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有品牌商品
icon
搜索文档
硬折扣系列报告:机遇窗口期,百舸争流
东吴证券· 2025-07-24 11: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硬折扣商业逻辑可行,中外零售业态均有成功实践,国内硬折扣企业虽处起步阶段,但践行该理念能跑通门店模型,且缩减流通环节可优化利润空间 [4] - 国内硬折扣业态起步阶段各具特色,乐尔乐规模领先,区域性品牌小而美,零食量贩企业尝试扩宽品类边界 [4] - 国内硬折扣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零售环境重塑带来机遇,国内零售环境复杂、企业能力和人才储备不足构成挑战 [4] - 推荐关注万辰集团、鸣鸣很忙集团,它们零食量贩基本盘强大稳定,能为尝试新业态提供有力支持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他山之石:海外硬折扣明星企业梳理 - 硬折扣在海外是成熟商业模式,起源于德国奥乐齐,海外折扣业态占比逐步提升,在全球零售业态中排名第三 [10][11] - 奥乐齐是硬折扣鼻祖,1946 年开始经营杂货店,全球门店超 13000 家 [15] - Costco 成立 70 年仍保持增势,近 20 年门店数量和同店销售额稳定增长,营收同比增速基本在 5%以上 [21] - 奥乐齐和 Costco 经营理念相似,都践行优质低价,精简 SKU,优化运营效率,优待员工和供应商,推出自有品牌以减少品牌商溢价 [27] 国内硬折扣企业:起步阶段各具千秋 - 乐尔乐是国内发展最早、规模最大的全品类折扣业态,2024 年门店数量突破 8000 家,销售额超 500 亿元 [33][36] - 乐尔乐商业理念承袭国外硬折扣,结合国内特色,通过缩减流通环节实现低价,依托规模实现盈利 [37][43][47] - 区域性全品类硬折扣品牌成立于 2020 年前后,门店数量大多在 500 家以内,各有特色,小而美模型基本跑通 [54] - 零食量贩品牌尝试扩宽品类边界,试水省钱超市,新增品类后营业额和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76][85] 总结:国内硬折扣处于起步期,机遇和挑战并存 - 硬折扣商业逻辑可行,中外零售业态都能证明,国内硬折扣企业在未实现自有品牌覆盖时,缩减流通环节可优化 20%-40%的利润空间 [88][89][90] - 国内硬折扣业态起步阶段各有千秋,尚未有标准答案,乐尔乐先跑量后管理,区域性品牌探索货盘结构,零食量贩品牌拓展多品类 [91][92][93] - 国内硬折扣企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零售行业重塑带来机遇,国内零售环境复杂、企业能力和人才储备不足构成挑战 [94][96][97] - 投资逻辑上,建议关注万辰集团、鸣鸣很忙集团,它们零食量贩基本盘强大,能为尝试新业态提供支持 [98] 附注:中美零售业态所处环境对比 - 消费端,美国消费者购买力强、注重品质,中国消费者注重性价比,中国人口居住密度高催生社区业态,美国居民低密度分布注重高效率购买 [110][111] - 供给端,美国制造业空心化,中国产能过剩,中国零售渠道话语权提升,开始发展自有品牌 [113][117] - 流通端,美国分销效率高,中国末端履约效率高,中国电商和即时零售业态丰富 [119][121][122] - 中美零售业态发展历程对比,美国商超行业发展早,能力沉淀完善,中国商超起步晚,核心模式为收租,受电商冲击大,零售业态创新迭代快 [127][130][131]
胖东来宇宙
创业邦· 2025-07-12 11:04
核心观点 - 胖东来通过极致服务和区域垄断在许昌建立不可复制的商业成功模式[4][15] - 公司以超行业标准薪资+高度细化管理实现服务差异化[18][20][21] - 创始人于东来通过文化渗透控制企业,形成类宗教式管理体系[27][28][29] - 同行学习案例证明其模式难以规模化复制[38][42][44] 经营数据表现 - 2024年销售额169.64亿元(同比+58.5%),13家门店单店营收13.05亿元,远超行业[40] - 许昌市1160亿元社零总额中占比超10%,剔除汽车后占比近20%[4] - 2024年净利润15亿元,员工人均分红10万元,管理层70万元[18] - 员工离职率仅2.01%,保安/清洁工薪资达当地同岗2-3倍[19][31] 商品运营策略 - 商品结构:70%民生必需品+30%高端潮流品[8] - 价格策略:非促销品定价高于同行,但通过服务溢价获得接受[8][15] - 供应链:2022年前不重视自有品牌,物流能力被同行评价有限[11] - 选品特色:陈列全球小众商品如238000元电影摄像机、899999元电视[6][45] 管理机制 - 制定188页保洁手册等超千万字岗位标准[21] - 员工可自主处理千元以内客诉,重大纠纷需50人团队撰写报告[22] - 通过飞书上传家庭照片、冰箱内容等进行生活管理[29][32] - 设置幸福建议奖等激励机制,4%清洁工月薪达2-3万元[21][31] 文化渗透方式 - 发布90页《幸福生命状态手册》规范员工性生活频率等隐私[28] - 要求员工互评"幸福指数",领导根据照片补送家电食品[29][32] - 创始人曾在内网发布打码裸照诠释企业文化[32] - 员工需遵守"拒绝彩礼""45岁前每周两次性生活"等规定[28] 行业对比 - 单店营收:胖东来13.05亿元 vs Costco12.42亿元 vs 永辉0.94亿元[40] - 薪资成本:永辉调改需增加1/3员工致年成本增数百万[43] - 学习案例:步步高关店90%后销售额恢复至原30%[44] - 效率差异:同行采用SKU极简化,胖东来坚持商品博物馆理念[7][9]
林晶珂:新零售时代,传统商超如何突围
环球网资讯· 2025-06-24 05:38
电商与零售行业表现 - 今年618购物节综合电商销售总额达8556亿元,即时零售贡献296亿元,同比增长18.7% [1] - 垂直生鲜电商通过"产地直采+前置仓"模式将生鲜损耗率控制在8%,传统商超损耗率高达23% [1] - 算法个性化推荐提升线上购物体验,传统商超商品堆砌模式吸引力下降 [1] 传统商超转型策略 "人"的维度 - 推出"家庭膳食顾问"服务,依据消费记录定制菜谱,连带购买率提升至58% [2] - 设置"社区服务角"整合生活服务,商品陈列面积减少10%但日均客流量增长37% [2] - 将消费者从交易对象转变为长期维护的忠实用户,强化社交属性 [2] "货"的维度 - 精简SKU从2.5万削减至8000,聚焦高频生鲜与日用品 [2] - 提升自有品牌占比,部分爆款商品复购率达47% [2] - 中央厨房前移至产地,鲜食保质期从3天延长至7天,损耗率降低12个百分点 [3] "场"的维度 - 线上订单占比突破40%,3公里配送时效稳定在30分钟内 [3] - 收银台改造为"社区公告栏",烘焙区设"亲子操作台"提升停留时间 [3] - 通过"15分钟生活圈"激活顾客黏性,购物场景情感化改造 [3] 行业转型系统性工程 - 需精准定位客群,避免盲目跟风 [4] - 平衡创新与成本,保障供应链稳定性 [4] - 注重服务质量与团队建设,动态调整商品结构 [4] - 通过场景化改造、数字化赋能等举措重构商业空间社会价值 [4]
Zumiez(ZUMZ) - 2026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6-06 06: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净销售额为1.843亿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774亿美元增长3.9%,可比销售额增长5.5% [12] - 第一季度北美净销售额为1.497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4.9%;其他国际净销售额(包括欧洲和澳大利亚)为3460万美元,较去年下降0.2% [13] - 第一季度毛利润为5530万美元,较去年第一季度的5190万美元增长6.6%,毛利率从29.3%提升至30% [15] - 第一季度SG&A费用为7520万美元,占净销售额的40.8%,去年同期为7210万美元,占比40.6%,主要因一次性290万美元法律成本致费用率上升20个基点 [15] - 第一季度营业亏损为1990万美元,占净销售额的10.8%,去年同期为2020万美元,占比11.3%;净亏损为1430万美元,合每股0.79美元,去年同期为1680万美元,合每股0.86美元,本季度有效税率为9.1% [16] - 截至2025年5月3日,现金及短期有价证券为1.01亿美元,2024年5月4日为1.466亿美元,减少主要因股份回购和资本支出,部分被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抵消 [17] - 第一季度回购180万股,平均成本每股13.82美元,总成本2520万美元,董事会已批准新的1500万美元回购计划 [18] - 截至季度末,库存为1.499亿美元,较去年增长2.1%,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1%,预计2025财年末库存低于2024财年末 [18][19] - 截至2025年5月31日四周内,净销售额增长0.7%,可比销售额增长1.4%;北美业务净销售额增长2.9%,可比销售额增长5.1%;其他国际业务净销售额下降9.6%,可比销售额下降14.8% [20] -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总销售额在2.07 - 2.14亿美元之间,同比变化 - 2%至2%,可比销售额增长 - 1%至3%,产品利润率将同比提升 [23] - 预计第二季度综合营业亏损在70 - 400万美元之间,去年同期亏损40万美元,预计每股亏损在0.09 - 0.24美元之间,去年同期亏损0.04美元 [24] - 预计2025年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产品利润率适度增长,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同比提升,公司将扭亏为盈 [26] - 预计2025年开设9家新店,关闭约20家店,资本支出在1400 - 1600万美元之间,折旧和摊销约2200万美元,全年有效税率约50% - 60%,摊薄后股份数约1750万股 [27][28]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北美业务表现强劲,第一季度净销售额增长4.9%,可比销售额增长7.4%,实现连续五个季度可比销售额增长 [13] - 其他国际业务第一季度可比销售额转负,下降2.3%,5月可比销售额下降14.8% [14][20] - 从品类看,第一季度女装是最大正向可比增长品类,其次是男装、鞋类和配饰,硬货是唯一负向可比增长品类;5月女装仍是最大正向可比增长品类,其次是硬货,男装是最大负向可比增长品类,其次是鞋类和配饰 [14][21] - 自有品牌Prego销售额占比从2023年的23%、2024年的28%提升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30% [6][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北美市场业务展现韧性,尽管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但公司在该市场的可比销售额持续增长 [4] - 欧洲市场环境仍具挑战性,2025年开局艰难,公司正努力推动营收增长,同时关注全价销售和成本控制 [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加速营收增长,通过战略投资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持续引入新品牌和产品,扩大自有品牌Prego占比,加强客户参与度 [6][7] - 保持对各市场盈利能力的严格关注,在北美注重全价销售和运营效率,在欧洲积极推动营收增长并控制成本 [8] - 利用强大财务状况应对不确定性并投资增长,维持稳健资产负债表,进行股份回购并宣布新回购计划 [9][10] - 应对全球贸易环境变化,采取行动多元化采购基地,预计到2025年底降低对中国的依赖 [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第一季度业绩延续2024年的增长势头,北美业务在复杂宏观经济背景下表现坚韧,结果超出销售和盈利指引上限 [4] - 尽管经营环境存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和贸易动态变化,但公司有能力为所有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对2025年剩余时间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10] - 制定第二季度和全年业绩指引存在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当前关税情况增加了定价和消费者支出的不确定性,但近期趋势令人鼓舞 [21][22] 其他重要信息 - 第一季度发生一次性290万美元法律和解费用,影响了净利润 [15][16] - 公司于2024年第四季度提前采购了价值700万美元的中国库存,以应对可能的关税影响 [33]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请详细介绍关税情况 - 公司自去年11月起积极应对关税问题,提前采购中国库存,这在第一季度和2025年全年都带来了好处 [33] - 公司30%的产品为自有品牌,可控制采购流程;70%为第三方品牌,需与品牌合作 [34] - 从采购角度看,2025年取得进展,预计年底中国产品占比降至30%或更低,长期目标是单一国家采购占比不超20% [35][36] - 从成本角度看,公司与品牌和制造商合作,通过调整采购地、重新思考生产流程、进行捆绑销售和促销活动以及适当提价等方式,抵消关税成本 [37] 问题: 尽管仍有相当大的中国采购占比,为何预计产品利润率仍将同比提升 - 公司通过与品牌和制造商合作、优化采购、调整自有品牌销售策略、进行捆绑和促销活动以及适当提价等综合措施,预计仍有机会提升产品利润率 [38][39] 问题: 请解释其他国际业务情况及战略措施 - 公司2024年调整欧洲业务战略,放缓增长,聚焦核心业务和盈利能力,但2025年开局缓慢,5月可比销售额下降 [43][45] - 预计第二季度其他国际业务下滑幅度将小于5月,因存在假期和时间安排因素 [46] - 欧洲业务关键在于第四季度,公司正专注于引入新产品、推动营收增长、提高可比销售额、扩大利润率、控制费用和库存水平 [46][47][48]
2025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04 18:27
宏观经济和消费趋势 - 2024年中国GDP首次超过130万亿元,实际增长5%,四季度增速达5.4%为年内最高[16] -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4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78万亿元[1][9] - 以旧换新政策显著提振家电、家具等耐用品消费,通讯器材零售增速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至26.9%[28][31] - 服务消费韧性突出,餐饮收入增速高于整体,乡村社消增速4.2%超过城镇3.4%[25][27]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达30.3%,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推动线上增速6.5%远超线下1.8%[26] 便利店行业发展概况 - 2024年门店数量前十品牌持续扩张,社区型门店占比59.6%成核心渠道[1][45] - 单店日均营收4634元,坪效同比下降7.1%,大型企业与腰尾部品牌差距扩大[1][45] - 商品结构变化:香烟、自有品牌销售占比提升1.3%和0.7%,鲜食、咖啡微降[1][45] - 即时零售业务覆盖近4成企业,销售占比提升11.4%,前置仓模式使某品牌SKU扩至4000个[2][45] - 24小时云值守技术普及,会员客单价年均增长2.0%显著高于非会员0.3%[2][45] 业态创新与转型 - 餐饮化转型加速,现煮鲜食、咖啡烘焙引入,"便利店+食堂"模式提升客单价[2][10] - 自有品牌通过"低价高质"策略突破刻板印象,如黄焖鸡全流程品控案例[1][10] - 区域特色商品开发(如广东腐乳拿铁)与零食折扣店竞争[2][12] - 日资品牌增设堂食区,本土品牌联动咖啡烘焙业态优化坪效[2][10] 国际经验借鉴 - 日本便利店在人均GDP达1万美元后进入二次增长期,中国当前处于相似拐点[35][36] - 日本通过生活服务拓展应对老龄化,中国可参考其供应链本地化与密集开店策略[40][42] - 东南亚人均GDP超2000美元成为日系便利店出海重点,跨文化管理经验值得借鉴[41][42] 行业挑战 - 客流下降与成本攀升并存,人工费用率虽降0.4%但净利率未改善[45][9] - 零食折扣店分流消费者,同品类价格冲击显著[12][45] - 基层员工薪酬增长快于管理层,灵活用工比例下滑6.2%[45]
BJ’s Wholesale Club (BJ) - 2026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22 21: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净销售额为50亿美元,同比增长4.7% [27] - 第一季度商品可比销售额(不包括汽油销售)同比增长3.9% [27] - 第一季度总可比俱乐部销售额(包括汽油销售)同比增长1.6% [28] - 第一季度数字渠道可比销售额同比增长35%,两年累计增长56% [20] - 第一季度会员费收入增长8.1%,达到约1.204亿美元 [29] - 第一季度商品毛利率同比增加约30个基点 [29] - 第一季度SG&A费用约为7.609亿美元,占净销售额的比例同比增加约10个基点 [30] - 第一季度每股收益为1.13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14美元 [30] - 第一季度有效税率为22.2% [31] - 第一季度末每俱乐部绝对库存水平下降2%,库存充足率同比提高30个基点 [31] - 第一季度资本支出约为1.405亿美元 [3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易腐食品、杂货和日用品部门第一季度可比销售额增长超4%,三个部门的单位销量均有所增加 [9] - 自有品牌在第一季度实现了出色增长 [9] - 一般商品和服务部门第一季度可比销售额略有下降 [9] - 服装和玩具部门实现正可比销售额增长 [10] - 消费电子部门可比销售额增长,由电脑设备带动 [10] - 第一季度加油站可比加仑数同比增长约2%,总销量增长更快 [28]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在俱乐部和加油站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6] - 与美国更广泛的行业相比,公司加油站销量实现增长,而行业整体销量持续同比下降 [2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的四大战略优先事项为提高会员忠诚度、为会员提供无与伦比的购物体验、便捷地提供价值以及扩大业务版图 [12] - 公司将继续加强会员体系,提高会员数量和质量,推动会员升级到高级会员层级 [13] - 公司将继续优化商品策略,提供优质产品和价格,提升自有品牌,如Fresh 2.0计划从农产品扩展到肉类和海鲜 [15][17] - 公司将继续投资数字便利服务,提高运营效率和会员终身价值 [19] - 公司将加速新俱乐部开业,计划未来两年开设25 - 30家新俱乐部,并对现有俱乐部进行升级和搬迁 [21][22] - 公司在进口方面受关税影响小于许多竞争对手,通过多种策略应对关税挑战 [1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消费者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更注重价值,公司作为提供高性价比的零售商将受益 [6] - 公司对团队、市场定位和增长驱动力有信心,将专注于长期优先事项,实现可持续增长 [33] - 公司预计第一季度不包括汽油的可比销售额将是全年的最高水平,下半年增速可能放缓 [34] - 公司将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为长期价值主张进行投资,尤其在成本上升的环境中 [35]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第一季度推出了针对Plus会员的两项免费同日送达福利 [13] - 公司通过自主库存机器人和AI优化数字订单履行流程,将拣货时间减少了45%以上 [20]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如何考虑俱乐部开设的地点、目标市场、竞争因素和潜在会员数量? - 公司过去几年在房地产方面取得成功,有信心加速扩张,进入新市场并扩大现有市场份额 [43] - 公司对房地产进展感到兴奋,市场份额的增长为新俱乐部的开设提供了更多机会,新俱乐部在核心市场和新市场都表现出色 [46][47] 问题:会员算法是否会改变,新客户的三年成熟爬坡期是否有变化? - 公司对会员业务进展满意,目前专注于更好地激活和吸引会员,目前未看到会员算法有太大变化 [52][53] - 从目前情况看,新会员的成熟爬坡期没有改变,公司将继续关注 [54] 问题:如何看待全年的利润率投资,以及可比销售额为何会在下半年放缓? - 公司将始终以价值为导向,关注定价以满足会员需求,第一季度表现良好 [59][60] - 公司预计上半年可比销售额强于下半年,这一预期未变,部分原因是去年同期的基数和业务规划 [61] 问题:Fresh 2.0和肉类海鲜推出对利润率有何影响? - 公司四个部门的毛利率相近,向易腐食品的业务转移不一定会对毛利率产生太大影响,更重要的是提高会员参与度 [62][63] - Fresh 2.0的目标是让更多会员参与到农产品和肉类等品类,有望带来销售和会员增长 [64][65] 问题:Fresh 2.0在肉类和海鲜品类的提升效果,以及与农产品业务相比的机会大小? - 农产品和肉类品类规模相近,预计肉类业务也能取得类似农产品的增长效果 [70][71] - 目前肉类业务效果良好,但还需时间观察其对总客流量和与农产品的协同效应 [72][73] 问题:第一季度超出内部计划的程度,以及5月销售与4月的对比情况? - 公司认为市场环境动态多变,维持全年指导是综合考虑的结果,第一季度3.9%的可比销售额证明了业务的实力 [79][81] - 公司不评论当前销售趋势 [80] 问题:指导意见中是否包含当前关税税率的影响,如何考虑受影响商品的定价、弹性和库存管理? - 公司进口量少于许多竞争对手,受关税影响相对较小,但这仍是一个复杂问题 [85] - 公司通过多种策略应对关税影响,包括从不同国家采购、调整商品种类、与供应商合作等,指导意见中已包含对关税影响的最佳估计 [85][87] - 公司将根据会员需求采取行动,投资长期发展,争取在市场动荡中获得份额,目前库存状况良好 [86][88] 问题:非食品类别和更高层级会员渗透率的市场份额情况,以及更高层级会员渗透率的提升空间和领先指标? - 公司在食品和非食品类别都取得了市场份额增长,尽管一般商品部门的可比销售额略有下降,但在一些品类中仍获得了份额,如电子产品 [93][94] - 公司在加油站业务中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通过出色的定价和会员优惠吸引顾客 [96][97] - 公司认为更高层级会员渗透率的目标是超过50%,目前为41%,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本季度在费用增加的情况下仍实现了快速增长 [99][100] 问题:数字便利服务对利润率的影响,以及一般商品类别和自有品牌的前景? - 数字便利服务成本主要在毛利率以下,会员购物行为的增加带来的增量收入可以弥补成本,从贡献利润率来看,这些销售的增值略低,但有助于提高会员终身价值 [106][107] - 一般商品部门在第一季度受消费者信心和天气影响,部分非必需、高价商品销售疲软,但在一些非必需或小额商品品类中表现较好,预计消费者在经济不确定时期会更倾向于必需品 [109][110] - 自有品牌渗透率创历史新高,得益于会员对价值的追求和公司对自有品牌的提升,公司将继续改进自有品牌业务,提高盈利能力和会员忠诚度 [111][112] 问题:如何看待第一季度商品利润率的优势,以及全年的展望,如何理解指导意见范围扩大但保持不变? - 第一季度利润率优势部分得益于去年推出Fresh 2.0时的清理工作,公司有多种方法提高利润率,如品类管理、处理滞销商品、优化运输和开展零售媒体广告等 [117][118] - 公司希望全年利润率继续表现良好,但成本基础的变化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公司将在经济结构允许的范围内投资以获得市场份额,因此维持指导意见不变 [119][120] 问题:公司在门店搬迁方面的机会,以及是否是在典型年度开店数量之外的增量? - 公司将继续评估市场和社区情况,寻找现有门店的搬迁机会,以更好地服务会员,适应市场和人口变化 [125] 问题:如何考虑建筑材料成本上升对新店和配送中心建设的影响,是否会影响新店开业时间、新市场进入和现有市场门店数量的优先级? - 公司新配送中心的建设进展顺利,虽然建筑成本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公司会利用规模优势降低成本,对新俱乐部的投资回报有信心,将继续推进项目 [130][131]
BJ’s Wholesale Club (BJ) - 2026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22 21:30
BJ’s Wholesales (BJ) Q1 2026 Earnings Call May 22, 2025 08:30 AM ET Speaker0 Hello, and welcome to BJ's Wholesale Club Holdings Inc. First Quarter Fiscal twenty twenty five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 After the company's remarks, there will be a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In fairness to all participants today, we ask you to limit yourself to one question and return to the queue for additional questions. I will now pass the call over to your host, Kathy Park, VP of Investor Relations. Please go ahead. Speake ...
四个河南男人,掏空中产钱包
投资界· 2025-05-19 11:46
核心观点 - 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胖东来三家河南企业凭借对消费情绪的精准把握成为行业标杆 [3] - 三家企业的创始人(张红超兄弟、王宁、于东来)均出身底层,通过差异化路径实现商业成功 [5][7] - 豫商群体具有务实、稳健、注重细节的商业特质,擅长实体零售领域 [13][14] 企业表现 蜜雪冰城 - 2024年港股上市首日股价大涨30%,两个月内从202.5港元涨至456港元,创始人身家超1300亿 [3] - 全球门店超4.5万家,越南/印尼门店达550+家,拥有27个仓库和五大生产基地 [18][19] - 坚持平价策略(如3元汉堡、1.5元炒土豆丝),两次高端化尝试均失败 [16] 泡泡玛特 - 2020年上市后经历股价波动,2024年因La bubu新品推动股价暴涨至近200港元 [4][5] - 全球化布局聚焦核心地标(纽约世贸中心、巴黎卢浮宫等),自有IP商业化能力突出 [20] - 创业初期因线下模式被资本冷落,2013年险些开放加盟 [9] 胖东来 - 2024年自有商品销售额20亿元(对外输出6亿),2025年目标60亿元(对外占50%) [21] - 13家门店全部位于河南,员工福利体系(四天工作制、委屈奖等)成行业标杆 [6][21] - 自有品牌占比30%,通过商品输出实现全国影响力 [20] 商业模式 - 蜜雪冰城:供应链驱动型,定位"两美元全球平价饮品",原材料成本控制精确到克 [16][18] - 泡泡玛特:场景体验型,强调"非功能性消费",门店音乐分贝、收银姿势等细节极致优化 [14][15] - 胖东来:价值观驱动型,通过员工幸福感和自有商品构建护城河 [6][21] 创始人特质 - 张红超兄弟:草根出身(农村/勤工俭学),坚持"贫民窟学生"定价逻辑 [6][11] - 王宁:非精英背景(民办本科),早期亲力亲为计算板材裁切节省成本 [10][15] - 于东来:初中辍学经历,将童年挫折转化为员工关怀理念 [11][14] 行业洞察 - 消费降级趋势下,平价刚需型(蜜雪)和情感慰藉型(泡泡玛特)产品最具韧性 [6][7] - 实体零售需长期投入:蜜雪第二个店耗时10年,泡泡玛特7年才盈利 [13] - "山河四省"(豫冀鲁晋)3亿人口基础是培育国民消费品牌的关键市场 [7]
13家商超2024年财报扫描:9家净利润下滑 转型阵痛持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5 14:5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商超行业面临严峻挑战,13家上市商超企业中8家营收同比下降,9家净利润同比下滑,仅2家在盈利基础上实现净利润增长 [1] - 2025年一季报显示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转型变革迫在眉睫 [1] - 行业普遍采取"断臂求生"策略,包括关闭低效门店、缩减亏损业务,同时加速推进调改进程 [2] 企业业绩分化 - 永辉超市2024年营收675.74亿元(-14.07%),净利润-14.65亿元(亏损扩大10.26%),主因竞争压力、转型期毛利率下降及资产减值 [4] - 联华超市营收197.1亿元(-9.7%),三大业态营收全线下滑,净利润-3.59亿元(亏损收窄54.66%) [4] - 人人乐营收14.30亿元(-49.86%),降幅最大,因大规模关店 [4] - 步步高表现亮眼,营收34.31亿元(+11.14%),净利润12.12亿元(+164.16%),主要受益债务重组收益28.79亿元 [5] - 红旗连锁经营稳健,营收101.23亿元(-0.09%),净利润5.21亿元(-7.12%),净利润水平居行业前列 [5] 调改转型举措 - 闭店潮加速:步步高关闭69家门店,永辉超市闭店超200家,联华超市关闭超400家门店 [6] - 调改模式推广:步步高完成13家门店调改,单店产出显著提升;永辉41家"稳态调改店"单月盈利1470万元,计划2025年6月前完成124家调改 [7] - 中百集团自主推进业态创新,完成10家仓储大卖场调改,新开便利店163家,推出"中百芊爽小站"等新业态 [8] - 行业普遍学习"胖东来模式",但同质化调改可能削弱长期效果 [9] 商品力与供应链建设 - 行业聚焦"宽SPU、窄SKU"策略,集中资源打造大单品以优化成本 [10] - 自有品牌成为重点方向:永辉计划2025年孵化10支亿元级单品,目标3-5年内自有品牌占比达40%;中百集团开发差异化"明星单品" [10] - 供应链建设被视为核心基建,需构建数字化、柔性化体系以支撑自有品牌战略,形成"商品力-供应链"良性循环 [11]
中国百货零售行业上市公司“盈利王”:一年净赚16亿元,永辉超市垫底
搜狐财经· 2025-05-14 21:00
根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香港科技大学利丰供应链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显示,去年73%的样本企业销售额同比下滑,其 中,14%降幅5%以内,25%出现5%~10%的中度降幅,近三成(29%)下降了10%~20%;仅有24%的样本企业实现正增长。 销售下滑的情况下,企业盈利承压。72%的样本企业净利润出现下滑,其中降幅超过20%的占比为22%,下降幅度在10%~20%的占比为24%,降幅10%以内 的占比为26%。只有22%的样本企业净利润实现正增长,但增幅集中在5%以内。 下面根据百货零售上市公司发布的2024年财报,具体来看一下头部企业的经营表现。42家百货零售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达到2673.1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 比,30家出现负增长,其中11家跌幅超过10%;4家增速超过10%,其中2家涨幅达到三位数。 有8家企业跻身"百亿俱乐部",永辉超市蝉联第一,但营收同比下降14.1%至675.74亿元,已连续四年出现下滑,较2020年的高峰(931.99亿元)相比缩水了 三成。关闭232家尾部门店是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 去年5月起,永辉超市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胖东来模式"的门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