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emiconductor
icon
搜索文档
3 Hot Tech Stocks Showing Bullish Price Action Right Now
MarketBeat· 2025-07-12 04:33
Amprius Technologies - 公司股价在2025年第三季度创下多年新高,伴随成交量上升和动能趋同 [2] - Q1营收超出市场预期约35%,且增长前景乐观 [2] - 制造能力持续改善,需求同步匹配,预计营收将连续八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 [3] - 公司生产硅阳极锂离子电池,客户群覆盖航空航天、国防及eVTOL行业,Q1客户数量增长65%至超100家 [4] - 7位分析师一致给予“买入”评级,共识目标价隐含60%上涨空间,最高目标价15美元(潜在涨幅150%) [5] Joby Aviation - 2025年重点提升制造能力,预计2026年实现商业运营,监管流程进展顺利 [8] - 已签署迪拜、英国、美国空中出租车服务协议,沙特分销协议潜在价值超10亿美元 [9] - 股价创多年新高,成交量激增,关键阻力位在12美元附近 [10] - 分析师评级从“持有”上调,Q2财报可能成为股价催化剂 [11] Ambarella - 公司转型计算机视觉芯片解决方案,布局边缘计算,契合物理AI发展趋势 [13] - 预计中期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维持在20%以上,市场预期偏保守 [13] - 6月底至7月初股价快速上涨,技术指标确认底部形态,目标价看至80美元 [14] - 12位分析师给予“适度买入”评级,共识目标价隐含25%上涨空间 [15]
集微半导体分析师大会:生成式AI正借助“云边协同”重构半导体价值链
证券时报网· 2025-07-11 20:53
人工智能对半导体产业的影响 - 人工智能展现出对半导体产业的强大变革势能,正在重塑关键技术链路与新兴应用 [1] - 生成式AI通过"云边协同"重构半导体价值链,短期内依赖先进制程与封装技术,长期由边缘设备推动规模化落地 [1] - AI大模型持续从云数据中心向低功耗MPU和MCU迁移,市场空间广阔 [2] 半导体产业链重构 - 亚太地区成为AI芯片供应链重构的核心战场,加速布局先进制程与封装技术,主导生成式AI智能手机的技术革新 [2] - 亚太地区面临供应链韧性不足与技术瓶颈等挑战,这些进展将决定其在全球半导体价值链中的地位 [2] - 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工厂中,数字孪生框架为半导体制造全业务流程规划链提供数字化赋能 [2] 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 - 光电子融合形成"光电异构"新架构,光芯片与AI的融合成为突破算力瓶颈、打破能效边界的关键变量 [3] - 人工智能正为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出租车及智慧城市等领域带来重要变革,重新定义制造业、农业、医疗保健和消费领域的自动化 [2] - 算法、处理器与软件的进步让运行机器学习和AI应用程序的设备在计算领域普及 [1] 人工智能的商业机会 - 人工智能帮助企业家孵化快速增长的初创企业、推动老牌巨头内部创新,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机会 [3] - 企业应积极拥抱并部署AI,创始人探索颠覆性人工智能创业的可能性,投资者需抓住早期AI初创公司的潜在交易 [3] - AI手机、PC、汽车等终端将占据整体计算半导体市场的主导地位 [1]
海淀向北:万亿之后,拿什么留住下一个DeepSeek?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19:46
海淀区AI产业发展战略 - 北京海淀区面向全球AI创业者发布召集令,提供阶段性租金减免入驻"中关村AI北纬社区"的政策 [1] - 海淀区规划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构建10万平方米以上人工智能企业重点承载区,提供算力支持、租金减免、人才公寓等多项政策 [3] - 截至7月8日,"中关村AI北纬社区"储备企业130家,其中意向企业65家,27家已申请入驻 [7]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现状 -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占海淀区总面积的54%,包括西北旺、温泉、苏家坨、上庄四个镇全部区域 [9] - 北区已入驻科技企业1400余家,园区企业从业人员14万人 [13] - 北区已积蓄近300万平米在建产业空间,还有千万量级储备用地等待优质产业项目落地 [13] 海淀区产业空间布局 - 海淀南部地区因互联网大厂聚集已变得非常拥挤,部分企业开始外迁至北区或朝阳等地 [9] -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规划推进"南研发、北转化"和"南创新、北应用"的发展模式 [10] - 北区正在建设小试、中试平台与共性技术平台,以及低成本工业厂房 [10] 产业聚集案例 - 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已形成芯片企业聚集效应,入驻企业包括地平线、兆易创新、忆芯科技等 [13] - 北京神州泰科开放实验室为园区企业提供研发、测试、认证及制造环节场地支持 [11] - 实验室服务客户包括字节、小米、美团、旷视以及多家国际公司 [13] 配套建设进展 - 北区商业配套逐步完善,海淀大悦城已开业并入驻优衣库、星巴克等品牌 [4] - 故宫北院区、北部医疗中心、西北旺体育中心等新项目正在建设中 [13] - 北清路快速化改造完成将进一步提升北区交通便利性 [13]
葛卫东领百家机构压阵 沐曦股份IPO背后:32 亿巨亏压顶 97%营收全靠一款芯片
新华财经· 2025-07-11 13:21
公司IPO与融资情况 - 沐曦股份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 融资金额为39 04亿元 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1] - 公司采用科创板第四套上市标准申报 预计市值不低于30亿元 最近一次外部股权融资投后估值为210 71亿元 [5] - 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 43亿元 符合科创板第四套标准中"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的要求 [5] 主营业务与产品结构 - 公司自主研发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 主营业务为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领域的全栈GPU产品 [1] - 目前仅有训推一体芯片曦云C500系列单一产品形成规模收入 2024年该产品贡献收入7 22亿元 占公司当年收入的97% [2]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GPU芯片行业在政策支持下竞争激烈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海光信息、天数智芯、壁仞科技、摩尔线程等通用型计算架构企业 以及华为海思、寒武纪、昆仑芯、燧原科技等专用型计算架构企业 [2] - 公司采用Fabless经营模式 依赖外部晶圆代工厂和封装测试厂 面临境外供应链安全风险 [4] 财务表现与客户情况 - 2022-2025年一季度累计亏损超过32亿元 其中2024年单年亏损14 09亿元 [5] - 客户集中度较高 2025年一季度第一大客户超讯通信贡献39 95%收入 但该客户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31 57% 2025年一季度继续同比减少43 02% [6] 创始团队与股东结构 - 创始团队陈维良、彭莉、杨建均曾在AMD工作超过10年 陈维良为实控人 彭莉和杨建曾获AMD"企业院士"称号 [7][8][9] - 股东包括混沌投资及葛卫东(持股7 48%)、经纬系6家关联公司(持股5 13%)等113家财务投资者 IPO前12个月新增近百位股东 [9]
高盛:地平线机器人-首席财务官电话会议-J6 超级驾驶持续推广,把握中国自动驾驶趋势,推动产品组合升级;买入评级
高盛· 2025-07-11 09: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AD/ADAS趋势上升,当地汽车OEM竞争激烈,AD/ADAS可提供差异化优势,有利于地平线机器人产品组合升级和每辆车美元含量增加 [1] - 产品组合从ADAS升级到AD,推动每辆车美元含量增加和进入壁垒提高,软件从基于项目转向基于出货量,带来更高毛利率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AD/ADAS驱动增长 - 管理层看好中国AD/ADAS趋势,汽车OEM正在为15万人民币(2.1万美元)车型推动城市NOA功能,该主流价格段有大量潜在需求 [2] - 随着需求上升和当地汽车OEM供应链多元化,管理层看好其AD解决方案出货量增加,新产品征程6是关键驱动力 [2] - 对于非中国市场,地平线机器人正与博世和电装等一级合作伙伴合作,探索更多市场机会 [2] 产品组合升级推动ASP上升 - 管理层对定价趋势有信心,产品组合从ADAS(如征程2和3)升级到AD(如征程6),计算能力从4 - 5 TOPS提升到560 TOPS,带来更好的ASP [3] - 考虑到计算能力较低和旧产品(征程2和3于5 - 6年前推出),ADAS价格自然较低,公司还推出新的J6B用于ADAS市场以维持价格水平 [3] - 展望未来,管理层计划推出计算能力约2000 TOPS的J7平台,以满足更高级功能不断增长的计算需求 [3] 研发投资 - 公司致力于研发投资,将分配更多资源用于云计算租金,以训练和开发更强的算法 [7] - 在AD/Superdrive中,地平线机器人紧密集成软硬件,为汽车OEM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并按汽车出货量收取软件授权费,而非以前的基于项目收费 [7] - 管理层希望Superdrive渗透到中国大多数没有先进ADAS/AD功能内部算法的汽车OEM,首个Superdrive客户奇瑞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交付 [7] 与大众合资企业更新 - 管理层预计大众与地平线机器人的合资企业Carizon的首款车型将于2025年底推出 [8] - 管理层期望通过Carizon获得大众中国市场车型的较大份额,并看到多种解决方案(包括J6P/J6M/J6H)将被大众采用 [8] 估值与目标价格 - 基于30.0倍的EV/EBITDA倍数(使用公司2028年预计EBITDA)得出12个月目标价格为13.33港元,然后使用11.5%的权益成本折现到2025年 [9] 财务数据 |指标|数值| | ---- | ---- | |市值|296亿港元/38亿美元 [11]| |企业价值|164亿港元/21亿美元 [11]| |3个月平均每日交易量|13亿港元/1.607亿美元 [11]| |2024年12月收入(人民币百万元)|2383.6 [11]| |2025年12月预计收入(人民币百万元)|3566.6 [11]| |2026年12月预计收入(人民币百万元)|7874.4 [11]| |2027年12月预计收入(人民币百万元)|14009.3 [11]| |2024年12月EBITDA(人民币百万元)|-1970.9 [11]| |2025年12月预计EBITDA(人民币百万元)|-1131.9 [11]| |2026年12月预计EBITDA(人民币百万元)|463.7 [11]| |2027年12月预计EBITDA(人民币百万元)|2567.4 [11]| |2024年12月EPS(人民币)|0.18 [11]| |2025年12月预计EPS(人民币)|-0.16 [11]| |2026年12月预计EPS(人民币)|-0.00 [11]| |2027年12月预计EPS(人民币)|0.16 [11]| |2024年12月P/E(倍)|21.8 [11]| |2027年12月预计P/E(倍)|37.2 [11]| |2024年12月P/B(倍)|1.5 [11]| |2025年12月预计P/B(倍)|2.8 [11]| |2026年12月预计P/B(倍)|2.8 [11]| |2027年12月预计P/B(倍)|2.3 [11]| |股息收益率|0% [11]| |2026年12月预计净债务/EBITDA(不包括租赁,倍)|-22.2 [11]| |2027年12月预计净债务/EBITDA(不包括租赁,倍)|-4.2 [11]| |2025年12月预计CROCI(%)|-38.9 [11]| |2026年12月预计CROCI(%)|2.6 [11]| |2027年12月预计CROCI(%)|28.7 [11]| |2024年12月FCF收益率(%)|39.4 [11]| |2025年12月预计FCF收益率(%)|-9.1 [11]| |2026年12月预计FCF收益率(%)|-5.6 [11]| |2027年12月预计FCF收益率(%)|3.2 [11]|
冠石科技: 关于注销部分募集资金账户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1 00:04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 股)18,275,000 股,发行价格为 27.42 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 50,110.05 万元,扣除发行费用 4,523.26 万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 45,586.79 万元 [1] - 上述资金已于 2021 年 8 月 5 日全部到位,并由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 [1] - 公司已与保荐机构、存放募集资金的商业银行签署了募集资金监管协议,开设了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对募集资金实行专户存储 [1] 募集资金管理情况 - 公司及保荐机构与相关银行签订监管协议,并对募集资金的存放和使用进行专户管理,协议内容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制定的范本无重大差异 [2] - 截至公告日,公司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包括兴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多个账户,部分账户已注销或正常使用 [2][4] - 宁波冠石半导体有限公司在中国银行宁波杭州湾新区支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前湾新区数创支行的账户目前正常使用 [2][4] 本次注销的募集资金专户情况 - 公司于 2024 年 10 月 24 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开立新募集资金专户并注销原募集资金专户的议案,股东大会于 2024 年 11 月 12 日审议通过该事项 [5] - 公司于 2025 年 3 月 22 日发布公告,宣布首次公开发行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注销募集资金专户 [5] - 功能性结构件、超高清液晶显示面板及研发中心项目已结项,相关募集资金专户(兴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于 2025 年 7 月 10 日注销完毕,0.27 元尾差转入公司自有账户 [6]
Is Intel Stock A Buy Now?
Forbes· 2025-07-10 19:02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英特尔股价周二上涨近7%,但缺乏具体公司新闻支撑这一涨幅[2] - 半导体行业近期整体呈上升趋势,英特尔股价过去一年仍下跌32%,可能吸引投资者作为反弹机会[2] - 股价飙升可能部分由空头回补推动[2] 公司运营与结构调整 - 英特尔在俄勒冈州裁员超过500人,作为成本削减重组计划的一部分[2] - 过去一年公司面临压力,主要因晶圆厂业务巨额投入及PC/服务器市场份额被AMD等竞争对手蚕食[2] 财务与估值指标 - 市销率(P/S)为1.8,低于标普500的3.1,显示估值相对较低[4] - 过去3年营收年均下降11.2%,最近12个月营收从550亿美元降至530亿美元(降幅4%)[5] - 最近季度营收同比下降0.4%至130亿美元,同期标普500成分企业增长4.8%[5] 盈利能力分析 - 过去四个季度营业亏损41亿美元,营业利润率-7.8%[6] - 同期经营性现金流100亿美元,现金流利润率19.5%(高于标普500的14.9%)[6] - 净亏损190亿美元,净利率-36.2%(标普500平均净利率11.6%)[7] 资产负债表状况 - 债务规模500亿美元,市值1020亿美元(截至2025年7月8日),债务权益比52.5%(标普500平均19.4%)[8] - 现金及等价物210亿美元,占总资产1920亿美元的10.9%[8] 历史危机中的股价表现 - 2022年通胀冲击期间股价从68.26美元跌至25.04美元(跌幅63.3%),跌幅远超标普500的25.4%[10] -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股价从68.47美元跌至44.61美元(跌幅34.8%),与标普500跌幅33.9%相当[10]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股价从27.98美元跌至12.08美元(跌幅56.8%),与标普500跌幅同步[11]
Aalberts N.V.: Aalberts intends to acquire GVT in Southeast Asian semicon market
Globenewswire· 2025-07-10 13:30
文章核心观点 - Aalberts拟收购GVT全部股份,此交易符合公司战略,预计年底完成,将带来多方面积极影响 [1][3][5] 收购信息 - Aalberts与GVT达成协议,拟收购其100%股份 [1] - 交易预计2025年底完成,完成后结果将立即合并,收购资金来自现有信贷安排 [5] - 交易需满足包括股东和监管批准等常规成交条件 [4] GVT公司情况 - GVT总部位于新加坡,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运营6个设施,2024年营收1.6亿新元,EBITDA利润率19%,约有1800名员工 [1] - GVT是精密工程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主要服务半导体、分析生命科学、医疗、航空航天和工业自动化等行业 [2] 收购意义 - 收购是公司“thrive 2030”战略的一部分,标志着公司进入东南亚半导体市场,将建立新客户群,增强对现有客户的价值主张 [3] - 合并活动将提供更强的半导体工程能力和技术,提高客户生产力,具有多年增长潜力,对Aalberts有增值作用 [3] 股东情况 - GVT股东每股将获0.94新元现金,全部已发行股份总代价约3.19亿新元 [4] - 持有约64% GVT股份的大股东已向Aalberts作出不可撤销承诺,投票赞成该交易 [4] 管理层表态 - 首席执行官表示期待与GVT合作,收购将使公司半导体业务在东南亚释放增长机会,是实现“thrive 2030”战略的重要一步 [6]
【圆满落幕】深剖光刻产业国产化进程中的关键难题 | 2025势银(第五届)光刻产业大会(PRIC 2025)
势银芯链· 2025-07-10 13:01
光刻产业大会概况 - 2025势银(第五届)光刻产业大会于7月9-10日在合肥新站利港喜来登酒店举行,聚焦极紫外光刻(EUV)、电子束光刻、纳米压印等前沿技术,以及光刻胶、湿电子化学品、掩膜版等材料的国产化现状与技术瓶颈[1] - 会议涵盖光刻设备国产化进程的关键议题,包括设备研发、制造工艺、性能提升及市场情况[2] - 7月10日上午举行材料与装备专场讨论[10] 光刻技术与设备发展 - 国产光刻机需突破精密运动控制、高精度对准系统、整机控制等技术,同时构建生态协同并通过设备贸易积累经验[12] - 数字光刻机(如激光直写光刻机)已在IC先进封装和FPD低世代产线中应用,未来三年内有望在先进封装领域成熟并占据市场份额[20] - 准分子激光气体技术具备高分辨率成像和定位精度,但面临气体混配、杂质脱除、包装容器处理等技术难点[22] 光刻材料国产化进展 - 久日半导体化学已构建从光敏剂/光引发剂、单体到光刻胶的全产业链,年产能包括面板光刻胶4000吨、半导体光刻胶500吨、光敏剂600吨等,填补半导体成熟制程和显示面板领域原材料空缺[14] - 华显光电开发约200种产品(涵盖树脂单体、PAG、BARC等),其中15种通过客户端验证并量产,金杂控制能力达10~1ppb[18] - 痕量杂质(阴阳离子、有机杂质、水分等)对光刻胶性能影响显著,需控制原材料引入、生产工艺迁移及环境污染[24] 前沿技术研究挑战 - 痕量气体在DUV下的光化学反应研究需建立ng/L级检测方法,并开发专用反应装置与监测装备[16] 会议组织与参与方 - 主办单位为势银(TrendBank),协办单位为SICA深芯盟,赞助企业包括Agilent、智奥格、普利凯等[27] - 势银定位为中国领先的产业研究与数据公司,提供数据、研究、咨询及会议服务[31]
广州海珠前5月:工业投资增长143.4%、税收增长17.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10:25
工业经济表现 - 海珠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产值达243.94亿元(增长18.4%),销售产值241.80亿元(增长17.9%),营业收入246.24亿元(增长15.8%)[2] - 工业投资增长143.4%,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经营活跃度提升[2][3] - 新落地“智造”项目5个,新增都市新工业企业15家,其中苇渡微电子营收迅速破亿元,4月交付规模达100万颗[2] 固定资产投资 - 海珠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82.39亿元(增长12.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00.15亿元(增长18.4%),建设改造投资82.24亿元(下降0.2%)[2] - 通过“工业回城”和工业总部招引吸引优质项目,打造珠江科创园和小洲智造园,推动工业载体向“垂直化、集约化、智能化”转型[2] 消费与外贸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01.30亿元(增长11.1%),体育、娱乐用品类(51.5%)、文化办公用品类(23.8%)、智能手机(14.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13.3%)高速增长[4] - 外贸进出口总额116.1亿元(增长6.9%),其中出口额93.3亿元(增长28.0%),进口额22.8亿元(下降36.1%)[4] 数字经济与服务业 - 税收总额168.53亿元(增长1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12亿元(增长14.9%),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9.1%、9.0%、9.5%[5][6]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四上”企业营业收入237.02亿元(增长28.5%),腾讯、头条、阿里、唯品会、蚂蚁五大平台型企业增长58.4%,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43.9%[6] - 大模型企业超50家实现盈利,产业规模突破30亿元,备案项目新增7个(累计13个占全市50%),算法备案114个(占全市40%)[6] 企业动态 - 动悦信息(夸克运营主体)去年营收激增6倍,预计今年保持50%以上增长[6] - 三七互娱、易尊网络、极点三维等核心腰部企业保持高速增长,形成行业增长有力支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