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

搜索文档
国家能源局发布一批重点行业标准
国家能源局· 2025-07-10 15:43
引领能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 《分布式调相机并网技术规定》发布,规范分布式调相机并网技术要求,支撑"沙戈荒"大型新能源基地开发和安全运行 [2] - 《多能互补项目经济评价规范》填补国内空白,提供统一经济评价框架和方法,提升项目决策科学化水平 [2] - 《电化学储能电站并网验收技术规范》规范10kV及以上电化学储能电站验收程序,提升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3] -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地下储气库设计规范》弥补国内技术标准空白,规范地下储气库设计和建设 [3] -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设计规范》适用于10MW及以上非补燃式电站,提高设计规范化水平和设备兼容性 [3] - 煤矿5G通信终端标准修订推动5G技术在煤矿行业应用,促进煤矿智能化发展 [4] - 《煤矿井下巡检机器人》标准完善防爆机器人检验认证要求,推动煤矿智能化水平提升 [4] 促进能源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应用 - 《并网小型风力发电机组通用技术条件》规范风轮扫掠面积≤200m²的小型风机技术要求 [6] - 《直流输出型风力发电机组》规范10kV-100kV直流风电机组技术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6] - 1000kV升压变压器标准修订吸纳工程应用经验,提升变压器技术水平 [7] - 《大采高液压支架技术条件》修订提高支架技术水平,为设计和检验提供规范引导 [7] 规范能源工程技术管理有关要求 - 《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工程质量评价规范》为380V/220V户用光伏工程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8] - 《压水堆核电机组供热技术规范》填补压水堆核电机组供热设计规范空白 [8] - 《港口岸电系统建设规范》推动港口岸电系统建设标准化、合理化 [8] - 煤矿液压钻车标准提升岩巷掘进、锚杆支护等工程安全,促进煤矿机械化、智能化 [9] - 煤矿气动钻机标准统一产品名称与型号,提升设备安全性能 [10] - 煤矿隔爆型电机能效标准推动技术创新,为煤矿节能减排提供支撑 [10] - 煤矿井下煤层水力压裂标准规范瓦斯抽采利用,降低瓦斯危害 [10]
记者手记|防波抵风浪 庇护归航人——记中国援建加纳渔港综合设施项目
环球时报· 2025-07-10 11:58
项目概况 - 中国援建加纳渔港综合设施项目由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于2020年8月开工,历时近四年完成 [2] - 项目包括渔港水域港池、航道疏浚工程,修建防波堤、护岸、码头泊位等水工建筑物,并建成制冰厂、冷库、交易市场、商业区、修船车间等相关生产和配套设施 [2] 项目进展与成果 - 项目克服当地建材匮乏、环境高温高湿等挑战,确保工程按计划推进 [2] - 延长加固的防波堤让港内锚泊更加安全,扩建的码头可容纳更多普通渔船卸鱼并满足工业捕捞船的作业需求 [2] - 项目提供渔船停靠码头和卸鱼服务,还涵盖鲜销交易、水产品储存及晾晒加工、船舶维修等全链条服务 [2] 项目对当地的影响 - 港口环境改善后,渔民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提升,包括更安全的靠岸条件和更好的休息设施 [2] - 新建的制冰厂和冷库将解决渔民长期面临的保鲜问题,有助于将海鲜运到更远的城市销售 [3] - 项目累计雇用当地工人近千人,通过师傅带徒模式培养了大量技术工人,如木工、钢筋工、水电工等 [4] 社会责任与公益活动 - 承建方为被捕鱼器具误伤的海龟搭建"爱心驿站",并开展修缮社区道路、清理海滩垃圾、资助当地学校等公益活动 [3] - 项目在洪涝灾害中抢修损毁的设施,惠及周边民众 [3] 未来展望 - 尽管陆上设施尚未正式投入运营,但项目预计将为当地带来更活跃的渔业交易和更完善的产业链服务 [3] - 渔民对新港口带来的美好生活充满期待,包括更便利的出海计划和更稳定的收入来源 [5]
超900家外贸企业从下沙港出海
杭州日报· 2025-07-10 10:21
下沙港运营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161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981万标箱,同比增长8819%,增幅居全省内河港口第一 [3] - 目前拥有13条航线,包括通往乍浦、宁波港的出海航线及太仓方向内贸线,17艘64标箱集装箱船舶实现"天天班"服务 [4] - 服务覆盖900家外贸企业,辐射钱塘、临平、萧山等杭州多个区域及绍兴、嘉兴等周边地区 [4] 海河联运经济效益 - 相比公路运输,海河联运平均每标箱节省物流费用300元以上,综合成本降低20% [4] - 钱塘区某空调制造企业通过"公转水"年运输5000标箱,节省运费150万元,推动杭州工厂订单和产值提升 [4] - 二期扩建后将开通128标箱船舶直达山东济宁港及安徽、江苏等内河港口,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5] 智能化与绿色化进展 - 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使单箱作业流程缩短至2分钟内,系统效率提升15%以上 [6][7] - 港区流动机械全部纯电驱动,计划引入电动集装箱船和氢能64标箱船舶投入"下沙-乍浦"航线 [7] - 杭州港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292万标箱,同比增长74%,增幅全省第一 [7]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 - 2024年《杭州市推进水路集装箱运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发放补助2150万元,推动"公转水"新增12万标箱,降低企业物流成本8760万元 [7] - 正在建设全市唯一配备H986的海关监管场所,建成后将实现报关、查验、放行"一站式"服务,减少通关时间和成本 [8]
重点集装箱港口及关键枢纽监测20250709
东证期货· 2025-07-10 09: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对全球重点集装箱港口及关键枢纽进行监测,分析不同地区港口运营情况及面临的压力,指出亚洲部分国内港口受台风季和出口旺季叠加影响运营承压,东南亚拥堵改善后有望退温;欧洲港口受罢工、高温、铁路施工等因素影响面临拥堵回升压力;北美港口总体拥堵程度尚可控 [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数据点评 - 亚洲港口:洋山、外高桥、宁波、青岛、新加坡、巴生等港有不同等泊和在泊时间及船舶数量,台风季和出口旺季使国内港口运营承压,东南亚拥堵改善后有望退温 [4] - 欧洲港口:鹿特丹、安特卫普、汉堡等港有不同等泊和在泊时间及船舶数量,前期罢工、高温、铁路施工等影响港口运营,未来2个月缺工问题或显现,关注德国和鹿特丹港拥堵趋势 [4] - 北美港口:长滩、洛杉矶、塔科马等港有不同等泊和在泊时间及船舶数量,美西港口在港船舶规模略有抬头但总体拥堵可控,关注后续运营 [4] 数据概览 - 展示重点集装箱港口在港时长汇总及变化,包括洋山、宁波、新加坡等多个港口的最新一期、月环比、年同比、月平均、去年同期数据 [7] 亚洲港口动态跟踪 - 呈现中国和东南亚集装箱船在港规模、部分港区在锚和在泊集装箱船数、集装箱港口远洋船型平均在港、等泊、在泊时间等情况 [10][11][12][16] 欧洲港口动态跟踪 - 展示欧洲集装箱船在港规模、西北欧和地中海部分港区在锚和在泊集装箱船数、集装箱港口远洋船型平均在港、等泊、在泊时间等情况 [19][20][23][27][28] 北美港口动态跟踪 - 呈现北美部分港区在锚和在泊集装箱船数、美国集装箱港口远洋船型平均在港、等泊、在泊时间等情况 [33][34] 大型船抵港情况及关键枢纽监测 - 展示洋山、宁波、新加坡等港大型集装箱船抵港情况,联盟1.2w + 集装箱船在亚洲、西北欧、地中海抵港情况,好望角、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集装箱船通行状况 [37][42][43]
下沙港增幅位于全省内河港口第一
每日商报· 2025-07-10 06:21
下沙港运营表现 - 2023年上半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 81万标箱 同比增长88 19% 增幅居全省内河港口首位 [2] - 同期完成货物吞吐量416 18万吨 [2] - 日均集装箱吊装操作超500次 [2] - 外贸占比达集装箱吞吐量的80% [2] 物流网络布局 - 已开通13条航线 覆盖"下沙—乍浦—宁波""下沙—太仓—重庆"等水陆联运通道 [2] - 服务半径辐射杭州临平 萧山及绍兴 嘉兴等周边地区 [2] - 当前服务外贸企业超900家 涵盖汽车 智能制造 纺织等多个产业 [2] 成本优势分析 - 海河联运模式使综合物流成本较公路运输降低20% [2] - 实例显示单个集装箱运输成本从2000元降至1700元 单箱节省300元 [3] - 某空调企业年出口5000标箱 可节省物流费用150万元 [3] 基础设施升级 - 正在建设杭州唯一配备H986的海关监管场所 将实现报关 查验 放行一站式服务 [3] - 计划引入"浙江e港通"服务品牌 构建关务 港务 船务五位一体化体系 [3] - 未来128标箱船舶可直达山东济宁港及安徽 江苏等内河港口 [4] 杭州港整体规划 - 全市拥有定级航道237条 总长2026公里 货运码头86座 [3] - 形成以钱塘江为中轴线 京杭运河及二通道为北翼的"一港十一区"格局 [4] - 被列为全国36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 是长三角南翼重要枢纽 [3]
“实业兴国,实干兴邦”(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14
中国制造业发展历程 - 中国汽车产业从手工敲打制造发展到高度自动化生产,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拥有700多个机器人,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100%,每76秒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 [1] - 中国制造业从依赖进口发展到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世界第一大国,坚持实业发展为关键 [1] 制造业现状与成就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5年全球首位,每年超过30万亿元,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2] - 洛阳轴承产品应用于航天、基建等领域,体现高端制造能力 [2] 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 - 高端化转型案例:福建晋江纺织鞋服产业将石墨烯应用于鞋底,航天服拉链技术突破 [2] - 智能化升级案例: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人均劳动生产率为传统码头的213%,年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 [2] - 绿色化转型案例:鄂尔多斯发展煤基循环产业链,实现从燃料到材料的转变 [3] 制造业发展策略 - 传统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可焕发新活力,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3] - 制造业需坚持自主创新,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提升产品附加值 [3]
广西深化与东盟合作深度广度
经济日报· 2025-07-10 05:48
加速互联互通 - 广西在"十四五"期间投资超1000亿元推进铁路运输主通道、重要枢纽和物流设施建设,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全面畅通 [2] - 铁路方面,东线和中线通道已全线贯通并实现电气化,西线通道关键项目黄百铁路加快建设,合浦至湛江高铁广西段已开工,贵阳至南宁高铁开通 [2] - 公路方面,高速公路三大主通道全线贯通,截至2024年底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 [2] - 水运方面,平陆运河累计完成投资560.1亿元,占总投资的77%,将于2025年建成通航 [3] - 港航方面,广西北部湾港万吨级以上泊位达119个,综合吞吐能力超3.6亿吨,建成钦州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等一批港航设施 [3] - 航空方面,全区建成8个运输机场,开通17条国际定期货运航线,覆盖东盟10国的17个城市 [3] - 数字通道方面,建成连通越南、老挝、缅甸等东盟国家的跨境陆路光缆11条 [3] 物流与贸易发展 - 西部陆海新通道已形成北部湾港海铁联运班列、中越跨境班列、中南半岛跨境公路班车等多种物流模式 [4] - 2020-2024年,广西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从505.2万标箱增至901.5万标箱,年均增长15.6%;货物吞吐量从2.95亿吨增至4.49亿吨,年均增长11% [4] - 2020-2024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经广西进出口贸易总额从3652.5亿元增至6769.4亿元,年均增长16.7% [7] - 2024年前5个月,广西对东盟进出口1735.4亿元,同比增长13%,东盟连续25年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8] 智慧口岸与通关效率 - 友谊关口岸2024年前5个月进出境车辆达18.99万辆,同比增长14.57% [6] - 友谊关口岸2.0版边检快捷通关系统实现15秒内完成查验,智慧口岸将实现24小时智能化、无人化作业 [6] - 北部湾港"一口价"线路达188条,铁路与海运集装箱实现"一箱到底"全程运输,班列优惠品名从6000多个扩大到1万多个 [7]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合作 - 第22届东博会将于2024年9月举办,主题聚焦"数智赋能发展",首设人工智能专馆并推出东博会AI大模型 [9] - 广西计划2025-2027年支持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和10家以上研发平台,推动AI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11] - 广西与东盟国家签订数字合作协议30多份,与老挝共建中国—老挝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与越南、老挝在AI领域达成数十项合作 [11]
为世界稳定繁荣贡献上合力量
经济日报· 2025-07-10 05:44
城市合作与互联互通 - 天津作为"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已与5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城市建立友城关系,其中许多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 [2] - 上合组织副秘书长指出城市合作将在生态环保、数字化转型、交通互联、文化旅游、城市规划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 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市长希望扩大与上合组织城市在交通、绿色能源、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3] 港口与物流发展 - 天津港已实现全球首个"5G+北斗"融合创新的全天候智能系统,建成国内领先的港口智能管控中心 [4] - 天津港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保持航运贸易往来,集装箱班轮航线达147条,每月航班550余班 [4] - 2023年1-5月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2.076亿吨,中欧(亚)班列累计完成3.6万标箱 [4] 职业教育与技术合作 - 鲁班工坊作为中国职业教育"出海"的重要举措,已在24个国家建设26个工坊,其中上合组织国家占10个 [6] - 鲁班工坊致力于提升上合组织成员国青年技能水平与就业能力,为技术革新与产业转型提供人力支撑 [6] - 俄罗斯学者评价孔子学院与鲁班工坊形成"文化交流+技术合作"的双轮驱动模式 [6] 绿色发展与能源转型 - 天津出台全国首个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培育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243家 [7] - 天津港建成146.5兆瓦新能源发电系统,年发绿电超3亿千瓦时,覆盖集团生产用电近70%,10家单位完成"碳中和"认证 [7] - 上合组织将生态友好型、宜居智慧型城市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年重点任务 [8]
【交通运输】25H1地缘政治扰动运价,OPEC+增产有望提振油运景气——行业周报第43期(0630-0706)(赵乃迪/胡星月)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7-09 22:25
地缘政治对油运运价的影响 - 2025H1地缘政治事件导致油运运价剧烈波动 1月美国对俄油轮制裁引发短期运价跳涨 Q1运价维持高位运行 [2] - Q2全球原油需求预期疲弱但OPEC+增产支撑运价 6月伊以冲突造成霍尔木兹海峡封锁危机 运价短期冲高后回吐涨幅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BDTI综合指数报984点(较年初+15.4%) BDTI TD3C-TCE达29300美元/天(较年初+37%) [2] OPEC+增产与原油需求展望 - IEA下调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期至72万桶/日(较年初下调30万桶/日) 贸易冲突和经济增长低迷压制需求 [3] - OPEC+8月将增产54.8万桶/日 2025年全球石油供应预计增加180万桶/日(非OPEC+占140万桶/日) [3] - 25H2原油需求或随贸易缓和及经济改善边际回升 OPEC+超预期增产有望持续提振油运需求 [3] 油运行业长期趋势 - 非OPEC+国家(西非/巴西/美国/挪威)市场份额提升将重塑运输格局 运距增加扩充原油运输需求 [3] - 中东地缘风险隐忧叠加运距拉长效应 油运行业具备长期景气基础 [3] 交通运输板块市场表现 - 过去5个交易日上证指数+1.4% 沪深300+1.54% 创业板指+1.5% [4] - 中信交运板块整体-0.3%(排名第27) 航运子板块涨幅居前(+1.91%) 航空子板块跌幅最大(-2.74%) [4]
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87万标箱
人民网· 2025-07-09 19:04
武汉港发展现状 - 2024年武汉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7 63万标箱 占湖北省总量的76 7% 长江中上游港口总量的33 7% 稳居长江中上游第一港 [3] - 武汉港拥有生产性泊位150个 形成以阳逻港为核心 多港协同的集装箱港口群 年集装箱通过能力超400万标箱 年吞吐能力达1 5亿吨 [3] - 武汉建成内陆最大铁水联运枢纽 累计开辟通道超50条 2024年完成铁水联运量23 16万标箱 同比增长44% 总量与增幅均列全国内河首位 [3] 长江新区规划 - 长江新区被定位为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 阳逻港临港片区已集聚企业2000余家 其中80%为工业企业 涵盖钢材深加工 装备制造 大健康等产业 [3] - 新区将实施港口+通道+网络+平台+产业发展路径 壮大临港产业 稳定运行印尼拉博塔港—武汉阳逻港直航航线 打造华中钢铁贸易基地 构建进口肉品冷链供应链 [4] - 发展钢铁深加工 新材料 绿色建材 船舶制造及维修产业 推动港口枢纽向经济枢纽升级 [3][4] 多式联运与通关效率 - 武汉港花山 汉南港区获临时开放 开放区域扩至3港区7个泊位 车谷造汽车实现本地直办海关手续 单车出海成本降1000元 [4] - 通过联合登临检查 直装直提 先查验后装运等创新模式 通关效率显著提升 单船检查时间压缩至3小时 提速50%以上 待港时间缩短35% [4] - 2025年上半年武汉港国际直航船舶达84艘次 货运量13 2万吨 超2024年全年总量 稳居中上游首位 [4] 综保区与产业链建设 - 扩大氢氧化镍 农产品 整车进出口 拓展大宗商品分拨 壮大保税加工 打造原料—仓储—加工—销售产业链生态 [4] - 建设跨境电商孵化器 培育集群 织密多式联运网络 完善水铁公现代化集疏运体系 推进上游全中转 下游全分流模式 [4] - 支持研发万吨级江海直达船型 构建全球江海联运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