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文旅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向前向海 生机勃勃
经济日报· 2025-08-03 05:52
今年以来,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海洋经济发展喜讯频传:深港联合研发的首艘AI无人 船"海擎一号"在前海湾启动运营测试、"湾区海上游"深港游航线开通、《深港甲醇加注作业安全核查指 引》发布、深圳国际金枪鱼交易平台交易额超16亿元、"中国前海"籍国际船舶累计登记数量达10艘…… 生产、生活与生态交融型活力海岸带在前海加快形成。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 意见》,深圳综改试点迎来"2.0时代"。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再次扛起"探路者""领头羊"重任,提 出将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港口航运、现代海洋服务、海洋电子信息、海洋资源与海工装备、海洋文 体旅游、海洋生命健康等产业,加快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承载地。 海洋产业创新跃升 前海合作区海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拥有68公里活力海岸带、28条入海河道、4处红树林湿地、12个海 岛,区内规划布局了海洋新城、蛇口国际海洋城等重点片区。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禀赋,前海着力推动 海洋产业创新能级跃升,一系列海洋科技实现新突破,一批涉海企业加快集聚,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全 面激活。 4月底,深港联合 ...
跟着歌声到海岛,珠海点燃海洋文旅新经济丨纳凉记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22:09
海岛音乐会引爆暑期消费 - 广东省文旅厅联合央视新闻打造海岛音乐会 以东澳岛为主会场联动桂山岛、外伶仃岛形成"跳岛舞台" 推动"暑期海岛经济"高潮迭起 [1] - 百度地图数据显示珠海因音乐会登上中国主要城市拥堵排名榜首 拥堵指数较上周同期上涨56.4% [1] - 珠海拥有262个海岛和601.77公里岛屿海岸线 "一岛一特色"发展模式成为广东"向海经济"的生动注脚 [1] 主题岛屿矩阵建设 - 珠海实施"一岛一品"战略 桂山岛主打"红色记忆+文艺渔村" 外伶仃岛发展"深潜经济+海鲜IP"年接待潜水爱好者超5万人次 [2] - 东澳岛定位高端婚旅 一年内新增三家全球高端品牌酒店 暑期旺季价格2000-4000元 [2] - 长琴岛首创"公益+旅游"无居民海岛模式 采用客制化订单式休闲度假 [2] 海洋文旅复合体验 - "海之舱"渔旅综合平台即将投用 搭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实现低空旅游等多元场景 [3] - 珠海开发"海洋牧场+生态观光+水上运动"复合型体验 推出串联港珠澳大桥的"一程多站"游线 [3] - 长隆海洋王国游客接待量全球主题公园第六 今夏联合热播剧开发衍生短剧探索教育IP化 [3] 城市经营战略升级 - 珠海文旅从传统"三件套"升级为"新三样"矩阵 包括长隆海洋王国、海岛度假集群和情侣路滨海走廊 [4] - 情侣路55公里串联众多地标形成"珍珠链式"景观集群 五一假期沿线接待148.2万人次游客 [4][5] - 城市阳台和景山索道成为网红打卡点 后者被誉"落日飞车"最佳观景点 [5] 全龄化服务创新 - 正方集团布局热浪湾水上运动区等多元化场景 构建覆盖3-60岁的全龄体验矩阵 [5] - 推出沙滩玩具"0元租"、沙滩椅1元租等便民服务 提升沙滩服务配套 [5] - 通过"用脚投票"的市场机制筛选高端消费客群 酒店价格达2000-4000元 [2]
擦亮“碧海银滩”文旅品牌
经济日报· 2025-07-12 06:14
海洋文旅产业政策支持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 为海洋产业提供新增长点 [1]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强调挖掘海洋文化资源 培育海洋经济"绿色新引擎" [3]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3] 海洋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占GDP比重达7.8% [2] - 海洋旅游业2024年实现增加值16135亿元 同比增长9.2% [2] - 2024年一季度国际邮轮运输市场运营141个航次 运送旅客32.8万人次 同比增长67.8% [2] - 广东省14个沿海城市2024年接待游客7.3亿人次 同比增长12.8% 旅游总收入达0.95万亿元 [2] 海洋文旅新兴业态 - 海洋主题公园 海岛度假 邮轮游艇 海洋运动旅游等新型业态快速涌现 [2] - 三艘大型邮轮(歌诗达·赛琳娜号 皇家加勒比·海洋光谱号 爱达·魔都号)同时开展母港运营 [2] - 发展"音乐演出+海洋旅游""体育赛事+海洋旅游""艺术展览+海洋旅游"等融合业态 [4] 海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向 - 推动海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4] - 培育海洋旅游演艺新业态 鼓励打造中小型特色类演艺项目 [4] - 依托琅琊台遗址 海上丝绸之路 妈祖文化等打造特色海洋文化品牌 [4] - 创新发展海洋特色民宿 夜间经济 老字号传统技艺体验等新型业态 [4] 海洋文旅基础设施建设 - 优化邮轮港和游艇码头建设布局 拓展国际邮轮航线 [5] - 提升海洋景区预约便利性 采用新技术简化预约程序 [5] - 加强促消费平台建设 满足个性化差异化旅游需求 [5] 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 加强海洋资源利用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6] - 依法依规保障旅游项目用海用岛 考虑海洋生态承载力 [6] - 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海洋生态的干扰 维护生态资源原真性 [6]
千年商都向海行——广东省广州市海洋强市建设综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10 09:31
海洋强市建设 - 广州深入推进海洋强市建设,通过空间规划引领、改革创新赋能、政策支持保障,确立科技兴海、产业强海、开放活海、生态护海、文化亲海五大发展航道 [2] - 广州成立市海洋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广州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举办首届广州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大会,上线"广海汇"平台,聚焦"港、船、能、药、游"五个重点赛道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 [3] - 国务院赋予广州"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定位,提出打造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 [2] 海洋科技创新 - 广州以"一船一库一装置一基地"为核心,聚焦"深潜、深钻、深网、极地",打造国家级海洋科技基础设施矩阵 [4] - 汇聚涉海科研机构66家,省部级以上海洋重点实验室34个和省级以上海洋工程技术中心27个 [4] -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成功实施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创造"产气总量、日均产气量"两项纪录 [4] 海洋产业发展 - 广州培育壮大新一代船舶海工、海洋电子信息、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天然气水合物四大海洋新兴产业 [6] - 广州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位居全球第五位和第六位,开通284条集装箱班轮航线,联通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6] - 广州造船年生产能力超550万载重吨,船舶制造业总产值超500亿元,集聚20多家船舶制造企业 [6][7] 海洋新兴产业 - 国内最大半潜式海洋牧场养殖平台"鑫环1号"交付使用,国内首套6000米级光学探测自主水下机器人"鱼探仪"进入商用 [7]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开发高端化妆品,中山大学研发强效抗肿瘤活性化合物进入临床前研究 [7] - "南鲲"号波浪能发电装置并网发电,国内首套20千瓦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完成海试 [8] 海洋文旅发展 - 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是亚洲最大、功能最全的邮轮综合体之一,南沙游艇会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游艇会 [10] - 广州积极引进和举办国际帆船赛事,包括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帆船赛等 [10] - 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工作持续推进,南海神庙、南越国宫署遗址等成为热门打卡地 [10] 海洋开放合作 - 广州国际海事展为航运和造船行业搭建交流平台,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落户广州 [11] - 与新加坡高校推进海洋领域合作,深化与港澳及南海周边省市合作,共建南部海洋经济圈 [11] - 与东盟加强海洋领域合作,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 [11]
盘点:中国31个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
36氪· 2025-07-03 07:28
海洋文旅国家战略 - 2025年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 将海洋文旅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1] - 海洋特色文旅目的地核心在于"特色文化" 强调海洋文化(海丝文化 渔耕文化 海防文化 海洋科技等)的活态展示 未来竞争焦点是文化IP的独特性与吸引力 [1] - 海洋文旅正从单一自然风光载体转变为跨越时空的海洋文明对话 重构旅游想象边界 [1] 文化IP引领型目的地 - 厦门鼓浪屿以"万国建筑博物馆"和"音乐之岛"为特色 拥有1000+栋中外风格建筑 钢琴声与海浪声交织形成独特文化体验 [3][5] - 福建湄洲岛作为全球妈祖文化发源地 每年吸引数百万信众朝圣 妈祖祭典等非遗活动形成可持续旅游吸引物 [6] - 山东蓬莱阁以"八仙过海"神仙文化为核心IP 将虚无缥缈的传说转化为可触景观 [7][8] - 浙江普陀山定位"海天佛国" 作为观音菩萨道场 将佛教文化与海岛风光结合到极致 [10] 现代娱乐驱动型目的地 - 珠海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构建完整"海洋娱乐生态系统" 海洋王国2015年入园人数超748万人次 三获TEA"杰出成就奖" [14] - 三亚·亚特兰蒂斯引入"失落的帝国"神话IP 水下套房等创新产品重新定义高端海洋度假 [16] - 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整合奥帆中心和海底世界 形成海陆双航线联动的5A级景区 [18] 生态海岛体验型目的地 - 海南三沙(西沙群岛)以媲美马尔代夫的"玻璃海"和原始生态为卖点 邮轮专线有限开放营造稀缺感 兼具家国情怀价值 [22] - 广西北海涠洲岛作为中国最年轻火山岛 火山岩地貌与文艺慢生活气质吸引年轻游客 [23][24] - 广东台山川岛呈现传统渔港与滨海度假"双面风情" 满足多样化需求 [26] 都市海岸休闲型目的地 - 山东"千里山海"自驾公路串联青烟威三市优质海岸资源 形成线性超级目的地 [33] - 深圳大小梅沙和深圳湾公园为高密度城市提供触手可及的滨海休闲空间 [35] - 大连以星海广场 滨海路 渔人码头等塑造"浪漫之都"城市名片 [37] 行业发展趋势 - 从单一景点到产业集群 长隆"主题公园+"和千里山海"公路+"模式展示产业融合是唯一出路 [44] - 从千篇一律到文化在地 妈祖文化 海丝文化等沉睡IP是中国海洋旅游最大差异化王牌 [44] - 从大众观光到分层体验 邮轮探险 海岛露营 帆船竞技等细分市场需求崛起 [44]
向海图强加速,10万亿“蓝色市场”如何再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21:38
海洋经济政策支持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强调政策支持、海洋科创、海洋产业、生态保护、全球治理等多个方面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1]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38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9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8% [1] 海洋产业发展重点 - 会议强调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 [1][4] - 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 [1]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488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7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2849亿元,占比分别为4.6%、35.8%和59.6% [4] -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占比达36.9%,海洋交通运输业占比达18.7%,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电力业分别实现14.9%、14.7%的同比增速 [4] 沿海省份差异化布局 - 广东省强调坚持优旧育新、三产联动,重点发展海洋牧场、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新能源、现代航运等产业 [2][7] - 浙江省明确2025年力争实现海洋经济领域项目投资2200亿元以上,推进强港重大项目120个、投资600亿元以上 [2][8] - 山东省提出"十五五"时期要统筹陆海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培育壮大海洋渔业、海洋矿业、海洋运输、海洋化工等产业 [9] 细分领域发展动态 - 2025年1-4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9.9%、67.6%和64.3% [5] - 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业2024年实现增加值781亿元,同比增速为1.9% [5] - 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有21种海洋药物获得国际认证,其中18种于2001年-2023年间上市 [6] - 广东省海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计划2025年建成投放不少于500个加强型重力式深水网箱,投产后渔获年产值将突破10亿元 [8] 未来发展趋势 - "四个海上"(海上粮仓、海上油田、海上矿山、海上药库)和"三深一极"(深潜、深钻、深网、极地)等项目推进将激发海洋产业全面提升 [10] - 海洋资源、海洋空间、海洋装备等的需求侧倾斜以及由2G、2B到2C的拓展转向将促进中国海洋经济迎来大爆发 [10]
政策“东风”劲吹,海洋经济有新动作
国际金融报· 2025-07-02 20:53
政策导向与顶层设计 - 中央财经委员会明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1] -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3] - 长三角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发展规划,上海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完备体系,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达11387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全市GDP的21.1% [4] 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规划 - 上海海洋产业存在结构性短板,传统产业占比偏高,新兴产业如海洋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5] - 协同发展机制不足,跨领域产业融合深度不够,临港产业集群效应未充分释放,创新转化能力薄弱 [5] - 《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提出,到2030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2035年超700亿元,计划建立市级海洋产业发展基金 [5] - 上海长兴岛和临港新片区的双核布局将推动船舶动力、深远海装备、海洋药物等细分领域突破 [6] 江苏海洋经济布局 - 江苏推动海洋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和绿色化转变,涉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水下智能装备、海洋信息产业等新业态发展提速 [7] -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35年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将大幅跃升 [7] - 南通以"江海河联运"特色枢纽为锚点,驱动船舶制造、绿色能源等产业发展,实施"全域向海"战略 [10] 浙江海洋经济创新驱动 - 浙江将海洋前沿科技前瞻布局作为重要抓手,《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实施四大工程 [7] - 浙江成立海洋产业项目招引培育工作专班,推进"引航、盯引、筑基、育强"四大行动,聚焦临港产业、海洋科技、海洋文旅等领域 [8][9] 区域特色与物流创新 - 江苏南通"船边直提"模式大幅提升物流效率,货物卸载与通关时间缩短至两天以内,降低企业成本 [11] - 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呈现差异化与协同化特点,上海侧重高端航运服务业和海洋金融,江苏聚焦海洋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浙江突破海洋科技和文旅 [11] 全球海洋经济前景 - 经合组织预测,到2030年海洋经济对全球经济增加值的贡献将翻一番,达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增加值比重2.5% [10] - 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将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未来前景广阔 [12]
生态画卷展新“颜” 增“绿”生“金”点亮多样消费新场景
央视网· 2025-06-28 15:57
厦门五缘湾生态修复与旅游发展 - 五缘湾海域面积17 05平方公里 占地面积10 76平方公里 建有厦门最大湿地公园 被称为城市"新客厅" [1] - 20年前为生态遭破坏的滩涂泥地 因海堤阻断导致海水交换差 过度养殖和垃圾倾倒造成海岸侵蚀严重 [7] - 2002年起启动生态修复 拆除内湾海堤 设置纳潮口 累计退塘还海约100公顷 清淤70多万立方米 [9] - 建设10处截流阀门等污水处理设施 确保污水不入湾 [11] - 内湾海域面积从1 12平方公里增至2 42平方公里 纳潮量增加500万立方米 生态用地增加2 3倍 绿化率从5 4%提升至13 8% [12] - 湿地公园保留野生植被 设立无人生态小岛 记录鸟类135种 包括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4][18] - 中华白海豚数量回升至80多头 建成8公里环湾步道和1公里黄金海岸 [18] - 2024年游艇帆船出海游客突破100万人次 聚集上百家游艇企业 形成海洋文旅和生态康养业态 [7] - 湖里区新增12座口袋公园 总数达62个 [20] 青岛莱西市矿坑生态修复与文旅开发 - 南墅镇废弃矿坑积水最深超40米 水量600多万立方米 废水pH值仅1-2 远低于国家标准6-9 [22] - 2019年启动治理 采用"复配药剂+原位水体交换"创新方案 解决深层水体污染难题 [24][26] - 2023年开发民宿项目 打造越野 游艇 餐饮等特色旅游 2024年10月试运营 [29] - 从污染区转变为水清岸绿的打卡地 实现生态修复与产业融合 [31]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升级 前海、河套片区将出哪些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22:41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赋予深圳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 [1] - 前海将加快发展金融、服务贸易、科技服务、人工智能与具身机器人等产业,构建具有深港特色、前海特点、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4] - 前海将发展高端航运、海工装备、海洋生命健康、海洋文旅等产业,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重要承载区 [4] 前海经济发展数据 - 2024年前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8.8亿元,同比增长8.6% [4] - 固定资产投资1691亿元,同比增长10.1% [4] - 进出口7066.5亿元,同比增长42.4% [4] - 实际使用外资266.5亿元,同比增长7.4%,占深圳市的60.4% [4] 前海产业发展规划 - 聚焦新兴金融、跨境金融、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推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打造赴港上市培育基地 [4] - 加快建设深港数据跨境安全便捷通道、前海离岸数据中心,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4] - 构筑国际"服务圈",营造国际"创新圈",打造国际"生活圈",扩大国际"朋友圈" [5] 河套合作区发展现状 - 河套合作区快速筹集建设了80万平方米优质科研空间,汇聚了1.5万名科研人才 [6] - 取得"12345"初步成果:1项科研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0多个高端科研项目,3个国家实验室分支机构,440余家高水平科技企业,5家由我国主导建立的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 [7] 河套合作区未来规划 - 打造河套教育科技人才高地,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 [7] - 打造河套要素便捷流动的"窗口",推动实施国家级科技金融先行先试政策 [7] - 打造河套制度型开放创新体系,探索更加便利的出入境及停居留政策 [7] - 打造河套国际一流创新环境,推动出台河套深圳园区条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调解、仲裁、诉讼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 [7]
海洋经济总量10年间增长超七成 “蓝色引擎”动能澎湃(大数据观察·海洋经济活力足)
人民日报· 2025-06-17 05:54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我国海洋经济总量2024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10年间增长75.9% [1]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1] - 海洋第三产业成为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1] 海洋物流与运输 - 宁波舟山港贯通"义乌—阿联酋迪拜"和"合肥—德国威廉港"两组高效联运通道,实现"双快"物流模式成熟应用 [3] - "双快"物流模式使义乌小商品发往中东的货运时间从25天缩短至17天,物流成本降低18% [3] -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业务累计突破100万标准箱,辐射16个省份的67个地级市 [4] - 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居全球第一位,助力白色家电、光伏组件等商品快速"出海" [4] - 中欧快航已实现月班常态化运营,计划2024年8月实现双周班试运营 [4] 智慧渔业 - "国信1号"是世界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总长249.9米,排水量13万吨,年产量达3200吨 [5] - "国信1号"采用游弋式"船载舱养"模式,养殖水体达9万立方米,配备2000多个传感器实现实时监测 [6] - "国信1号"累计航程1.8万余海里,完成1200余万尾大黄鱼鱼苗入舱作业 [7] - 15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2—1"已交付运营,"国信1号2—2"计划2024年10月下水 [7] 海洋文旅 - 平潭综合实验区拥有606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08公里海岸线及126个岛屿,海洋风光资源丰富 [8] - 平潭22号国际游艇码头投入运营,提供帆船、游艇等海上体验项目,计划新增6艘游艇 [8] - 平潭实现部分发光藻类人工培育,推出"蓝眼泪"观赏产品 [9] - "海坛1号"观光游轮单天单船最高载客量达1500人次,2024年计划增加航班频次 [9] - 2024年1至5月,平潭接待国内游客438.77万人次,同比增长15.0%,旅游花费42.93亿元,增长18.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