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

搜索文档
较高点蒸发超1500亿港元!港股“新消费势力”遭遇深度回调,南向资金撤离成关键推手
第一财经· 2025-08-01 18:48
新消费板块集体回调 - 恒生指数自6月19日低点23185.58点反弹至7月24日25735.89点,但新消费板块逆势重挫[5] - 老铺黄金7月8日至8月1日累计跌幅超37%,蜜雪集团6月5日至8月1日跌25%[5][6] - 泡泡玛特、蜜雪集团、老铺黄金三家市值合计蒸发超1500亿港元,其中老铺黄金市值从1868亿港元缩至1191亿港元[7] 业绩与股价背离现象 - 老铺黄金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143亿元(同比增240%-252%),净利润23-23.6亿元(同比增282%-292%),但业绩公布次日股价仍跌4.12%[7] - 泡泡玛特预告上半年营收增200%、溢利增350%,但7月16-21日股价持续下跌[7] - 7月港股8家新消费企业中,老铺黄金回调幅度最大(月跌近30%),布鲁可跌超16%,蜜雪集团、泡泡玛特、毛戈平均跌超7%[8] 南向资金流向变化 - 4月8日-6月9日南向资金净买入新消费板块63.7亿港元,但7月2-30日转为净流出41.09亿港元[11][12] - 南向资金转向金融和医疗板块:近1个月净买入金融496.92亿港元、医疗193.98亿港元,净卖出可选消费343.97亿港元[13] - 香港本地中介和中资中介仍保持净流入,分别加仓13.78亿港元和31.35亿港元[12] 解禁潮与商业模式质疑 - 毛戈平6月9日解禁2611.6万股(占总股本5.33%),老铺黄金6月28日解禁1.43亿股(占总股本86.44%)[15] - 老铺黄金外包生产比例从2021年36%升至2023年41%,研发投入占比从0.67%降至0.35%,产品价格随金价波动被质疑奢侈品定位[16] - 蜜雪集团糖类产能利用率从2021年58.7%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46.5%,奶类从83.1%降至52.3%[16] 机构观点分歧 - 乐观派认为新消费长期受益于技术赋能、全球化扩张和消费分层,头部企业将领跑[20] - 谨慎派指出新消费竞争格局不稳定,估值高企导致"老消费不能买,新消费不敢买"困境[21] - 分歧焦点在于商业模式验证与估值合理性,行业分化或成主旋律[19][20][21]
较高点蒸发超1500亿港元!港股“新消费势力”遭遇深度回调,南向资金撤离成关键推手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01 16:53
新消费板块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自6月19日低点23185.58点反弹至7月24日高点25735.89点,但新消费板块集体重挫,部分龙头股价较阶段性高点跌超30% [1][2] - 老铺黄金7月8日高点1108港元/股,8月1日跌至690港元/股,三周累计跌幅超37% 蜜雪集团6月5日高点618.5港元/股,8月1日跌至463港元/股,区间跌幅25% [2] - 泡泡玛特市值自6月16日3693亿港元缩水至3266亿港元 蜜雪集团市值从6月4日2336亿港元跌至1758亿港元 老铺黄金市值从7月8日1868亿港元骤减至1191亿港元,三家公司合计蒸发市值超1500亿港元 [3] 业绩与股价背离现象 - 老铺黄金预计2025年上半年销售业绩138-143亿元,同比增240%-252% 经调整净利润23-23.6亿元,同比增282%-292%,但7月28日股价仍下跌4.12% [3] - 泡泡玛特预期上半年营收同比增不低于200%,集团溢利同比增不低于350%,但7月16日至21日股价持续下跌 [3] - 7月港股8家典型新消费企业多数回调,老铺黄金月内股价下跌近30%,布鲁可跌超16%,蜜雪集团、泡泡玛特、毛戈平跌超7% [3] 资金流向变化 - 4月8日-6月9日南下资金和香港本地中介加仓新消费板块63.7亿港元、4.9亿港元 7月2日至30日南向资金净流出41.09亿港元,香港本地中介和中资中介分别加仓13.78亿港元、31.35亿港元 [6] - 南向资金近1个月在金融、医疗保健板块净买入496.92亿港元、193.98亿港元,在可选消费板块净卖出343.97亿港元 [7] 行业基本面挑战 - 老铺黄金产品外包生产比例从2021年36%升至2023年41%,研发投入占比从0.67%降至0.35% 产品价格随金价波动,奢侈品定位受质疑 [10] - 蜜雪集团主要食材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糖的产能利用率从2021年58.7%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46.5%,奶的产能利用率从83.1%降至52.3% [10] 机构观点分歧 - 乐观观点认为新消费长期是消费升级与供给创新核心方向,技术赋能、全球化扩张和消费分层深化将创造结构性机会 具备技术壁垒、全球化能力及政策红利的头部企业有望领跑 [12][13] - 谨慎观点指出新消费高估值与竞争格局不稳定,传统消费DCF定价面临总量下滑,新消费定价大部分高估,导致"老消费不能买,新消费不敢买"困境 [13]
相聚资本:行情告一段落了吗?
新浪基金· 2025-08-01 16:06
市场行情表现 - 年初以来Deepseek引领AI行情 新消费 创新药 算力等多点开花带动指数上涨 [1] - 7月上证指数上涨3.73% 创业板指上涨8.14% [1] - 7月31日至8月1日沪指两日下跌1.54% 创业板指三连阴累计下跌3.49% [1] 行情趋势判断 - 中长期战略方向确立向好 明年后年机会持续改善 [2] - 上涨后出现调整属正常现象 属于健康市场状态下的获利了结行为 [2] - 行情表现为"曲折中向上"特征 调整幅度与时间点无法预知但无需担忧 [2] 板块估值与基本面 - 宽基指数涨幅未出现急涨 投资者情绪保持克制 [3] - 多数上涨板块基本面成分高于情绪 估值合理且业绩弹性充足 [3] - 情绪过载后股价可能出现三种走势:基本面强劲快速调整结束/基本面降速进入盘整/基本面恶化持续下跌 [3] 投资策略与方法 - 调整期间需重新审视持仓结构 把握投资节奏感 [4] - 港股近期弱势源于行业结构差异 新消费/创新药/互联网板块集中而制造业表现更好 [4] - 投资结果取决于认知能力与投资方法匹配 需持续迭代方法并避免将阶段性回报误判为永久有效 [4] 投资认知成长 - 投资错误是成长必经过程 通过改正错误实现认知升华 [5] - 不应害怕市场变化 每次调整后都是投资能力的提升机会 [5]
港美股看台丨年内港股表现领先全球,还能涨吗?
证券时报· 2025-07-30 19:38
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恒生指数累计上涨超过25%,显著领先于美股(道指4.91%、纳指9.26%、标普500指数8.32%)和日股(日经225指数1.91%)[3][4] - 港股表现优于A股,上证指数同期涨幅仅7.88% [5] - 7月30日恒生指数单日下跌1.36%,创近一个多月最大跌幅 [1][6] 推动港股走强的核心因素 - 宏观经济稳定:上半年GDP增速超5% [8] - 中美关系改善及行业利好:创新药、DeepSeek等领域发展正面 [8] - 美元走低带来流动性充裕 [8] - 估值洼地与盈利增长形成"戴维斯双击",国际资本从高估值市场向港股迁移 [9] - 南向资金主导定价权:2025年上半年净买入8537亿港元(超2024全年8079亿港元),成交额突破15万亿港元(超2024全年11.23万亿港元)[11][12] - 国际资本参与度提升:韩资机构前5个月证券交易额达1.5万亿港元(为2024全年2.8倍)[12] 后续市场机会 - 恒生指数当前25739.89点较历史高点仍有超20%差距,恒生科技指数较历史高点低逾40%,显示市场未过热 [14] - 外资与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叠加宏观政策发力,AI、创新药等产业趋势明确 [16] - 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处于合理区间,具备配置价值 [16]
百亿私募淡水泉:避险思维让位于机会思维,下半年看好三类结构性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14:10
2025年上半年,A股与港股市场走出了一波令人振奋的结构性行情。在风险偏好持续抬升、资金积极寻找机会的背景下,主观多头策略私募基金业绩迎来 全面复苏。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股票策略私募上半年收益率达10%,领跑五大策略,显著超越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市场交投活跃度 同步提升,上半年A股日均成交额站稳1.3万亿元关口,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下半年锚定三大主线 在上半年的投资布局中,淡水泉坚守其独特的投资框架,展现出卓越的选股与配置能力。 其中,高毅资产、淡水泉投资、景林资产等头部机构旗下多只主动权益产品净值显著回升。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主动权益投资的韧性,也标志着该领域或 许正在步入新一轮的上升周期。 头部机构业绩复苏领先 回顾上半年的市场表现,中国股市经历了年初由DeepSeek驱动的科技资产重估,到随后由新消费和创新药引领的轮动行情。尽管期间受到美国关税政策 的冲击,但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短暂回调后主要指数均已很大程度修复,上证指数重新站上3400点,创下年内新高,沪深300及恒生指数也修复至接近 年内高点。 正如淡水泉在今年7月的市场观点中所开宗明义的:"避险思维正在让位于机会思维。"这一 ...
QDII基金二季度增配港股,鹏华港美互联股票下半年看好港股科技+红利
中国经济网· 2025-07-30 13:28
QDII基金配置策略 - QDII基金普遍提高港股仓位,降低美股仓位,鹏华港美互联股票基金港股仓位从一季度末的42.65%提升至二季度末的54.93%,美股仓位则从一季度末的38.47%降至28.54% [1] - 港股科技板块涨幅突出,带动相关QDII基金业绩增长 [1] - 鹏华港美互联股票基金过去6个月、1年、3年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5.35%、13.10%、46.84% [1] 鹏华港美互联股票基金持仓动向 - 基金整体仓位略有上升,风格仍偏向大盘稳健成长 [2] - 二季度兑现了部分营收前景可能受到关税影响的美国硬件股及少量美股互联网标的,加大了对港股新消费、汽车、电信运营商的配置 [2] - 前10大重仓股合计占基金净值比为57.91%,依次为泡泡玛特、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中国电信、脸书、台积电、美团-W、谷歌-A、中国移动、微软 [2] 后市展望 - 美股交易主线聚焦于特朗普关税政策及其对美国经济和通胀的冲击,宏观数据对美国经济基本面的验证尤为重要 [3] - 美国劳动力市场、个人消费支出、零售销售、地产、工业产出、耐用品订单等"硬数据"出现下行,预计美国经济在下半年将继续放缓 [3] - 美联储政策空间充足,财政政策宽松,AI新技术浪潮带动数据中心和电力行业投资加速,美国经济出现衰退风险较小,科技股不具备大幅下跌的基础 [3] - 港股及中概股持仓以內需消费和红利为主,组合聚焦于现金流较好、成长确定性强的港股标的,继续看好港股科技和红利板块的前景 [3]
红利港股ETF(159331)飘红,市场聚焦高股息轮动或推动估值修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13:27
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机会 - 港股通高股息行业轮动特征突出 南向投资者话语权上升推动机会扩散至非龙头领域[1] - 红利港股ETF(159331)跟踪港股通高股息指数(930914) 该指数选取分红稳定且股息率较高的港股通标的证券[1] - 指数成分股主要分布在金融、房地产等传统高分红行业 整体风格偏向价值投资[1] 大众消费品板块估值 - 大众消费品处于低估位置 休闲食品和饮料乳品行业PETTM分别为21.3倍和26.4倍 显著低于新消费板块[1] - 大众消费股价连续两年表现落后 市场悲观预期已充分反映[1] - 生育补贴政策及"好房子"需求增量形成催化 叠加地产链供给收缩 行业反转概率上升[1] 中期行业展望 - 科技、创新药及新消费龙头仍被看好[1] - 新消费估值有望通过比价效应进一步夯实[1] 投资渠道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ETF发起联接A(022274)和C类份额(022275)[1]
中信证券:港股科技中报或存在较大弹性
第一财经· 2025-07-30 08:26
港股2025年中期业绩展望 - 港股2025年中期业绩预计8月中下旬集中发布 [1] - 恒指整体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显著抬升 但盈利增速或温和放缓 [1] - 部分细分行业呈现信心增强趋势 包括新消费 科技与医药板块 [1] 行业盈利预期调整 - 新消费 科技与医药板块在业绩高增或大幅好转预期下 财报披露前的盈利预期仍在上修 [1] - 恒生科技指数近期盈利预期小幅下调 主要缘于外卖补贴扰动的几家互联网平台 且相关利空已被市场充分定价 [1] - 除互联网平台外 其余子行业盈利预期普遍呈上修态势 尤以新能源汽车 半导体及消费电子最为突出 [1] 细分行业表现特征 - 新能源车与半导体行业业绩预期分歧较大 隐含更高的弹性空间 [1] - 消费电子行业业绩预期分化较小 但景气确定性强 [1] - 恒生科技指数2025年中报有望呈现稳健为主 向上有弹性的格局 [1]
今年以来超九成主动权益类基金实现正收益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01:53
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 - 今年以来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为13 74% 其中4000多只实现正收益 占比超九成 近400只收益超过30% 近60只收益在60%以上 [1] - 翻倍基批量涌现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基金收益120 89% 中银港股通医药混合基金收益112 25%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基金收益109 01% [1] - 指数基金中6只ETF涨幅超100% 包括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等 QDII基金中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基金收益达135 08% [1] - 多只基金收益接近翻倍 华安医药生物股票基金收益98 68% 诺安精选价值混合基金收益98 37% 中航优选领航等基金收益超95% [2] 基金持仓结构分析 - 业绩领先基金主要重仓创新药板块 7月29日该板块继续强势上涨 翻倍基数量或进一步增加 [2] - 部分基金重仓科技和新消费行业 如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基金收益90 5% 前十大重仓股包括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 [2] - 私募基金和融资资金推动市场上行 行业主题类ETF强化结构性行情 主动权益类基金赎回情况改善 下半年或转为净申购 [2] 基金发行与仓位变动 - 当前48只权益类基金正在发行 39只即将发行 市场回暖带动基金公司发行热情 [3] - 主动权益类基金股票仓位显著提升 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达85 99% 较7月18日上升2 05个百分点 [3]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签约成果丰硕,机构看好港股科技修复空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09:55
市场复盘 - 港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恒生指数涨0.68%至25562点 国企指数涨0.29%至9177点 恒生科技指数跌0.24%至5664点 [1] - 大型科技股分化 腾讯控股涨近1% 快手涨0.5% 美团跌0.5% 小米集团和比亚迪股份跌超1%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微涨0.13% 医药和金融行业表现强势 [1] 南向资金 - 单日净买入92.53亿港元 2025年累计净买入8292亿港元 已超去年全年8078亿港元规模 [2] 隔夜美股 - 三大股指分化 道指跌0.14% 标普500涨0.02% 纳指涨0.33% 标普和纳指续创新高 [3] - 科技七巨头指数涨0.65% 特斯拉涨3% 英伟达涨2% 中概股亿航智能跌5% [3] - 恒生指数ADR跌0.82%至25353点 较港股收盘低208点 [3] 热点消息 - 美联储7月利率决议预计维持不变 市场预期年内仍降息2次 [4]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签约31个项目 投资额超150亿元 涉及智能驾驶和机器人等领域 [4] - 高盛上调MSCI中国指数目标至90点 较当前有11%上涨空间 年内已11次看多中国资产 [4] 沽空数据 - 港股单日沽空总额255.77亿港元 涉及618只个股 58只个股沽空超1亿港元 [5] - 中国平安13.85亿港元 腾讯控股12.74亿港元 阿里巴巴9.73亿港元位列沽空前三 [5] 机构观点 - 华泰证券建议关注港股科技板块 认为其处于景气修复与估值低位交集 [6] - 互联网细分领域电商和本地生活估值合理 游戏板块性价比突出 [6] - 煤炭水泥等周期品或加速筑底 社会服务和航空机场具备高景气特征 [6] 港股ETF - 恒生医药ETF(159892) 恒生互联网ETF(513330) 港股消费ETF(513230) [7] - 港股通汽车ETF(159323)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