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中介

搜索文档
共筑行业清朗生态!贝壳启动 宜居青岛・阳光传播 房产新媒体创作者赋能计划
搜狐财经· 2025-06-29 08:13
房产自媒体信息传播生态规范化发展 - 短视频和直播已成为公众获取房产信息的重要渠道,房产自媒体信息传播生态正迎来规范化发展新挑战 [1] - 青岛市委网信办、青岛市住建局等部门联合贝壳找房青岛站等单位启动"宜居青岛・阳光传播"房产新媒体创作者赋能计划,汇聚500余位自媒体达人,旨在构建"真实、专业、阳光"的网络房产信息生态 [1][3] 党建引领与行业责任 - 青岛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指出,房产主播是连接政策与群众安居需求的关键纽带,但少数主播存在虚假信息传播、焦虑营销等问题,损害购房者利益并扰乱网络秩序 [3] - 活动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联合市住建局、贝壳找房等单位,推动构建"真实、专业、阳光"的信息生态,从业者需从真实内容、专业服务、创新传播三方面践行行业责任 [3] 贝壳"银河计划"实践成果 - 贝壳找房青岛城市总经理赵阳分享"银河计划"成果:自2022年启动以来,青岛贝壳已孵化超千位自媒体创作者,构建300万粉丝传播矩阵 [3] - 计划旨在重构内容生产标准,以真实为底线,以专业为共识,实现创作者、平台、用户三方的价值升级 [3] 内容合规与行业自律 - 贝壳赵阳强调需杜绝"无事实依据的预测、无专业支撑的点评、无社会责任的炒作",呼吁从业者在流量与责任间找准平衡点 [4] - 9位自媒体达人代表宣读《"宜居青岛・阳光传播"倡议书》,从坚守真实底线、提升专业素养、传播城市价值、践行社会责任四大维度发起行业自律宣言 [6] 实战培训与赋能支持 - "e路红帆"讲坛联合贝壳"银河计划"开启为期两天的专业培训,涵盖新媒体运营逻辑、创作指南、流量转化等模块,通过案例拆解和场景模拟提升创作者能力 [8] - 设置"大咖面对面"环节,由新媒体导师提供个性化赋能支持,帮助创作者实现多平台内容创作 [8] 短视频大赛与行业共识 - 活动同步启动"发现青岛好房子"经纪人短视频大赛,鼓励创作者以可视化内容挖掘城市宜居房源,强化"真实内容+专业服务"的行业共识 [10] - 赋能计划推动青岛房产新媒体内容创作向更规范、更专业的方向迈进,为城市安居服务与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10]
“房客分离”!房产中介“单边代理”模式渐进
证券时报· 2025-06-26 16:44
上海链家试点"房客分离"服务模式 - 公司将于7月1日起在上海试行"房客分离"新服务模式 每位经纪人专注服务购房客户或售房业主单一角色 [1] - 新模式中M序列(店经理)自动划为房源端负责房源维护管理 A序列(经纪人)自动划为客源端提供购房服务 [1] - 房源端经纪人成交占比从45%提升至53% 通过绩效牵引经纪人重视房源端维护 [1] - 公司表示新模式旨在打破传统服务局限性 更好满足客户和业主核心诉求 [1] 行业模式变革 - "房客分离"被视为行业向"单边代理"模式迈出的重要一步 国外常见但国内一直采用"双边代理"模式 [2] - "双边代理"模式存在利益博弈问题 市场好时偏袒卖方 市场差时偏袒买方 [2][4] - 深圳2021年已推出"单边代理"模式 但购房者对该模式了解仍有限 [4] - 专家认为单边代理可使经纪人利益诉求更清晰 提升专业度 可能在全国逐步推广 [4] 模式优势与挑战 - 单边代理模式下买卖双方拥有不同经纪人 可"各为其主"争取利益最大化 [4] - 专注于买方的经纪人能提供更精准的房源匹配和谈判策略 [4] - 新模式在佣金、服务等细则方面仍有待完善 [4]
“房客分离”!房产中介“单边代理”模式渐进
证券时报· 2025-06-26 16:27
上海链家试点"房客分离"服务模式 - 上海链家将于7月1日起试点"房客分离"模式 经纪人需选择专注服务购房客户或售房业主单一角色 M序列(店经理)自动划为房源端 A序列(经纪人)自动划为客源端 [1] - 房源端经纪人不可获客 仅负责房源维护 成交占比从45%提升至53% 通过绩效牵引经纪人重视房源端维护 [1] - A级经纪人达到单量标准后可竞聘房源端 M级经纪人可申请转客源端 实现角色灵活性 [1] 行业模式变革背景 - 传统"双边代理"模式存在利益博弈问题 市场好时偏袒卖方 市场差时偏袒买方 中介可能"买卖通吃"侵蚀双方利益 [2] - "单边代理"模式下买卖双方拥有不同中介 各为其主争取利益最大化 国外较常见但国内仍以双边代理为主 [2] - 深圳2021年已在新版二手房交易网签系统中推出单边代理模式 但购房者认知度仍有限 [3] 模式优势与推广前景 - 经纪人专注单方服务可使利益诉求更清晰 专业度提升 例如买方经纪人可提供更精准的房源匹配和谈判策略 [3] - 行业专家认为该模式可能向全国一二线城市复制推广 推动行业服务体系专业化升级 [3] - 当前单边代理模式仍需完善佣金、服务等细则 存在优化空间 [3] 市场痛点与需求驱动 - 成交周期拉长且信息渠道复杂 客户业主均需"懂自己"的专业经纪人 链家试点旨在突破传统模式局限性 [2] - 客户核心诉求包括快速找到合适房源 业主核心诉求是快速售房 新模式确保双方需求被充分重视 [2]
【财闻联播】小马智行被纳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苹果直营渠道首次参与国补
券商中国· 2025-06-25 20:18
宏观动态 - 5月全国彩票销售570.36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福利彩票增长8.6%至185.29亿元,体育彩票增长26%至385.07亿元 [1] - 1-5月累计彩票销售2633.72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福利彩票增长2.3%至889.79亿元,体育彩票增长5.4%至1743.93亿元 [1] - 成都出台"低空经济14条",支持建设低空起降基础设施,按投资10%补贴最高50万元/起降场,企业年度补贴上限500万元 [2] - 香港e道服务6月26日起扩展至11岁以上持有有效中国电子护照且经香港过境的人士 [3] 金融机构 - 星展银行计划2024年在香港和新加坡招聘约40名私人银行家,目前已招募约半数 [5] - 国泰君安国际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升级牌照,成为首家可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的香港中资券商,覆盖加密货币、稳定币等交易及衍生品发行 [6] 市场数据 - 6月25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沪指涨1.03%创年内新高,深成指涨1.72%,创业板指涨3.11%,两市成交额16027.89亿元 [7] - 港股恒生指数涨1.23%,恒生科技指数涨1.15%,国泰君安国际股价大涨近200% [8][9] 公司动态 - 小马智行美股盘前涨逾11%,因被纳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 [10] - 苹果中国直营渠道首次参与国补活动,指定产品最高补贴2000元,覆盖智能手表、手机等品类 [11] - 特斯拉欧洲5月销量同比下滑27.9%至13863辆,连续第五个月下滑 [12] - 上海新华联索菲特大酒店7月28日司法拍卖,起拍价9.98亿元(评估价14.26亿元) [13] - 上海链家7月1日起试行"单边代理"模式,中介专服务购房客户或售房业主单一角色 [14]
45元看房一小时,楼市“群演”背后老板竟然是他
第一财经· 2025-06-24 17:22
2025.06. 24 本文字数:3495,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马一凡、孙梦凡 房产中介行业正上演荒诞一幕:部分城市的中介自掏腰包雇佣"演员"伪装购房者看房,每小时报酬35 元至60元不等。 这一现象折射出房地产中介行业的剧变,也反映出楼市供需关系反转后,一线销售人员面临的压 力:"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曾是房产中介行业的常态,从业人数连年暴增;而现在,头部中介的 从业者普遍面临佣金共享、底薪微薄、流动性高企的现状。 45元雇人"看"千万豪宅 记者又问道:"那难道是带看量跟你的底薪挂钩了?" 刘乾则回复称,自己在一家头部中介干了五六年了,早就没有底薪了,全靠提成,"没成交就没钱赚 啊!" 近日,在某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高档住宅区,记者见到了房产中介刘乾。他近三十岁的年纪,开着一 辆比亚迪绿牌车,北方口音。 "你好啊,之前发给你的'人设'都记住了吗?"一见面,刘乾就问道。 数日前,记者在网络上看到有中介发布需求称招募人员看房,看满一小时有45元的报酬,便与刘乾 联系上了,刘乾直率地说自己招"演员"假装看房,到时候一定要配合好,还给记者打造了一套人设: 刚来一线城市没几年的小夫妻,双方父母出首 ...
楼市调查:45元看房一小时,楼市“群演”背后老板竟然是他
第一财经· 2025-06-24 16:37
房产中介行业现状 - 部分城市中介自掏腰包雇佣"演员"伪装购房者看房,每小时报酬35-60元不等 [1] - 头部中介从业者普遍面临佣金共享、底薪微薄、流动性高企的现状 [1] - 中介刘乾自述"最艰难的一段时期",业绩难做且担心被裁员,月花销达七八千元 [5] 带看造假现象 - 中介通过本地生活跑腿群发布看房需求,6月以来某200人群已发布近60单看房需求 [7] - 看房价格介于35-60元之间,多数要求看满半小时或一小时 [7] - 看房对象包括总价2000万豪宅和200多万的"老破小" [8] 考核机制问题 - 公司对带看量考核严格,完不成指标需延长在岗时间 [5] - 部分新房带看有100-200元奖励,无真实客户时会雇人看房 [9] - 绝大多数二手房带看无成交时无任何收入,极少数高价值房源业主会提供奖励 [9] 行业历史变迁 - 2008-2018年房地产中介企业从3.4万增至20.6万,从业人员从37.4万增至158.3万 [11] - 2020年中国房地产经纪人达200万,20-39岁占比90%,本科率不足20% [12] - 头部中介改革佣金分配机制,总佣金3%需分配给多个环节参与者 [12] 从业人员数据 - 上海浦东新区2.5万中介年人均成交1.8套房 [12] - 深圳2.68万登记中介年人均成交约2.5套二手房 [13] - 2025年有底薪经纪人占比41.4%,其中40%月薪仅2000-3000元 [14] 行业挑战 - 58.3%经纪人期望"底薪+提成"薪资结构 [14] - 普遍面临获客困难、客户转化难、带看较少等问题 [14] - 超半数经纪人在当前公司工作未满三年,行业流动性高 [14]
涌入房产中介的应届生,又离开了
虎嗅· 2025-06-17 22:01
行业现状 - 2024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9.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2.9% 销售额9.7万亿元同比下降17.1% 上海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656.86万平方米下降8.5% [6] - 上海房价每月以2.88%的速度下跌 导致中介开单困难 [8] - 行业薪资政策改革 本科生底薪从8000元/月降至3000元/月 加上人才补贴后为5000元/月 [7][19] 公司运营变化 - 2024年8月后入职的本科生考核压力增加 新人保护期绩效要求提高 [19] - 广州门店新人底薪从6000元缩水至2500元 实际到手工资普遍在1700-3000元范围 [21][25] - 工作要求大幅提升 包括每日至少看四套房源 整理照片文案 社交媒体运营等 [22] 人员流动情况 - 上海某门店同期入职8人中7人申请离职 留存率仅12.5% [3][4] - 2024年6月前入职员工可利用宽松政策完成带看指标 存在"演戏"完成考核现象 [16] - 2025年新人离职率显著上升 主要因薪资缩水与工作强度不匹配 [12][25] 招聘策略演变 - 2024年前通过"8000-9000元/月无责底薪+补贴"吸引本科毕业生 [5][13] - 2024年后招聘信息仍显示高薪 但实际offer薪资已下调40-60% [12][19] - 主要招聘对象为待业/考研考公失败的211院校及前大厂员工 [15][20] 员工工作状态 - 日均工作时间达11小时(早9点至晚8点) 每周工作6天 [21] - 新人平均开单周期13天 月均开单量不足考核标准的4单 [24][25] - 实际收入难以覆盖生活成本 上海案例显示月结余仅数百元 [9]
特写:深圳中介忙推销香港房产 “总价低高租金”房源成焦点
证券时报网· 2025-06-11 21:04
深圳中介进军香港房产市场 - 深圳大型房产中介机构开始重点推销香港房产项目,包括新房和二手房业务 [1] - "总价低高租金"房源成为推销重点,例如36平方米房产总价340万港元,月租金超2万港元 [1] - 中介团队中近三分之一经理涉及香港房产业务,新招聘中介经理要求会粤语 [1] 香港房产投资需求分析 - 高租金回报率是吸引深圳及内地买家赴港置业的关键因素,投资需求为主 [1] - 香港新房楼盘积极在深圳及大湾区营销,地铁沿线二手房最受内地投资者欢迎 [1] - 莱坊预测2025年香港一般住宅租金将上升3%至5%,受海外高才和非本地大学生需求推动 [1] 香港楼市政策变化 - 香港撤销所有住宅物业交易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 [2] - 征收100港元印花税的物业价值上限由300万港元提高至400万港元,预计惠及15%成交个案 [2] 内地客户购房趋势 - 香港人才引进计划推动内地客户成交占比提升,成为楼市生力军 [2] -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或设分支机构可能为香港楼市带来持续客源 [2] - 内地客户需了解香港购房流程、费用构成及出租相关权责以计算回报率 [2]
未来职业的两极分化:科技与人工服务?
虎嗅· 2025-06-05 07:21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阿朱说,作者:吕建伟,原文标题:《以后孩子们能干啥》,题图来自:视觉中 国 先老生常谈: 这个问题:大工业时代也是热议过、计算机时代也是热议过。但事实是:总有老职业衰退,总有新职业 出现,人们总能被动地勉强地适应新时代活了下来有口饭吃。 当然,我有几个原则,我个人感觉一直有效: 当然,我过去还说过成功三条: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用钱挣钱; 3、用人挣钱。 1、天时地利人; 2、胆大心细脸皮厚; 3、识人用人拧合人。 三 感觉中国以后和美国经济结构挺像: 美国北部东北部也是旧工业铁锈地带; 美国中部都是大农村不死不活跟着走; 二 日本xx的20年,7-11零售平价、优衣库平价、无印良品平价、大创平价(类似莎莎+名创优品)、萨莉 亚平价崛起。另外,还有乳品调味品饮料啤酒品类崛起。 日本当年自豪的家电、汽车衰落下去了。日本也没赶上计算机-互联网-手机这些新兴产业时代。中国在 智能新能源汽车时代崛起,中国也赶上了互联网-手机-AI这些新兴产业。 中国道路可能是:在国内用新浪潮产品找价值增量(比如华为做智能汽车)、在国外用成熟老产品找市 场增量。 一 专业技能+专业标准化SOP就是赚钱法宝, ...
莫让服务评价成了“交易”
消费日报网· 2025-05-22 10:49
点个外卖,收到一张"五星好评返现5元"的卡片,你会动心吗?在不少人看来,这似乎已经成了行业"默契",但事实上, 这种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同时也触碰了民法典关 于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评价是消费者了解商品品质、作出购买决策的重要参考信息。当好评变成交易,评价机制的公 信力在悄然流失,使得其他消费者无法获取商品真实准确的信息,作出不准确的消费决策,不仅误导了其他消费者,也 对市场竞争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 "千人好评"背后信任危机正在蔓延 消费,是丈量民生温度的标尺,更是驱动经济前行的强劲引擎,一头承载着百姓对品质生活的向往,一头连接着经济高 质量发展的未来。作为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市场,我国2024年网上零售额155225亿元,比上年增长7.2%。随着网络零售市 场份额的持续增长,网购评价体系对网络零售交易的影响愈发直接重要,电商平台上"万单爆款""千人好评"的繁荣幻象 背后,一场数据世界的信任危机正在蔓延。 3月12日,北京市民张女士在网购平台浏览一款儿童牙刷时,评论区一条"内裤严重掉色"的留言让她哭笑不得。这个荒 诞的片段,撕开了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