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

搜索文档
2025年第25周:美妆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6-26 14:45
行业环境 - 经济数据显示消费领域承压,CPI、PPI同比下滑,美妆行业增长放缓,居民消费趋于谨慎 [1] - 部分美妆品牌通过结合功能与情感价值实现破局,如方里传递女性自信、HARNN提供情绪疗愈、薇诺娜强调成分价值与新品开发 [1] - 市场进入"新常态",消费者更注重质价比、心价比和情价比,企业需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打造差异化优势 [1] 抖音美妆竞争格局 - 国际美妆大牌在抖音平台借力头部主播实现销量猛增,赫莲娜、海蓝之谜等通过达人直播抢占高净值用户市场 [2] - 5月抖音美妆TOP10中国际品牌占据7席,国货仅剩3席,毛戈平、花西子等通过差异化策略坚守细分赛道 [2] - 头部达人带货效应显著,单场销售额破亿,品牌合作模式从带货升级为全链路价值共创 [2] 价格战与品牌价值 - 轻奢与奢侈品牌因频繁参与折扣季,线上线下价格战激烈,冲击品牌高端定位与价格体系 [4] - 大幅打折削弱品牌价值与信任,养成"非打折不消费"习惯,影响日常销售 [4] - 过度促销引发对质量与设计的更高要求,负面评价增多,Skims、Alexander Wang等品牌高端形象受损 [4] 618大促表现 - 淘天美妆成交额占比达45.1%,领先抖音和京东 [5] - 开售10分钟内珀莱雅销售额破亿,兰蔻、欧莱雅等品牌紧随其后 [5] - 可复美胶原棒2.0、SK-II神仙水等超级单品快速过亿,57款新品成交额过千万 [5] 草本护肤趋势 - 中草药成分因"纯净美妆"和"精准护肤"潮流成为热点,相关护肤品年复合增长率显著 [6] - 76%消费者偏好天然草本产品,2025年新备案原料中植物原料占一半 [6] - 国货品牌如片仔癀、佰草集等结合传统草本与现代科技推出新品 [6] 头部品牌动态 - 孩子王以16.5亿元收购丝域实业100%股权,进军头部养发服务领域 [8] - 丝域实业拥有2503家门店,会员超200万,2024年Q1营收1.44亿元 [8] - 杜嘉班纳获1.5亿欧元融资,目标2027财年美妆销售额达10亿欧元 [9] 新兴品牌与市场 - 骆驼户外美妆专注户外场景护肤,明星产品防晒喷雾等成爆款,目标1.5亿GMV [10] - AMOUAGE在上海开设亚太首家旗舰店,2024年一季度销售额突破1亿美元 [11] - AMOUAGE单瓶售价高达2350至4500元,已在中国开设8家门店及专柜 [11]
国妆典范,植愈未来:植物医生的“大国品牌”时代答卷
搜狐网· 2025-06-26 14:33
品牌发展历程 - 公司用31年时间从高山植物探索起步,发展成为中国美妆行业领跑者[1] - 品牌定位为"高山植物、纯净美肌",将东方美学与自然哲学完美融合[7] - 公司发展历程被视为中国美妆行业战略转型的缩影[9] 科研创新 - 2014年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共建"中科昆植植物医生研发中心"[4] - 从铁皮石斛中提取高含量石斛寡糖,填补国内相关研究空白[4] - 采用"昆植1号"铁皮石斛,多糖含量比药典标准高出约15%[4] - 构建"一中心四基地"研发矩阵和顺德智能工厂全产业链品控体系[5] 文化输出 - 将东方美学与自然哲学结合,重构高端化妆品品牌叙事逻辑[7] - 在海外市场打造沉浸式店铺体验,实现从产品输出到文化输出的转变[7] - 通过央视《大国品牌》节目展示品牌故事和文化理念[3][13] 社会责任 - 2017年发起"生物多样性-高山植物保护行动"[10] - 在云南设立示范园,恢复生态面积超5000亩,惠及万名居民[10] - 捐赠3000万元打造扶荔宫生物多样性体验园[10] - 赞助吴征镒植物学奖激励科研人员[10] 行业影响 - 公司成功锻造"中国美妆标准",推动行业从跟跑到领跑全球[1] - 品牌故事折射中国美妆从跟跑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蜕变[13] - 持续引领中国美妆行业在全球舞台绽放光彩[13]
2025美丽消费专题:从海外三大美妆集团中报看大众国货β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6-26 14:28
国际美妆巨头业绩表现 - 欧莱雅2024年上半年销售额达221.21亿欧元,同比增长7.3%,其中大众业务部门增速达8.9%,占比回升至37-38%,核心品牌巴黎欧莱雅增速高达13% [2] - 雅诗兰黛2024财年营收156.1亿美元,同比下降1.9%,主要受中国大陆高端美妆消费疲软和亚太旅游零售市场下滑影响 [2] - 资生堂2024年上半年净收入5085亿日元,同比微降1%,日本本土市场表现强劲但中国市场和旅游零售业务拖累明显 [3] 中国市场战略差异 - 欧莱雅在中国触达约1亿消费者,目标扩大至4亿人,通过低线城市布局和短剧营销等新方式贴近消费者 [4] - 雅诗兰黛在中国市场面临压力,计划通过增值创新产品和加强消费者互动恢复增长 [4] - 资生堂在中国市场表现较弱,加强对CPB、NARS等高端品牌投入,注重产品高功能性和高功效 [4] 国货品牌崛起 - 珀莱雅在2023年双11取代欧莱雅成为天猫美妆榜首,市场份额提升至1.9%,位列美妆个护市场第七 [5] - 润本股份在驱蚊、婴童护理等细分领域精准定位,巨子生物在生物护肤领域具有技术优势 [5] - 国货品牌逐步承接原高奢用户降级需求,并挤压日韩系化妆品市场份额 [5] 行业趋势变化 - 高端美妆市场增速放缓,大众美妆赛道展现韧性,预计将持续增长 [6] - 消费者更注重产品性价比和功能性,短视频、直播等新兴渠道助力国货品牌低成本触达消费者 [6] - 新锐品牌突围难度加大,龙头国货品牌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6] 区域市场表现 - 欧莱雅新兴市场销售占比达17%,规模已与中国市场接近,上半年新兴市场增速达14.7% [34][35] - 雅诗兰黛预计2025财年全球高端美妆市场增长2-3%,2026年恢复至中个位数增长 [26] - 资生堂计划2024-2025年合计降本增利400亿日元,聚焦高端品牌和全球化发展 [3][28] 财务数据亮点 - 欧莱雅2024H1毛利率74.8%,营业利润率20.8%,均创历史新高 [33] - 珀莱雅2024年预测EPS为3.91元,2025年4.80元,对应PE分别为24.84和20.23倍 [12] - 巨子生物2024年预测EPS为2.08港元,2025年2.66港元,对应PE分别为24.40和19.06倍 [12]
退场!港妆老牌莎莎关闭内地所有线下店,公司回应“集中资源做线上业务”
华夏时报· 2025-06-26 13:53
公司战略调整 - 莎莎国际宣布在2025年6月30日前关闭中国内地所有线下门店 内地门店数量从32家减少至18家 一年内关闭14间店铺 [1] - 公司解释退出原因为线下门店数量不足 无法有效覆盖内地市场 且线上销售占比达内地营业额的80% 未来将集中资源发展线上业务 [1] - 预计关闭线下门店对内地盈利有正面影响 未来通过跨境电商等线上平台服务内地消费者 [1] 财务表现与退出成本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财年 公司全年营业额同比下降9.7%至39.42亿港元 净利润大幅下滑65%至7697万港元 [2] - 中国内地业务营业额同比减少10.5%至5.21亿港元 亏损4495万港元 [2] - 计提关闭门店相关费用包括遣散费1722.4万港元和租赁赔偿301万港元 [2] 市场背景与竞争分析 - 莎莎国际1978年创立于香港 1997年上市 巅峰时期全球门店超200家 内地门店达77家 [2] - 内地跨境电商(如天猫国际 海南免税)削弱其价格优势 内地关税政策放宽进一步挤压其生存空间 [3] - 国货美妆品牌崛起 凭借高性价比和创新能力抢占市场份额 [4] 线上业务布局 - 2024/25财年新增快手及拼多多平台 使内地主要第三方平台增至7个 线上利润逐年改善 [5] - 在抖音平台粉丝量11.2万 淘宝海外旗舰店粉丝71万 仍依赖保税仓发货 配送时效3-5天 [5] - 相较于丝芙兰等竞争对手 莎莎国际线上渠道布局较晚且不足 [5]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仍看好内地美妆市场发展 将密切监察市场变化 灵活调整资源 [3] - 港澳市场占销售额超80% 将继续在香港旅游区开设新店服务内地游客及本地客群 [3] - 行业专家指出未来美妆集合店需以"内容+数据+敏捷供应链"重构商业模式 [5]
今天,投资人在港交所排队敲锣
36氪· 2025-06-26 12:13
港股消费企业IPO热潮 - 2025年初至6月已有30家企业登陆港股市场,其中消费企业12家,超过2024年全年的10家 [1][3][4] - 6月18日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当前港股IPO排队企业超160家,仅5月就有40多家企业递表 [3] - 2025年向港股递交招股书及更新聆讯资料的消费企业已达17家,4月单月有7家消费企业递表 [8] 近期上市消费企业表现 - 周六福、圣贝拉、颖通控股三家企业同日在港交所上市,其中周六福获超700倍认购,发行市值超101亿港元,开盘涨超18% [4] - 圣贝拉上市首日高开28.42%,报8.45港元/股 [5] - 蜜雪冰城上市首日开盘价较发行价涨幅达29.38%,总市值达987.9亿港元,认购金额达1.84万亿港元创港股纪录 [6] - 海天味业H股上市首日开盘涨3.31%,总市值达2190亿港元,基石投资者认购金额占总融资额近50% [7] 消费企业市值增长 - "港股三姐妹"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冰城市值总和超6300亿港元 [2] - 泡泡玛特股价从2024年初16港元飙升至229港元,涨幅超10倍 [2] - 老铺黄金累计涨幅超2043%,市值从41.31亿港元增至970亿港元 [10] - 蜜雪冰城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股价从发行价202.5港元飙升至555港元,涨幅568% [12] 政策与市场环境 - 证监会等六部委发文大力支持消费企业上市,引导长期资本投向服务消费领域 [2] - 港交所针对A股公司推出快速审批流程,优化上市定价机制,降低内地企业上市门槛 [17] - 2025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6369.13亿港元,港交所IPO融资总额614.19亿港元 [18] - 恒生消费指数和恒生新消费指数大幅上涨,新股破发率明显降低 [18] 投资回报案例 - 蜜雪冰城实际控制人张红超、张红甫兄弟持股市值达1689亿港元,较上市初期上涨超150% [11] - 泡泡玛特王宁持股市值超1200亿港元,增长超700亿港元 [11] - 红杉投资古茗4%股权价值近8亿港元,不到5年收获4倍回报 [13][14] - 布鲁可上市首日开盘涨超80%,总市值超250亿港元,创始人朱伟松身家超百亿人民币 [14]
证监会等六部委发文:大力支持消费类企业上市 | 6月26日早报
搜狐财经· 2025-06-26 09:35
明星品牌 - 泡泡玛特疑似进军家电行业,正在招聘冰箱、咖啡机、早餐机、电水壶等领域人才,薪资范围12000-45000元,工作地点包括深圳、东莞、上海、北京等,该项目被标注为A+及以上大投入项目 [2] - 麦当劳和Krispy Kreme终止在美国的合作关系,原计划在1.4万家麦当劳门店供应甜甜圈,但实际仅2400家门店执行,合作因成本管控困难于7月前终止 [2] - 永辉超市聘任佘咸平为新任副总裁兼首席产品官,负责商品采购管理体系建设,佘咸平拥有丰富零售业供应链经验 [2] - 茶饮品牌"爷爷不泡茶"全国总门店数突破2200家,去年新增超1500家门店,平均每天新增2.7家,并在下姜村设立"栀子花绿茶实验室"开展产业合作 [3][4] - 雅诗兰黛集团旗下品牌The Ordinary将入驻天猫,并与天猫合作推出首家AI美妆旗舰店 [5] 创富榜与行业趋势 - 《新财富》500创富榜显示,500位企业家总持股市值13.7万亿元,同比上涨11%,平均持股市值273.8亿元,上榜门槛66.2亿元,张一鸣以4815.7亿元持股估值首次问鼎首富 [6] - TMT、医药生物、日用消费品为创富前三赛道,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以1846亿元持股估值晋级前十,雷军身家同比上涨96%至2010亿元 [6][7] 消费平台与零售数据 - 618大促期间美妆护肤全网销售额达575亿元(美容护肤432亿元,彩妆香水143亿元),同比增长63.35% [8] - 京东七鲜华北地区冰饮销量同比激增100%,啤酒销量增长125%,青岛啤酒原浆13度1L销量同比增7倍,哈根达斯香草焦糖扁桃仁冰淇淋销量同比增144% [9] - 京东物流开始招募全职骑手参与外卖配送服务,并在营业部设立副站长岗位管理骑手 [10] 投融资及财报 - 雅居乐全售调味品公司广东珠江桥生物科技25.8991%股权,套现2.3亿元,预计亏损2630.3万元 [11] - Tims天好中国第一季度营收3亿元,同比下降9.5%,净亏5890万元,门店总数1024家(自营569家,加盟455家) [12] - 老乡鸡计划7月9日启动香港上市NDR,此前递表港交所,募资拟用于供应链布局、门店扩张、IT能力提升等 [13] 消费动态 - 顺丰不再揽收电池类产品包括罗马仕充电宝,因自燃风险管控 [13] - 安克创新召回186万件充电宝(国内71万件,美国115.8万件),均为代工产品 [13] 宏观政策 - 证监会等六部委发文支持消费类企业上市,以金融手段提振消费 [14]
新股首日 | 颖通控股(06883)首挂上市 早盘低开10.42% 公司为中国最大的非品牌方香水集团
智通财经网· 2025-06-26 09:33
公司上市情况 - 颖通控股(06883)首挂上市,每股定价2 88港元,共发行3 334亿股股份,每手1000股,所得款项净额约8 83亿港元 [1] - 截至发稿,股价跌10 42%,报2 58港元,成交额1 14亿港元 [1] 行业地位 - 按2023年零售额计,颖通控股是中国(包括香港及澳门)除品牌所有者香水集团外最大的香水集团 [1] - 公司在香水方面于中国(包括香港及澳门)取得领先地位,拥有悠久的经营历史和丰富的行业专业知识 [1] 业务模式 - 公司主要从事销售及分销从第三方品牌授权商采购的产品,并从中产生收入 [1] - 公司为品牌授权商进行市场部署,例如品牌管理及市场进入计划,但该部分不产生收入 [1] 产品组合 - 公司拥有庞大且多元化的品牌组合,包括香水、彩妆、护肤品、个人护理产品、眼镜及家居香氛 [1] 销售网络 - 公司产品覆盖中国(包括香港及澳门)400多个城市,超过100个由公司直接经营的线下POS及超过8,000个由零售商客户经营的POS [2] - 公司向线下分销商销售产品,后者可能将该等产品转售予其他线下零售商 [2] - 除线下渠道外,公司亦通过知名电商平台及社交媒体平台线上销售产品 [2]
直击股东大会丨上海家化董事长林小海:“下半年改革将进入深水区,这是一场很不容易打的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5 23:34
公司改革进展 - 董事长林小海上任一年后对公司定位、品牌、渠道和组织架构进行深度改革,自评改革成效79分[5] - 改革聚焦核心品牌(六神和玉泽)和线上渠道,线上运营能力接近行业平均水平但距头部仍有差距[5] - 线下渠道库存周转天数从300多天降至约90天,618期间主要品牌线上全渠道实现双位数增长[3][5] - 削减500多个线下及中后台岗位以提升人效,线下KA渠道缩减20%并转向便利店等新兴渠道[6] 渠道战略调整 - 线上渠道贡献近一年几乎全部增长,但线下仍占营收50%以上且净贡献率最高[5][6] - 线下分销商渠道费用低且市场容量稳定,将聚焦核心大单品并收缩长尾产品[6] - 婴童产品从线下母婴店转向线上销售,因母婴品类线上化进程更快[11] 品牌与产品策略 - 六神推出户外场景花露水和香氛沐浴露新品,未来可能拓展婴童场景[10] - 第二梯队品牌佰草集和美加净计划下半年推出新品[10] - 婴幼儿品牌"启初"将开发儿童产品线,瞄准高速增长的婴童市场[10][11] 行业竞争环境 - 国产美妆企业加速上市(如毛戈平、林清轩),行业竞争加剧[10] - 公司认为原料创新应服务于产品创新需求,而非盲目跟风[7][10] - 婴童市场呈现品类细分、产品升级和渠道线上化三大趋势[11]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3年公司上市以来首度亏损,含超6亿元商誉减值损失[2] - 当前股价20.58元,市值138.34亿元[2]
六部门发文!国货美妆产业将掀IPO 热潮?
搜狐财经· 2025-06-25 23:21
美妆行业IPO热潮 - 2025年至今已有25家国内美妆相关企业冲刺IPO,其中7家企业在港交所有新动作,3家已成功上市(颖通控股预计6月26日上市)[1][2][13]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优质消费类企业IPO,有望加速美妆企业上市进程[1][6] - 港交所成为美妆企业上市理想地,2025年以来已有5家企业递交招股书,包括林清轩、东方妍美等[6][7] 细分赛道"第一股"涌现 - 行业出现多个细分领域"第一股",如"玻尿酸第一股"、"国货高端美妆第一股"、"多肽原料第一股"、"中国香水第一股"等[1][7] - "第一股"现象反映美妆企业在细分领域竞争力提升和差异化优势建立[8] - 颖通控股即将成为"中国香水第一股",聚水潭通过港交所上市备案[6] 上市地点分布 - 25家冲刺IPO企业中:7家赴港上市,3家冲击美股,13家目标A股(多数处于上市辅导阶段)[7] - 原料商数量最多(5家),品牌商次之(林清轩、谷雨等5家),但部分企业已终止IPO[7] - 香港上市优势:国际化认同度高、流程相对简化、用时较短;A股优势:成本低、政策匹配度高、市盈率高[6][7] 政策环境变化 - 2023年A股对消费品公司上市通道"关闭",流传"红黄灯"窗口指导意见限制大众消费类企业上市[11] - 2024年政策转向支持消费产业链优质企业上市,包括鼓励发行消费ETF、发展股权融资等[9][12] - 央行等部门2024年以来推出多项政策支持企业赴港上市,简化流程并拓宽融资渠道[6] 已上市企业案例 - 2024年成功上市企业:毛戈平(港交所)、芭薇股份、中草香料、众鑫股份[11] - 2025年成功案例:Pitanium Limited和朴荷生物在纳斯达克上市,颖通控股即将港交所上市[13] - 自然堂集团曾考虑港股IPO(传闻募资5亿美元),但目前无进展[6] 行业竞争格局 - 上市热潮反映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带来新的市场格局变化[15] - 细分领域(高档护肤、美白抗老、青少年护肤等)代表性企业缺失,资本市场机会较大[15] - 企业面临挑战:建立第二增长线、研发护城河、线上线下融合等[7]
直击上海家化年度股东大会 战略调整一年成效如何?
证券日报· 2025-06-25 21:47
公司战略调整 - 2024年下半年公司发展愿景目标调整为"立足国内,辐射海外的一流日用化妆品公司" [6] - 将旗下品牌分为三个梯队,战略方向从渠道驱动转向品牌驱动 [6] - 组织架构调整为以品牌为管理单元,以事业部为管理中心 [7] - 优化线下门店结构 [7] - 对婴童护理及母婴喂养业务形成的商誉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8] - 清理历史问题,重塑增长动能 [9] 经营业绩与目标 - 2024年表现自评"基本上达到了期望" [2] - 2025年营业收入目标为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10] - 2024年"618"期间主要品牌实现线上全渠道双位数增长 [11] 业务发展举措 - 推行四大"聚焦"举措:集中资源发展第一梯队品牌、加强线上开拓、提高内容转化率、提升人效和品效 [10] - 海外业务以消费者为中心,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和线上渠道拓展 [10] - 持续投入基础研究,特别是植物原料的提取、发酵、提纯技术 [12] - 合成生物研究中心进展如预期 [12] 行业环境 - 中国美妆个护行业正在回归高质量发展 [12] - 行业竞争关键因素在于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研发技术门槛 [12] - 下半年行业环境预计比上半年更具挑战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