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母机
搜索文档
重磅!七部门印发,大利好!
中国基金报· 2025-08-05 19:43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核心内容 政策背景与总体目标 - 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旨在构建与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金融体制,加快金融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3][12] - 目标到2027年形成成熟金融支持体系,制造业企业信贷需求充分满足,债券发行和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13] 重点支持产业领域 制造业核心技术攻关 - 引导银行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8大领域提供中长期融资[4][14] -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开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4][14] 数字基础设施与新兴产业 - 加强5G、工业互联网、数据和算力中心建设中长期贷款支持,运用REITs、资产证券化拓宽资金来源[5][20] -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10大新兴产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6][18] 产业链与资源保障 - 完善并购贷款政策,支持链主企业开展"补链""延链"型投资[7][16] - 推动矿企加快重要矿产增储上产,提高战略性资源保障能力[7][16] 金融工具创新与配套措施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 实施科技创新再贷款及贴息政策,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定向工具[8][28] 长期资金引导机制 - 推动政府基金、国企基金、保险资金布局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健康等6大未来产业方向[6][18] - 鼓励创投基金与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高校院所等8类机构合作赋能科技成果转化[9][15] 区域与跨境服务 - 支持中西部产业转移,优化跨区域授信管理,加强转出地与承接地金融服务衔接[22] - 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范围[24] 金融机构能力建设 - 银行需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构建差异化授信模型,完善尽职免责机制[25] - 推动金融机构与产业链数据对接,开发基于"数据信用"的供应链"脱核"融资模式[21] 政策协同机制 - 建立重大产业项目"一对一"辅导机制,政府性担保机构为制造业小微企业增信[29] - 强化产业与金融风险联合研判,防范资金挪用和"内卷式"竞争[28][29]
央行7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提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完善期货产品体系
期货日报· 2025-08-05 17:53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核心内容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旨在构建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 [1] - 目标到2027年实现制造业信贷需求充分满足,债券发行规模持续增长,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 [1] - 金融工具联动衔接将更加紧密,包括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多种形式 [1] 金融政策工具优化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技术攻关 [1] - 鼓励金融机构为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提供适配服务 [1] - 引导银行为重点产业链提供中长期融资支持 [1] 科技成果转化支持 - 推动金融机构与科技中介合作,探索多样化融资服务模式盘活科技资源 [2] - 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定制信贷融资、财务顾问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2] - 支持保险机构与中试机构合作开展创新型保险业务 [2] 产业链金融服务强化 - 引导金融机构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配套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2] - 完善并购贷款政策,支持链主企业开展"补链""延链"型投资 [2] - 支持矿企加快重要矿产增储上产,提高战略性资源保障能力 [2] 期货市场发展 -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完善期货产品体系 [2] - 推动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机制建设 [2]
利好来了!央行等七部门重磅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7:10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核心观点 - 七部门联合印发文件,聚焦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重大战略任务,目标到2027年形成成熟的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 [1][13][14] - 通过优化金融工具联动、强化产业链韧性、推动数字与绿色金融等举措,提升服务适配性,满足制造业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 [13][14][21] 关键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 - 银行需为重点产业链(如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技术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核心技术企业可享上市、发债等"绿色通道" [1][16] - 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上市培育,优化硬科技评价体系,鼓励创投机构以直投、服务换股等模式支持在孵企业 [2][18] - 高层次人才创业可获信贷、财务顾问等一揽子服务,保险机构与中试机构合作创新型保险业务 [2][19]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未来产业布局 - 银行加大对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信贷支持,企业可通过融资租赁更新设备并证券化债权 [3][22] -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可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政府基金和保险资金重点布局未来产业 [4][23] - 推广"创新积分制"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提升科技企业融资便利性 [4][24] 中小企业融资与数字金融赋能 - 金融机构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提供应收账款、仓单融资,探索供应链"脱核"模式,不依赖核心企业信用 [5][34][35] - 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平台加速建设,优化首贷户征信服务 [5][32] - 数字基建(如5G、工业互联网)可获中长期贷款,银行建数字化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AI技术提升中小企业服务效率 [7][30] 绿色金融与跨境服务 - 绿色信贷、债券向环保节能领域倾斜,建立专门金融标准体系支持高碳行业绿色技改 [6][27] - 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和外贸信贷投放,支持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优化QFLP试点 [45][47] - 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范围扩大 [47] 金融机构机制优化与政策协同 - 银行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完善尽职免责机制 [49] - 金融控股公司整合资源提供综合服务,保险和理财子公司为先进制造业提供长期资金 [52][54] - 建立"政金企校协"合作机制,加强产业与金融政策标准互嵌 [58][62]
七部门: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为重点领域提供中长期融资
北京商报· 2025-08-05 17:02
政策发布与目标 - 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1] - 政策目标为加快金融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1] 重点支持领域与工具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引导银行提供中长期融资支持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1] - 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合适金融产品和工具服务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1] 企业融资与市场支持 -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1] - 加大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新产品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1]
事关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央行等七部门重磅发布18条意见
新浪财经· 2025-08-05 16:48
政策核心目标 - 到2027年基本成熟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 产品更加丰富 贷款 债券 股权 保险等金融工具联动衔接更紧密 服务适配性有效增强 [1] - 充分满足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 实现制造业企业发债户数和规模持续增长 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 [1] 支持产业科技创新与供应链韧性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 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 工业母机 医疗装备 服务器 仪器仪表 基础软件 工业软件 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技术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 [1] - 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支持金融机构与科技中介合作探索多样化融资服务模式 盘活科技研发资源和成果 [1] 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引导银行按照有扶有控原则优化授信政策 加大对传统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及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融资支持力度 [2] - 加强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数字化转型提供商的多元化金融支持 [2] - 加强对5G 工业互联网 数据和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支持 运用融资租赁 REITs 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 [2] 支持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 - 提升产业转移金融服务灵活性 助力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为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转移提供融资支持 [2] - 推动大型银行优化跨区域授信管理制度 加强产业转出地与承接地分支机构信息共享和服务衔接 为承接地提供项目撮合 战略咨询等服务 [2] 金融机构能力建设与政策协同 - 金融机构需将服务新型工业化列入长期经营战略 根据国家需要和产业升级动向调整经营方向 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的支持 [2] -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及贴息政策 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 支小再贷款 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 支持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和中小企业 [3] 现有支持成效与未来计划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已有3100多家金融和投资机构推出800余项金融产品 累计助企融资规模突破1.2万亿元 受益企业平均每家获得近3400万元融资支持 [4] -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通过IPO 增发和可转债为工信领域企业募集资金1488亿元 同比增长51.6% [4] - 未来将针对重点产业链推动产品服务创新 完善全产业链多层次金融体系 并围绕66个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先行先试 [4]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央行等七部门发文
中国证券报· 2025-08-05 16:48
政策核心目标 - 到2027年基本成熟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 贷款 债券 股权 保险等金融工具联动衔接更紧密 服务适配性增强 [1][3] - 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充分满足 发行债券户数和规模持续增长 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 [1][4] 科技创新与产业链支持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 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 工业母机 医疗装备 服务器 仪器仪表 基础软件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技术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 [2][5] -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 并购重组 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加大首台套装备 首批次材料 首版次软件和专精特新企业新产品推广支持 [5]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 优化硬科技评价体系 推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6] - 发展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 优化基金份额转让流程和定价机制 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与创投基金协同发展 [2][6] - 引导金融机构运用贷款 债券 股权 保险等工具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配套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产业链自主可控建设 [2][7]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引导银行加大对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及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融资支持 加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金融支持 [8] -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 基础软件 智能网联汽车 新能源 新材料 高端装备 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9] - 推进投资端改革 完善长周期考核 推动政府投资基金 国企基金 保险资金布局未来制造 未来信息 未来材料 未来能源等未来产业 [9] - 加快建设高碳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标准体系 强化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等工具应用 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 [9][10] - 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 区块链 人工智能简化流程 加强对5G 工业互联网 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支持 [10] 金融服务与机制创新 - 鼓励金融机构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为链上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 存货 仓单和订单融资 探索供应链脱核模式 [11] - 推动全国性银行打造特色支行 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集群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属地分支机构授权 [13] - 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 支持企业开展跨境资金池试点 扩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范围 [14] - 银行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 完善尽职免责和激励机制 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的授信评价模型 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15][16] - 推动银行 保险 证券 基金 担保机构等在防范交叉风险前提下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 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16] 政策协同与实施保障 - 健全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 建立重点产业常态化项目推荐机制 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 [18] -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及贴息政策 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 支小再贷款 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 [18] - 建立重大产业融资项目一对一辅导机制 鼓励政府性担保机构为制造业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支持 [19] - 建立产业和金融风险联合研判预警机制 强化重大项目风险评估 及时共享高风险项目信息 [19]
利好来了!央行、财政部、证监会等七部门,重磅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8-05 16:28
核心观点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金融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构建同推进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金融体制 [1][5] - 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服务适配性有效增强 [6] - 聚焦新型工业化重大战略任务,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 [6] 总体要求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6] - 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6] - 坚持分类施策、有扶有控,推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防止"内卷式"竞争 [6] - 到2027年,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债券发行户数和规模持续增长,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 [6] 支持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技术和产品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 [7] -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7]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 [8] - 引导金融机构运用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多样化工具,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重要配套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9] 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引导银行按照有扶有控原则优化授信政策,加大对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融资支持力度 [10] - 支持金融机构打造多元化接力式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扩大科技贷款投放 [11] - 加快建设支持高碳产业绿色低碳化转型的金融标准体系 [12] - 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简化业务手续流程 [13] - 鼓励金融机构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为链上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服务 [14] 支持产业合理布局和拓展发展空间 - 推动金融机构优化金融资源布局,为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转移提供融资支持 [15] - 推动全国性银行打造特色支行,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属地分支机构的授权 [16] - 优化制造业外贸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开展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 [17] 加强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能力建设 - 金融机构要把服务新型工业化列入长期经营战略,银行要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 [18] - 推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在防范交叉性金融风险前提下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 [18] - 鼓励金融机构招收、引进具有先进制造业及相关科技领域专业背景的人才 [19] 加强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联动 - 健全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建立完善重点产业常态化项目推荐机制 [21] -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及贴息政策,用好用足碳减排支持工具、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 [21] - 地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等部门会同金融管理部门,建立本地区重大产业融资项目"一对一"辅导机制 [22]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 划重点来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5 16:23
核心观点 - 七部门联合发布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 通过多维度金融工具和政策引导 重点支持关键技术攻关 科技成果转化 传统产业升级 新兴产业发展 中小企业融资 绿色转型 数字融合及风险防控等领域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 [1][2][3][4][5][6][7][8] 关键技术攻关金融支持 - 银行对集成电路 工业母机 基础软件等重点产业链技术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 [1] - 突破核心技术的企业在上市 发债 并购重组方面享受绿色通道 [1] - 首台套装备 首批次材料等三首产品推广获得更多金融支持 [1] 科技成果转化资本支持 - 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上市培育 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 [2] - 引导社会资本投早 投小 投长期 投硬科技 [2] - 创业投资可通过直投 服务换股等模式投资在孵企业 [2] - 高层次人才创业享受信贷 财务顾问等一揽子服务 [2] 传统产业升级融资支持 - 银行加大对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的信贷支持 [3] - 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更新智能装备 环保设备 相关债权可证券化 [3] - 上市公司借助整体上市 定向增发实现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 [3] 新兴未来产业资金支持 -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能源 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可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4] - 政府投资基金 保险资金等长线资金重点布局未来制造 未来能源等未来产业 [4] - 创新积分制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工具使科技企业融资更便捷 [4] 中小企业融资支持 - 金融机构基于数据信用 物的信用提供应收账款 订单 仓单融资服务 [5] - 探索供应链脱核模式 不依赖核心企业信用也能获得贷款 [5] - 加快建设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平台 提升首贷户征信便利性 [5] 绿色转型金融支持 - 银行支持高碳行业符合绿色低碳技改的项目 不搞一刀切 [6] - 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向环保 节能 低碳领域倾斜 助力绿色工厂升级 [6] - 建立专门金融标准体系 加大转型资金支持力度 [6] 数字融合服务支持 - 5G 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建可获得中长期贷款 融资租赁和资产证券化支持 [7] - 银行建设数字化产业平台 实现融资结算一站式服务 [7] - 运用大数据 AI技术简化手续 提升对中小企业服务效率 [7] 风险防控措施 - 金融机构监控资金用途 防止套取挪用和内卷式竞争 [8] - 建立产业和金融风险联合研判机制 实现高风险信息及时共享 [8] - 制造业不良贷款通过重组 核销等方式依法处置 [8]
七部门: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8-05 16:10
金融政策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优化金融政策工具支持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关 [1]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引导银行提供中长期融资覆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 [1] - 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合适金融产品和工具服务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 [1] 企业融资支持 -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1] - 加大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推广应用支持力度 [1] - 强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新产品推广的金融支持 [1]
13.92亿主力资金净流入,工业母机概念涨2.99%
证券时报网· 2025-08-04 16:52
工业母机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8月4日收盘,工业母机概念板块上涨2.99%,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7位,板块内93只股票上涨 [1] - 华东数控、国机精工、夏厦精密涨停,华锐精密、凯格精机、华辰装备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3.77%、9.34%、8.93% [1] - 弘元绿能、大族数控、凯腾精工跌幅居前,分别下跌2.96%、0.83%、0.60% [1] 板块资金流向 - 工业母机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3.92亿元,54只股票获主力资金净流入,6只股票主力资金净流入超亿元 [2] - 山东威达主力资金净流入1.76亿元居首,江南新材、东土科技、国机精工分别净流入1.65亿元、1.35亿元、1.26亿元 [2] - 江南新材、华东数控、国机精工主力资金净流入比率居前,分别为45.28%、44.38%、23.45% [3] 个股资金流入详情 - 山东威达主力资金净流入1.76亿元,换手率14.74%,净流入比率21.46% [3] - 江南新材主力资金净流入1.65亿元,换手率21.39%,净流入比率45.28% [3] - 东土科技主力资金净流入1.35亿元,换手率13.52%,净流入比率8.68% [3] - 国机精工主力资金净流入1.26亿元,换手率4.97%,净流入比率23.45% [3] - 锐科激光主力资金净流入1.24亿元,换手率9.34%,净流入比率8.64% [3] - 华东数控主力资金净流入1.09亿元,换手率8.05%,净流入比率44.38% [3] 其他资金流入显著个股 - 汇川技术主力资金净流入9198.67万元,换手率1.13%,净流入比率5.27% [3] - 巨轮智能主力资金净流入7920.71万元,换手率4.10%,净流入比率12.15% [4] - 双林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入7382.39万元,换手率4.20%,净流入比率7.13% [4] - 华辰装备主力资金净流入7248.54万元,换手率13.28%,净流入比率8.92% [4] - 夏厦精密主力资金净流入6464.05万元,换手率42.25%,净流入比率11.16% [4] 资金流出显著个股 - 大族激光主力资金净流出4342.67万元,换手率2.14%,净流出比率8.05% [9] - 嵘泰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出2054.87万元,换手率4.72%,净流出比率5.49% [9] - 博杰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出1552.43万元,换手率11.29%,净流出比率3.20% [9] - 上海电气主力资金净流出1436.30万元,换手率0.92%,净流出比率1.57% [9] - 蓝英装备主力资金净流出1383.09万元,换手率4.92%,净流出比率3.94% [9] - 国机重装主力资金净流出1298.95万元,换手率1.23%,净流出比率4.4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