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
搜索文档
日本罗森与全家部分门店上架储备米,将陆续覆盖全国
快讯· 2025-06-05 12:18
便利店行业动态 - 罗森和全家开始在东京和大阪部分门店销售政府储备米 [1] - 罗森计划自6月14日起在除冲绳县以外的约1 38万家门店上架1至2公斤规格的政府储备米 [1] - 全家正逐步将政府储备米销售范围拓展至全国 [1] 公司具体举措 - 罗森覆盖门店数量达1 38万家(冲绳县除外) [1] - 罗森销售规格为1至2公斤包装 [1] - 全家采取分阶段推广策略 [1]
海南持续推进高水平投资自由便利
搜狐财经· 2025-06-05 08:41
投资自由便利化进展 - 海南自贸港累计吸引423家重点企业入驻 包括45家世界500强企业[3] - 外资企业开办办理环节由5个压减至1个 材料压减超77%[5] - 上线全国首个投资"单一窗口" 实施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立法[8] 外资准入制度创新 - 实施外资企业登记"五位一体"改革 推动全程电子化办理[5] - 率先实施外国企业直接登记制度 构建企业开办变更注销服务链[5] - 施行国内最短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 推出22条特别准入措施[10] 跨境投资便利化案例 - 罗森便利店5年在琼开设约200家门店 日均客流量达10万人次[3] - 新加坡鹏瑞利集团签约设立海南首家外商独资医院[3][12] - 丹麦投资者通过远程"零跑动"完成旅行社登记注册[6] 重点产业开放突破 - 取消互联网数据中心等5类增值电信业务外资股比限制[11] - 允许外资在琼从事人体干细胞与基因诊疗技术开发[11] - 德国斯泰恩拜斯大学在海口办学 系中国首个境外高校独立办学项目[12] 招商引资成果 - 2025年全球产业招商大会签约265个项目 总金额约2336亿元[9] - 投资来源地覆盖158个国家和地区[8] - 海南超七成经营主体为自贸港总体方案实施后新增[8]
2025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04 18:27
宏观经济和消费趋势 - 2024年中国GDP首次超过130万亿元,实际增长5%,四季度增速达5.4%为年内最高[16] -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4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78万亿元[1][9] - 以旧换新政策显著提振家电、家具等耐用品消费,通讯器材零售增速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至26.9%[28][31] - 服务消费韧性突出,餐饮收入增速高于整体,乡村社消增速4.2%超过城镇3.4%[25][27]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达30.3%,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推动线上增速6.5%远超线下1.8%[26] 便利店行业发展概况 - 2024年门店数量前十品牌持续扩张,社区型门店占比59.6%成核心渠道[1][45] - 单店日均营收4634元,坪效同比下降7.1%,大型企业与腰尾部品牌差距扩大[1][45] - 商品结构变化:香烟、自有品牌销售占比提升1.3%和0.7%,鲜食、咖啡微降[1][45] - 即时零售业务覆盖近4成企业,销售占比提升11.4%,前置仓模式使某品牌SKU扩至4000个[2][45] - 24小时云值守技术普及,会员客单价年均增长2.0%显著高于非会员0.3%[2][45] 业态创新与转型 - 餐饮化转型加速,现煮鲜食、咖啡烘焙引入,"便利店+食堂"模式提升客单价[2][10] - 自有品牌通过"低价高质"策略突破刻板印象,如黄焖鸡全流程品控案例[1][10] - 区域特色商品开发(如广东腐乳拿铁)与零食折扣店竞争[2][12] - 日资品牌增设堂食区,本土品牌联动咖啡烘焙业态优化坪效[2][10] 国际经验借鉴 - 日本便利店在人均GDP达1万美元后进入二次增长期,中国当前处于相似拐点[35][36] - 日本通过生活服务拓展应对老龄化,中国可参考其供应链本地化与密集开店策略[40][42] - 东南亚人均GDP超2000美元成为日系便利店出海重点,跨文化管理经验值得借鉴[41][42] 行业挑战 - 客流下降与成本攀升并存,人工费用率虽降0.4%但净利率未改善[45][9] - 零食折扣店分流消费者,同品类价格冲击显著[12][45] - 基层员工薪酬增长快于管理层,灵活用工比例下滑6.2%[45]
“米荒”持续,日本连锁便利店推出用2023年收获大米制作的“陈年饭团”,引发争议
环球网· 2025-06-04 12:58
公司动态 - 罗森集团宣布推出使用2023年收获大米制作的"陈年饭团" 并以低于普通饭团价格售卖 每份售价约税前120日元(约合人民币6元) [1] - 公司已从市场采购约两吨陈米 计划推出几种基础口味 最早于7月初在关东地区部分门店销售 [1][3] - 公司受到葡萄酒行业启发 将在饭团上贴大米收获年份标签"2023年" [3] 市场反应 - 罗森此举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争议 网友质疑"陈年"概念可能误导消费者 [3] - 部分网友表示暂时不会购买罗森饭团 认为给食品加"陈年"修饰不妥 [3] - 有网友直接批评公司做法 称与酒类陈年概念不同 认为在民众处境艰难时不该如此操作 [3] 行业背景 - 日本正经历"米荒" 4月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显示大米价格同比上涨98.4% [3] - 5月11日5公斤装大米日均价达4268日元(约合人民币215元) 是去年同期两倍多 [3] - 米价高涨导致民众分食米饭 偷米案件频发 政府3月以来投放储备米 [3] 行业争议 - 随着储备米大量流入市场 大米品质争议发酵 不同年份大米味道与品质成为媒体焦点 [4] - 日本国会出现"政府储备米存放时间太久 再存放一年就是动物饲料"等言论 [4] - 民众对储备米食用价值与安全性担忧加剧 [4]
借助美团牵牛花解锁千店数字化管理,友客便利店即时零售业绩大幅增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04 12:38
数字化转型背景 - 零售行业竞争加剧 实体零售企业需借助数字化向即时零售转型 [1] - 山东便利店龙头友客通过美团牵牛花合作 探索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新路径 [1] 公司经营现状 - 友客成立于2003年 覆盖山东地区 拥有超1000家门店 年销售额达20亿元 [3] - 传统管理模式面临挑战 线上订单缺货退款率高 单店日单量从百单降至十几单 [3] 数字化解决方案 - 2022年引入美团牵牛花系统 实现商品自动上下架和财务对账线上化 [3] - A级商品有货率提升至93% 缺货退款率下降60% [3] - 线上SKU从6000增至8000个 推出DIY鸡尾酒等组合套餐 [3] - 缺货退款率从5%降至2% 单均履约时长从30分钟缩短至27分钟 [8] 加盟体系优化 - 通过可视化看板 加盟商可实时监控商品动销和库存周转指标 [4] - 总部人员可实时掌握品牌经营全貌 为加盟店提供指导 [7] 数字化发展历程 - 2007年开始数据可视化探索 2016年布局O2O 2024年实现全渠道数字化升级 [7] - 系统选择注重开放性 需与原有ERP等数十个系统无缝对接 [7] 运营效率提升 - 智能推荐和行业排名功能帮助调整商品组合 [7] - 商圈推荐商品组合(如酒水冰杯)取得良好销售业绩 [7] 未来发展规划 - 美团牵牛花将在拓店计划中发挥核心作用 [11] - 持续提升门店数据驱动能力 带动线上运营效率 [11]
奔向5000亿,便利店进入“新混战”
36氪· 2025-06-04 07:27
行业增长态势 - 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1845亿元同比增长47% 其中便利店以91%增速领跑零售业态 远超专业店64% 超市52% 百货店17%等 [1] - 2024年TOP100便利店企业总门店数达196万家 同比净增14万家增幅77% 其中38家企业门店超1000家 同比增加7家 [2][5] - 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前20强门店数占比7557% 前10强占比633% 入围门槛升至3447家 [6] 头部企业竞争格局 - 美宜佳以37943家门店居首 年增4095家 日均开店112家 县域新店占比超60% 线上订单占比18% [8][10] - 外资品牌中罗森以6652家门店居第五 鲜食销售占比35% 长三角门店占72% SKU本地化率超60% [10][11] - 7-Eleven增速亮眼 年增733家至4639家 华北新增453家 关东煮等单品销量增18% [10] 新兴商业模式 - 罗森推出"罗森小站"加盟模式 加盟费低至4万 面积要求20㎡ 通过供应链附加5%-8%利润 [11] - 三只松鼠"一分利便利店"以自有品牌商品直供 开店成本降50% 皖南试点门店业绩第三月增124% [13] - 库迪咖啡跨界便利店 聚焦翻牌非品牌店 80㎡标准店投入18万 核心盈利来自供应链 [15][17] 业态升级方向 - 即时零售订单量同比增60% 水饮 鲜食 应急日用品为核心品类 近四成企业线上销售占比提升114% [19][20] - 中石化易捷试水前置仓模式 "易捷速购"上线5000种商品 打造30分钟生活圈 [22] - 鲜食成差异化关键 7-Eleven推"全国小食堂" 全家"五代店"重构一日五餐场景 罗森鲜食占比超40% [25] 市场潜力与趋势 - 551%消费者反映区域便利店数量不足 712%样本企业选择扩张战略 多数城市饱和度在3000-9000人/店 [12] - 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 未来竞争聚焦供应链韧性 场景渗透力与数字化敏捷性融合 [25][26]
直面双重压力,去年近四成便利店开通即时零售业务 仓店一体模式能成新增量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3 22:1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4年便利店业态面临客流减少和客单价下降的双重压力,单店单日营收同比下滑1.4%至4634元 [1] - 自2020年以来便利店营收持续承压,2020年单日销售额为5167元(同比下降2.5%),2024年降至4634元 [1] - 近四成样本企业已开通即时零售业务,占比相比2023年提升11.4个百分点(从26.6%增至38%) [1] 盈利能力与成本控制 - 2024年样本企业毛利率提升0.5个百分点,净利率与上年持平,主要因人工和租金成本占比下降 [2] - 人事费用率整体下降0.4个百分点,基层员工薪酬增长率略高于管理层,灵活用工比例下滑6.2个百分点 [2] - 员工流失率保持平稳,人均培训时长同比减少2.6小时 [2] 业态创新与扩张 - 24小时营业门店数量从2023年的38060家增至2024年的53234家,技术应用和夜间需求推动增长 [2] - 前十品牌持续扩张门店规模,展现市场渗透力 [2] - 90.4%便利店开展鲜食销售,探索"便利店+食堂"模式,融入咖啡和烘焙等餐饮业态 [4] 会员运营与数字化 - 会员客单价3年年均增速2.0%,显著高于非会员的0.3%,会员体系有效拉动销量 [3] - 即时零售推动线上零售额占比达30.3%,增速6.5%远高于线下的1.8% [5] 即时零售与仓店模式 - 行业加速布局即时零售,通过供应链直采和自建物流实现全渠道融合 [4] - 前置仓房租成本(1万-2万元)低于门店(3万-5万元),利润率(3%-10%)高于门店(1%-5%) [5] - 仓店一体模式减少物流成本,实现快速配送,政策支持发展"前店后仓"等新业态 [5][6] 竞争格局与趋势 - 京东"秒送"、美团闪购和淘宝闪购形成即时零售"三国杀",为行业带来新变量 [1] - 技术赋能和即时消费需求驱动下,24小时便利店被视为维持竞争力的关键业态 [2]
线下零售的主要业态之一,便利店正向餐饮服务延伸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03 19:42
行业发展趋势 - 便利店行业从传统商品零售向餐饮服务延伸,满足消费者对即时性、便利性和品质化的需求[1][3] - 行业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驱动下发展,服务消费增速持续高于商品零售,下沉市场潜力释放[1] - 2024年便利店单店单日营收轻微下降至4634元,但门店数量保持增长,24小时门店和社区型门店重要性提升[1] 业务模式创新 - 90.4%的便利店门店开展鲜食销售,探索"便利店+食堂"模式,融入咖啡和烘焙等多元业态[3] - 行业加速布局"即时零售",2024年近四成便利店企业开通即时零售业务,销售占比同比提升11.4%[4] - 便利店通过深化供应链直采合作、优化自建物流配送,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4] 竞争策略 - 便利店紧跟提升产品性价比趋势,采用市场需求+差异化价值策略,探索温度带与鲜度的错位竞争[1] - 行业聚焦高毛利率、即时性需求的鲜食商品品类,强化质价比优势[3] - 便利店打造自有品牌大单品,以应对客流减少和客单价下滑的压力[1]
报告:便利店行业遇客流减少等多重压力 差异化价值策略是破局之路
证券时报网· 2025-06-03 19:41
行业发展趋势 - 便利店行业从传统商品零售向餐饮服务延伸 90.4%门店开展鲜食销售 并融入咖啡和烘焙等多元业态[1] - 行业加速布局即时零售 2024年近四成企业开通该业务 销售占比同比大幅提升11.4%[1] - 前置仓模式通过仓店一体+大店带小仓模式减少物流成本 实现快速配送[2] 运营模式创新 - 便利店企业积极探索便利店+食堂模式 聚焦高毛利率鲜食品类[1] - 通过深化供应链直采合作和优化自建物流配送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1] - 企业积极拥抱24小时云值守技术 扩宽服务半径和延长经营时长[3] 财务表现 - 2024年单店单日营收轻微下降至4634元 但门店数量保持增长[2] - 企业毛利率提升1.9% 得益于人工和租金成本占比降低[3] - 会员3年内客单价年均增长2.0% 非会员仅增长0.3%[3] 商品结构变化 - 香烟商品销售占比提升1.4% 自有品牌销售占比提升0.7%[3] - 鲜食和咖啡销售占比略有下降[3] - 自有品牌向低价高质转型 提升品牌形象和竞争力[3] 客群策略 - 企业立足社区 商务办公区和商圈客群[1] - 以适应Z世代消费主力为核心 解决即时需求和最后一公里服务[2] - 强化会员运营与复购个性化运营 提供专属权益[3]
便利店“赛点”仍是商品力
36氪· 2025-05-30 11:36
行业趋势与挑战 - 便利店行业从标准化转向"千店千面"精细化运营,依托商圈台账匹配地域需求,引入安索夫与BCG矩阵优化品类管理 [1] - 行业保持扩张态势但门店经营能力下降,量贩零食折扣店崛起对传统便利店形成冲击 [1] - 头部与腰部企业差距拉大,区域整合加速,市场下沉空间收窄,发展重心转向区域深耕 [2] 经营策略转型 - 经营策略从"千店一面"转向"千店千面",品类规划更精准,注重爆款与个性化商品 [2] - 商品结构从标准品为主转向加大自有品牌与地域特色鲜食占比,选品标准更重视质量与安全 [2] - 商品成为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强化的关键支点,需围绕商品力持续创新 [2] 品类管理工具应用 - BCG矩阵通过"市场成长率"与"市场占有率"划分品类定位(明星/金牛/问题/瘦狗),优化资源配置 [6][7] - 安索夫矩阵以"产品"和"市场"维度制定四类策略:市场渗透、产品开发、市场开发、多元化经营 [7][9] - 咖啡品类引入属于"新产品×现有市场"策略,鲜食推广与家庭场景拓展属于"新产品×新市场"多元化战略 [10] 商圈台账与精细化运营 - 商圈台账根据住宅、办公、交通枢纽等属性匹配差异化商品组合(如社区店侧重家庭需求,商区店强化冲动消费) [11][12] - 下架商品处理面临打折出清效果有限、逆物流成本高的两难选择 [13] - 商圈台账落地需解决商圈分类标准化与加盟体系商品所有权差异的挑战 [14] 商品生命周期管理 - 引入"52周MD"制度将年度经营拆解为52周单元,动态调整商品规划与节气营销(如年货专区、开学季组合) [15][16] - 商品周期管理需综合动销率、增长空间等数据,形成"引进-成长-成熟-衰退"全流程体系 [17] - 精细化管理从营运部门扩展至商品、开发等全链条,商品成为流量转化与绩效提升的核心驱动力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