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餐机器人

搜索文档
【时代风口】 智能时代 安全不能“掉线”
证券时报· 2025-07-08 01:57
智能行业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技术规范,比如强制配备高精度传感器、限制运行速度等,确保设备在投 放市场前通过严格的安全测试。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智能设备在公共场所应用的监管,明确智能设备的安 全技术、操作规范以及事故责任认定等内容。同时,要加大对智能设备安全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 企业加强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构建完善的全流程智能安全监控体系。 科技发展的初衷是服务人类,而非制造风险。无论是企业、监管方还是公众,都需坚守"安全不能掉 线"的底线思维。唯有技术、责任与监管同步"在线",智能时代才能真正实现高效与安全的双赢。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设备如送餐机器人、智能安检设备、智能巡逻车、无人快递车等在公 共场所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它们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隐患,并造成了隐私泄 露、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事故,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未雨绸缪,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 例如,近年来,无人快递车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很多快递公司都已经投入使用,各地城市的街道、 社区、校园,也能见到无人快递车的忙碌,有效提升了快递配送效率,减轻网点成本和业务员的工作负 担。但是,多 ...
机器人IPO,在港股扎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19:51
港股成为机器人企业融资宝地 - 今年以来已有10家机器人及相关产业链企业在香港联交所披露招股书,包括极智嘉、云迹科技等业内知名企业 [1] - A股机器人板块知名企业如埃斯顿、兆威机电、三花智控、石头科技等纷纷寻求打造A/H双上市平台 [1] - 三花智控已完成港股IPO,IPO后股价一度冲击26.90港元/股,H/A折价接近消失,显示机器人行业在港股的火爆程度 [1] 港股吸引机器人企业上市的原因 - 香港市场融资环境相对宽松,对新兴科技企业接受度较高,上市门槛较低 [2] - 机器人企业处于行业发展关键期,需要通过资本市场加速商业化进程 [2] - 港股对未盈利企业包容性较强,部分板块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适合需要大量研发投入的机器人企业 [7] - 香港上市流程短,更容易形成完整机器人板块,获得投资者关注和合理估值 [7] 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情况 - 极智嘉为全球最大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连续六年领先,客户806家,累计交付56000台 [3] - 斯坦德机器人全球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第五(市场份额3.2%),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第四 [3] - 仙工智能全球机器人控制器销量第一,适配300+种零部件,服务1500+集成商与终端客户 [4] - 云迹科技酒店场景机器人智能体市场全球第一,2023年收入1.38亿元,市场占有率9% [5] - 埃斯顿为重负载工业机器人第一股,三花智控为机器人热管理赛道第一股,兆威机电为一体化微型传动系统第一股 [5] 行业经营状况与挑战 - 近期申请IPO的10家企业中,7家处于亏损状态,仅三花智控、兆威机电、石头科技盈利 [6] - 极智嘉、埃斯顿2024年亏损均超8亿元人民币,云迹科技亏损超1.8亿元人民币 [6] -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约30万台,同比下滑5%,6kg负载六轴机器人降价明显 [6] - 行业竞争加剧,企业尝试海外扩张以跳脱国内存量博弈市场 [6] 上市对企业的意义 - 上市可提供必要资金加速技术研发、市场扩展及品牌建设,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 [7] - 帮助依赖重资本投入的企业缓解财务压力,优化资本结构,推动业务发展 [7] - 头部企业因细分领域领先地位、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前景获得较高估值 [7]
餐厅送餐机器人撞伤孩子谁担责?(新闻看法)
人民日报· 2025-07-07 06:21
后因赔偿问题双方未能达成一致,小贵的法定代理人向湘桥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诉称,就餐现场四周墙壁及地面均未张贴任何安全标识,餐厅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完全尽到 安全保障义务,要求判令被告赔偿原告医药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经济损失合计13881 元。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赋能各行各业,餐厅送餐机器人凭借智能化配送、降低人力成本等优势,在 餐饮服务场景中广泛应用。送餐机器人若是在执行送餐任务时撞伤人,责任应由谁承担?日前,广东省 潮州市湘桥区人民法院审结一宗身体权纠纷案件,为智能设备在公共场所的安全应用敲响了警钟。 2024年3月16日,未成年人小贵(化名)随其母亲到潮州市某餐饮店用餐。其间,小贵在餐厅内跑动, 由于避让不及,不慎被正在执行送餐任务的机器人撞倒。事发后,小贵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检查,经诊 断为左侧眉弓裂伤,当晚接受治疗后,小贵又先后2次到医院进行复查,其间共产生医疗费用470元,餐 饮店垫付其中441元,并免除其当日318元用餐费用。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第一千 一百七十三条规定,餐厅提供的证据不足 ...
2024年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营收超900亿元,机器人企业何以在广东聚木成林
机器人圈· 2025-07-04 18:41
详细会议介绍参看往期文章: (点击蓝字跳转) 一文看懂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IRCTC)全景!专家报告、学术征文、青年交流全揭晓! 展览展示|抢位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高曝光商务合作虚位以待,共赴解锁新机遇 9大期刊联合征文|投稿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年底正刊发表! 奔跑的脚步,是深圳机器人产业蓬勃向上的生动缩影。相关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深圳机器人产业链 总产值超2000亿元,集聚机器人相关企业超7.4万家,占全国智能机器人企业总数约16%。 不止于"炫技",机器人产品正加速融入生产生活。 广东深圳,一段模仿电影经典桥段的舞蹈,被机器人跳得刚柔并济、有模有样,挥手、扭胯、转身、踱 步,一连串舞蹈动作丝滑流畅,节奏明快又富有动感。 广东东莞,两台机器人在测试场内灵活转圈、爬坡,设定指令后,还能实现自动跟随。 数据显示, 2024年,广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900亿元,整体实力处于国内第一梯队 。 创新力量,何以喷薄而出? 走进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一幅"未来图景"徐徐铺展:这边,形似银环的工业机器人稳稳 依附在模拟桥梁主缆上,精准检测缆绳破损风险;那头,状若胶囊 ...
从衬衫到机器人:中国对日出口变了 | 海斌访谈
第一财经· 2025-07-03 17:13
中国出口结构升级 -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向东南亚转移,优衣库东京门店中70%-80%的衬衫和长裤产自越南、孟加拉国和柬埔寨等地,替代了中国制造 [3][4] - 中国出口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耳机、手机和机器人等高技术产品在日本市场的占比提升 [1][4] - 2024年中国品牌型卖家在亚马逊日本站点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5%,消费电子品牌如追觅科技、韶音和安克创新表现突出 [4] 中国机器人企业在日本市场的表现 - 擎朗智能成为日本送餐机器人市场份额最高的企业,其产品针对日本餐饮场景优化,如T11机器人最小通过性49厘米 [5][12] - 擎朗智能分析日本餐饮和酒店行业对餐饮和清洁机器人的需求至少80万台 [6] - 极智嘉早期开拓日本市场,与ASKUL合作部署320台仓储机器人,海外收入占比70%,毛利率高于本土市场 [10][11] - 节卡机器人在日本爱知县设立基地,靠近丰田和本田,专注于汽车和3C领域的柔性化系统开发 [12] 日本老龄化社会的机器人需求 - 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接近30%,劳动力短缺推动机器人需求增长 [8] - 亚马逊千叶港运营中心部署2600台机器人,超过员工数量,处理每日60万件商品 [9] - 中国机器人企业凭借成本优势(比海外竞品低30%)和快速迭代能力主导日本细分市场,如送餐机器人 [12] 中日贸易结构变化 - 中国仍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国,但对日出口结构从纺织服装转向高技术产品 [12][13] - 东南亚国家部分替代中国对日本的纺织服装出口,但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纺织类产品制造和出口国 [12]
2024年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营收超900亿元 机器人企业何以在广东聚木成林(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7-03 10:39
行业规模与地位 - 2024年广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900亿元,整体实力处于国内第一梯队 [2] - 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超2000亿元,集聚机器人相关企业超7.4万家,占全国智能机器人企业总数约16% [3] 技术创新与产品应用 -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开发多场景机器人产品,包括工业检测机器人和医疗微纳米机器人 [3] - 深圳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人形机器人身高1.38米,具备24个自由度,能以12公里/小时速度奔跑 [3] - 本末科技的直驱电机已广泛应用于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产品,预计今年出货量突破千万台 [4] 产业生态与支持体系 - XbotPark机器人基地通过"政府支持+企业化运作"模式,已孵化超80家机器人及智能硬件企业,初创企业生存率高达80% [4] - 深圳"机器人谷"集聚近10所高校和上百家相关企业,实现"上下楼即上下游,产业园即产业链" [5] - 深圳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本地化率突破60%,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各类整机的完善产业布局 [5] 区域发展优势 - 东莞依托松山湖科学城,组建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和XbotPark机器人基地两大核心创新平台 [5] - 广东通过政策举措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 [6]
机器人企业何以在广东聚木成林(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7-03 08:31
行业规模与地位 - 2024年广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900亿元[2] - 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超2000亿元 集聚相关企业超7.4万家 占全国智能机器人企业总数约16%[3] - 产业链供应链本地化率突破60%[5] 技术创新与产品应用 -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开发工业机器人检测桥梁主缆风险 微纳米机器人可进行血管清理和靶向给药[3] - 深圳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人形机器人身高1.38米 体重40公斤 具备24个自由度 腰部电机实现320度旋转 奔跑速度达12公里/小时[3] - 东莞本末科技直驱电机应用于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产品 预计2024年出货量突破千万台[4] 产业生态与孵化体系 - XbotPark机器人基地10年孵化超80家机器人及智能硬件企业 初创企业生存率达80%[4] - 深圳"机器人谷"集聚近10所高校和上百家企业 实现"上下楼即上下游"的产业协同[5] - 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构建覆盖孵化、中试、落地的创新链 形成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和XbotPark两大核心平台[5] 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广东省通过政策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目标成为全球产业创新高地[6] - 产业聚焦健康服务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两大方向 联合头部企业开展技术攻关[3]
上海电信“双万兆+AI”:智能生活新图景,城市美好如何重塑?
搜狐财经· 2025-06-24 14:35
5G-A/F5G-A网络技术应用 - 上海电信联合华为在黄浦江游轮上实现"数字室分上船+高频无线回传"解决方案 提供下行3Gbps 上行300Mbps的高速网络覆盖 解决水面网络覆盖难题 [1] - 5G-A网络在古北精品示范区显标比例达99.4% 商用场景下下载和上行速率均达极致水平 地铁场景平均下载速率突破800Mbps [3] - F5G-A技术构建"万兆光网" 在创新中心实现90GB电影76秒极速下载 通过万兆云宽带接入天翼高清专网提供家庭影院级观影体验 [3] 智能应用场景创新 - "万兆游轮"展示AI眼镜实时解析建筑历史 实现互动式文化探索体验 将普通夜游转变为智能文旅活动 [1] - MWC上海展展示5G-A/F5G-A与AI融合应用 包括导盲机器狗 透明翻译屏等智能设备 [5] - F5G-A创新中心推出2D视频转3D 3D光感知等创新应用 突破传统技术限制 [5] 企业数字化转型 - 万兆园区项目通过"万兆网络+AI"帮助中小微企业重构运营模式 AI送餐机器人实现灵活精准配送且降低部署成本 [6] - 弹性智能专线解决中小微企业算力网络成本高问题 通过PON专线提供入算资源 实现小时级开通的确定性宽带体验 [6]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上海电信5G-A网络覆盖向"空天地海"全维度扩展 成为智能世界的基础设施 [3] - 双万兆网络被定位为城市"新基建" 在MWC上海展展示其作为智能世界基石的潜力 [1]
2025年中国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行业政策、代表企业分析及行业趋势研判:行业将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市场空间巨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2 10:00
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定义及分类 - 餐饮配送机器人是基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和物联网技术从事送餐、回盘及接待等工作的商业服务机器人,应用于餐厅、酒店、食堂等场景,具备自动驾驶、语音交互等功能 [1][2] - 按功能形态可分为桌面型、立式运输型、轨道固定型 [2] 行业发展现状 - 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为2.76亿元,2023年增长至5亿元,年均复合增速21.9% [1][6] - 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达6.03亿元,2025年有望达到7.26亿元 [1][6] - 智能服务机器人整体市场规模从2016年64.8亿元增长至2024年662.9亿元,预计2025年达779.1亿元 [4]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等硬件及操作系统、语音交互等软件 [8] - 中游为研发及生产制造,下游应用于餐饮、酒店等场景 [8] 政策环境 - 2021年《"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产业营收年均增速超20% [11] - 2023年《"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服务机器人应用深度和广度提升目标,聚焦10大重点领域 [11] - 2023年《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推动机器人与5G、云计算等技术融合,加速酒店、餐厅等场景落地 [11] 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企业为擎朗智能、普渡科技,第二梯队包括穿山甲机器人、猎户星空、云迹科技等,第三梯队有达阀机器人、映博智能等 [12] - 九号公司2024年智能服务机器人业务收入9.80亿元,毛利率52.58% [14] - 擎朗智能业务覆盖全球600多个城市,在80+运营中心部署机器人 [16] 发展趋势 - 从"功能型"向"智能型"进化,应用场景从餐饮向"大服务生态"延伸 [17] - 国产化进程加速,成本下降推动商业化应用步伐加快 [17]
2025年中国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销售市场分析:市场需求强劲,供应厂商之间售价差距不大
前瞻网· 2025-06-17 12:14
餐饮配送机器人成本结构 - 餐饮配送机器人生产中直接材料约占总成本超80% 行业代表性企业九号公司智能服务机器人业务的直接材料占比达86% 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及运输费用占比较小且呈下降趋势 [1] 价格传导机制与售价区间 - 市场价格由供应端(核心部件价格、技术价格等)、制造端(生产成本、供需溢价等)、应用端(品牌溢价、渠道成本等)逐级传导 消费需求弹性反作用于全链条形成闭环定价路径 [3] - 当前国内市场售价集中在2-5万元区间 九号机器人将行业公开指导价拉低至2万元以下 普渡科技同类产品售价达4.98万元形成2倍价差 [7] 商业模式分析 - 行业主要采用整机直销(高毛利率、强品牌控制)、代理销售(快速扩展市场网络)、租赁运营(降低客户初始投入)三种模式 [9] - 租赁模式能获得持续收入并增强客户粘性 整机直销有利于定制化服务 代理销售可分散市场拓展风险 [10] 市场供需动态 - 后疫情时代市场供需趋于平衡 2020年疫情刺激需求导致供不应求 近年厂商加速产能布局使产销恢复平衡 [12] - 九号公司2021年机器人产销率达151% 库存水平显著下降 2022-2024年产销量持续大幅增长反映需求强劲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