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眼镜
icon
搜索文档
XREAL推AR眼镜新品 欲从“百镜大战”中突围
经济观察报· 2025-08-12 11:33
公司战略与产品路径 - 公司选择"笨方式"开发产品,深入底层算法并自研芯片、光机等硬件模块,目标打造轻量化、分体式百万级AR眼镜爆款单品[1][9] - 规划两条产品路径:短期聚焦消费级市场百万级爆款,长期目标为替代手机的空间计算产品[11] - 旗舰产品One Pro搭载自研12纳米X1芯片,实现3毫秒超低延迟和57°视场角,可视面积较上一代提升63%[6] - 每款旗舰产品65%零部件为深度自研或定制,包括芯片和光机等核心模块[6][7]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公司是中国智能眼镜行业唯一自建自研芯片和光学零部件工厂的企业,2024年推出全新光机[7] - X1芯片投入超亿元,针对眼镜端极致功耗和性能需求定制,解决算力分配与带宽优化问题[6][7] - 算法能力是核心优势,但通过芯片化实现技术突破,自研创新覆盖对用户体验有关键贡献的零部件[6][7] 行业合作与生态建设 - 与Google联合开发全球首款搭载Android XR系统的AR终端Project Aura,2025年Q1面市[2][11] - Google选择公司在AR轻量化设备(OST)方向合作,区别于三星的头盔(VST)方向[14] - 合作模式为联合研发软硬件,非代工生产,产品将保留公司品牌Logo[14] - Android XR系统由超2000人团队推进,集成YouTube、Chrome等Google软件及Gemini大模型[12]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公司连续三年全球AR市场第一,产品累计销量突破60万台[4] - 天猫平台AI眼镜品类成交较去年12月暴涨8倍,公司品牌增速居首[4] - 2024年Meta与雷朋合作的AI眼镜突破百万量级,但行业整体仍处上半场[16] 行业现状与竞争分析 - 国内智能眼镜企业超400家,半数成立5-10年,多数依赖供应链整合快速入局[17] - 当前AI眼镜供应链成熟度不足,存在续航短(不足1小时)、交互体验差等问题[18] - "百镜大战"被指虚假繁荣,二级市场对AI概念追逐导致行业浮躁[19] - 中泰证券研报显示AI眼镜技术尚未成熟,生态碎片化严重[19]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拒绝盲目跟风AI眼镜,专注AR技术研发创新[4] - 通过Google多模态AI能力实现底层驱动,逐步渗透AI功能至AR眼镜[14] - 长期看好AR眼镜作为手机后的超级AI助手潜力,AI有望解决3D空间交互效率问题[18] - 终极愿景是AR眼镜成为虚实混合世界的必备设备[19]
XREAL推AR眼镜新品 欲从“百镜大战”中突围
经济观察报· 2025-08-12 10:57
公司与Google合作 - 与Google联合开发全球首款搭载Android XR系统的AR眼镜Project Aura 计划于明年一季度面市发售[2] - 合作模式为联合研发而非代工 软件和硬件共同开发 产品将带有XREAL品牌Logo[11] - 双方自2024年初开始接洽 2024年12月正式确认合作关系 Google CEO认可XREAL原型机[9] 市场地位与销售表现 - 连续三年稳居全球AR市场首位 产品累计销量突破60万台[3] - 在天猫平台AI眼镜品类中位居增长首位 整体成交较去年12月暴涨8倍[3] - 天猫平台7月份AI智能设备成交同比增长118% AI眼镜位列年轻人潮流三件套首位[3] 产品与技术研发 - 推出搭载自研12纳米X1芯片的AR眼镜OnePro 实现3毫秒超低延迟和57°视场角 可视面积较上一代提升超过63%[6] - 每款旗舰产品中65%的零部件为深度自研或定制 包括芯片和光机[6] - 投入超亿元自研X1芯片 是中国智能眼镜行业唯一自建芯片和光学工厂的企业[7] 行业观点与战略定位 - 认为当前中国AI眼镜行业存在"虚假繁荣" 供应链成熟度不足 底层技术不理想 半数相关企业已成立5-10年[13][14] - 强调专注AR眼镜研发而非盲目跟风AI眼镜 认为未融合AR技术的AI眼镜像"睿智的盲人"[4][15] - 目标打造百万级爆款AR眼镜 认为行业仍处于上半场 需聚焦核心零部件创新和用户体验[13][14] 公司发展历程与团队 - 创始人徐驰曾任职Magic Leap 团队包含软件算法、光学、芯片等领域专业人才[7] - 选择自研底层硬件和算法的"笨方式"开发产品 致力于轻量化和分体式AR眼镜[8] - 规划两条产品路径:短期消费级爆品和长期替代手机的空间计算设备[9] 生态合作与行业趋势 - Google投入超2000人推进Android XR系统 YouTube、Chrome和Gemini大模型均会为XR适配[10] - Google I/O开发者大会将25%时间聚焦XR 反映其对XR领域的重视[10] - AI巨头OpenAI以65亿美元收购AI硬件公司 显示AI交互变革推动XR性能提升[11]
大摩最新研判:AI眼镜出货量将持续攀升,下一个 “智能入口“ 要来了?
智通财经网· 2025-08-08 20:55
大中华区及亚太区 AI+AR 眼镜领域发展 - 大摩报告聚焦大中华区及亚太区 AI+AR 眼镜领域,提及阿里巴巴、Rokid、Xreal 等中国厂商加速整合 AR 功能 [1] - 中国厂商采用 MicroLED、波导系统等技术,Meta 新款 AR 眼镜 Celeste 将采用 LCOS 显示模块 [1] - 大摩预测 2024-2028 年 AI 眼镜 SoC 市场将实现 80% 年复合增长率 [1] - 2028 年 CIS 和 LCOS 市场规模分别可达 2.73 亿美元和 1.53 亿美元 [1][14] 主要厂商产品技术分析 - 阿里巴巴推出 WOW 眼镜,采用双目 MicroLED + 波导系统,使用晶能光电单色(绿色)MicroLED 芯片 [2][5] - Rokid 眼镜采用类似技术,但每只眼睛配备四个波导(阿里巴巴为两个) [2][5] - 极越采用微型 OLED + 鸟浴式光学堆栈实现全彩色显示,但可能增加产品重量 [2][5][9] - Meta Celeste AR 眼镜将采用 LCOS + 波导显示模块,分辨率达 58 像素,刷新率 120Hz [2][3][4] 供应链与技术合作 - 天岳先进与舜宇光学达成战略合作,推动碳化硅衬底在光学领域应用 [11] - 合作将促进碳化硅衬底在 AI 眼镜光学及电动汽车显示器(如平视显示器)中的应用 [11] - Meta Celeste 的波导技术由卢姆斯公司授权,由肖特公司制造 [3] 市场表现与预测 - Meta 2025Q2 财报显示,AI 眼镜成为将超级智能融入日常生活的主要方式 [12] - 尽管 Quest 销量疲软,但 AI 眼镜推动 Reality Labs 收入同比增长 5% [12] - AI/AR 眼镜可能成为智能眼镜产品的下一个驱动力 [12] 技术挑战 - 电池续航是关键考量因素,早期 Orion 原型机续航仅 4 分钟 [3] - 短期内增强现实显示器采用硅波导可能性不大,因成本过高(5 美元硅片仅支持 3-4 副眼镜) [4]
影目科技智能眼镜亮相世界运动会
证券日报网· 2025-08-08 19:20
公司动态 - 公司作为行业唯一智能眼镜品牌参与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 携INMO GO2和INMO AIR3两款产品亮相 [1] - 公司CEO表示通过创新产品提升赛事服务体验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展现科技人文价值 [1] - 公司在世运村部署20台INMO GO2同传翻译眼镜 支持40多种语言翻译和90种口音识别 覆盖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1] - INMO GO2内置多款AI大模型可充当AI助理 提供餐饮推荐等服务 [1] 产品技术 - INMO AIR3为全球首款量产1080P无线一体式AR智能眼镜 基于IMOS 3.0空间操作系统 [1] - INMO AIR3集高清全彩显示 空间计算能力与AI语义交互于一体 支持虚拟大屏 多屏协同和AUTO AI等功能 [1] - 产品展示智能眼镜在提升赛事体验和促进文化交流方面的巨大潜力 [1]
大摩最新研判:AI 眼镜出货量将持续攀升,下一个 智能入口 要来了?
智通财经· 2025-08-08 19:16
行业动态 - 大摩报告聚焦大中华区及亚太区AI+AR眼镜领域,预测2024-2028年AI眼镜SoC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80%,2028年CIS和LCOS市场规模分别达2.73亿美元和1.53亿美元[1][17][19][22] - 中国厂商如阿里巴巴、Rokid、Xreal加速整合AR功能,采用MicroLED、波导系统等技术,Meta新款AR眼镜Celeste采用LCOS显示模块[1][2][3][5] - AI/AR眼镜电池续航是关键考量因素,早期原型机续航仅4分钟,Celeste需显著改善以提升用户接受度[6] 公司技术方案 - 阿里巴巴WOW眼镜采用双目MicroLED+波导系统,晶能光电供应单色(绿色)MicroLED芯片[2][8] - Rokid眼镜采用类似技术方案,但每侧配备两个波导(共四个),阿里巴巴为每只眼睛两个[2][8] - Xreal采用MicroOLED+鸟浴式光学堆栈实现全彩色显示,设计可能增加重量[3][12][16] - Meta Celeste采用LCOS+波导模块,分辨率58像素,刷新率120Hz,卢姆斯授权技术,肖特制造[5] 供应链合作 - 天岳先进与舜宇光学战略合作,推动碳化硅衬底在AI眼镜光学及电动汽车显示器(如HUD)应用[14] - 晶能光电为阿里巴巴WOW眼镜供应MicroLED投影仪[8] 市场表现与预测 - Meta 2025Q2财报显示AI眼镜推动现实实验室收入同比增长5%,公司称AI眼镜为超级智能融入日常生活主要方式[15] - 大摩预测2028年AI眼镜出货量显著增长(具体数据见图表9)[24] - 雷朋Meta 3将强化AI多模态功能,保留类似半导体方案,可能搭配索尼16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7]
大摩最新研判:AI 眼镜出货量将持续攀升,下一个 "智能入口" 要来了?
智通财经· 2025-08-08 19:00
大中华区及亚太区 AI+AR 眼镜领域发展 - 阿里巴巴推出 WOW 眼镜,采用双目 MicroLED + 波导系统,晶能光电供应单色(绿色)MicroLED 芯片 [1][2][7] - Rokid 眼镜采用类似技术,但每侧配备四个波导(阿里巴巴为两个),同样使用晶能光电的 MicroLED [2][10] - Xreal 采用 MicroOLED + 鸟浴式光学堆栈,实现全彩色显示,但设计可能更重 [2][11][15] Meta 的 AR 眼镜 Celeste - Celeste 预计在 9 月 Meta Connect 大会发布,采用 LCOS + 波导显示模块,分辨率 58 像素,刷新率 120Hz [3][4] - 波导技术由 Lumus 授权,肖特制造,水晶光电参与投资 [4] - 电池续航是关键挑战,早期原型仅 4 分钟,改进续航是用户接受度的关键 [5] 技术趋势与供应链 - AI 眼镜 SoC 市场 2024-2028 年 CAGR 达 80%,2028 年 CIS 和 LCOS 市场规模分别达 2.73 亿和 1.53 亿美元 [1][17][19][21] - 天岳先进与舜宇光学合作,推动碳化硅衬底在 AR 眼镜光学和汽车 HUD 中的应用 [13] - Meta 财报显示 AR 眼镜成为 AI 多模态交互核心,Reality Labs 收入 Q2 同比增长 5% [14] 产品对比与市场动态 - 中国厂商加速整合 AR 功能,阿里巴巴为首家推出 AI+AR 眼镜的科技巨头 [1][7] - Meta Celeste 采用全彩色 LCOS,而中国厂商多采用单色 MicroLED(如阿里巴巴 WOW)或 MicroOLED(如 Xreal) [2][4][7] - 雷朋 Meta 3 或强化 AI 多模态功能,保留类似半导体方案,搭配索尼 1600 万像素传感器 [6]
AR创业者亲述:在美国做中国的事情,成本将暴涨好几倍
观察者网· 2025-08-08 14:52
行业动态 - AI眼镜成为2024年消费电子行业最火爆产品,小米、阿里等大厂相继入局 [1] - AR眼镜头部企业XREAL连续三年成为全球销量冠军,2025年Q1市场份额仅次于Meta,超越字节跳动 [1] - 当前市面多数AI眼镜功能简单,主要整合智能手表或手机供应链,缺乏核心优势 [1] 公司概况 - XREAL由徐驰、吴克艰等人2017年创立,拥有近500名员工,累计融资超3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阿里、快手、蔚来资本等 [2] - 公司在无锡和昆山设立两个光学工厂,65%零部件自主定制并在中国生产 [2] - 依托中国硬件制造优势,公司制造成本仅为美国的几分之一 [2] 产品技术 - XREAL One Pro系列主打空间显示功能,视场角达行业领先的57度,搭载自研X1芯片将延迟降至3毫秒 [6][7] - Project Aura为全球首款旗舰级智能眼镜,搭载自研X1S芯片,专为安卓XR平台打造 [2][7] - 硬件需突破光学显示、电池续航等瓶颈,理想形态还需5年或以上时间 [2] 战略合作 - 公司成为谷歌全球AR领域首家且唯一合作的中国企业 [2] - 与谷歌合作安卓XR系统,解决行业碎片化问题,开发者可开发通用应用 [9][10] - 中国产业链+全球创新共振,有望定义下一代终端 [3] 市场前景 - 眼镜将与手机共存,市场规模可达手机级别 [2] - 行业拐点尚未到来,硬件仍需突破 [2] - 谷歌安卓XR系统或改善AR设备应用生态缺失问题 [5]
专访李未可科技创始人茹忆:眼镜是AI时代的入口 正在突破硬件轻量化瓶颈
证券时报网· 2025-08-07 10:07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专注于AI眼镜赛道 认为眼镜是AI时代最佳入口 因其距离交互器官最近 能成为离人最近的隐形助手而非手机APP [1] - 公司采用"产品做减法 AI做加法"策略 重点解决佩戴舒适性问题 目标将产品重量减至40克以内 确保用户可全天佩戴 [2][3] - 公司定位为AI+硬件企业 而非纯硬件厂商 擅长将AI技术与硬件结合 避免与其他企业直接比拼硬件性能 [4]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已推出三款AI眼镜产品:AI音频眼镜City系列 AI拍摄眼镜View 一体式AI+AR眼镜S3 均具备AI翻译 AI纪要 AI游玩 AI问答四大原生功能 [1][4] - 自研多模态AI大模型平台WAKE-AI 1.0具备文本生成 语言理解 图像识别及视频生成能力 2.0版本升级了自动语音识别 多模态交互和多智能体交互 [5] - 翻译技术突出 支持超过180种语言实时翻译 商务场景准确率从60%提升至90% 采用意译技术而非逐字翻译 [5][6] - 语音处理技术积累深厚 在麦克风收音 降噪 语音转文字方面优化端到端交互链条 [5] 市场应用与商业化 - 明确聚焦海外商务场景 主打中国企业出海市场 产品定位为"出海神器" 解决外贸展商"记忆混乱"和"语言不通"痛点 [8] - 与米奥会展合作推广"AI+会展"模式 在越南 印尼 阿联酋等RCEP市场快速复制 预计2025年助推超10000家中国企业智能出海 [7][8] - 展会场景验证成效显著 在越南展会支持超180种语言实时翻译 在印尼展会累计翻译时长超9000分钟 [6] 融资与合作进展 - 2024年4月获得数千万元战略融资 投资方为合肥包河创投及上市公司米奥会展 [7] - 历史投资方包括字节跳动战略投资部 新干世业投资 国中资本 包河创投以及米奥会展等 [1] - 合作方包括米奥会展 中国移动等龙头企业 [1] 发展路径规划 - 短期1-2年优化硬件 解决漏音 续航不足等问题 计划集成定向麦克风 [9] - 中期3-5年成为专属商务助手 学习企业知识库 自动回答产品参数报价等问题 [9] - 长期10年进化为随身智能体 连接办公生活全场景 [9] - AI技术将拓展至其他硬件设备 正与硬件厂商和芯片商合作推广行业解决方案 [6]
消费结构变迁与新趋势
2025-08-05 11:16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涉及消费行业多个细分领域,包括智能眼镜、AI电商、AI教育、情绪价值消费(IP内容、成瘾性消费、悦己型消费)、性价比消费(平价折扣零售、功能性品牌、二手交易平台)、服务消费(旅游、酒店、母婴护理等)[1][2][6] - 公司包括Meta、小米、字节跳动(智能眼镜)、康耐特光学、博士眼镜(镜片制造与渠道)、天利国际控股(AI教育)、海底捞、华住集团、圣贝拉(服务标准化)[1][5][25]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AI技术驱动消费变革** - **智能眼镜**:Meta 2024年推出商业化产品,国内小米、字节跳动跟进,市场潜力巨大(国内戴眼镜人口7.5亿,每三年更换一次)[1][4][5] - **AI电商**:提升跨境出海效率(如义乌老板通过AI客服实现24小时多语言交流),但盈利情况仍需观察[3][7][10] - **AI教育**:突破传统教育规模效应与公平性瓶颈(天利国际控股产品效果显著),内容型教育公司在创造力考察中更具优势[3][11][12] 2. **情绪价值消费崛起** - **类型**:IP内容(盲盒、潮玩)、成瘾性消费(咖啡、奶茶、新型烟草)、悦己型消费(黄金珠宝、健康运动)[1][6][15] - **驱动因素**:二次婴儿潮人口结构、民族自信心增强、物质需求满足后情感需求提升[14][16][17] - **IP经济**:对内容依赖减弱(如迪士尼短剧压缩情绪点),国内潮玩、黄金珠宝等品类发展迅速[16][17] 3. **性价比消费成为主线** - **表现**:平价折扣零售店(零食店)、功能性品牌(剔除溢价)、二手交易平台[6][8][9] - **全球趋势**:欧美日经济史表明,物质满足后必然进入平价消费时代(如美国Dollar General毛利率30%+,Costco仅15%)[18][21] - **日本案例**:零售渠道转向硬折扣(堂吉诃德),企业通过规模采购降低成本[19][20] 4. **服务消费量价齐升** - **潜力**:中国服务消费占比仅30%(美国70%),未来将随收入增长持续扩大[23] - **标准化关键**:海底捞(火锅标准化)、华住集团(酒店管理)、圣贝拉(母婴护理)通过标准化实现规模效应[24][25] - **线上化方向**:健康服务(线上渗透率<3%)、教育(10%)、美容(<20%)需解决基础设施与标准化问题[26][27][28] --- 其他重要内容 - **AI人服与就业匹配**:AI可提升人力资源效率(如旅游、会展行业)[13] - **零售渠道调改**:中国电商生态竞争力强,未来或实现社区网格化业态(菜市场、便利店)[22] - **日本零售转型路径**:企业可选择性价比、高端化、多元化或出海国际化[20] --- 数据与百分比引用 - 国内戴眼镜人口:7.5亿,更换频率3年/次[5] - 美国IP玩具销售占比:25%(国内未达此水平)[16] - 美国服务消费占比:70%(中国商品消费占比70%)[23] - 线上渗透率:健康服务<3%、教育10%、美容<20%[26] - 零售毛利率:Dollar General 30%+ vs Costco 15%[21]
至格科技半年内再获亿元级融资,为清华孵化的AR眼镜光学厂商|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8-05 08:09
公司融资与背景 - 至格科技于2025年完成第二轮亿元级融资 由银润资本领投 老股东方广资本超额追投 久德投资、人才科创基金、易景科技跟投 资金用于产能提升、团队扩充和产品研发迭代 [6] - 公司成立于2019年 由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光栅与测量实验室孵化 核心团队包括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万人、清华博士及前上市公司高管 [6] - 公司是AR衍射光波导、衍射光栅和微纳光学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6]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达1280万台 同比增长26% 中国市场将突破275万台 同比增长107% 跃居全球第一 [6] - 衍射光波导技术因轻薄、高透光率、可规模化量产等优势 被认为是AR光学方案中最具潜力的方案 近两年发布的AR眼镜新品中有一半以上采用该技术 [6] - AI大模型能力提升推动AI眼镜发展加速 Meta、三星、苹果、亚马逊、小米、华为、阿里、字节跳动等大厂均参与研发 [6] 技术优势与产能 - 公司掌握光栅设计、光栅母版加工、纳米压印生产三大核心技术 采用IDM运营模式 实现从设计到制造全链条能力 [7] - 建成国内首条衍射光波导全自动批量生产线 月产能达10万片 已实现单月2万片量产出货 产能和出货量行业领先 [7] - IDM模式可实现客户定制化产品设计 更快迭代技术并实现量产 灵活性和自由度更高 [7] 产品性能创新 - 开发"无彩虹纹"专利技术 通过光学设计引导彩虹纹向特定角度发散 保证95%场景下用户无感知 [8] - 波导镜片综合透光率超98% 非光栅区域透光率达99%以上 与高端眼镜镜片水平相当 [8] - 采用渐变光栅专利技术 提升显示均匀性和外观美观度 通过波导光学架构设计改善漏光问题 [8] - 波导镜片重量不到4g 纯波导片厚度仅0.4mm 叠加盖板后厚度控制在0.65mm以内 提升佩戴舒适性 [8] - 量产产品光效达1000nits/lm 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光效提升带来更高入眼亮度和更低系统功耗 [9] 战略方向 - 公司战略聚焦让光波导镜片更接近普通眼镜镜片佩戴体验 推动消费者全天候佩戴并促进智能眼镜普及 [8][9] - 通过提升显示效果和佩戴体验 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和资源进入行业 最终实现元宇宙和空间计算未来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