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布局
icon
搜索文档
国金证券:高质量数据将是拉开化工企业AI布局的关键
新浪财经· 2025-08-12 07:57
AI在化工行业的应用渗透 - AI垂类应用正加速向化工全链条渗透,覆盖设备端、研发端和产品端 [1] - 设备端聚焦"AI+机器人"高危巡检,提升安全性和效率 [1] - 研发端看好"AI+自动化实验"驱动的分子发现及工艺优化,加速创新 [1] - 产品端关注AI辅助配方升级与新材料迭代,提升产品竞争力 [1] - 人工智能系统性能高度依赖数据质量,高质量数据是化工企业AI布局的关键差异化因素 [1]
宜搜科技(02550.HK)拟先旧后新配股总筹3.46亿港元 加速数字化转型及AI布局
格隆汇· 2025-07-24 07:16
配售及认购协议 - 公司、卖方Growth Value LTD及配售代理中银国际与麦格理订立协议,涉及出售及认购6578.7万股股份 [1] - 配售股份占公告日已发行股份总数17.0%,认购完成后占扩大后股份总数14.6% [1] - 配售价为5.26港元,较联交所收市价6.17港元折让14.7% [1] 资金用途 - 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预计3.46亿港元,净额预计3.38亿港元 [2] - 50%净额将投资互联网数字中心资产 [2] - 30%净额将投资人工智能技术、Web3.0业务及数字内容创作领域 [2] - 20%净额将用于集团营运资金 [2]
新大陆斥资1.88亿回购提信心 创新与全球化驱动首季净利3亿
长江商报· 2025-07-04 07:31
公司回购进展 - 截至6月30日累计回购752.74万股,占总股本0.73%,支付总金额1.88亿元,最高成交价29.52元/股,最低20.59元/股 [1][2] - 2024年10月发布回购计划,拟回购金额3.5-7亿元,期限12个月,调整后回购价格上限为36.79元/股 [2][3] - 按调整后价格测算,预计回购数量951.35万至1902.69万股,占总股本0.92%-1.84% [3] 股价表现与分红 - 股价从2024年9月低点11.31元持续上涨,截至7月3日收盘31.73元/股,年内累计上涨约60% [2] - 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超20次,总额26.94亿元,2023-2024连续两年中期分红,派现融资比107.55% [3] 财务业绩 - 2025Q1营业收入18.96亿元(同比+8.92%),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25.16%),创单季度新高 [1][5] - 2025Q1毛利率38.95%,为近九年同期最高,经营性现金流3.70亿元(同比+422.55%) [5][6] - 2024年营收77.45亿元,归母净利润10.10亿元,境内业务营收50.71亿元(占比65.48%),境外26.74亿元(占比34.52%) [5][9] 业务发展 - 智能支付终端销售收入增长带动业绩,产品及服务盈利能力提升 [5] - 全球布局7家工业4.0代工基地,支付服务交易规模超5200亿元,扫码支付笔数同比+4%,交易规模同比+10% [7] - 持续加码AI布局赋能中小微商户数字化转型,推进全球化2.0战略 [7] 跨境支付布局 - 设立美国子公司NovaPay并获MSB牌照,覆盖货币兑换、汇款、数字货币交易等场景 [8] - 2024年境外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8.70%,毛利率达45.53% [9] 研发投入 - 2019-2024年研发投入均超6亿元,2024年6.64亿元占营收8.58% [9] - 2024年末研发人员3804人(同比+1.04%),占员工总数56.75% [9]
仙乐健康(300791):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点评:2025Q1国内业务企稳,盈利能力持续强化
国海证券· 2025-04-28 22: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9][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仙乐健康为保健品行业 CDMO 龙头,拥有多种剂型研发和生产能力,致力于剂型创新和技术升级,具备中美欧三地协同的全球供应能力 2025Q1 中国区业务企稳回升,但美洲业务受短期关税扰动,调整盈利预测,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46.63 亿、53.65 亿、61.76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00 亿、5.00 亿、5.80 亿元,EPS 分别为 1.69 元、2.11 元、2.44 元,对应 PE 分别为 15、12、10X,维持“买入”评级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表现 - 截至 2025 年 4 月 25 日,仙乐健康近 1 个月、3 个月、12 个月相对沪深 300 表现分别为 -4.7%、1.8%、 -9.5%,沪深 300 对应表现为 -3.7%、 -1.2%、7.3% [4] - 仙乐健康当前价格 25.41 元,52 周价格区间 21.22 - 43.38 元,总市值 60.2914 亿元,流通市值 50.2367 亿元,总股本 23727.41 万股,流通股本 19770.43 万股,日均成交额 5359 万元,近一月换手 1.59% [4] 财务数据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 42.11 亿元,同比 +17.56%;归母净利润 3.25 亿元,同比 +15.66%;扣非归母净利润 3.28 亿元,同比 +16.70% 2025Q1 实现营收 9.54 亿元,同比 +0.28%;归母净利润 0.69 亿元,同比 +8.90%;扣非归母净利润 0.65 亿元,同比 +0.21% [5] - 2024 年中国/欧洲/美洲/其他地区分别实现营收 16.61 亿、6.04 亿、16.66 亿、2.80 亿元,同比 -10.28%、 +14.25%、 +59.56%、 +77.38% 2025Q1 中国区收入企稳回升,美洲区业务受短期关税影响预计营收增速放缓,欧洲区业务 2025Q1 本地和出口收入同比增速超 35%,其他地区业务仍在快速发展期 [6] - 2024 年软胶囊/片剂/粉剂/软糖/饮品/硬胶囊/其他剂型分别实现营收 19.84 亿、3.26 亿、2.32 亿、9.95 亿、2.48 亿、2.23 亿、1.77 亿元,同比 +29.91%、 -10.05%、 -20.90%、 +34.54%、 -41.22%、 +46.83%、 +141.32%,软糖高增受益于剂型零食化,销量占比从 2022 年约 5%增长至 2024 年近 10%,年复合增长率约 40% [6] - 2024 年/2025Q1 公司毛利率分别为 31.46%、33.09%,分别同比 +1.19pct、 +2.47pct,预计主要系软糖等高毛利率剂型占比提升及全球采购使大单品成本 2024 年平均降幅为 15% 2024 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8.39%、9.92%、2.99%,同比 +0.64pct、 +0.13pct、 -0.09pct,销售费用率提升主要系销售团队升级及市场营销推广 2024 年 BF 亏损 1.51 亿元 2024 年/2025Q1 实现归母净利率为 7.72%、7.19%,同比 -0.13、 +0.57pct [6][7] 盈利预测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4211|4663|5365|6176| |增长率(%)|18|11|15|1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25|400|500|580| |增长率(%)|16|23|25|16| |摊薄每股收益(元)|1.37|1.69|2.11|2.44| |ROE(%)|13|15|17|18| | P/E|18.92|15.07|12.06|10.40| | P/B|2.48|2.20|2.01|1.84| | P/S|1.47|1.29|1.12|0.98| | EV/EBITDA|9.95|9.13|7.42|6.24|[8] 公司优势 - 各个地区业务发展态势良好,中国区业务 Q1 企稳回升且订单增速高于收入增速,在新消费市场和长青市场均有突破;美洲区出口 2025Q1 销售额达成率为 80%,影响可控,BF 承接部分美洲订单,成本持续改善,扭亏进入攻坚期;欧洲及亚太区业务持续贡献收入 [9] - 不断强化产品创新、供应链体系、AI 布局及采购多维度能力 2024 年创新产品销售贡献 35% +,毛利率高于平均;2024 年跨界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人均产值提升;启动 Deepseek 大模型训练,赋能全流程;通过全球大规模集采优化成本 [9]
易方达人事“换血”:老将退场,新手能否扛起大旗?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4-27 17:12
核心管理层更迭 - 2024年4月易方达基金发布多份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冯波、杨宗昌、王元春、李剑锋四位基金经理卸任七只基金产品管理权,但保留原职位[4] - 3月21日公司公告管理层调整:原董事长(联席)兼总经理刘晓艳正式出任董事长,执行总经理吴欣荣接任总经理,原董事长詹余引卸任[4] - 陈皓、萧楠两大明星基金经理卸任副总职务,将专注于投资管理工作[5] - 刘硕凌接替管勇成为首席信息官,强化公司科技赋能战略[5] 历史发展脉络 - 创始总经理叶俊英掌舵期间(2001-2011)完成基础制度建设,资产管理规模从8亿元跃升至2000亿元[6] - 引入市场化治理机制,搭建三层风控和投研体系框架[6] - 推行行业小组制和"研究驱动投资"文化,建立长期考核机制[6] - 刘晓艳接任总经理后(2011-2025)规模从1800亿元跃升至3.5万亿元[7] - 投研体系推行"少而精"改革,减少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6] - 渠道端率先拥抱互联网,与微信理财通、天天基金等平台合作[6] - 构建"权益+多元"双引擎,发力REITs、跨境理财等创新赛道[6] 投研团队调整 - "权益四大天王"中陈皓、萧楠已卸任高管职务回归投研一线[9] - 萧楠管理的四只基金2021-2023年累计亏损39.66%-53.74%,2024年仍落后沪深300指数14.68%[12] - 陈皓管理规模从460亿元缩减至277亿元,2020年后发行的5只基金产品至今未扭亏[13] - 冯波虽保留副总职位,但其管理的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基金成立四年多亏损超50%[14] 规模与业绩困境 - 截至2025年4月公司428只基金中125只成立以来回报率为负,占比30%[16] - 股票型基金173只中有78只持续亏损,占比达45%[16] - 一季度末管理总规模19468.5亿元,较去年末减少116.82亿元[16] - 非货基规模13138.57亿元,减少219.75亿元[16] - 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规模从900亿高点腰斩,但2025年一季度净值增长8.6%[15] 战略转型举措 - 投研团队采取"外引内育"策略,近一年新聘20位基金经理,远超行业4.85的平均水平[17] - 加速内部梯队培养,新生代基金经理王司南、邱天蓝等接棒卸任产品[17] - 完成自研金融大模型EFundGPT私有化部署,融合DeepSeek技术提升智能投研能力[17] - 任命人工智能背景的刘硕凌担任首席信息官,强化AI基因[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