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聚醚醚酮(PEEK)
icon
搜索文档
高温尼龙和PEEK聚合项目,签约!
中国化工报· 2025-10-29 18:15
会通股份PEEK及高温尼龙投资项目 - 公司计划投资8100万元,在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租赁约7644.87平方米厂房,成立全资子公司负责高温尼龙和聚醚醚酮聚合项目 [1] - 项目规划年产高温尼龙3000吨及PEEK600吨,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年产高温尼龙500吨和PEEK200吨产线,总投资约3000万元,建设期从2025年10月至2026年9月 [1] - 项目旨在通过自主配方设计及聚合工艺优化,掌握PEEK树脂物性调控能力,开发高品质材料以满足下游定制需求,实现进口替代并提升品牌影响力 [2] PEEK材料市场前景 - 预计至2027年,国内PEEK需求量将超过5000吨,市场容量达到167亿元以上,发展前景广阔 [2] - 高分子材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属于战略新兴产业,正加速向高性能化、功能化、智能化、绿色可持续方向演进 [4] 2025年高分子材料产融大会信息 - 大会将于11月12-14日在陕西西安举行,主题为“技术突破•应用升级•资本赋能”,聚焦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功能化、智能化 [4] - 大会设置PEEK产业链交流会,议题包括2025年中国PEEK行业市场分析、合成工艺优化、关键原料国产化、下游在新兴领域如人形机器人及低空经济的应用等 [7][8] - 万华化学及巴斯夫等公司的专家将就国产尼龙12高性能化、新一代IGBT半导体用高性能PPA材料等主题做报告 [5]
金发科技,又大涨58%!
DT新材料· 2025-10-27 22:3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约496.16亿元,同比增长22.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65亿元,同比增长55.86% [2]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79.8亿元,同比增长5.04%;净利润4.79亿元,同比增长58.04% [2] - 第三季度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9.55%,前三季度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1.99% [3] - 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因素为产品结构优化、海外业务强劲增长以及新材料业务销量和毛利快速增长 [2] 分业务板块业绩 - 第三季度改性塑料产品营收91.3亿元,绿色石化产品营收31.29亿元,新材料产品营收10.78亿元 [3] - 第三季度改性塑料产品销量71.01万吨,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销量7.19万吨 [4] - 第三季度PP树脂销量22.02万吨,ABS树脂销量8.84万吨,丙烯销量9.48万吨 [4] - 第三季度生物降解塑料销量5.86万吨,特种工程塑料销量0.92万吨 [4] - 第三季度改性塑料产品和绿色石化产品平均售价同比分别下滑7.05%和9.24%,新材料产品平均售价同比增长1.3% [5]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公司实现高性能无卤阻燃PA材料量产,并开发出生物基低碳无卤阻燃PPA材料成功替代传统辐照交联尼龙 [8] - 开发高耐冷媒长碳链聚酰胺产品打破垄断,实现批量应用;开发耐电子氟化液无卤阻燃半芳香聚酰胺及新一代低介电LCP,应用于浸没式冷却服务器和AI服务器 [8] - 研发电解水制氢用聚芳醚砜实现批量使用;已建成100万㎡/年LCP薄膜生产线,正在高频柔性线路板领域验证推广 [8] - 纤维级LCP树脂已实现批量供应;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在动力电池、无人机等领域开拓低空经济头部客户 [8] 产能布局与产业扩张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特种工程塑料总产能接近3.4万吨/年,包括年产2.1万吨高温尼龙、0.6万吨LCP、0.66万吨PPSU及少量PEEK [9] - 4万吨/年透明聚酰胺及聚酰胺弹性体项目首期8000吨产能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投产;千吨级聚酰亚胺项目计划在2025年底投产 [9] - 公司已启动5万吨/年特种工程塑料共混改性工厂建设,首期1.5万吨产能预计于2026年第二季度投产 [9] - 在塑料回收方面,公司打通分选-清洁-再利用三大关键环节,相关技术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9] 战略合作与市场拓展 - 公司与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热门机器人厂商展开材料合作开发,部分客户已实现批量供货 [7] - 为摩尔线程供应聚醚醚酮(PEEK)材料用于GPU散热模块,并与摩尔线程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聚焦散热材料研发 [7] - 公司全球改性塑料销售正在冲刺300万吨目标,股价年内迄今涨幅达135.79%,截至10月27日总市值达531.8亿元 [6] - 广州农商银行与公司签署15亿元授信协议,为重点循环经济项目及企业运营提供资金支持 [9]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遇 - 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全球扩张,为上游材料企业创造前所未有的增量市场 [9] - 公司产品在汽车、电子电工及新能源等高增长领域实现销量与毛利同步增长 [2] - 特种工程塑料持续扩大在高频通信、AI设备等高端应用市场份额 [2] - 生物降解塑料在工业级增材制造与高端食品包装等领域应用瓶颈实现突破 [2]
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对外投资的自愿性披露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25 04:31
项目基本情况 - 公司计划投资8,100万元建设高温尼龙和聚醚醚酮(PEEK)聚合项目 [2][4][7] - 项目将在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租赁总面积约7,644.87平方米的厂房 [2][8] - 项目分为三期建设,规划总产能为年产高温尼龙3,000吨和PEEK 600吨 [7] 项目投资与建设规划 - 一期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建设年产高温尼龙500吨和PEEK 200吨的产线,建设期12个月,从2025年10月至2026年9月 [7] - 项目投资资金由公司以自有或自筹资金解决 [6] - 项目通过新设立的全资子公司负责运营 [2][7] 战略意义与行业前景 - 项目旨在打通PA6T、PA10T等高温尼龙从原料合成到下游应用的全链条国产化 [12] - 在PEEK材料方面,预计至2027年国内PEEK需求量将超5,000吨,市场容量达到167亿元以上 [13] - 项目有助于公司打造“聚合一改性”一体化平台,提升关键材料的自主可控能力 [4][13] 产品应用领域 - 高温尼龙将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三电”及热管理系统、电子电气领域高频连接器、继电器及传感器等结构件 [12] - 高温尼龙也将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可穿戴设备及智能手机产品结构件 [12] - 公司致力于开发高品质PEEK材料,以满足下游客户的特殊定制需求,实现进口替代 [13]
会通股份:投资8100万元开展高温尼龙和聚醚醚酮聚合项目
新浪财经· 2025-10-24 17:37
会通股份公告,公司与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区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大通会幕新型节能材料有限公司签订 《租赁项目管理协议书》,在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租赁总面积约7644.87平方米的厂房并成立全资子公 司,负责开展"高温尼龙和聚醚醚酮(PEEK)聚合项目",项目总投资8100万元。该投资尚需通过公司 设立的核准登记、环评审批、施工许可等审批手续,可能面临变更、延期、中止或终止的风险。项目预 计分为三期建设,预计总投资81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是高温尼龙及PEEK聚合制造所需产线设备、公 辅设施及其他相关配套。 ...
泰和科技(300801.SZ):聚醚醚酮、聚芳醚腈、聚苯硫醚产品可以应用到机器人相关产品上
格隆汇· 2025-10-20 15:09
公司产品应用领域 - 公司聚醚醚酮(PEEK)、聚芳醚腈(PEN)、聚苯硫醚(PPS)产品可应用于机器人相关产品 [1] 项目研发进展 - 聚醚醚酮(PEEK)项目中试已完成 [1] - 聚芳醚腈(PEN)项目目前处于中试阶段 [1] - 聚苯硫醚(PPS)项目目前处于中试阶段 [1] - 相关项目尚未规模化生产 [1]
3000万元!吉大PEEK技术转化项目签约
中国化工报· 2025-10-14 19:24
技术产业化合作 - 吉林大学将三项聚醚醚酮核心专利以普通许可方式授权给宁波峰梅匹意克新材料有限公司 协议价格3000万元 [1] - 双方未来将共同推进PEEK相关技术产业化 并在核心技术攻关 研发平台共建 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 [1] - 合作涉及吉林大学 宁波峰梅匹意克公司及宁波市地方政府 旨在推动高校智慧与地方产业力量结合 [1] 行业会议与交流 - 2025年高分子材料产融大会设立PEEK产业链发展交流会 主题为突破 协同 创新 共筑PEEK材料产业新生态 [2] - 会议将探讨PEEK产业链现状 合成工艺 改性技术 加工稳定性 应用拓展与市场机遇等关键技术 [2] - 吉林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陈铮将做聚醚醚酮的改性技术及其应用报告 [2] 技术研发焦点 - PEEK材料技术研发重点包括增强与改性技术 如碳纤维 玻璃纤维增强及各种功能化改性 [3] - 3D打印技术正驱动PEEK材料革命 从国产化突破到医疗植入新纪元 [3] - 关注PEK-C水性上浆剂对CCF/PEEK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3] 应用市场拓展 - 新能源汽车领域被视为开启PEEK材料行业变革的新时代 [3] - 终端应用企业涵盖航空航天 医疗器械 新能源汽车 机器人等多个高端制造领域 [3] - 产业链参与者包括从原料供应商到制品厂商的完整生态 如氟酮 对苯二酚 碳纤维 聚四氟乙烯等 [3]
石大胜华(603026.SH):氟酮是生产聚醚醚酮的原料
格隆汇· 2025-09-22 16:44
公司产品应用 - 公司氟苯产品可用于生产氟酮 农药 医药和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 [1] - 氟酮是生产聚醚醚酮(PEEK)的原料 [1]
伊之密:注塑机可以利用聚醚醚酮(PEEK)材料生产相关产品
证券日报· 2025-09-19 17:43
公司业务能力 - 公司注塑机可利用聚醚醚酮(PEEK)材料生产相关产品 [2] - 公司将持续关注以PEEK为代表的相关材料发展方向 [2] 行业发展机遇 - 公司正把握PEEK材料相关行业发展机遇 [2]
规模将超百亿!机器人领域这一材料持续火热,多家A股公司布局
证券时报· 2025-09-18 13:22
行业概述与市场表现 - 聚醚醚酮(PEEK)材料因综合性能优异,在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能源与工业、医疗健康等领域广泛应用 [1] - PEEK材料行业指数年内涨幅约76.5%,与人形机器人板块涨幅相当,9月17日上涨1.74%再创历史新高 [1] 材料特性与产业格局 - PEEK材料具有耐磨、耐高温、高强度、轻量化及生物相容性等特性,比强度是铝合金的8倍,密度不及铝合金的一半 [2] - 全球PEEK生产呈现"一超多强"格局:英国威格斯产能7150吨/年占全球60%,比利时索尔维产能2500吨/年,德国赢创产能1800吨/年 [2] 中国企业技术突破与产能扩张 - 中研股份成为全球第4家PEEK年产能达到千吨级的企业,也是目前PEEK年产量最大的中国企业 [3] - 沃特股份具备"聚合-改性-成品制造"全链条布局,年产1000吨聚芳醚酮树脂项目一期进入生产期,控股子公司浙江科赛具备百吨级PEEK型材生产能力 [3] - 中研股份产品已进入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新能源、半导体等高端领域 [3]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 全球PEEK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接近70亿元,2031年将超过131亿元 [4] -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到21.8亿元,2031年达到50亿元,2025-2031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4.4% [4] - 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等细分领域有望贡献增量,2025年国内PEEK产能预计突破万吨 [4] 机器人领域应用进展 - PEEK材料具有轻量化与高强度平衡的特性,以及耐高温、耐磨、耐腐蚀、自润滑等优点,能显著降低维护频率 [5] - 禾川科技将PEEK材料应用于人形机器人"肌肉"关节核心组件传动,实现30%的产品轻量化和背隙5弧分以下的高精度定位 [5] - 沃特股份PEEK材料已在多家机器人客户开展测试工作 [5] 成本挑战与降价路径 - PEEK材料成本远高于其他特种材料,价格可能有10倍甚至更高的差异,短期内限制了大体积部件应用 [2][6] - 当PEEK原料成本突破400元/公斤临界点且国产设备良率提升至99%以上,有望进入大众化普及阶段 [7] - 通过工艺路线优化、提升生产效率、与关键原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利用规模效应等措施实现降本 [8] 市场竞争与品牌建设 - 目前国内市场80%多的份额由欧美厂商占据,国内厂商虽有一定成本优势但面临品牌竞争压力 [8] - 下游客户对每款PEEK产品用量一般不大,对价格不敏感,倾向于选择国外品牌 [8] - 国内厂商正积极加强品牌建设和技术服务能力,应对供应链自主可控和本土化服务需求 [8]
9月18日每日研选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迎密集催化,灵巧手、新材料等机遇凸显
搜狐财经· 2025-09-18 08:22
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产业链催化 - 特斯拉Optimus Gen3机器人将于2025年四季度发布预热 叠加汽车板块行情复苏 T链有望成为强势主线 [1] - 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实现精细化操作的关键部件 工程量占整机开发一半 是历次迭代核心重点方向 [2] - 灵巧手优化完成是机器人规模化量产最后一环 商业模式优秀 或先于整机放量 [2] 人形机器人量产与产业链机会 - 2025年人形机器人将实现万台级别量产 带动下游产业链进入确定性放量阶段 [3] - 万台级数据采集将解决数据匮乏难题 推动机器人向更泛化实用阶段发展 [3] - 关注高复杂度灵巧手功能实现 丝杠量产与降本 减速器产业链 六维力传感器等机会 [3] 材料创新与机器人轻量化 - PEEK材料具备优异机械性能和耐热性 在机器人机械臂 关节连杆 齿轮轴承等部位具有应用潜力 [4] - PEEK或碳纤维改性PEEK能显著降低机器人自重和能耗 提高机动性灵活性 [4] - 机器人行业发展有望为PEEK材料带来产业机遇 市场规模总体呈增长态势 [4] 市场资金与板块轮动机会 - 机器人板块过去两个月相对芯片和AI方向落后 当前可能成为价值洼地承接AI溢出资金 [5] - 市场波动加大可能迎来震荡修整 但A股中长期向好逻辑未发生变化 [5] 特斯拉汽车产业链表现 - Model Y L订单表现超预期 10月销量或突破4万辆 对特斯拉国产供应商形成利好 [1] - 汽车行业传统旺季到来 四季度有望迎来行情修复 零部件环节将受益 [1] 宏观环境与成长风格 - 美联储降息启动利好中国资产 中美利差收窄为国内货币宽松创造有利条件 [6] - 历史经验显示美联储降息周期启动后 国内权益资产超额收益明显 成长风格领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