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共担机制

搜索文档
上海团险版商保目录呼之欲出,新型团险产品预计下半年面市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31 22:41
2025.08.31 本文字数:4147,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 作者 |第一财经 吴斯旻 行业高赔付率下,要推动团险市场加大对创新药械的保障覆盖并不容易,但不破不立。 8月初,上海发布《关于促进商业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若干措施》(下称"新十 八条"),为团险发展打开政策空间:鼓励开发覆盖创新药械费用保障、与基本医保同步结算的团体健 康保险产品;允许使用企业员工医保个人账户历年结余资金用以支付符合要求的团险产品。 第一财经独家了解到,目前,在上海医保及金融监管等多部门指导下,上海头部商业健康险公司(下 称"保司")正在联合研发新型团险产品,并以此为样板制定新型团险示范性条款。目前,数款创新产品 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预计与示范性条款一起,在今年下半年同步面市。 据多名深度参与到相关工作的保司人士透露,新型团险产品会引入团险版商保药品目录,聚焦医保外保 障责任,探索共保体等风险共担机制,并有望在企业员工家属保障责任拓宽、个人医疗费用"封顶"等方 面进行试点探索。 "新型团险产品并非对存量市场产品的替代。我们希望,在企业寻求员工福利升级,创新药械企业拓展 支付渠道,保司找到'价格战'以外的新卖点,以 ...
盘活“知产”为“资产” 平安证券多维创新提升投融资效能
证券时报· 2025-08-25 02:32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以"在竞争中求生存 在创新中求发展"为企业基因 形成服务科技企业的鲜明特色 [1] - 实施"全周期产品创新"与"区域精准服务"双轨战略 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投融资服务体系 [2] - 股权业务聚焦半导体 新能源 高端装备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深耕长三角 珠三角两大产业集群区域 [2] 债券业务创新 - 债券承销规模长期稳居行业前十 推出科创债 科创票据等创新债权融资工具 [3] - 创新研发知识产权证券化 碳减排挂钩债券等特色产品 [1][3] - 加强股债协同服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发行主体 探索构建"承销+做市+研究"全链条服务模式 [3] 风险控制机制 - 通过落实关键增信要素和优化客户筛选两大举措推动风险共担机制 [4] - 引入知识产权质押 数据资产增信等创新增信方式 运用担保增信和信用违约互换(CDS)等风险缓释工具 [4] - 系统梳理合作担保机构的业务范围与担保能力 详尽落实担保额度 期限 准入范围和反担保措施 [5] 知识产权证券化实践 - 2019年推出全国首单知识产权ABS产品"平安证券—高新投知识产权1—10号" [6] - 2023年推动"罗湖区—平安证券—高新投知识产权2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科技创新)"发行 服务11家科创型中小微企业 [6] - 累计助力发行"深圳市知识产权5号"等产品 总规模达4.24亿元 [6] - 构建科学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 创新引入知识产权质押和第三方担保等多元化增信措施 [7] 客户服务与行业研究 - 深度挖掘具备核心技术且契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 综合评估业务表现 财务质量与创新实力 [5] - 尽职调查重点关注技术研发能力 知识产权布局 市场前景及核心团队稳定性等要素 [5] - 实施"一企一策"定制化策略 依托专业研究团队提供行业趋势分析及战略咨询服务 [7]
【环球财经】中资企业在巴西的新窗口:海关便利化与交通基础设施特许经营
新华财经· 2025-08-15 11:48
中巴经贸合作背景 - 中国连续16年稳居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地位 [1] - 巴西特色农产品包括肉类、咖啡、蜂蜜、葡萄酒在中国市场日益受欢迎 [1] - 圣保罗至坎皮纳斯城际铁路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1] 海关政策与税收优惠 - 巴西政府推进"数字海关"改革为符合条件企业带来税负减免 [2] - "Ex-Tarifário"关税减免制度适用于资本货物及技术进口 [3] - 联邦与州税收优惠政策惠及资本货物和技术设备进口领域 [2][3] - 企业可通过提前申请资质和规划进口流程降低通关成本 [2]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机遇 - 2025-2026年巴西公路特许经营项目预计吸引超过320亿美元投资 [4] - 公路特许经营合同期限最长30年并可延长至60年 [4] - 铁路领域将推出"绿地"和"棕地"项目招标,合同期限35至50年不等 [4] - 铁路特许经营采用固定期限投资和需求触发式扩容机制 [4] 特许经营监管模式 - 新监管模式引入风险共担机制和绩效考核指标 [4] - 争端解决机制包括争端委员会与仲裁 [4] - 环境许可和征地环节引入风险分配条款 [4] - 投资周期集中在合同第3至第10年,之后进入维护运营阶段 [5] 企业运营挑战与建议 - 中资企业面临海关通关流程复杂和隐性成本高问题(滞期费、仓储费) [2] - 项目涉及多部门审批、法律合规和环境评估等环节 [2] - 需要具备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法律合规和环境管理等综合能力 [5] - 建议通过专业团队进行合规操作并强化内部合规流程 [2][3]
向“新”集聚!货币政策“精准滴灌”发力,金融产品“量体裁衣”服务实体经济
搜狐财经· 2025-08-03 20:24
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 - 中国人民银行下半年工作会议继续锚定服务实体经济方向 包括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长和加大重点领域融资支持力度 [1] - 2025年5月以来集中发布降准降息等一揽子金融支持举措 效果体现在"增""减""优"三方面 [2] - 金融总量增长: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8.9% 人民币贷款同比增7.1% [6] - 融资成本降低:1-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3% 同比低45个基点 [6] - 信贷结构优化:科技贷款增12.5% 绿色贷款增25.5% 普惠小微贷款增12.3% 养老产业贷款增43% 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增11.5% 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6] 小微企业融资支持 - 2024年启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推动银行信贷快速直达小微企业 [7] - 工作机制通过"工作专班"整合多部门资源 深入摸排企业需求后推送给银行 对科创类小微企业帮助明显 [10] - 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走访超9000万户小微经营主体 新增授信23.6万亿元 新发放贷款17.8万亿元 其中信用贷款占比32.8% [12] - 2025年上半年小微企业融资呈现增量、扩面、降价三大趋势 [13] - 支持措施包括:延续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 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支持范围 建立政银保单四方风险分担机制 提高不良率容忍度 运用大数据风控和智能审批系统实现秒批秒贷 [15] 科技金融发展 - 2025年出台两项增量措施: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 从信贷、债券、股权多方面发力 [16] - 截至5月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金额达1.7万亿元 是2024年末的1.9倍 累计支持1.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首贷 为近4000个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提供资金 [18] - 科创企业融资难主要源于技术价值评估难和风险收益不匹配 [19] - 解决方案包括:政府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和担保基金 加强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建设 优化融资流程和产品创新 [21]
苏州“四贷联动”机制2.0版发布
苏州日报· 2025-07-01 08:32
苏州"四贷联动"机制2.0版发布 - 核心观点:苏州发布"四贷联动"机制2.0版,深化风险共担机制,提升民营企业融资便利性 [1][2] - 截至6月27日累计放贷6434.3亿元,其中信用贷1761亿元,无还本续贷896.2亿元,首贷户次4808户金额195.3亿元 [1] - 转贷政策4个月内落地826笔共52.55亿元 [1] 机制扩面增效措施 - 首贷:通过补贴政策和产品创新提升科创/制造/外贸企业覆盖面,运用订单/专利开发专属产品 [2] - 信用贷:强化信息共享解决轻资产企业抵押不足问题,帮助企业修复失信记录提升信用贷占比 [2] - 无还本续贷:加强临期管理保障企业资金链安全,引导银担行动一致性 [2] - 转贷:金额上限翻倍至单笔1亿元/累计2亿元,下调费率拓宽支持范围降低企业过桥成本 [2] 风险共担机制升级 - 拓展市级普惠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补充渠道并提升代偿效率 [2] - 优化"政银担"分险结构,引入国家级/省级担保资源 [2] - 落实"总对总"合作模式和"见贷即保"机制,优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考核 [2] 保障机制完善 - 建立政银两端三级工作网络和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2] - 强化银企对接与融资纾困协同效应 [2]
老年人租房,为何这么难?(民生一线·关注老年人消费)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老年人住房现状 - 2021年中国70.1%老年人拥有产权属于自己或配偶的住房,部分无自有住房老人依赖租房或阶段性租房[1] - 截至2023年底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亿人,占全国人口15.6%[1] - 2023年末累计716万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享受公租房保障[8] 租房市场年龄限制现状 - 租房中介普遍限制60岁以上老人合租,整租价格比年轻人高10%-15%(如武汉50㎡房源老人租金2500元/月 vs 年轻人2200元/月)[2] - 线上租房平台合租年龄限制为18-40周岁,整租无年龄限制[2] - 房东主要担忧老年人在房内发生意外引发纠纷及房产贬值,部分要求老年人需有年轻人陪同[3] 年龄限制的法律争议 - 现行法律未明确禁止租赁场景中的年龄限制,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相关条款较笼统[6] - 司法实践倾向认定年龄限制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存在"间接歧视"法律界定模糊问题[6] - 专家建议通过专项立法明确禁止年龄歧视,配套风险共担机制[6] 行业解决方案探索 - 商家可开发电子签约双通道服务,推出短租试住、代际合租等灵活方案[7] - 地方政府可整合老年友好型房源信息,提供法律咨询和医疗急救联动服务[7] - 武汉公租房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优先配租,并设置最长6个月搬迁过渡期[8]
殷剑峰:一揽子金融政策满足适当宽松要求,商业银行应推再贷款有效落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20:40
金融政策核心内容 - 金融管理部门近期推出的一揽子金融政策围绕释放流动性、支持科创企业、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房地产市场以及保障民生五个方面展开 [1] - 政策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降准降息等措施 [1] - 官方新增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3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并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合计增加1.1万亿元再贷款额度 [1] 政策执行与商业银行角色 - 新增1.1万亿元再贷款额度的效果取决于商业银行的有效配合,此前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使用率不高,商业银行需改进业务推动政策落地 [2] - 商业银行和金融顾问需提升站位,快速响应落实中央政策部署,释放稳经济、稳市场、稳预期的信号 [3] 科技创新支持体系 - 政策重心从单纯资金供给转向建立"央行+财政+市场"风险共担机制,构建"债、贷、股、保、退"全周期支持体系 [2] - 未来政策力度料将加大,以更好支持科技创新企业 [2] 房地产市场政策 - 建议加快建立与发展新模式匹配的融资制度,与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等要求形成合力 [2] 金融顾问倡议与活动 - 金服会发布倡议书,号召成员单位和金融顾问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送金融服务进企业"专项活动,聚焦共同富裕、民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等八个方面 [2] - 活动旨在确保政策落实落地,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