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驱动

搜索文档
从“苏超力量”看城市发展逻辑转变
新华日报· 2025-08-26 15:25
城市发展逻辑转变 - 从物本导向转向人本导向 强调市民从使用者变为发展主导者 实现物质空间与人文精神共生共荣 [2] - 从千城一面转向各美其美 文化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 通过个性彰显与共性凝聚打破行政壁垒 [3] - 从功能满足转向情感共鸣 城市建设关注情感需求 使城市成为安放心灵的家园 [4] - 从资源依赖转向需求驱动 消费结构升级倒逼产业调整 以消费引领产业升级 [5][6] - 从单一主体转向多元协同 政府角色从建设者转向协调者 形成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机制 [7] - 从区域内循环转向全域辐射 传播力突破地理桎梏 使本地特色升级为全国影响力符号 [8] 苏超赛事价值体现 - 民众从被动观赛到主动参与 打破运营者主导的单向逻辑 成为价值创造核心力量 [2] - 植入江苏各地文化元素(南京古都底蕴/无锡工商基因/苏州园林意趣) 每场对决彰显一地一特色 [3] - 草根球员表现凝聚地域认同 消弭现代生活疏离 精准呼应情感联结渴望 [4] - 精准捕捉对鲜活生活的向往 推动消费偏好从物质满足转向情感体验 [5] - 打破行政壁垒实现政府与市场对接 形成产业间优势互补协同成果 [7] - 从地方赛事跃升为全国现象级IP 通过传播构建与外部世界的深度关联 [8]
2026年印度国际矿物、金属、冶金及材料展4M展
搜狐财经· 2025-08-25 15:31
展会基本信息 - 展会名称2026年印度国际矿物、金属、冶金及材料展MMMM 展会时间2026年9月10日至12日 展会地点印度新德里 主办方Hyve展览集团 中国独家代理北京联华商汇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1] - 展会周期为两年一届 已成功举办14届 是行业重要B2B平台 汇聚企业家、首席执行官、政府官员和决策者 [1][2] - 同期举办2026年印度紧固件展和2026年印度国际机床展 上届2024年展会吸引272家展商和11401名观众 覆盖29个国家和地区 举办多场技术论坛 [2] 行业产能与产量 - 印度粗钢产量持续增长 2025年3月达1380万吨同比增长7.0% 5月达1350万吨同比增长9.7% 增速居全球前列 [3] - 政府设定2047年产能目标5亿吨 计划实现2500万吨出口 推动零进口战略 主要企业新增2200万吨产能 2025年预计投产1200-1300万吨 [3] 市场需求驱动 - 基础设施项目占钢材需求25%-30% 是核心增长引擎 政府推出1.3万亿美元国家基建计划 覆盖铁路、港口、智慧城市等领域 [5] - 不锈钢需求因铁路货运走廊和油气管道建设显著上升 预计2025年在铁路领域占比升至6-8% 人均钢铁消费量预计从2025年98公斤增至2030年160公斤 [5] 原材料与供应链 - 焦煤严重依赖进口 年进口5800万吨 2030年预计增至1.6亿吨 政府呼吁发展直接还原铁技术替代焦煤并加速矿山开发 [6] - 镍、锰等合金原料进口依存度高 威胁供应链安全 [6] 贸易动态与政策 - 2025年4-6月成品钢材进口量同比降28.8%至140万吨 主因中国对印出口减45.8%、日本减65.2% 印度实施12%临时保障关税抑制低价进口 [6] - 出口同比小幅下降5.1% 但对比利时、美国等市场增长显著 [6] 展品范围覆盖 - 冶金技术及设备 包括原料处理、冶炼、连铸、轧制、精整、镀锌、镀锡、涂层、炉窑、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及辅助设备 [7] - 冶金产品及辅助用品 包括板材、管材、型材、棒材、线材、丝材、金属制品、五金产品、轧辊、轴承、管件、法兰 [7] - 辅助材料如金属防腐涂料、冶金化学药剂、工业润滑油、包装材料 [8] - 炭素材料生产技术及设备 包括石墨电极 [9] - 铁合金生产技术及设备及各种铁合金产品 [10] - 耐火材料及工业陶瓷原料、处理设备、生产加工技术及产品 [10] - 仪表仪器包括电动设备、电控及电子检测设备、数据处理技术及仪器仪表 [10] - 环境保护技术及设备 涵盖节能减排、废气废水处理、物料搬运、自动化系统 [10] - 冶金设计与咨询服务 [11] - 媒体如专业技术期刊、杂志、专业网站 [12] - 采矿设备、矿冶设备、自动化和过程控制等技术设备 [13]
今日视点:按下“需求驱动”快进键 机器人产业迸发新动能
证券日报· 2025-08-06 06:44
行业盛事与市场信号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8日在北京开幕 预计200余家国内外企业参展并展示1500余件展品 其中100余款为新品首发 [1]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全球首个机器人消费主题节日E-Town机器人消费节 发放专属消费券 个人购买机器人产品最高补贴1500元 [1] - 行业从"技术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型 形成"研发—应用—反馈—优化"闭环 技术突破更具市场指向性 [2] 商业化挑战与转型路径 - 人形机器人领域存在商业化难题 实验室表现优异的产品在真实场景中面临复杂环境适应性不足的问题 [1] - 需构建"政策护航+消费激活+产业深耕"的完整生态 实现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的共振 [2] - 政策端建议完善"需求牵引创新"机制 包括"首购首用"税收优惠 建立需求对接平台 推动标准体系建设 [2] 消费端激活策略 - 需打破"机器人=高端消费品"认知 通过场景化体验(如社区养老陪伴机器人 商场教育机器人互动)展示实用价值 [3] - 建立"试用—购买—售后"全链条服务体系 降低中小型家庭机器人产品的消费决策门槛 [3] 产业端场景深耕方向 - 制造业需联合下游客户共建"场景实验室" 针对具体工序定制解决方案(如车企 电子厂商的不同精度需求) [3] - 服务业需"贴身定制" 餐饮业送餐机器人需适应复杂布局 物流分拣机器人需识别异形包裹并优化路径 [3] 行业发展前景 - 政策红利 消费觉醒 靶向技术突破形成合力 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全球价值链位势跃升 [4] - 行业目标是将"智慧机器人 智能具身"构想转化为现实 [4]
72款产品年销超250万件,美ONE优选多款产品荣登天猫热销榜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14:53
公司表现 - 美ONE优选72款自营产品全网累计销量突破250万件,服务用户超150万[1] - 垃圾袋年销超50万单,内蒙古鲜烤奶皮、法棍脆片等产品年销均超10万单[9] - 618期间核心单品实现5-10倍的销量跃升[12] 商业模式 - 采用联名模式为优质工厂搭建专属舞台,产品包装上清晰标注联名品牌[3] - 依托李佳琦直播间的巨大影响力和品牌背书效应,为工厂带来增量订单[5] - 聚焦"需求驱动"与"高质价比"两大原则,通过社群问卷进行精准需求洞察[9] 供应链管理 - 合作工厂需通过SGS、华测等第三方权威机构严格的验厂评估,普遍达80-90分高分[6] - 新品及每批次产品上市前必须通过第三方实验室的验货和检测报告[6] - 过去一年在质检上的投入超百万元,累计完成报告超200份[6] 产品开发 - 产品从概念构思到最终上架平均需经历4-6个月的打磨周期[6] - 牙刷开发采购近30款主流牙刷进行对标分析,为每个关键部位重新开模定制[7] - 特级去核灰枣上市一个月销量超2万袋,好评率显著高于同类产品[7] 市场策略 - 爆品几乎没有广告投放,凭借过硬的产品力赢得口碑[12] - 新品布局将深耕精致生活、美妆工具、宠物用品等高潜品类[12] - 休闲零食将引入更多口味独特、健康营养的选择,宠物用品着力开发品质优良的玩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