7] 美元霸权的核心支柱 - 美元地位依托美国军事霸权(军费占GDP超5%)和全球规则制定权 [7] - 二战后全球化超稳定结构强化了美元网络效应,使其成为无风险收益资产主要提供者 [8] - 美国国债占GDP比例极高,但短期内仍无替代品 [8] 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 - 特朗普政策削弱美元信心,推动全球寻求替代结算体系 [10] - 人民币需解决国债流动性不足、资本项不可自由兑换等结构性障碍 [10] - 中国可通过建立亚洲人民币结算圈降低美元波动影响 [14] G2格局下的货币竞争新态势 - 全球经济对"左右逢源"的需求为人民币提供机遇 [14] -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与中国经济影响力扩张呈正相关 [13] - 挑战美元霸权仍需长期努力,短期难以撼动其主导地位 [14]
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机遇
经济观察报· 2025-06-30 15:11
货币竞争与美元霸权 - 卢布在1970年代曾是美元的潜在竞争对手,反映货币竞争与国家经济实力挂钩 [1] - 苏联经济外强中干的表现:中东欧地区生活水平明显低于美国,基础设施简陋 [1] - 日元在1985年广场协议后升值近一倍(1985-1989年),但未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 [2][3] 日元升值的经济影响 - 日元升值推动日本制造业向高端转型,企业出海带动亚洲新兴市场繁荣 [2] - 金融行业过度扩张导致全球资产收购,埋下资产泡沫破裂隐患 [2] - 套息交易盛行:利用日美利差进行跨境套利(贷日元换美元存款) [2] 欧元的局限性 - 缺乏统一财政同盟和政治同盟,削弱欧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基础 [3] - 2010-2012年欧债危机暴露货币政策僵化问题(如希腊等国无法自主贬值) [3] - 欧元区内部贸易占比过高,全球结算份额有限;泛欧国债市场发展滞后 [4] 全球储备货币的核心特征 - 需辅以军事霸权(美国军费占GDP超5%,欧洲仅1%) [5] - 网络效应与全球化环境推动美元主导地位 [5] - 美元提供无风险资产(美国国债),但高债务占比GDP引发可持续性质疑 [6] 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 - 美元武器化(如制裁)促使全球寻求替代结算体系 [6] - 人民币交易结算增长但储备功能受限,因资本项未完全开放及流动性不足 [7] - 中国经济影响力扩大可能构建亚洲人民币结算圈 [10] - G2格局下多极化需求增加,但撼动美元需长期改革 [9][10]
美债崩盘,美国,新的收割方式又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6-03 20:14
美债危机现状 - 美债规模已达36.8万亿美元 年利息支出1.5万亿美元占财政收入30% 且债务规模以每年3万亿美元速度增长 [2] - 美债缺乏商品锚定 原依赖东大(中国)通过贸易循环支撑美元信用 但当前双方冲突导致美元商品属性被剥离 [3] - 日本等传统买家近期抛售美债并以此作为关税谈判筹码 显示市场信心持续恶化 [9] 稳定币战略动机 - 通过将数字货币与美债捆绑 创造新发行锚点以绕过美联储限制 便于实施减税等政策 [5] - 利用数字货币全球化渗透特性 规避各国监管 直接扩大美债需求量和铸币税征收范围 [5] - 政治家族可通过发行USD1等稳定币获取数百亿美元收益 巩固权力基础 [5] 替代方案实施困境 - 制造业回流计划失败案例:富士康美国工厂8年仅完成3%建设 投资100亿美元计划严重滞后 [7] - 关税增收测算:若对4.11万亿美元进口额征收40%关税 年收入可覆盖1.833万亿美元财政赤字 但遭多国抵制 [7] - "世纪债券"方案要求百年无息且收取2%管理费 遭广泛质疑可行性 [7] 潜在影响与应对 - 稳定币可能加速美元向生产力薄弱国家的资本抽离 导致其资产被系统性收割 [5] - 东大(中国)拟参与发行竞争性稳定币以对冲风险 并依托实体生产力维持美元流入 [5] - 数字货币锚定存在系统性风险 但美债危机紧迫性迫使美国冒险推进 [9]
危机四伏的特朗普加密王国
搜狐财经· 2025-06-03 16:51
比特币作为战略资产 - 美国副总统万斯认为中国对去中心化加密货币的排斥是美国应拥抱比特币的理由,比特币将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资产 [1][3] - 美国约5000万人持有比特币,这一数字将持续增长,而中国自2019年起全面禁止加密货币交易与投资 [3] - 特朗普政府推动加密货币纳入主流经济,包括成立AI与加密货币工作组并召开加密峰会 [3] 特朗普政府的加密政策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推动美国成为数字资产与金融科技领导者,并撤销多项加密监管,如取消数字资产交易者报告义务 [3] - 参议院推进加密立法,要求稳定币必须由持牌机构发行 [3] - 特朗普禁止美联储发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转而推动私人稳定币支付系统 [4] 稳定币的风险与争议 - 《GENIUS法案》存在监管漏洞,可能导致监管套利和高风险稳定币泛滥 [18] - 稳定币储备金管理不善,允许非流动性资产作为储备,重现2008年影子银行危机的隐患 [18] - Tether的1000亿美元储备包含高风险成分,5%的集中赎回可能引发资不抵债恐慌 [21] 地缘政治影响 - 特朗普反对央行数字货币(CBDC)可能将阵地拱手让给中国的数字人民币,后者已占中国跨境交易的54% [19] - 特朗普的加密政策可能加速金砖国家去美元化进程,促使它们开发替代方案 [19][27] - 数字人民币可能成为波动性美国稳定币的稳定替代品,尤其在全球南方市场 [26] 系统性风险与市场影响 - 稳定币是DeFi借贷和杠杆交易的基石,崩盘将引发大规模清算,导致比特币/以太坊暴跌 [22] - 稳定币发行方持有1500亿美元以上美债,抛售这些资产可能扰乱债券市场 [23] - 算法稳定币2.0可能因严格监管转向高风险模型,类似TerraUSD 2022年崩盘 [24] 全球影响与潜在情景 - 依赖稳定币的经济体如越南、阿根廷、土耳其可能因稳定币失败导致货币体系混乱 [25] - 主要稳定币崩盘可能引发加密货币市场挤兑,并通过美债抛售传导至传统市场 [28][29] - 金砖国家可能抛售美债并采用CBDC,加速去美元化 [29] 政策建议与评估 - 政策制定者需对稳定币实施全额储备要求,如100%现金/短债储备 [30] - 美联储应提供流动性支持,将系统性稳定币视同银行以防挤兑 [31] - 全球协调与MiCA等框架统一规则,遏制离岸套利 [32] - 特朗普议程是一场高风险赌博,可能侵蚀美元地位并引发金融不稳定 [33][34]
美国疯狂加息之后,怎么就是收割不动中国人?
搜狐财经· 2025-05-23 14:22
美联储加息机制与全球影响 - 美联储加息是控制通胀的货币政策工具 通过提高基准利率(如2022年累计加息375个基点)引导商业银行调整存贷款利率 抑制市场流动性 [15][17] - 加息政策遵循逆周期原则 当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政策(如减少货币供应) 反之则实施扩张性政策 [3] - 俄乌战争成为2022年激进加息(如单次75个基点)的催化剂 促使欧洲资本流向美国等安全市场 [17][19] 美元霸权形成与运作原理 -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 美元通过石油挂钩(中东军事霸权支撑)取代黄金成为全球结算货币 获得铸币税特权 [4][6] - 美元霸权使美国能通过超额印钞转移通胀成本(如疫情期间) 脆弱经济体(如津巴布韦)易受冲击导致货币崩溃 [10][13] - 过度印钞存在反噬风险 美国2020年后通胀压力显现 中产阶级与资本家均受冲击 [11][13] 中国经济抗压能力解析 - 2008年4万亿基建投资形成财政缓冲 疫情期间动态清零政策保障供应链持续运转 工业体系完备性吸引国际订单 [21][23] - 严格的外债管理与人民币兑换管制维护金融自主权 降准与定向降息政策不受外部加息周期干扰 [25][26] - 军事安全与独立外交构成双重保障 2022年成为欧洲资本避险目的地 外资流入逆势增长 [28][29] 中美经济策略对比 - 美国依赖美元霸权实施周期性"收割" 但长期面临通胀与贫富分化等结构性问题 [10][13] - 中国通过财政盈余积累(如2008年)与产业链控制力(如疫情期间)构建内生增长动力 [21][23] - 资本管制与宏观调控的独立性使中国在加息周期中保持政策自主性 区别于债务脆弱型经济体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