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装备等
icon
搜索文档
【回眸“十四五”】制造强国:从规模领先到实力领跑
中汽协会数据· 2025-10-09 15:04
文章核心观点 - “十四五”期间中国制造业规模优势持续夯实,创新动能更加强劲,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基础更加牢固,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坚定迈进 [5][6] 产业规模与全球地位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3] - 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大多数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3] - 2020年至202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1.3万亿元增长到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长到33.6万亿元 [6] - “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6] 创新投入与成果 -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 [6] - 产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进入“跟跑”加快、“并跑”增多、“领跑”涌现的新阶段 [6] - “嫦娥”落月、“天和”驻空、“北斗”组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一批世界级创新成果 [6] 产业结构升级 - 2020年至202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7.9%和8.7%,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至34.6%和16.3% [6] - 新能源汽车去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持续领先 [6]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 通过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急需基础产品实现工程化产业化突破 [7] - 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船舶等重点产业链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形成百余项标准和千余项发明专利 [7] - 2024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3.93%,较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 [7] 产业协同与数字化转型 - 构建起更紧密的产业协同网络,上下游企业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需求对接和产能共享,缩短研发周期和交付时间 [8] - 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340家,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过1亿台(套),服务企业近400万家次 [11] - 工业互联网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打通了工业生产的信息大动脉 [11] 智能制造进展 - 建成7000余家先进级和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推动工艺、装备、软件集成创新 [12] -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470台/万人,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12] - 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解决方案取得群体性突破 [12]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20个百分点 [13] - 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个 [14] - 2024年,10种再生资源利用量超过4亿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利用量超过30万吨 [14] - 每年生产钢材中近3亿吨来自废钢循环利用,绿色电解铝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 [14]
工信部等六部门: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培育若干世界一流企业
新浪财经· 2025-09-29 15:23
政策支持 - 利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和产业发展基金等现有政策渠道资源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1] - 支持行业组织开展机械工业百强和零部件百强企业培育 [1] 企业培育目标 - 在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培育若干世界一流企业 [1] - 在工业母机、农机装备、仪器仪表、机器人、医疗装备、基础零部件与基础制造工艺等领域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 发展一批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1] 全球化布局 - 引导装备企业合理有序跨境布局 [1] - 建设海外协同研发与售后服务基地 [1] - 构建全球化生产和服务体系 [1]
国金证券:“十五五”科技主线将以推进新质生产力的整体跃升为核心
第一财经· 2025-08-21 07:47
发展新质生产力 -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高基础研发强度突破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卡脖子"问题 [1] -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1] -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1] 制造业发展方向 - 保持制造业占比处于合理水平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推动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方向发展 [1] - 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吸引优质要素向制造业领域集聚 [1] - 培育制造业新动能以创新溢价提升制造业附加值 [1] - 加快品牌培育和保护提高制造业"含金量" [1]
A股“三连涨” 沪指周三续创新高
中国新闻网· 2025-08-07 09:08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报3633点涨幅0.45% 深证成指报11177点涨幅0.64% 创业板指报2358点涨幅0.66% [1] - 沪深两市成交总额约17341亿元人民币 较前日放量约1380亿元人民币 [1] - 三大股指实现三连涨 上证指数站稳3600点并刷新年内高点 [1] 板块表现 - PEEK材料概念板块单日上涨5.79% 机器人执行器板块上涨4.03% 工业母机板块上涨2.53% [1] - 新型工业化相关题材股走强 包括PEEK材料/机器人/工业母机等领域 [1] 政策驱动 - 央行与工信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1]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制造业产业链 [1] - 政策引导银行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技术和产品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 [1]
事关创投,央行等七部门重磅发布18条意见
FOFWEEKLY· 2025-08-06 18:35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核心内容 - 七部门联合出台18条意见 从五个方面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 [1] - 目标到2027年建成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成熟金融体系 [1] - 强调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金融工具联动衔接 提升服务适配性 [1] 支持产业科技创新和供应链韧性 - 优化金融政策工具支持关键技术攻关 包括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八大重点领域 [1]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激励作用 引导银行提供中长期融资 [1] - 引入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1] - 支持金融机构与科技中介合作 探索多样化融资服务模式 [1] 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引导银行优化授信政策 支持传统制造业三化转型和品牌建设 [2] - 加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金融支持 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服务提供商 [2] - 强化数字基础设施融资支持 包括5G、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2] - 运用REITs、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 [2] 产业布局优化措施 - 提升产业转移金融服务灵活性 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2] - 推动大型银行优化跨区域授信管理 加强信息共享和服务衔接 [2] 金融机构能力建设 - 要求金融机构将服务新型工业化纳入长期战略 [3] - 根据产业转型升级调整经营方向 加大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支持 [3] 政策协同与实施成效 - 运用科技创新再贷款、碳减排工具等货币政策支持重点领域 [3]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已促成1.2万亿元融资 企业平均获3400万元 [4] - 上半年A股为工信领域企业募资1488亿元 同比增长51.6% [4] 未来工作重点 - 完善重点产业链多层次金融体系 [5] - 深化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完善产融合作平台功能 [5] - 推动66个试点城市先行先试 打造金融支持制造业试验田 [5]
强化重点企业金融服务 支持产业链自主可控
证券日报· 2025-08-06 07:17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金融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为新型工业化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1] -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 [1] - 目标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金融工具联动衔接更紧密 [2] 金融支持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提供中长期融资 [2] - 支持金融机构与科技中介合作,探索多样化融资服务模式,盘活科技研发资源和成果 [2] -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完善期货产品体系,推动大宗商品保供稳价 [2] 金融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优化传统制造业金融服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 - 提升科技金融质效,支持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扩大科技贷款投放和科技创新债券投资 [3] - 加快建设高碳产业绿色低碳化转型的金融标准体系 [3] - 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简化流程,提高服务中小企业效率 [3] 金融支持产业布局和拓展发展空间 - 推动金融机构优化资源布局,为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转移提供融资支持 [4] - 鼓励地方中小银行开发符合区域产业特点的贷款产品,提升服务细分产业专业性 [4] - 优化制造业外贸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性 [4] 金融支持能力建设和政策协同 - 金融机构需将服务新型工业化列入长期经营战略,加强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 [5] - 鼓励金融机构招收具有先进制造业背景的人才,打造复合型金融团队 [5] - 加强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联动,完善地方配套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 [5]
央行7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提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完善期货产品体系
期货日报· 2025-08-05 17:53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核心内容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旨在构建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 [1] - 目标到2027年实现制造业信贷需求充分满足,债券发行规模持续增长,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 [1] - 金融工具联动衔接将更加紧密,包括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多种形式 [1] 金融政策工具优化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技术攻关 [1] - 鼓励金融机构为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提供适配服务 [1] - 引导银行为重点产业链提供中长期融资支持 [1] 科技成果转化支持 - 推动金融机构与科技中介合作,探索多样化融资服务模式盘活科技资源 [2] - 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定制信贷融资、财务顾问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2] - 支持保险机构与中试机构合作开展创新型保险业务 [2] 产业链金融服务强化 - 引导金融机构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配套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2] - 完善并购贷款政策,支持链主企业开展"补链""延链"型投资 [2] - 支持矿企加快重要矿产增储上产,提高战略性资源保障能力 [2] 期货市场发展 -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完善期货产品体系 [2] - 推动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机制建设 [2]
七部门: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为重点领域提供中长期融资
北京商报· 2025-08-05 17:02
政策发布与目标 - 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1] - 政策目标为加快金融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1] 重点支持领域与工具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引导银行提供中长期融资支持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1] - 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合适金融产品和工具服务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1] 企业融资与市场支持 -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1] - 加大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新产品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1]
事关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央行等七部门重磅发布18条意见
新浪财经· 2025-08-05 16:48
政策核心目标 - 到2027年基本成熟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 产品更加丰富 贷款 债券 股权 保险等金融工具联动衔接更紧密 服务适配性有效增强 [1] - 充分满足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 实现制造业企业发债户数和规模持续增长 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 [1] 支持产业科技创新与供应链韧性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 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 工业母机 医疗装备 服务器 仪器仪表 基础软件 工业软件 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技术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 [1] - 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支持金融机构与科技中介合作探索多样化融资服务模式 盘活科技研发资源和成果 [1] 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引导银行按照有扶有控原则优化授信政策 加大对传统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及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融资支持力度 [2] - 加强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数字化转型提供商的多元化金融支持 [2] - 加强对5G 工业互联网 数据和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支持 运用融资租赁 REITs 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 [2] 支持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 - 提升产业转移金融服务灵活性 助力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为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转移提供融资支持 [2] - 推动大型银行优化跨区域授信管理制度 加强产业转出地与承接地分支机构信息共享和服务衔接 为承接地提供项目撮合 战略咨询等服务 [2] 金融机构能力建设与政策协同 - 金融机构需将服务新型工业化列入长期经营战略 根据国家需要和产业升级动向调整经营方向 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的支持 [2] -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及贴息政策 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 支小再贷款 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 支持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和中小企业 [3] 现有支持成效与未来计划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已有3100多家金融和投资机构推出800余项金融产品 累计助企融资规模突破1.2万亿元 受益企业平均每家获得近3400万元融资支持 [4] -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通过IPO 增发和可转债为工信领域企业募集资金1488亿元 同比增长51.6% [4] - 未来将针对重点产业链推动产品服务创新 完善全产业链多层次金融体系 并围绕66个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先行先试 [4]
利好来了!央行、财政部、证监会等七部门,重磅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8-05 16:28
核心观点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金融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构建同推进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金融体制 [1][5] - 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服务适配性有效增强 [6] - 聚焦新型工业化重大战略任务,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 [6] 总体要求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6] - 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6] - 坚持分类施策、有扶有控,推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防止"内卷式"竞争 [6] - 到2027年,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债券发行户数和规模持续增长,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 [6] 支持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技术和产品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 [7] -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7]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 [8] - 引导金融机构运用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多样化工具,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重要配套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9] 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引导银行按照有扶有控原则优化授信政策,加大对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融资支持力度 [10] - 支持金融机构打造多元化接力式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扩大科技贷款投放 [11] - 加快建设支持高碳产业绿色低碳化转型的金融标准体系 [12] - 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简化业务手续流程 [13] - 鼓励金融机构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为链上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服务 [14] 支持产业合理布局和拓展发展空间 - 推动金融机构优化金融资源布局,为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转移提供融资支持 [15] - 推动全国性银行打造特色支行,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属地分支机构的授权 [16] - 优化制造业外贸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开展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 [17] 加强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能力建设 - 金融机构要把服务新型工业化列入长期经营战略,银行要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 [18] - 推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在防范交叉性金融风险前提下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 [18] - 鼓励金融机构招收、引进具有先进制造业及相关科技领域专业背景的人才 [19] 加强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联动 - 健全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建立完善重点产业常态化项目推荐机制 [21] -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及贴息政策,用好用足碳减排支持工具、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 [21] - 地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等部门会同金融管理部门,建立本地区重大产业融资项目"一对一"辅导机制 [22]