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送餐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快讯|Figure已参与3万辆宝马汽车生产;北美机器人订单在2025年第三季度增长;发那科推出食品级洁净机器人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1-20 18:05
牛津市购入田间划线机器人 - 牛津市一致投票通过以39,595美元购买一台运动场地涂漆机器人,费用将在三年内支付[1][3] - 该设备允许单个操作员注入颜料并通过远程屏幕设置图案,机器人可自行完成绘制[3] - 生产商TinyMobileRobot公司的产品可为50种运动项目绘制120种不同布局标线,并可进行字母、标志等特殊设计[3] - 通过附件可将产品应用范围扩展到混凝土表面,如停车场和篮球场[3] 北美机器人订单增长 - 2025年第三季度北美机器人订单总量为8,806台,价值5.74亿美元,订单量同比增长11.6%,收入增长17.2%[6] - 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订单量同比增长4.3%,收入同比增长7.5%[6] - 第三季度增长最快行业包括食品和消费品(同比增长105%)以及汽车OEM(增长68%)[6] - 金属行业增长11%,其他所有行业增长8%,而汽车零部件订单下降25%,塑料和橡胶订单下降35%[6] - 非汽车行业占所有机器人订单的59%,反映各行业发展势头加速[6] Uber和Shake Shack推出机器人送餐服务 - Shake Shack、Coco和Uber Eats合作在芝加哥推出机器人送餐服务,旨在提升顾客体验并扩大Coco业务版图[9] - Shake Shack在全市两个地点引入Coco送餐机器人,并计划在更多地点引入[9] - Coco机器人可直接与Uber Eats现有订餐界面连接,厨房工作人员无需额外步骤即可完成餐食交付[9] 发那科推出食品/洁净机器人 - 发那科推出LR Mate 10-11A食品/清洁机器人,具备IP67防护等级,能承受严苛频繁的冲洗程序[12] - 机器人采用不锈钢法兰、防锈螺栓和耐腐蚀白色环氧涂层[12] - 针对高速运行优化,J3轴旋转速度达340°/秒,J6轴旋转速度达800°/秒[12] - 专为节省空间设计,具备通用安装方式,电线束完全集成在机械臂内,便于清洁和维护[12] Figure参与宝马汽车生产 - Figure第二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2在过去6个月内参与生产了3万辆宝马X3汽车[15] - 机器人累计装载超过9万个零件,运行时间超过1250小时,预计行走超过120万步或200英里[15] - 工作细节包括从货架或料箱中取出钣金件并放置在焊接夹具上,之后由六轴工业机器人进行焊接[15]
世界互联网大会观察:千年古镇如何开启“数字新生”?
中国新闻网· 2025-11-07 21:52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建立“智算+超算”的双算力体系,包括落地的国家超算中心“乌镇之光”和智算中心 [5] - 建成国家级车联网测试示范区,并于2025年成功入选“车路云一体化”全国试点 [5] - 组建了由21家汽车主机厂、汽车研究院、汽车科技企业等在内的CTO联盟 [5]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在乌镇南栅南艺术街区,5G和AI技术浸润街区角落,应用包括AI无人售货小店和景区机房的AI+视联网 [3] - 智能养老中心应用送餐机器人、助老机器人“小白”和机器狗“小汪”,数字大屏记录老人健康状况并实现预警 [3] - 开展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中试和商业化示范,探索景区接驳、物流配送等场景规模化应用 [5] 产业发展与生态构建 - 乌镇正在成为汽车数据的“贸易港”,并成立乌镇数据集团,目标推动数据跨境和产业深度融合 [5] - 未来战略选择“All in AI”,计划打造“电动智能的AI生态之城”、“虚实融合的AI文化之城”和“普惠共享的AI生活之城” [5] - 通过互联网文化集聚区建设,引入哔哩哔哩、腾讯、网易等企业的动漫、游戏、电竞内容,打造虚实融合的文化体验空间 [7] 社会民生与公共服务 - AI无人值守小店帮助商户实现无人化运营,增加收入 [3] - 智能养老设施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 [3] - 计划在AI教学、AI医院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AI技术普惠共享 [5]
擎朗智能构建完整技术架构 探寻具身智能落地路线图
经济日报· 2025-11-01 08:13
公司技术发展 - 公司推出双臂具身服务机器人后,今年又推出XMAN系列轮式和足式人形机器人,加快人形机器人研发步伐 [2] - 凭借仿生运动控制和双足动态平衡技术,人形机器人能在餐厅酒店、医疗零售场景内的复杂环境中稳定行走并执行任务 [2] - 公司构建了“数据驱动+场景深耕+岗位化落地”的具身智能落地路线,形成了完整的具身智能技术架构 [2] - 公司形成了从态势感知、算法决策预测到精细运动控制的完全自主的全栈技术体系 [2] - 通过将复杂服务场景拆解为标准化岗位单元,实现了服务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的模块化组合和快速部署 [2] 产品应用与产业化 - 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研发不同形态机器人,2015至2020年推出送餐机器人、医疗配送机器人、消毒机器人以及全球第一条移动服务机器人生产线 [1] - 公司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已覆盖各行各业,机器人累计出货量超10万台,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城市 [3] - 公司在江苏建设了智能机器人制造标杆基地,承担超过一半产能与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的职责 [3] - 公司未来机器人形态将是“通用+专用机器人”共存和协作模式,并将陆续推出3款XMAN系列具身通用机器人产品 [3] 公司战略与愿景 - 公司更关心机器人如何在更多服务场景中创造价值,而非仅关注技术突破 [1] - 从萌生想法到第一台产品量产下线,研发团队花了8年时间 [1] - 公司以“岗位化”为核心,推动具身智能产业化落地 [2][3]
擎朗智能构建完整技术架构——探寻具身智能落地路线图
经济日报· 2025-11-01 06:10
公司技术与产品进展 - 公司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了具身智能机器人,能够执行拿取杯子、加冰块、倒可乐、盛爆米花等复杂任务[1] - 公司去年推出双臂具身服务机器人,今年又推出XMAN系列轮式和足式人形机器人,加快人形机器人研发步伐[2] - 公司凭借仿生运动控制和双足动态平衡技术,使人形机器人能在餐厅酒店、医疗零售场景的台阶、斜坡、楼梯等复杂环境中稳定行走和执行任务[2] - 公司以“岗位化”为核心,构建了“数据驱动+场景深耕+岗位化落地”的具身智能落地路线,形成了完整的技术架构[2] - 公司已形成从态势感知、算法决策预测到精细运动控制的完全自主的全栈技术体系,并利用多模态感知数据进行三维空间稠密重建以降低训练成本[2] - 公司将复杂服务场景拆解为标准化岗位单元,实现了服务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的模块化组合和快速部署[2] - 公司未来将陆续推出3款XMAN系列具身通用机器人产品,推动人形机器人形成整机智能的大闭环[3] 公司发展历程与产业化 - 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一直在研发不同形态的机器人[1] - 从萌生想法到第一台产品量产下线,研发团队花了8年时间[1] - 公司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推出了送餐机器人、医疗配送机器人、消毒机器人以及全球第一条移动服务机器人生产线[1] - 公司逐步形成“研发—智造—供应链”的全链条产业化落地闭环,并在江苏建设了智能机器人制造标杆基地[3] - 该制造基地承担着超过一半产能与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的职责,作为先进制造与创新成果的中试平台[3] 市场地位与业务覆盖 - 公司在配送服务机器人、餐饮机器人细分领域均保持领先优势[3] - 公司机器人累计出货量超10万台,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城市[3] - 公司认为未来机器人的形态将会是“通用+专用机器人”共存和协作模式[3]
新闻1+1丨养老机器人,如何走进现实?
央视新闻· 2025-10-31 02:51
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养老护理员供给缺口高达550万,为养老机器人行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替代需求 [1] -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为养老机器人提供了解决养老需求的新路径,行业正处于从研发向应用过渡的关键阶段 [1][4] 养老机器人产品分类与应用场景 - 产品按应用场景分为三大类:居家场景(如智能护理床、陪伴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社区场景(如社区巡检机器人、健康监测机器人)以及机构场景(如送餐机器人、移位机器人、认知障碍干预机器人) [1] - 当前主要研发和应用方向集中于上述三大场景,这些产品类型代表了未来的养老需求 [1] 老年人对养老机器人的核心需求 - 健康监测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刚需,可针对潜在风险提前预警 [2] - 情感交互需求突出,期望机器人能分析情绪、陪伴聊天以提升生活质量 [2] - 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是刚性需求,包括移位、清洁护理、喂食等具体服务 [2] 养老机器人商业化面临的主要挑战 - 安全性是商业化最大难点,要求对人实现零失误操作,例如喂饭机器人需具备防止呛咳等防护能力 [3] - 当前技术存在局限性,需进行应用对象筛选,限定特定老人群体使用以控制风险 [3] 养老机器人技术发展路径与未来展望 - 行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过去是人工护理,当前是人机协作辅助护理,未来是通用人形机器人替代保姆 [4] - 未来实现普遍落地的关键在于研发出安全可靠的多功能通用型机器人 [4]
“中国智造”让“科幻场景”加速落地(国际论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0 06:11
中国科技创新现状 - 科幻装备如外骨骼机甲、新材料隐身衣等在中国正逐渐成为现实 [2] - 工业机器人应用广泛,包括智能打磨、无人配送和汽车整车装配等场景 [3] - 外国企业高管参观中国黑灯工厂,对其高度自动化程度感到震撼,生产线旁几乎没有工人 [4] 具体技术应用领域 - 外骨骼设备已在旅游和工业领域实现应用,例如辅助登山及用于航空、采矿等行业 [4] - 中国科研人员研制出可使微波和可见光弯曲的超材料衣物,如可避开红外监测的迷彩服 [5] - 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领域取得进步,5G网络大规模部署支撑了智慧城市、数字医疗等发展 [5] 制造业转型与机器人产业 - 中国工厂中运行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在2024年达到约200万台,应用规模和制造能力均居前列 [6] - 公司正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人形机器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提升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6] - 已有超过4500家企业布局人工智能领域,推动其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6] 人才支撑与教育基础 - 全球近半数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来自中国,形成了显著的人才优势 [7] - 中国工程师总量从2000年的约520万人增长至2020年的约1770万人,人才队伍规模庞大且年轻 [7] - 2020年中国在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领域的毕业生人数超过350万,居世界首位 [7] 国际影响与形象提升 - 外国游客对中国移动支付、无人机外卖、无人驾驶出租车等科技场景表现出浓厚兴趣 [8][9] - 中国制造业形象正从代工转型为高科技创新的代名词,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等领域 [10] - 根据品牌金融公司报告,中国全球软实力排名从2021年的第八位跃升至2025年的第二位 [10]
2026餐饮展选企阳:揭秘华北餐饮产业链的黄金机遇
搜狐财经· 2025-10-17 14:21
展会概况 - 展会名称为2026年企阳第十五届天津餐饮业博览会,由天津市烹饪协会与企阳国际展览集团联合主办 [1] - 展会定位为覆盖餐饮全产业链的一站式采购平台,旨在连接华北餐饮产业链上下游 [1] - 展会选址天津国家会展中心,利用其区位优势,30分钟即可直达京津冀核心消费圈 [3] - 2026年展期精准对接年度采购旺季 [3] 展会规模与数据 - 展会使用40万平方米智能展馆空间,可容纳6000+标准展位 [3] - 预计吸引超千家食材供应商与设备制造商 [3] - 2025届展会现场成交额达27.6亿元 [3] - 专业观众转化率连续三年突破38% [3] 展品与业态覆盖 - 采用"餐饮展+火锅展+食材展"三位一体布局,品类覆盖度达行业领先的92% [5] - 展区包括肉类食材、预制菜、火锅专区,涵盖从底料到设备的产品 [5] - 智能化升级是重点,展示食材加工设备、送餐机器人、冷链物流技术等创新产品 [7] - 设置连锁加盟展区,吸引火锅、中餐、西餐等品牌,配套展示收银系统、餐厅装修等增值服务 [7] 核心竞争力 - 展会获得UFI国际认证 [8] - 核心竞争力包括时空战略优势(毗邻天津港降低30%物流成本)、全产业链赋能(涵盖22个细分领域)、专业流量保障(依托120万级行业数据库)等五点 [8] - 响应《京津冀餐饮业协同发展规划》,设置中央厨房建设、绿色餐饮技术等政策对接专区 [8] 参展价值与服务 - 提供"数字孪生展厅"实现365天在线商贸匹配 [9] - 举办全球餐饮趋势峰会、火锅产业投资论坛等30+同期活动 [9] - 2025年展会案例显示,某智能烹饪机器人企业通过创新产品发布专区实现单日获客1600+,某火锅底料供应商借助AI匹配系统成功开拓东南亚市场 [9] - 展会作为商贸平台具有实际效能,是汇集行业前沿趋势与务实商机的盛会 [9]
美国最大外卖平台DoorDash发布送餐机器人和智能秤
新浪财经· 2025-09-30 21:25
公司产品发布 - 美国最大外卖应用DoorDash推出了一款送餐机器人和一款餐厅智能秤 [1] - 此次发布展示了公司多年来在硬件研发方面的努力 [1]
安徽为什么行?
上海证券报· 2025-09-25 03:46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成果 -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闭幕,初步摸排签约项目932个,总投资额达4246亿元 [1] - 上海证券报社组织80多家上市公司、优强企业和金融投资机构赴皖参会并赴淮南市考察调研 [1] 安徽制造业发展现状 - 全国约8%的工业机器人产自安徽 [1] - 安徽省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汽车出口量在2025年上半年均位居全国首位,江淮、奇瑞、蔚来、大众安徽等公司为主要代表 [1] - 光伏、储能、半导体、量子科技等前沿产业在安徽迅速集聚并落地生根 [2] 安徽制造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 凭借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率先提出建设省级服务型制造集聚区,并出台新政力推制造业升级,聚焦光伏、储能等重点行业并购重组 [2] - 通过对科技创新的坚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以“揭榜挂帅”机制攻关关键共性技术,并率先整合出台“三首”政策 [3] - 凭借高效的营商环境,例如有光伏企业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一年时间,促使企业决定将总部放在淮南,芯片行业创业者亦表示在合肥能便捷对接科研院所、产业链和人才 [4]
记者观察 | 安徽为什么行?
上海证券报· 2025-09-25 03:41
世界制造业大会成果 -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闭幕,初步摸排签约项目932个,总投资额达4246亿元人民币 [1] - 上海证券报社组织80多家上市公司、优强企业和金融投资机构赴皖参会并赴淮南市考察调研 [1] 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现状 - 全国约8%的工业机器人产自安徽 [1] - 安徽省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汽车出口量在2025年上半年均位居全国首位,参展企业包括江淮、奇瑞、蔚来、大众安徽等 [1] - 光伏、储能、半导体、量子科技等前沿产业已在安徽迅速集聚并落地生根 [2] 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 凭借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从建设省级服务型制造集聚区到出台新政力推制造业升级,聚焦光伏、储能等重点行业并购重组 [2] - 通过对科技创新的坚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以"揭榜挂帅"机制攻关关键共性技术,并整合出台"三首"政策 [3] - 凭借高效的营商环境,例如有光伏企业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一年时间,促使企业决定将总部放在淮南,芯片行业创业者称赞合肥拥有完善的科研院所、产业链和人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