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流媒体
icon
搜索文档
但斌旗下东方港湾二季度美股持仓:聚焦AI产业链、布局加密资产
环球网· 2025-08-01 10:35
持仓规模与变动 - 二季度末美股持仓总市值达11.26亿美元 较一季度末8.68亿美元增长29.7% [3] - 新买入特斯拉19.83万股(期末市值6301万美元)、奈飞4.28万股(期末市值5723万美元)及Coinbase(期末市值5470万美元) [3] - 持有13只美股标的 较上季度新增3只标的 [3] 重仓股调整 - 英伟达维持第一大重仓股但减持11万股至126.78万股 期末市值2亿美元 [3] - 谷歌获加仓26.7万股至92万股 以1.63亿美元市值升至第二大重仓股 [3] - 对苹果、亚马逊、微软和Meta进行减持操作 [3] 投资策略特征 - 聚焦AI产业链 重仓英伟达与谷歌等科技巨头 [3] - 运用杠杆工具看多 持有三倍做多FANG+指数ETN 520万份(市值1.29亿美元) [3][4] - 前瞻布局加密资产领域 新增Coinbase持仓 [3] 衍生品配置 - 持有三只杠杆ETF:三倍做多FANG+指数ETN(1.29亿美元)、三倍做多纳指ETF(1.05亿美元)、二倍做多英伟达ETF(856万美元) [4] - 衍生品持仓合计占比超总仓位20% [4] - 三倍做多FANG+指数ETN持仓规模仅次于英伟达和谷歌 [4] 业绩表现 - 旗下产品4月回撤超30% 但随美股上涨业绩显著回升 [4] - 基金净值大幅回升并接近历史新高 过去三年业绩在百亿私募中领先 [4] - 投资风格转向更激进策略 [4]
Wall Street Analysts Look Bullish on Netflix (NFLX): Should You Buy?
ZACKS· 2025-07-31 22:31
分析师推荐评级概况 - Netflix目前的平均经纪人推荐评级为1.75,介于强力买入和买入之间,该评级基于46家经纪公司的实际推荐得出 [2] - 在构成当前ABR的46份推荐中,有28份是强力买入,3份是买入,强力买入和买入分别占总推荐数的60.9%和6.5% [2] 经纪人推荐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 研究表明,经纪人推荐在指导投资者选择最具价格上涨潜力的股票方面成功率很低 [5] - 经纪公司对其覆盖股票的利益关系常导致分析师给出强烈的正面偏见,研究显示,每1个“强力卖出”推荐对应着5个“强力买入”推荐 [6] - 这些机构的利益与散户投资者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因此ABR信息最好用于验证投资者自身分析或其他有效工具 [7] Zacks评级系统介绍 - Zacks Rank是一种专有股票评级工具,将股票分为五组,是衡量股票近期价格表现的有效指标 [8] - Zacks Rank的核心是盈利预测修正,实证研究显示盈利预测修正趋势与短期股价变动有很强相关性 [11] - 该工具在所有经纪分析师提供当年盈利预测的股票中按比例应用不同等级,始终保持五个等级之间的平衡 [11] ABR与Zacks Rank的关键差异 - ABR和Zacks Rank虽同为1至5级,但本质完全不同,ABR仅基于经纪人推荐且常带小数,Zacks Rank则是基于盈利预测修正的量化模型,显示为整数 [9] - 在信息及时性上,ABR可能不是最新的,而Zacks Rank能快速反映分析师因应业务趋势变化而进行的盈利预测修正,能及时预测未来股价 [12] Netflix投资前景分析 - 就Netflix的盈利预测修正而言,当前年度的Zacks共识预期在过去一个月上涨了2.9%,达到26.06美元 [13] - 分析师对公司盈利前景日益乐观,表现为强烈一致地上调EPS预期,这可能是该股近期飙升的合理原因 [13] - 近期共识预期的变化幅度以及其他三个与盈利预测相关的因素,共同导致Netflix获得Zacks Rank 1评级 [14]
但斌美股持仓曝光!新进加密货币交易所+三倍杠杆ETN,风格变激进?
券商中国· 2025-07-31 13:59
东方港湾二季度美股持仓分析 持仓规模与变动 - 二季度末持股市值达11.26亿美元(约80亿元人民币),较一季度末8.68亿美元增长29.7% [2] - 共持有13只美股标的,新买入特斯拉、奈飞、Coinbase三只股票 [3][4] 新进持仓与重点标的 - **特斯拉**:新买入19.83万股,期末市值6301万美元 [4] - **奈飞**:新买入4.28万股,期末市值5723万美元 [4] - **Coinbase**:首次纳入持仓,市值5470万美元,为美国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 [5] - **英伟达**:仍为第一大重仓股,减持11万股至126.78万股,市值2亿美元 [5] - **谷歌**:加仓26.7万股至92万股,市值1.63亿美元升至第二大重仓股 [5] 减持操作 - 对苹果、亚马逊、微软和Meta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减持 [6] 持仓策略特征 1. **聚焦AI产业链**:重仓英伟达、谷歌等AI相关公司 [7] 2. **运用杠杆工具**:新买入三倍做多FANG+指数ETN(520万份,市值1.29亿美元),占总仓位超20% [7][10] 3. **激进风格显现**:同时持有三倍做多纳指ETF(1.05亿美元)和二倍做多英伟达ETF(856万美元) [10] 杠杆工具风险与市场表现 - 三倍做多FANG+指数ETN为高波动性衍生品,单日涨跌幅为标的指数的三倍 [11] - ETN本质为银行发行的债务工具,存在信用风险 [12] - 旗下产品4月回撤超30%,但7月净值回升至4.64元/份,接近历史高点4.75元/份 [8][9]
深夜!全线暴涨,发生了什么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00:07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数据也传来利好。美国经济分析局(BEA)最新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美国2025年第二季度实际 GDP年增长率为3.0%,大超市场预期。 美股市场的业绩主线突然爆发。 美联储利率决议发布前夕,美股三大指数小幅走强。受财报超预期影响,美股绩优股全线暴涨,其中 LendingClub一 度暴涨超31%,Wingstop一度暴涨超29%。 数据发布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点评称,第二季度GDP刚刚公布,比预期好得多。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也表 示,GDP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增长强劲,预计第三季度经济将增长4%。 全线暴涨 北京时间7月30日晚间,美股开盘后,三大指数小幅震荡,截至发稿,道指跌0.04%,纳指涨0.34%,标普500指数涨 0.14%。 美股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英伟达涨1.8%,摩根士丹利将英伟达目标价从170美元上调至200美元;博通涨超1%,微 软、谷歌、Meta、台积电ADR、特斯拉均小幅上涨。 受业绩利好刺激,美股绩优股全线暴涨,具体来看: 美国餐饮运营商Wingstop股价盘初一度暴涨超29%,股价创202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二季度调整 后每股收益超出市场预期。 ...
中国儒意预计2025上半年净利润10亿至12亿元,成功扭亏为盈
金融界· 2025-07-30 09:24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计除税后综合净利润为人民币10亿元至12亿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人民币1.2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预计同期未经审计收入为人民币21亿元至23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8.40亿元增长14%至25% [1] - 收入及净利润增长主要源于整体业务稳健增长与协同效应释放,各核心板块协同驱动提升变现效率 [1] 业务布局 - 公司以科技赋能的流媒体业务为核心,专注垂直纯付费订阅会员制,布局影视制作、线上流媒体及游戏等多元化业务板块 [2] - 通过多元化业务组合实现收入来源分散化,产业布局优势显现 [1][2] 历史财务表现 - 2024年中期收入为18.4亿元,同比增长129%,净亏损从上年同期的2.6亿元收窄至1.2亿元 [2] - 2024年中期调整后净利润达8.6亿元,上年同期为-3.15亿元 [2] 战略成效 - 业绩改善体现公司优化业务结构、加强板块协同效应的成果,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显著进展 [2] - 2021年收购Virtual Cinema Entertainment的认股权证已行权,相关公允价值变动不再影响利润表现 [1]
Spotify: 涨价失灵,高估值还撑得住吗?
36氪· 2025-07-30 07:40
财务表现 - 二季度收入增速10%不及指引和市场预期 剔除5ppt外汇逆风后内生增速15%高于原指引14 2% [2] - 三季度收入指引乏力 剔除5ppt外汇逆风后增速10%仍低于市场预期12% [2] - 二季度毛利率31 5%符合指引但改善停滞 涨价对毛利率拉动效果结束 [3] - 经营利润4 1亿欧元同比增长53% 利润率环比降至9 7% [3] - 自由现金流7亿欧元同比增长43% 占收入比重17%季节性走高 [4] - 现金+短期投资积累达83亿欧元 管理层考虑股东回报 [5] 用户增长 - 二季度MAU达6 96亿超预期0 98% 净增1800万 [7] - 付费用户达2 76亿超预期1 01% 净增800万 [7] - 付费率39 7%持续提升 [7] - 新兴市场用户增长导致ARPPU降至4 58欧元 低于预期2 07% [7] 战略方向 - 用户渗透为当前第一战略目标 对ARPPU影响无需过度在意 [2] - 欧洲地区试验性涨价20%并计划夏季扩大范围 [8] - 版权成本优化空间大但短期受制于头部labels 年初续签合同对涨价部分额外让利 [9] 行业竞争 - 北美市场定价11 99美元/月 为Netflix无广告套餐70% 高于Apple Music和Amazon Music的10 99美元 [9] - 音乐内容私密性强 多人场景需求少 后续涨价存在阻力 [9] - 核心版权内容与竞对不相上下 但产品功能和用户触达具优势 [9]
美股Q2财报季开局强劲!企业盈利引擎持续发力有望支撑涨势
智通财经网· 2025-07-25 18:47
美股第二季度财报表现 - 标普500指数中约三分之一成分股公司已公布财报 其中83%公司盈利超分析师预期 有望创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最高"超预期"比例 [1] - 财报季开始前市场预期标普500成分股Q2盈利同比增长2.8% 目前实际增速达4.5% [4] - 谷歌母公司Alphabet表示AI产品需求提振季度销售额 房屋建筑商霍顿房屋和普得集团盈利超预期推动股价反弹 奈飞上调全年营收和利润率预期 李维斯预计销售增长将抵消关税影响 [5] 市场情绪与估值 - 标普500指数自4月8日触底上涨28% 等权重标普500指数创纪录新高 投资者风险厌恶情绪减退 [4] - 标普500指数预期市盈率22.5倍 高于过去10年平均值18.6倍 未能同时达成盈利与营收预期的公司遭遇2022年Q3以来最严重股价惩罚 [5] - meme股再次出现疯狂上涨 类似2021年投资者狂热局面 [6] 行业与公司展望 - 企业管理层对2025和2026年盈利预期上调 为市场提供顺风 [4] - 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连续六周下降 劳动力市场保持韧性 [5] - 市场对公司未来指引要求严格 需提供不错叙事和强劲指引以支撑高估值 [6]
奈飞(NFLX):25年广告收入翻倍,内容本土化构筑护城河
第一上海证券· 2025-07-25 15:3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目标价1,397.00美元,较当前股价有18.7%的上升空间,买入评级 [6][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奈飞全球本土化内容战略有独特优势,内容储备和丰富度领先,双边网络效应使其投入产出比和盈利水平领先 [6][8] - 广告业务进展良好,自研广告技术栈Ads Suite已推广至所有市场,预计2025年广告收入达25 - 30亿美元,将显著贡献利润 [6][11] - 公司尝试用AI制作内容,降低高端技术门槛,未来将持续受益 [11] - 预计24 - 27年收入复合增速为13.2%,对应经营利润率为30.0%/32.3%/34.6%,EPS复合增速为25.5% [6][11][17] 相关目录总结 主要数据 - 行业为流媒体,股价1,176.78美元,目标价1,397.00美元(+18.7%),股票代码NFLX US,总股数4.25亿股,市值5,057亿美元,52周高/低为1,341美元/587美元,每股账面值58.72美元,主要股东包括Vanguard Group(8.93%)、BlackRock(7.88%)、FMR(4.79%)、Capital Group(4.62%) [3] 盈利摘要 | 财政年度 | 总营业收入(百万美元) | 变动 | 净利润(百万美元) | 每股盈利(美元) | 变动 | 基于1176.78美元的市盈率(估) | | --- | --- | --- | --- | --- | --- | --- | | 23年历史 | 33,723 | 6.7% | 5,408 | 12.2 | 21.2% | 96.1 | | 24年预测 | 39,001 | 15.6% | 8,712 | 20.3 | 65.6% | 58.0 | | 25年预测 | 45,196 | 15.9% | 11,362 | 27.1 | 33.4% | 43.5 | | 26年预测 | 50,775 | 12.3% | 13,757 | 33.1 | 22.5% | 35.5 | | 27年预测 | 56,606 | 11.5% | 16,448 | 40.1 | 21.0% | 29.3 | [4] 稀缺的全球化内容平台,双边网络撬动经营杠杆 - 奈飞全球部署创意团队,投入丰富内容种类,迎合当地用户喜好,如将在西班牙投入十亿欧元打造西班牙语种内容,26年夏季接入法国电视台TF1内容 [8] - 2025年上半年总观看时长同比增长1%,非英语内容观看时长超1/3,本季度热门内容《鱿鱼游戏S3》《STRAW》观看人数分别达1.22亿和1.09亿,热门内容仅占总观看时长不到1% [8] 2025Q2业绩摘要及指引 2025Q2业绩摘要 - 收入同比增长16%至110.79亿美元,剔除汇兑影响后同比增长17%,高于公司指引,增长归因于美元贬值、用户数、订阅费用和广告收入增长,各市场均有增长,截至5月广告版全球月活用户数超9,400万,自研广告技术栈Ads Suite已在12个广告市场推出 [11] - 运营利润同比增长45%至37.75亿美元,对应运营利润率为34.1%,高于公司指引,摊薄后EPS为7.19美元,高于公司指引,运营现金流为24.23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22.67亿美元,本季度以16亿美元回购约150万股,当前回购计划仍有120亿美元额度 [11] 2025Q3业绩指引 - 预计收入同比增长17%至115.26亿美元,运营利润为36.25亿美元,对应运营利润率为31.5%,同比提升约2个百分点,预计净利润为29.79亿美元,摊薄后EPS为6.87美元 [10] 全面上调2025年指引 - 预计全年收入约为448 - 452亿美元,同比增长15 - 16%,上调原因是美元贬值、用户数和订阅费用健康增长、广告收入同比翻倍,预计全年运营利润率按年初利率水平为29.5%,2025年现金内容支出约为180亿美元,内容摊销同比高个位数增长,自由现金流约为80 - 85亿美元 [6] 主要财务报表 损益表 | 项目 | 2022年实际 | 2023年实际 | 2024年预测 | 2025年预测 | 2026年预测 | 2027年预测 | | --- | --- | --- | --- | --- | --- | --- | | 主营业务收入(百万美元) | 31,616 | 33,723 | 39,001 | 45,196 | 50,775 | 56,606 | | 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百万美元) | 19,168 | 19,715 | 21,038 | 23,024 | 24,851 | 26,573 | | 毛利(百万美元) | 12,447 | 14,008 | 17,963 | 22,172 | 25,924 | 30,033 | | 营业开支(百万美元) | 6,814 | 7,054 | 7,545 | 8,608 | 9,518 | 10,441 | | 营业利润(百万美元) | 5,633 | 6,954 | 10,418 | 13,564 | 16,406 | 19,592 | | 税前利润(百万美元) | 5,264 | 6,205 | 9,966 | 12,998 | 15,737 | 18,816 | | 净利润(百万美元) | 4,492 | 5,408 | 8,712 | 11,362 | 13,757 | 16,448 | [22] 财务能力分析 | 项目 | 2022年实际 | 2023年实际 | 2024年预测 | 2025年预测 | 2026年预测 | 2027年预测 | | --- | --- | --- | --- | --- | --- | --- | | 毛利率(%) | 39.4% | 41.5% | 46.1% | 49.1% | 51.1% | 53.1% | | 经营利润率(%) | 17.8% | 20.6% | 26.7% | 30.0% | 32.3% | 34.6% | | 净利率(%) | 14.2% | 16.0% | 22.3% | 25.1% | 27.1% | 29.1% | | EBITDA利润率 | 18.9% | 21.7% | 27.6% | 30.8% | 33.1% | 35.4% | | 销售及管理费用/收入(%) | 13.0% | 13.0% | 11.8% | 11.6% | 11.4% | 11.2% | | 研发和开发费用/收入(%) | 8.6% | 7.9% | 7.5% | 7.4% | 7.3% | 7.2% | | 实际税率(%) | 14.7% | 12.9% | 12.6% | 12.6% | 12.6% | 12.6% | | 应付账款天数 | 14.4 | 13.1 | 14.3 | 14.3 | 14.3 | 14.3 | | 总负债/总资产 | 57.2% | 57.8% | 53.9% | 47.4% | 43.0% | 37.8% | | 收入/净资产 | 21.6% | 26.3% | 35.2% | 40.0% | 39.8% | 37.9% | | 经营性现金流/收入 | 17.8% | 20.6% | 26.7% | 30.0% | 32.3% | 34.6% | | 税前盈利对利息倍数 | 7.5 | 8.9 | 13.9 | 15.6 | 16.8 | 18.0 | [22] 资产负债表 | 项目 | 2022年实际 | 2023年实际 | 2024年预测 | 2025年预测 | 2026年预测 | 2027年预测 | | --- | --- | --- | --- | --- | --- | --- | | 总资产(百万美元) | 48,595 | 48,732 | 53,630 | 54,035 | 60,611 | 69,790 | | 总负债(百万美元) | 27,817 | 28,144 | 28,887 | 25,614 | 26,078 | 26,413 | | 总股东权益(百万美元) | 20,777 | 20,588 | 24,744 | 28,422 | 34,533 | 43,377 | [22] 现金流量表 | 项目 | 2022年实际 | 2023年实际 | 2024年预测 | 2025年预测 | 2026年预测 | 2027年预测 | | --- | --- | --- | --- | --- | --- | --- |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百万美元) | 2,026 | 7,274 | 7,361 | 9,202 | 12,089 | 14,910 | | 投资活动现金(百万美元) | -2,076 | 542 | -2,182 | -527 | -607 | -667 | | 融资所得现金(百万美元) | -664 | -5,951 | -4,074 | -9,800 | -8,000 | -8,000 | | 现金净增减(百万美元) | -885 | 1,948 | 689 | -1,125 | 3,483 | 6,242 | | 现金剩余(百万美元) | 5,171 | 7,119 | 7,807 | 6,682 | 10,165 | 16,407 | [22]
新力量NewForce总第4823期
第一上海证券· 2025-07-25 15:10
奈飞公司 - 全球本土化内容战略有优势,内容储备和丰富度领先,预计2025年广告收入达25 - 30亿美元,24 - 27年收入复合增速13.2%,经营利润率为30.0%/32.3%/34.6%,EPS复合增速25.5%[7] - 2025Q2收入同比增16%至110.79亿美元,运营利润同比增45%至37.75亿美元,摊薄后EPS为7.19美元[8] - 2025Q3预计收入同比增17%至115.26亿美元,运营利润36.25亿美元,净利润29.79亿美元,摊薄后EPS为6.87美元[9] - 上调2025年指引,预计全年收入448 - 452亿美元,同比增15 - 16%,运营利润率29.5%,现金内容支出约180亿美元,自由现金流80 - 85亿美元[10] - 目标价1397美元,较当前股价有18.7%上升空间,买入评级[11] 金沙中国 - 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益同比增2.3%,环比增5.3%至17.9亿美元,经调整EBITDA同比增0.9%,环比增5.8%至5.66亿美元,季度净利润同比减13.0%,环比增5.9%至2.14亿美元[15] - 预计未来EBITDA将达27亿美元,其中澳门威尼斯人和伦敦人预计为20亿美元,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25.31港元[17][18] 数字货币行业 - 美国立法进程超预期推进,白宫拟允许401(k)养老金投资加密资产,推进200 - 300美元以下比特币支付免税政策[23] - 比特币7月14日突破12万美元后回落,7月24日短暂突破119000美元,以太坊周涨幅超27%,月内累计涨幅48%,显著跑赢比特币[26][30] - 资金从比特币ETF部分转向以太坊ETF,上周5个交易日ETH现货ETF净流入21.8亿美元,贝莱德ETH规模突破100亿美元[38]
Spotify开始恰死人饭了?
36氪· 2025-07-25 08:10
Spotify的AI音乐争议 - 平台被曝将AI生成歌曲发布至已故或小众艺术家的官方页面,未获授权且未标注AI属性,伪装成遗作骗取版税和流量[3][5] - 典型案例包括已故歌手Blaze Foley主页出现署名"Syntax Error"的AI歌曲《Together》,风格与本人作品迥异,月活27.4万听众受影响[3][5] - 另一已故民谣音乐人Guy Clark主页也出现同源AI作品《Happened To You》[7] 平台应对措施 - 事件曝光后Spotify下架相关AI伪作,引用"欺骗性内容政策"作为依据,并向发行方SoundOn发出警告[9] - 平台声明被质疑推卸责任,将问题归咎于发行方而非自身审核机制缺陷[9] - 遗产管理人指出平台未事先沟通,AI歌曲上线前无任何通知[5] 行业对比与机制缺陷 - 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早在2015年推出"数字遗产受托人"功能,B站2020年设立"纪念账号",抖音2021年建立"逝者纪念帐号"审核机制[16][18][20] - 豆瓣社区自发形成追思文化,平台逐步完善逝者账号锁定与"致敬"标识系统[26][28] - Spotify缺乏预防性保护机制,将审核责任转嫁给资源有限的遗产管理方和小型版权方[14] 改进建议 - 对已确认的已故艺术家账户设置"保护状态"或高等级权限验证[34] - 强制要求上传方申明内容生成方式,明确标注AI属性,通过元数据技术审查[36] - 至少需标注"此内容由第三方上传,未经认证"以提升透明度[36] 潜在影响 - 若持续被动应对,可能面临艺术家群体联合抵制、遗产管理机构法律诉讼及用户信任危机[38] - 行业需平衡流量利益与对艺术作品的尊重,避免滥用技术侵犯逝者权益[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