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控核聚变
icon
搜索文档
午后异动!千亿元市值龙头涨停
上海证券报· 2025-09-22 13:59
市场指数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午后走强 沪指涨0.06% 深证成指涨0.42% 创业板指涨0.45% [2] - 科创50指数午后拉升超3% [2] 行业板块表现 - 消费电子、贵金属、半导体芯片涨幅居前 [3] - 可控核聚变概念股走强 永鼎股份封涨停板 合锻智能、爱科赛博、国光电气、精达股份跟涨 [6] 个股表现 - 中科曙光触及涨停 报117.51元/股 总市值超1719亿元 [3][4] - 中科曙光换手率10.00% 成交金额115.47亿元 [4] - 海光信息涨超10% 和而泰涨停 [3] - 东芯股份、瑞芯微、龙芯中科、云天励飞、翱捷科技跟涨 [3] - 永鼎股份涨停价11.00元 换手率12.68% 成交金额19.72亿元 总市值160.8亿元 [7]
智能制造行业周报:人形机器人加速渗透工业应用场景-20250916
爱建证券· 2025-09-16 19:43
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设备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2] 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加速渗透工业应用场景 首次大规模进入半导体显示产业 智平方与慧智物联签署近5亿元订单 计划三年部署逾1000台机器人 [5] - 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进程全面提速 拓荆科技定向增发募资不超过46亿元 强化PECVD、ALD等核心产品在先进制程与先进封装领域的适配能力 [5] - 可控核聚变领域技术与政策端均出现积极进展 CRAFT项目ICRF系统通过验收 实现40–80MHz宽频段、2MW功率、千秒量级稳定输出 国家政策明确推动人工智能与可控核聚变结合 [5] - 固态电池设备环节率先进入产业化验证与出货阶段 华自科技已向头部企业提供多条半固态电池自动产线 先导智能交付多套适配固态电池规模化产线的干法混料涂布设备 可降低35%以上生产能耗 [5] 市场表现 - 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1.38% 机械设备板块上涨3.52% 申万一级行业排名第7位 [2][11] - 机械设备子板块中激光设备表现最佳 上涨10.13% [2][11][13] - 机械设备板块PE-TTM估值整体回升3.43% 子板块PE-TTM涨跌幅度前三为:激光设备+10.53% 机器人+7.21% 工控设备+6.28% [2][19] - 涨幅前五公司:沃尔德+46.54% 大族数控+37.79% 锡装股份+28.2% *ST威尔+27.63% 开创电气+27.39% [14][17] 产业动态 - 拓斯达发布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小拓" 双臂最大负载20kg 具备21个自由度 [10] - 富士康正与Nvidia商议在休斯顿AI服务器制造厂部署人形机器人 预计11月推出两款人形机器人 [10] - 特斯拉第三代机器人已在美国工厂进行实测 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 计划5年内年产100万台 [10] - 7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4.0% 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2.8% [56] 重点公司进展 - 拓荆科技定向增发募资不超过46亿元 重点投向沈阳产业化基地与前沿研发中心建设 [27][28] - 博实股份签署2.35亿元工业服务合同 与国能榆林化工签署聚烯烃产品包装运营承包项目 [29] - 晶盛机电碳化硅衬底材料业务实现6-8英寸规模化量产 12英寸导电型碳化硅单晶生长技术突破 [30][31] - 高测股份推出多款碳化硅专用设备 GC-SCDW8300碳化硅金刚线切片机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32] - 埃夫特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同比增长近20% 市场占有率从5.4%增长到5.5% [33] 行业数据 - 8月制造业PMI为49.4% 位于荣枯线之下 [9][40] - 8月全部工业品PPI同比-2.9% 环比+0% [9][40] - 8月台积电营收为109.71亿美元 同比增长33.8% [58][59] - 7月中国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15.0% [58][59] - 25年1-7月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累计同比增长80.7% [62][66]
聚变时代加速到来,Z箍缩路线走进主流视野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11 09:04
Z箍缩技术落地有望大幅拉动驱动器、聚变靶与爆室、深次临界裂变包层等领域的投 资。Z箍缩主要由驱动器、聚变靶与爆室、深次临界裂变包层等构成,驱动器选择直线变压 器(LTD)技术路线,采用"分而治之"的设计思想,合理降低了器件的功率要求。涉及的关 键技术主要包括高产额聚变靶设计技术、重复频率大电流驱动器设计技术、次临界能源堆设 计技术以及换靶机构和爆室设计技术。彭先觉院士提出3个发展阶段的任务目标,预计2040 年实现Z箍缩技术的商业化发电。1)关键技术攻关阶段(2024—2030年)。针对Z箍缩的3 项关键技术同步开展攻关,主要是聚变点火、长寿命重频驱动器和深度次临界能源包层; 2)工程演示阶段(2031—2040年)。2035年建成1000兆瓦级热功率的池式综合试验堆,采 民生证券近日发布可控核聚变行业深度:2025年7月聚变工业协会(FIA)发布《2025年 全球聚变行业》报告显示,过去5年全球聚变行业呈爆发式增长,总投资额从2021年的19亿 美元飙升至97亿美元,仅去年一年就新增26亿美元。这一增长态势,充分彰显了投资者信心 的成熟、聚变技术的突破以及供应链的快速整合。同时,2030年代被行业普遍视为聚 ...
可控核聚变行业深度:聚变时代加速到来,Z箍缩路线走进主流视野
民生证券· 2025-09-10 20:2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可控核聚变行业给予积极评价 重点关注Z箍缩技术路线的商业化潜力 投资评级为"推荐" [4][7] 核心观点 -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加速 2030年代被视为关键时期 全球总投资额从2021年的19亿美元飙升至97亿美元 五年增长超400% [1][19] - 惯性约束技术路线(尤其是Z箍缩)因安全性高、经济性好和环境友好等优势成为主流替代方案 美国和中国已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2][35] - Z箍缩技术将驱动三大核心领域投资:驱动器、聚变靶与爆室、深次临界裂变包层 预计2040年实现商业化发电 [3][64] 技术路线与进展 - 磁约束路线仍占主导(49%企业采用) 但惯性约束路线快速崛起 Z箍缩通过电流产生磁场压缩等离子体 实现高效能量输出 [35][37] -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实现净能量增益(输入2.05兆焦耳激光 输出3.15兆焦耳聚变能量) 中国"聚龙一号"装置达10MA电流水平 [2][45] - Z箍缩关键技术包括高产额靶设计(局部整体点火)、重频驱动器(LTD技术)和次临界能源堆 单发聚变放能可达2-3GJ [51][65] 政策与资本支持 - 中国成立国家聚变公司(首轮融资115亿元) 美国发布《2024年聚变能战略》 英国专项规划25亿英镑支持STEP示范电站 [12][15][16] - 全球私营资本积极参与 2024年Z箍缩企业Pacific Fusion获9亿美元融资 上海诺瓦聚变天使轮融资超5亿元 [13][23] - 日本将商业化目标从2050年提前至2030年代 俄罗斯修订《原子能利用法》完善监管框架 [17][18] 产业链与投资机会 - 核心部件领域包括: - 驱动器(60-70MA级LTD技术) - 靶材(高产额聚变靶设计) - 深次临界包层(能量放大倍数>15) [3][86] - 重点公司布局: - 合锻智能(真空室制造 中标2.09亿元项目) [87][88] - 王子新材(薄膜电容用于磁体电源系统) [89][90] - 国光电气(ITER偏滤器和包层系统供应商) [91][93] - 联创光电(超导磁体技术 拟建100MW混合堆) [96][97] - 爱科赛博、英杰电气(聚变特种电源 订单突破千万元) [98][100] 商业化时间表 - 关键技术攻关阶段(2024-2030年):实现Q>1的聚变点火 [65] - 工程演示阶段(2031-2040年):建成1000兆瓦级热功率试验堆 [65] - 商业推广阶段(2040年后):实现单发放能2-3GJ 包层能量放大>15倍 [65] 市场前景 - 目标市场聚焦发电、离网能源和工业用热三大领域 全球聚变企业员工数超4600人 支撑9300个供应链岗位 [28][33] - 45家企业中35家预计2030-2035年实现示范电站运营 28家计划同期并网发电 [26]
严为民:遭遇“错杀”!
搜狐财经· 2025-09-05 12:25
市场情绪与资金动向 - 市场企稳迹象明显 上涨家数与下跌家数比较显示情绪基本稳住 [1] - 卖出资金不会离开股市 构成慢牛思维的重要基础 [1] - 牛市呈现轮动特征 调整后总能创新高 原生动力来自资金源源不断 [1] 行业机会与错杀板块 - AI芯片硬件领域遭遇错杀 优秀企业因需求爆炸性增长而业绩向好 [1] - 固态电池板块表现亮眼 前沿科技轮动带来机会 [1] - 可控核聚变作为人类未来方向值得关注 [1] 宏观事件与商品机会 - 9月中旬美联储议息会议降息概率非常大 [1] - 以美元计价商品可能迎来较大机会 [1]
中线拿稳、短线勿追!“慢牛”心态,结构更重要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12:48
美联储降息与资源品行情 - 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强化弱美元环境 催化贵金属和铜等资源品行情 加速有色金属板块上涨 [2] - 美联储降息概率上升 或为中国央行宽松政策提供契机 支撑权益市场表现 [3][6] 科技与消费电子产业趋势 - 苹果端侧AI和META AR眼镜发布 推动可持续的端侧设备及AI生态产业趋势 消费电子板块尤其是果链受关注 [2] - AI算力、半导体自主可控、商业航天、可控核聚变和创新药仍是市场主战场 [5] - 科技成长板块中半导体设备材料、软件应用和创新药等细分方向值得挖掘 [8] 反内卷行业线索 - 反内卷呈现三条线索:资本开支强度大且边际缩减行业、行业自律或政策落地行业、依靠配额提升利润率行业 [2] - 中长期供需格局改善与行业盈利修复带动反内卷概念 关注基础化工、建筑材料、光伏设备和电池等领域 [6] 市场资金与情绪动态 - 融资资金大举流入 情绪指数达95-96区间 可能加速冲顶或横盘震荡 [7] - 险资持有A股市值占比创历史新高 长线资金加强市场稳市机制 助力慢牛行情 [9] - 股票型ETF转向大幅净申购 趋势资金被动抱团与高成长板块创新高形成正反馈 [9] 指数走势与市场结构 - 上证指数站上3800点创十年新高 市场上升动力健康可持续 未来股指仍有新高 [3] - 市场保持震荡上行概率较大 但斜率较8月放缓 增量资金流入形成正反馈 [4][5] - 行情不会局限于小市值 盈利质量更好的中盘股或低位蓝筹股成重要力量 [3] 板块轮动与配置机会 - 市场热点处于轮动状态 关注结构性配置机会 成长板块景气度较高 [6] - 港股互联网、半导体设备材料、软件应用、创新药和新能源产业链是轮动扩散重点方向 [8] - 采取大金融加泛科技均衡配置 增加对地产及中字头关注 挖掘年线上方低位个股 [13] 盈利与产业支撑要素 - PPI或将迎来反转 盈利底在2-3个季度内到达 盈利周期触底支撑牛市 [14] - 科技品种出现相对盈利优势 产业层面积极信号频繁 自下而上逻辑主导突破 [14]
可控核聚变技术百花齐放,终极能源梦想照进现实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01 11:23
行业技术路线发展 - 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磁约束 Z箍缩 FRC等技术路线均迎来重要变化 [1][2] - 当前全球在运/在建核聚变项目主要由公共资金主导 多采用磁约束技术路线 [1][2] - 规划中核聚变项目主要由私营资本主导 技术路线趋于多元化 [1][2] 商业化前景与投资规模 - 若核聚变电站实现商业化 未来批量建设情景下年投资额或将达数千亿元 [2] - 全球聚变竞赛已拉开帷幕 各国聚变公司融资活动频繁 [1][2] - 美国科技巨头谷歌 亚马逊 微软等踊跃入局核聚变公司投资 [1][2] 托卡马克技术突破 - 托卡马克装置聚变功率与环形磁场强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磁场强度提升1.8倍可使聚变功率提升一个数量级 [3] - 二代高温超导材料REBCO在40T磁场强度下仍保持较强载流能力 [3] - 高温超导材料实现工业化量产 采用高温超导方案的装置理论上限大幅提升 [3] Z箍缩与FRC技术进展 - 国内Z箍缩混合堆建设有望提速 先觉聚能2025年3月成立 [4] - Helion团队完成FRC装置原型机六次迭代 实现1亿度等离子体温度 [4] - 2021-2025H1期间Helion累计完成9.6亿美元融资 [4] 产业链投资机会 - 聚变项目资本开支加速带来上游装备 材料等环节投资机会 [6] - 磁体环节涉及西部超导 永鼎股份 上海超导 联创光电等公司 [6] - 真空室和堆内构件环节涉及合锻智能 国光电气 安泰科技等公司 [6] - 电源总成环节涉及英杰电气 爱科赛博 四创电子 新风光 赛晶科技H等公司 [6] - 微波和电源器件环节涉及旭光电子 国力股份 宏微科技 王子新材等公司 [6] - 燃料增殖和循环环节涉及国光电气等公司 [6] - 检测设备环节涉及皖仪科技等公司 [6]
智能制造周报:物理AI有望开启万亿美元市场空间-20250825
爱建证券· 2025-08-25 20:39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物理AI有望开启万亿美元市场空间,英伟达Jetson Thor平台推动机器人向具备环境认知与自主决策的智能体跃迁 [1][5] - 国产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紧迫性强化,先进封装和HBM工艺环节驱动设备需求增长 [5] - 可控核聚变技术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应用,产业链活跃度提升 [3][5] 行业表现与估值 - 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4.18%,机械设备板块上涨2.75%,申万一级行业排名第17/31位 [1][11][13] - 机械设备子板块中工程机械器件表现最佳,涨幅达7.72% [1][11][15] - 机械设备板块PE-TTM为37.7倍,子板块估值前三为机器人(185.0倍)、其他自动化(156.9倍)、机床工具(99.4倍),后三为工程整机(20.5倍)、轨道交通Ⅲ(20.6倍)、能源重型设备(23.9倍) [1][18] - 板块估值整体回升2.78%,工程器件子板块估值涨幅最高达8.11% [19] 投资建议 - 头部机器人整机厂商商业化落地加快,建议关注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如德昌电机控股、中大力德 [3] - 算力高景气延续,先进封装行业利好设备公司,建议关注盛美上海、长川科技、华峰测控 [3] - 核聚变工程迭代加速,建议关注西部超导、合锻智能、久立特材等关键技术供应商 [3] 细分领域动态 - **人形机器人**:英伟达发布Jetson Thor平台,算力达2070 FP4 TFLOPS,银河通用机器人成为全球首批搭载产品 [5][10] - **半导体设备**:DeepSeek发布新一代模型DeepSeek-V3.1,针对国产芯片设计,HBM和先进封装推动刻蚀、沉积、清洗及混合键合设备需求 [5] - **可控核聚变**:近7日新增招标2项(均属BEST项目),中标5项(3项属EAST,2项属BEST),水冷系统采购金额达1.82亿元 [5][37] 企业业绩与市场表现 - 机械设备板块涨幅前五公司:浙海德曼(+43.22%)、强瑞技术(+32.13%)、伟隆股份(+31.27%)、南风股份(+28.28%)、川润股份(+27.47%) [16][17] - 跌幅前五公司:速达股份(-19.33%)、南方路机(-19.25%)、中邮科技(-15.48%)、杰克股份(-12.88%)、山河智能(-12.22%) [16][17] - 25H1业绩亮眼公司:达意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7.89%)、东方精工(121.96%)、四方光电(102.17%)、集智股份(1520.15%) [28][29] 行业数据 - 7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4.0%,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2.8% [52] - 7月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15.0%,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量价同比变化显著 [18][45] - 7月液压挖掘机内销同比增长17.2%,外销增长31.9% [61] - 1-7月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累计同比增长80.7% [62]
现在的可控核聚变,还有“永远的五十年”这个魔咒吗?
观察者网· 2025-08-19 11:08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成立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于7月22日在上海正式成立,由中核集团牵头组建,是其直属二级单位,将作为推进我国聚变工程化、商业化的创新主体 [1][2] - 公司重点布局总体设计、技术验证、数字化研发等业务,并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 [2] - 该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可控核聚变工程化与商业化战略进入新阶段 [1] 国家投资战略规划 - 国家投资三步走规划正式成型:短期强化半导体与AI领域,中期以雅江水电站等超级工程推动基建升级,远期押注可控核聚变的能源革命 [1][2] - 可控核聚变商用已脱离"永远还要五十年"的魔咒,可能在十多年内实现初步商用,潜在收益将远超电动汽车产业 [2] 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 - 可控核聚变主要分为磁约束和惯性约束两类,磁约束包括托卡马克和仿星器,惯性约束包括激光聚变和Z-箍缩 [3][5] - 托卡马克路线因工程成熟度最高成为全球主流,中国在该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 [1] - 中国环流三号装置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摄氏度与电子温度1.6亿摄氏度的"双亿度"里程碑 [1] - 东方超环装置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创造新世界纪录 [1] -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虽实现激光聚变点火实验,但能量输出远小于整个系统消耗电能 [1][5] 技术路线比较 - 磁约束有效约束时间一般为秒至分钟量级,惯性约束有效约束时间仅为百皮秒量级 [18] - 磁约束实现聚变需要离子密度达到每立方米10^20个粒子级别,而惯性约束需要达到每立方米10^31个粒子级别 [20] - 激光可控核聚变靶丸吸收的X光能量只有激光能量的15%左右,飞层动能又只有这部分能量的15% [37] 中国可控核聚变进展 - 中国环流三号已处于点燃可控核聚变的门槛附近,有望在未来5年内实现可观的聚变功率输出 [42][48] - 中国计划2035年建成聚变工程实验堆,初期实现100-200MW聚变功率输出,2050年前后并网供电 [1][60] - 能量奇点公司计划2027年建成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洪荒-170",目标实现Q>10 [58] 商业化前景 - 中国商业资本加速涌入可控核聚变领域,能量奇点已完成多轮融资,参投股东包括米哈游、蔚来等企业 [58] - 随着技术突破,更多初创企业将进入可控核聚变领域,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58] - 聚变商用有望在2050年前后实现,随着高温超导等技术突破,商业落地时间可能进一步提前 [60]
智能制造周报(2025/08/11-2025/08/15):宇树机器人运动会表现突出,硬件自研与产业链协同优势凸显-20250819
爱建证券· 2025-08-19 11:01
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设备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5] - 本周机械设备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3.21个百分点 [11][13] - 机械设备子板块中其他自动化设备表现最佳,涨幅达12.1% [15] 核心观点 人形机器人领域 - 宇树H1和G1在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表现突出,反映其硬件生态成熟度与产业链协同优势 [5] - 宇树自研M107关节电机最大扭矩360N.m,重量仅1.9kg,与定制谐波减速器构建高精度低成本机电一体化架构 [32] - 基于UnifoLM大模型的强化学习系统使机器人能在2天内完成直立行走训练 [32] - 宇树与绿的谐波、奥比中光等国产供应商深度绑定,推动9.9万元消费级人形机器人快速渗透 [32] 半导体设备领域 - 正帆科技拟以11.2亿元收购汉京半导体62.23%股权,实现"技术+渠道"互补协同 [36] - 汉京半导体拥有国际一线石英制造技术,但市场拓展乏力;正帆科技与中芯国际等一线Fab深度合作可弥补短板 [36] 可控核聚变领域 -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聚变新能公司近7日新增1项招标(磁体系统及附属设备)和1项中标(其他设备) [37][38] 行业数据表现 市场表现 - 机械设备板块PE-TTM为37.2x,子板块PE-TTM前三为机器人(181.5x)、其他自动化(147.5x)、机床工具(94.7x) [18] - 机械设备板块PE-TTM估值周环比+3.18%,其他自动化子板块估值抬升幅度最大达12.76% [19] 产量数据 - 中国工业机器人7月产量同比+24.0% [54] - 中国服务机器人6月产量同比+18.3% [54] - 7月三元材料、磷酸锂电电池产量同比分别+28.3%和+52.0% [62] 进出口数据 - 7月台积电营收108.02亿美元,同比+25.8% [42] - 6月中国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量同比+15.0% [46] - 25年1-6月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累计同比+107.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