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分子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聚酰亚胺,国产化再加速!
DT新材料· 2025-06-26 08:50
中科玖源PI薄膜项目布局 - 内蒙古中科玖源PI薄膜生产制造项目通过备案,总投资7亿元,规划24条生产线,年产能3000吨,建设周期1年[2] - 母公司浙江中科玖源与呼和浩特经开区签署总投资21亿元PI薄膜项目,一期为上述24条产线,二期拟增48条产线,公司已在浙江/安徽/内蒙/山西构建近5万吨产能[4] - 公司PI膜产品分为25微米以下超薄型和50-100微米厚型,基础型号售价达1万元/卷[5] 中科玖源全国产能分布 | 生产基地 | 项目内容 | 产能规模 | 投资额(万元) | 状态 | |----------------|--------------------------------------------------------------------------|----------------|--------------|--------| | 浙江 | 柔性显示/电子用PI膜4500吨+新能源电池用PI浆料5000吨+电机用PI浆料4000吨 | 13,500吨 | 7,000 | 已投产/在建[5] | | 安徽 | 锂电池隔膜涂覆PI浆料1万吨+新能源绝缘材料2.3万吨+显示用PI液体1000吨 | 34,000吨 | 50,000 | 在建[5] | | 内蒙古(一期) | 24条PI薄膜生产线 | 3,000吨/年 | 70,000 | 拟建[5] | PI膜技术特性与高端应用 - 具备柔韧性(100-200MPa)/热稳定性(500-600℃)/电绝缘性/气体阻隔性,适用于柔性电路板/折叠屏/电气绝缘器件[6] - 在5.5G/6G领域通过氟化物配方可将介电损耗降至0.0025(10-15GHz频段),电磁屏蔽复合膜适用于极端户外设备[6] - 高端应用包括:耐电晕PI膜延长新能源车电机寿命20%/光学级CPI膜用于折叠屏手机/氟化透明PI膜用于卫星太阳能基板[14] 国内PI膜技术突破 - **合成工艺**:株洲时代华鑫建成国内首条化学亚胺法PI膜生产线,开发出90微米超厚导热石墨原膜[8] - **生产设备**:桂林电科院研发国内首套光学显示偏光片用薄膜生产线,解决宽幅PI膜国产化需求[12] - **工艺优化**:国风新材引入AI算法使薄膜厚度均匀性达±2μm,瑞华泰双向拉伸工艺良率达95%[14] - **材料创新**:北科大团队开发"三明治"结构多孔PI膜导热系数突破10W/m∙K,长春黄金研发生物基PI含量达30%[13][15] 国内PI膜产业现状 - 2024年中国PI膜产能8186吨/年,预计2026年达9650吨/年,但电子级PI膜仍依赖进口[16] - 全球80%高端PI膜市场被杜邦/宇部兴产/钟渊化学/PIAM垄断,国内企业以电工级产品为主[16] - 近期新增产能:国风新材1600吨/年(12条线)、博雅聚力600吨/年(5亿元投资)、菲玛特科技4400吨/年(12条线)[9][10][11] 产业链关键瓶颈 - **技术壁垒**:PAA树脂合成需同步完成亚胺化反应,薄膜拉伸工艺温度高/效率低/窗口窄[7] - **设备限制**:国外仅出售PI膜成品,不转让生产线,国产设备需突破光学级/宽幅等高端需求[12] - **材料缺口**:旭化成收紧液态感光性PI(PSPI)供应,影响半导体封装/OLED光刻胶等领域[12]
斯瑞达IPO:董事长高超父女控股46%,26岁高雅任董事
搜狐财经· 2025-06-24 19:36
公司概况 - 江苏斯瑞达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5652.1万元,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高超、高雅父女二人,合计持股比例为46%,高超直接持股28.31%为第一大股东并任董事长,高雅直接持股17.69%为第二大股东并任董事 [3] - 高超1973年出生,工商管理硕士,曾任职于广西北海银河科技和广西银河集团,2018年9月起任公司董事长 [3] - 高雅1999年出生,生物医疗工程硕士,2021年8月起任公司董事,2024年5月起兼任研发工程师,2025年2月轮岗至证券部 [5] IPO及募资计划 - 公司正在申请北交所IPO,保荐机构为国海证券,会计师事务所为容诚会计师事务所 [3] - 本次拟募资4亿元,用于年产1600万平方米高分子多功能涂层复合材料生产项目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626.40万元、1.68亿元、3.13亿元,2023年同比增长74.5%,2024年同比增长86.3% [5]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457.33万元、2931.57万元、8466.56万元,2023年同比增长541%,2024年同比增长189% [5] - 综合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35.49%增至2024年的45.17% [5]
能之光IPO:分红3300万元,补流3300万,如此赤裸裸?
搜狐财经· 2025-06-23 07:30
公司IPO过会情况 - 公司IPO在北交所上市委2025年第10次审议会议上成功过会,延续"上会即过会"的审核节奏 [1] - 公司曾在新三板挂牌期间因短线交易、信息披露违规多次收到监管警示函及工作提示 [1] - 公司实控人配偶与子女均为加拿大国籍并长期在国外生活,引发市场对实控人可能移居海外的担忧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56亿元(+5.10%)、5.69亿元(+2.34%)、6.11亿元(+7.38%),增速呈现波动 [1]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186.49万元(-9.45%)、4980.77万元(+127.80%)、5594.09万元(+12.31%),2023年出现异常高增长 [2] - 2023年毛利率从12.03%跃升至16.85%,驱动净利润翻倍增长但营收仅增2.34% [2] - 2024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3.53%至1.33亿元,净利润骤降23.21%至1189万元,出现业绩变脸迹象 [2] 研发状况 - 在研项目出现"逆生长"现象:环境友好产品项目从中试退回小试,相容剂项目研发进度同样倒退 [3][4]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仅1.86%、1.92%、2.16%,低于同业平均(2.72%-3.05%)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4%) [5][6] - 直接研发费用占比持续下降,报告期内分别为29.32%、16.92%、16.00%,2023-2024年直接投入金额低于2022年302.88万元 [7] 产能与募投项目 - 报告期总产能未突破5万吨(宁波3万吨+赣州2万吨),但官网宣传年产能超9万吨,存在数据矛盾 [8][10] - 赣州工厂产能利用率持续偏低(2022年70.95%、2023年68.28%、2024年75.94%) [9] - 募投项目拟新增赣州工厂3万吨产能,但现有产能已利用率不足,消化新增产能存疑 [12] - 募资1.60亿元中3350万元用于补流,但公司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仅17.25%,经营性现金流净额6890.74万元且应收账款超2亿元,显示资金充裕 [12] - 报告期内公司连续两年现金分红合计3299.43万元,募资补流被质疑损害投资者利益 [13]
中科科乐,首车EPOE产品发运出厂
DT新材料· 2025-06-22 21:19
中科科乐EPOE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展 - 公司首车乙烯基聚烯烃弹性体(EPOE)产品正式发运出厂,标志高端聚烯烃材料国产化进入市场应用阶段[1] - 采用完全原创镍基催化剂技术,以乙烯为单一原料实现POE制备,突破传统α-烯烃依赖路径,产品涵盖聚烯烃弹性体、环烯烃共聚物等[2] - 2024年11月完成5000吨/年中试装置建设,半年内实现从实验室到规模化量产的完整流程[3] 在建项目产能布局 - 安庆试验线项目投资750万元,建设5条不同工艺试验线(E-POE/溶液法/淤浆法),总试验能力达42.1吨/年[4] - 山东东明石化30万吨/年EPOE项目总投资40亿元(建设投资35亿元),为全球首套工业化装置[4] - 合肥二期项目聚焦光伏封装胶膜等应用领域,实现高端聚烯烃完全国产化[4] 尼龙改性技术研修班议程 - 涵盖高温尼龙改性工艺(树脂特性/助剂影响/挤出工艺)、玻璃纤维增强技术、无卤阻燃剂应用等核心技术议题[7][8][9] - 包含6大专题报告:高温尼龙树脂改性(朱俊)、玻璃纤维增强性能影响(孙湘渝)、玻璃纤维应用(王炎涛)、无卤阻燃剂(赵国栋)、核磁检测技术(刘佳骏)、抗老化解决方案(天津利安隆)[7][8] - 设置4场实践研讨:激光焊接材料研发、生产异常处理、螺杆组合优化、汽车水室料开发[9]
至正股份: 至正股份关于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二次修订稿)修订说明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22:11
重大资产重组交易方案 - 公司拟通过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取得先进封装材料国际有限公司99 97%股权[1] - 同步置出上海至正新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1] - 交易包含募集配套资金环节[1] 交易所审核进展 - 2025年4月2日收到上交所审核问询函(上证上审(并购重组)〔2025〕20号)[2] - 2025年5月30日首次披露修订稿草案及相关文件[2] - 根据进一步审核意见形成二次修订稿并补充披露[2] 二次修订稿核心更新内容 - 第三章更新交易对方公司董事等基本信息[2] - 第四章补充目标公司下属企业经营地址信息[3] - 第十章新增主营业务收入区域划分数据[4] 标的资产概况 - 拟置入资产为先进封装材料国际有限公司(Advanced Assembly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Limited)[1]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标的公司99 97%股权[1]
中研股份: 吉林省中研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届监事会第二次临时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17:45
监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会议通知于2025年6月13日以专人送达等方式送达全体监事 [1] - 会议于2025年6月20日以现场方式召开 [1] - 会议由监事会主席付杰女士主持 [1] - 应出席监事3人,实际出席监事3人 [1] - 会议召集、召开和表决程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规定 [1] 监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 审议通过《关于部分募投项目调整内部投资结构及使用自有资金支付研发人员费用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的议案》 [1] - 调整募投项目内部投资结构是基于公司项目实际情况的谨慎决定,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1] - 以自有资金支付募投项目款项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制定了相应的审批操作流程,可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并降低财务成本 [1] - 相关事项符合《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及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的规定 [1] 表决结果 - 同意票3票,反对票0票,弃权票0票 [2] - 详细内容参见2025年6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的公告 [2]
中研股份: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吉林省中研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募投项目调整内部投资结构及使用自有资金支付研发人员费用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6-20 17:36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30,420,000股,发行价格为29.66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902,257,200元,扣除发行费用102,543,821.47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799,713,378.53元 [1] - 募集资金已全部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管理,并签订监管协议 [2] 募投项目调整内容 - 公司将"上海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研发中心项目"实施主体变更为中研复材(上海)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地点变更至上海市闵行区都会路1500号37幢,投资总额增加至11,020.40万元,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 [3] - 项目内部投资结构调整:建设投资从9,760.40万元调增至10,820.40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从6,060.40万元调增至7,120.40万元),研发人员费用从1,260万元调减至200万元 [5] - 调整原因:研发方向扩展需增加设备,实验室建设紧迫性要求优先投入建设资金 [5] 自有资金置换安排 - 因银行账户管理限制,公司计划使用自有资金支付研发人员费用后,定期从募集资金专户等额划转置换 [6] - 置换流程:每季度经总经理批准后发起划转,保荐机构将持续监督 [7] 审议程序及影响 - 董事会和监事会均审议通过调整方案,认为优化资源配置且不损害股东利益 [9] - 保荐人核查认为决策程序合规,不影响募投计划正常进行 [10][11]
能之光IPO:实控人表决权过半,分红后要补流,曾信披违规
搜狐财经· 2025-06-17 18:48
公司概况 - 宁波能之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高分子助剂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应用于改性塑料、复合材料和高分子功能膜等领域,终端市场覆盖汽车、线缆、电子电器、复合建材、阻隔包装、光伏组件等 [1] - 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2016年12月完成股改,2017年5月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2019年7月终止挂牌,2022年6月再次挂牌,目前属于创新层 [2] - 公司计划在北交所上市,保荐机构为国金证券,拟发行股票不超过21,564,900股,募集资金16,008.45万元 [1][8] 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张发饶直接持股13.84%,通过一致行动人宁波微丽特间接控制26.46%股权,通过宁波能馨间接控制6.2%股权,合计控制51.13%表决权 [2][5] - 张发饶还通过一致行动人YUHUALI(妻子)、QINYAZHANG、GAOXINZHANG及JAREDZHANG(子女)分别控制公司1.71%、0.95%、0.95%及0.95%股份 [2] - 张发饶1963年出生,博士学历,曾任职于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2001年9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长,2004年3月至今任公司总经理 [2]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56亿元、5.69亿元、6.11亿元,同比增长5.02%、2.44%、7.26% [15]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2亿元、0.5亿元、0.56亿元,同比变动-9.45%、127.8%、12.31% [15] - 毛利率分别为12.03%、16.85%、17.05%,累计上升5.02个百分点 [16] - 2024年资产负债率17.25%,货币资金0.46亿元,短期借款0.15亿元 [15] 募投项目 - 拟募集资金16,008.45万元,其中9,116.60万元用于功能高分子材料扩产项目,3,541.85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3,35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 [8][10] - 扩产项目规划增加功能高分子材料30,000吨,相当于现有产能的六成,建成后总产能将达79,639.5吨/年 [10][11] - 2022-2024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7.82%、89.22%、98.36%,产销率分别为100.35%、98.89% [11] 研发投入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033.17万元、1,092.84万元、1,319.29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86%、1.92%、2.16% [11][13] - 可比同行同期研发费用率均值为2.72%、3.05%、2.88%,鹿山新材、汉维科技、呈和科技2024年分别为3.69%、3.37%、4.01% [12][14] - 公司2023年12月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但研发费用率未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要求的3%标准 [14] 财务内控 - 存在第三方回款、利用员工个人账户收付客户保证金、内控制度审签流程不规范等财务内控不规范行为 [5] - 2022-2024年个人收付客户保证金合计71.13万元,第三方回款合计98.53万元 [5][6] - 应收账款管理不完善,未严格执行客户信用政策,2024年5月修订《逾期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加强催收 [17][18] 分红与资金状况 - 2022-2023年连续两年实施分红,分别为1500.92万元、1798.51万元,合计约3299万元,接近本次补流金额3350万元 [14][15] - 实际控制人获得分红合计1105.98万元,主要用于回购股权、归还房贷、购买车辆及其他生活开支 [14] 监管事项 - 控股股东微丽特2023年7月因短线交易被证监会宁波监管局出具警示函 [18] - 2024年4月因挂牌时存在股权代持未披露被全国股转公司出具警示函 [19] - 2024年6月因信息披露违规,董事长张发饶、董事会秘书蓝传峰及财务总监王月先被进行监管工作提示 [19]
TOMYA硅基新材料解电池热失控难题
中国化工报· 2025-06-17 14:16
"这种材料结构创新性地解决了轻量化与高安全性不可兼得的行业难题,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 池、储能、军工特种装备、航空航天、核工业、石油管道、节能建筑、电力管网等领域对绿色环保、保 温、轻质、防火、耐腐蚀等方面超高特性的需求。"李镇文说。工信部发布的GB 38031-2025《电动汽车 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 44240-2024《电能储存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提出"史上最 严"电池安全令,要求电池因内短路发生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不蔓延。TOMYA硅基纳米新结构材料 系列产品具有隔热>1000℃、耐火>1300℃等特性,解决了电池热失控、热蔓延问题。 据悉,TOMYA硅基纳米新结构材料已在江苏、浙江、河南、山东、福建等地动力电池、储能领域得到 应用。 中化新网讯 近日,郑州一安水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TOMYA硅基纳米结构新材料,在新能 源动力电池、储能领域取得突破。该材料具备的超强隔温耐火功能可解决动力电池、储能因热失控、热 扩散导致的起火和爆炸等行业痛点。 该材料是将纳米硅基材料等无机材料经复配制备成纳米嵌套结构,进一步合成的高性能新材料,具备保 温、隔热、耐高温(A1级防火)、 ...
能之光IPO:一季度净利骤降23%引发成长性质疑,实控人女儿曾拒交资金
搜狐财经· 2025-06-17 13:5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79.3%,从1,580万元增至5,080万元 [1][3][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3.53%至1.33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23.21%至1,189万元 [1][7][8] - 2023年营收微增2.34%但净利润暴增173%,呈现营收低速增长与利润高速增长矛盾局面 [1][3][8] 盈利能力分析 - 综合毛利率从2022年12.03%升至2023年16.85%,2024年上半年达17.79% [5][8] - 2023年高分子助剂毛利率因原材料价格下行提升4.49个百分点 [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2022年7.77%升至2024年15.92% [5] 财务数据详情 - 营业收入从2022年5.56亿元增至2024年6.11亿元,复合增长率4.88% [3][5][6]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2,186万元增至2024年5,594万元 [5] - 经营活动现金流从2022年-5,423万元改善至2024年6,891万元 [5] 内部控制问题 - 2022-2023年通过员工个人卡收取客户保证金71.13万元 [2][13] - 存在第三方回款情形,2023年占营收比例0.13% [14] - 2023年12月设立保证金专户规范管理 [14] 资金流水核查 - 实控人之女QINYA ZHANG(加拿大籍)初期以隐私为由拒绝提供资金流水 [1][10] - 保荐机构后续核查其2个账户,未发现异常大额资金往来 [1][11] - 北交所质疑核查程序是否充分有效 [11] 收入确认方式 - 以客户签署签收单作为收入确认时点 [11] - 配套销售合同、发货通知单、银行回单等构成完整证据链 [11] - 北交所关注物流收货人与签字人员不一致风险 [11] 募资计划与监管问询 - 计划募资1.6亿元用于扩产项目、研发中心及补充流动资金 [3] - 北交所质疑业绩增长可持续性及是否存在利润调节行为 [8] - 要求论证是否符合上市条件,特别关注期后业绩下滑风险 [8] 股权控制结构 - 实控人张某饶通过直接持股及一致行动人控制公司51.13%表决权 [9] - 其子女QINYA ZHANG等三人各控制0.95%股份,均为加拿大国籍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